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命題研究*

2024-04-08 12:16耿蓮娟
教書育人 2024年1期
關鍵詞:命制命題試題

耿蓮娟

(江蘇省泰興市洋思初級中學)

就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命題目標來看,基于學科素養培養進行命題,不僅要將本學科知識全面突出,同時也要確保其中包含的道德觀點、政治新知、人格思想、法治內容和責任意識等諸多元素,通過針對性設計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相關的試題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群體道德修養、政治認同和法治觀念等核心素養的能力。

一、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命題分析

基于2022 新課標的道德與法治命題,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內容巧妙地融合,同時也要以政治方向為引領。從核心素養培養視角分析,新課標對于該課程的試題命制有如下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命題導向

核心素養屬于育人價值的直接體現,這是初中生逐步形成的必備品格、正確價值觀和關鍵能力。以此為前提進行試題命制,要對價值引領、德育功能高度重視,通過創設試題任務和情景對學生核心素養全面考查,充分彰顯立足核心素養的命題導向。新課標在評價建議中指出“針對學生學業組織考試需以核心素養形成及發展考查作為重要目標”。由此便能看出,道德與法治命題要參考學業質量標準,從學生發展、時代要求以及課程性質等不同角度對核心素養進行考查,重點關注試題命制是否推動初中生全面發展、能否體現其政治觀念、責任意識、道德修養,能否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能否真正實現素養導向教學改革的目標。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命題方式

想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實現核心素養培養,教師要時刻謹記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并且以此為前提不斷探索全新命題方式。具體來講,道德與法治試題情境創設要保證豐富、真實、多元;問題內容也要具備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應用性,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群體對相關問題的辯證、客觀分析,從而提出更多具有建設性、行之有效的問題解決措施。此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試題內容和立意要對推動教學方式改革有利,以確保該課程思想性、政治性與實踐性特征能夠充分體現。

(三)確保命題符合學生思維水平

1.試卷結構要合理

第一,試題命制要保證整張試卷對責任意識、法治觀念、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等核心素養內容考查的試題比例科學合理;第二,試題題型比例、考試時間和分值比例要匹配,適當多增加一些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的試題比例,以此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供充足保障;第三,合理劃分實踐參與、分析應用和考查觀點理解的試題比例。

2.試題內容要貼合

命制道德與法治試題時,需以學生真實生活、學習進階性和社會發展實際作為出發點,深入把握教材中的內容,重視教材知識點與社會時事熱點的密切關系,通過試題將課程內容整體性與結構性加以彰顯,堅決避免考查單一的情況發生。

3.問題設置要適當

依據學業質量的明確要求,設置試題問題時既要體現出不同的核心素養,也要指向多種能力水平,如描述觀點、辨別信息、探究問題、舉出事例論證觀點、評價并做出選擇和提出解決方案等??偠灾?,問題設置必須保證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考查,這樣才能更好地檢驗初中生核心素養形成的實情。

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命題原則

(一)思想性原則

相比初中其他課程,道德與法治在思想性、政治性特征要更為突出,這也是為何道德與法治課是協助教師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養和意志品質的重要載體。通過分析該課程教材可發現,其中蘊含的正能量十分豐富,如崇德向善、關愛社會、感恩奉獻,所以在試題命制環節,為確保學生能對這些優秀品德素質有充分理解和感悟,教師需將上述內容有意識地融入試題中,將道德與法治特有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導向加以凸顯。

(二)創新性原則

從學科性質角度來講,時代性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一個鮮明特征,為此,命題環節也要以新時代作為切入點,全方位突出新課標基本理念和新課改實施方向。想要實現這一點,教師需針對現有命題模式和內容進行改造與創新,以確保新型命題能夠真正具備時代特征。

(三)科學性原則

教師若想通過試題命制對初中生掌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際情況進行檢驗和評價,就要做到依據課程特征、以教材內容為主線,挖掘和引入學生實際生活,科學連接社會熱點,同時也要做到跨學科知識融合,設計具有開放性的試題題目,堅決避免試題中有難、怪、偏和答案不確定等情況出現。除命題質量外,題量也需要教師嚴格掌控,最佳題量是規定時間內80%的學生都能完成,再者也要突出題目層次性,讓所有學生皆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題目內容。

三、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命題的實踐策略

(一)拓展試題的熱點與考點內容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命題中將學科素養內容充分體現,教師可以以當下時事熱點和重要考點為載體,借此機會將核心素養內容巧妙地滲透其中。首先,篩選試題考點時,教師需立足學生解題思路、問題導向以及問題知識核心等角度分析判斷哪些問題與核心素養更加契合,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命題。例如,“改革開放”一直都是道德與法治考試的重點,命題時可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原因”“改革開放意義”等內容設計試題,分析該內容后可發現其與“家國情況、責任意識”等核心素養關聯密切,故而在打造試題情境環節可將以下內容進行參考,以設計主觀性試題為例,“改革開放背景下商品類型越來越豐富,請回憶當下生活都體現了哪些改革開放成果,談一談對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的認識”,該試題設置能夠從考點拓展至生活變化,再加上生活案例引導,學生便能立足政治視角進行評價。

其次,要選擇熱點試題內容。教師需針對不同熱點事件背后蘊含的核心素養和對學生造成的心理沖擊深入分析,以確保答題過程中學生能有超強感悟。例如,試題命制環節可嘗試以“新時代青年、社會建設者和學生”等關鍵詞搜索與之相關的社會熱點新聞及各類事件來創新題目,最大限度地保證初中生讀題時產生情感共鳴,并且答題時也能做到積極主動。

(二)借助大數據掌握命題規則

為進一步提升命題精準性,教師可合理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提煉某項主題的關鍵信息,與此同時,通過“大數據檢查”的形式,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能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科水平等方面的要素展開宏觀調查,然后再從其學習短板入手進行命題,讓學生通過參與試題練習提高自身,實現發展目標。例如,針對某一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所學知識點,可組織全書考核試題命制工作。試題命制過程中,需要利用小測驗、問卷等形式針對學生核心素養形成情況進行調查。如,生活中常有老人過馬路和外賣員騎車不慎摔倒的新聞,面對該新聞教師可將其整理為閱讀材料,隨后讓其立足不同視角闡述應當怎樣處理才是最佳方式,這一過程需要承擔哪種責任。設置該命題以學生情感態度、責任情感為出發點,促使其社會責任感和情感認知能夠有所增強。最后,鼓勵學生針對答題結果進行復盤和總結,讓其學會立足民主與法治視角客觀地看待身上肩負的重任和應履行的義務。

(三)立足主體評價視角設計試題

開展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實情做出相應的評價,同樣學生本身也需要具備評價學科知識和生活的能力。鑒于此,基于核心素養培養進行命題,教師需確保在參與試題訓練過程中初中生能充分調動評價思維,以主觀評價方式拓展試題答案接受范圍,