?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達到的四重效果

2024-04-08 12:16劉佳佳
教書育人 2024年1期
關鍵詞:筆畫生字寫字

劉佳佳

(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校)

兒童自從有了咿呀學語的表現,就說明已經到了“聽”和“說”的開蒙階段。但人類真正有意識地接收語言信息,表達出求知的欲望,是從識字開始??梢哉f,識字是人們開始步入學習階段的第一個關隘。尤其到了小學階段,各種知識一擁而來,更需要學好文字這關。而小學語文學科是識字的主要學科,一些教師因重任在身,每堂識字課都逼著學生反復寫、反復記,又因為學生在漢字考核中屢犯錯誤,喪失教學信心。其實,漢字是智慧和想象的寶庫,教師張弛有度,輕松自如地教學,使學生看到漢字中包含的思想、文化,才能一改課堂枯燥、沉悶的氛圍,讓學生產生識字興趣,愿意沉浸在識字課堂,傾聽從古老中國文化中傳來的回聲。當然,教學并不是一時的興起,教師還要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因勢利導,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為孩子們提供多條識字的途徑;還要提供寫字、練字的機會,讓學生用繪畫的思維感受漢字的結構,了解中國漢字的底蘊。另外,語文學習講究“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所以,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活動,感受漢字的字義、讀音、應用方法等。

一、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

漢字產生于6000 多年前,從產生之時起,我們的祖先就用漢字記錄歷史,所以漢字本身承載的文化更不容小覷。在這里,教師可以利用漢字本身的內涵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讓學生將漢字看作是文化展示的回廊,在欣賞中逐漸撬動漢字的“門鎖”。

(一)教學生漢字文化,帶領學生回溯漢字的歷史

漢字的魅力源于自身蘊含的悠久歷史,所以,教師如果想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可結合漢字的演變過程,為學生講解文字背后的故事。這不僅可以為漢字增添一種神秘的色彩,還可以吸引學生,慢慢步入漢字的殿堂。但教師畢竟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在第一時間消化掉太多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刪繁就簡,提取學生感興趣的文化部分,不必詳細講述漢字從誕生期到楷化期的流變。如,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之初,可以提問學生是否了解有關漢字的故事和歷史,小學生富有好奇心,常常對“故事”等字眼充滿向往。當他們露出期待的目光時,教師再為學生講解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進而為漢字注入生命力和浪漫的氣息,吸引學生的關注。當然,漢字文化悠久厚重,一個故事不足以體現漢字的魅力,需要教師在課堂引入一些關于漢字文化的內容,給予學生持續性的吸引。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目前為止考古工作者發現的最早的文字遺跡。在6000 多年前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甘青一帶的馬家窯文化、山東一代的龍山文化、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中發現陶器上存在刻畫符號。還在距今約5000 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發現刻畫的象形符號。學生觀看考古工作者圖片的同時,也感到文字穿越千年的力量。不過,教師要始終記得這是一堂識字課,所以,在講述故事之后,教師要繼續追問學生:“想不想欣賞中國早期的文字?”在得道回答后,教師繼續介紹漢字誕生期的主要字體——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通行于3000 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那個時期,人們使用龜甲和獸骨來記事,因為甲骨的質地堅硬,字體的大小不統一,結構也不統一。后來人們發現可以用青銅器來刻文字,這些文字統稱為“鐘鼎文”。為了讓學生繼續了解金文,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周大盂鼎上的文字。這時候,關于漢字的文化在課堂上緩緩流淌,學生都沉浸在漢字的悠久文化中,感慨萬千。學生因為了解了漢字悠久的歷史,在識字過程中更多了一份敬畏之情。

(二)教學生漢字理念,帶領學生找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

每個人寫出的漢字都表現出不同的氣息,所以,很多人認為可以通過漢字書寫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有的字挺拔舒展,寫字之人必定正直灑脫;有的字雋秀平整,寫字之人必定安靜氣定;有的字春蚓秋蛇,寫字之人必定急性焦躁,無有例外。古人又說:“人如其字”,大概將寫字與做人聯系起來,要寫好字,必須先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寫好字。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標語:“寫好方塊字,做好中國人”。漢字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每一筆畫都書寫著中國人的氣質。因此,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之前,有必要先教學生漢字中包含的思想,讓學生通過寫好方塊字,傳遞中華民族的文明和尊嚴。如小學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使用鋼筆寫字,鋼筆比較有助于學生練字,是小學識字、寫字的必經階段。為了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扎實的筆法基礎,教師可從執筆、坐姿、筆畫書寫等教學角度著手,時刻督促學生端正寫字態度。首先是執筆,執筆是鋼筆學習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手指發力、手的運行軌跡。學生在使用鋼筆時要三指執筆,即用大拇指指尖,食指指尖,中指第一關節前處執筆,筆尖應露出2~3 厘米,避免阻擋視線,影響發力,掌心要虛空,利于書寫時靈活運筆。執筆時各手指要自然放松,寫字時,手指運行要流暢有力。其次是坐姿,要求書寫者頭要端正,胸口離桌10 厘米遠,雙腳要放平。最后是筆畫書寫,唐孫過庭在《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漢字的每一筆畫都決定最終所寫漢字的樣子,而每一寫成的漢字又決定一篇漢字的美觀與否,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筆畫的輕重、弧度變化,熟知各個筆畫的名稱、形態、書寫要領,避免稍不留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這里,不論是執筆、坐姿,還是筆畫要求,都與做人之法息息相關,教師可帶領學生從中找尋中國的精神氣質,做一個守規矩,端正態度,張弛有度,嚴謹求實,戒驕戒躁的好少年。

二、引導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

古代有專門的兒童啟蒙識字課本,其中被公認使用時間最長的是《千字文》。但時過境遷,現代兒童很少借用《千字文》來識字,他們一般借助語文教材來完成識字積累。語文教材知識內容豐富,不僅涉及多種體裁的閱讀文章,還配有對應的課后練習,作者介紹,此外,還明確對涉及的漢字進行了識記、書寫分類,其中標拼音部分的漢字需要學生認識,田字格中漢字則需要學生會讀、會寫、會組詞。一般而言,教師比較注重對田字格中漢字的教學,識記教學也多傾向于此。但這部分生字沒有標注拼音,需要學生借助一些辦法掌握其讀音。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沒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常常對此束手無策。因此,教師要設計教學情境,為其指出多條識字途徑,并引導學生逐一嘗試,掌握識字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如在涉及狀、狐、貍、腰、零、巧、克、腸、繼、續等十二個生字的寫字部分時,面對這十二個生字,中年級的孩子一時不知道要從什么途徑了解這些字的讀音,雖然有些孩子對這些字產生了一些印象,但又不知道借助什么方法去核實。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在黑板上畫一棵樹,將這些字按照筆順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列在樹枝上,讓學生思考,如何幫助它們找到在字典中的家?有學生想到按偏旁部首查字典,有學生借助識字印象想到要按照音序查字典,同學各自忙碌起來,分別在每個漢字上標上拼音、筆順、頁碼。小學生借助字典的幫忙,完成了任務。然而一節識字課并沒有這樣結束,教師還要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們的身邊沒有字典,該怎么認識這些字呢?”學生思考片刻回答:“詢問大人”“用智能手機上的百度搜索”“查找其他工具書”。這時候,教師要做出正面的回答:“你們很聰明,解決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種,識字的途徑也有很多,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效利用身邊的條件,不斷充盈自己的學問!”“假如,我們身邊沒有字典、沒有大人、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工具書,我們應該借助什么辦法知道生字讀音呢?”學生陷入疑惑中,這個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貍、腰、零、抬”這四個字,并向學生提問這四個字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這些字的偏旁表示意義,這些字的身旁表示聲音?!薄巴耆_,這些字都是形聲字,我們可以依靠這些字的偏旁,猜測他們的讀音?!痹谶@里,教師循序漸進,為學生指出多種識字的途徑,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

三、引導學生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

漢字數量龐大,符號系統復雜,人們要牢牢掌握它們,并非易事。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000 個左右常用字,寫字要達到2500 字。雖然在龐大的漢字體系中,小學階段要掌握的生字杯水車薪,但對小學生而言仍然很吃力。在有限的課時中,小學生需要識記10 多個生字,這些生字筆畫復雜,學生很容易記混書寫順序,這樣一來,寫出的生字必定會潦草。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練字機會,引導其規范漢字書寫。如在寫字過程中,很多學生記混反犬旁的筆順,先寫“彎鉤”,再寫“兩撇”,這樣一來,“狐貍”二字的書寫便不規范,缺少美觀性。還有學生在寫“續”的時候,將角絲旁最后一筆的“提”寫成“橫”,將部首“賣”的最后一筆“點”寫成“捺”,在多數情況下,是由學生不規范書寫導致,需要教師反復督促,避免學生因長時間得不到糾正養成錯誤的書寫習慣。

小學生一般運用臨摹的方式學寫字,所以多出現照葫畫瓢的問題。對此,教師還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字形結構,了解漢字的構成方式。如,現代漢字基本是由筆畫構成,筆畫組成部件,部件再構成漢字,那么,教師首先規范學生基本筆畫的書寫,讓學生了解這些基本筆畫因在漢字中所處位置不同,常常會發生長短變形、直彎變形、方向變形,以求漢字整體的勻稱、美觀。當然,為了將筆畫有效組合起來,教師還要讓學生了解掌握筆順的意義,即按筆順書寫,便于提高書寫速度,寫出的字結構更勻稱,布局更合理。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筆順的基本原則,在書寫過程中注意“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線外后內”“先外后內再封口”“先中間后兩邊”等順序,進而遵守漢字使用規范,保證文字充分發揮其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四、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漢字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強調,兒童在啟蒙之時,要以識字為主,不必馬上讀書,當兒童能識得2000字,方可讀書。這是古人的教育方法,并不適用現代識字教育??v觀語文教材,語文篇章在前,識字在后,這便暗示教師可將閱讀與漢字識記聯系起來,不必集中精力解決識字問題。另外,漢字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發揮交際作用,它自身附帶的工具性特點,也準許教師結合閱讀活動進行識字教學??梢哉f,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閱讀內容,多數與生活實際相連,小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生字,便意味著學生沉浸言語環境中,邊品味實際生活,邊習得漢字。因為將識字與感受字義結合起來,將漢字學習融入情感感受,學生識字活動變得更加輕松自在,更能學以致用,源源不斷地積累運用生活的新詞匯。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我變成一棵樹》為例,這篇小課文很有趣,也道出每個小朋友的煩惱和心事,當“我”玩得好好的時候,“媽媽”突然沒完沒了地叫我吃飯,這時候,“我”想變成一棵樹,樹上結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當學生讀到這里,發現本課第一個需掌握的生字——“狀”,結合課文,學生又知道“狀”可以組詞“形狀”。學生們因為對課文內容感興趣,多次閱讀時,有意無意地多次注意了這個“狀”字,也在無形中記住了“狀”字所在位置。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很難將“形狀”的“狀”寫錯。當學生讀到第九自然段,看到“丁零丁零”四個字,形容“清涼的鈴聲或金屬撞擊清涼的聲音”,這時候他們比較興奮,認為下課鈴聲響,就會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這時候,教師再進行知識延伸,引出同樣讀音的“叮鈴叮鈴”。結合閱讀活動,進行漢字識記教學,更能幫助學生記住字形,理解字義,也能激發學生運用漢字的熱情和欲望。因此,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多多運用這種識記教學方法,充分展現漢字的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的陪伴,學生才能夠主動求知、探索、實踐。但教師需要了解的是,自己面對的是一群小學生,即便他們處在中高年級,也無法憑借興趣的指引完成自主學習,因此,教師仍然要完善漢字教學方法,根據不同教學情境,為學生指出多條識字途徑;為學生提供寫字、練字的機會,讓學生規范漢字的書寫;結合閱讀活動,了解漢字的字義、讀音,應用方法。教師只有親自撫摸漢字的紋理,感受漢字的魅力,才能帶給學生一堂有意義的識字課;教師只有認真對待每一堂識字課,學生才能奠定學習語文的基礎。

猜你喜歡
筆畫生字寫字
讀兒歌識生字
筆畫相同 長短各異
——識記“己”“已”“巳”
有趣的一筆畫
生字辨識大闖關
我學寫字
學寫字
寫字好看,需從小“練”起
我學寫字
找不同
復習生字字形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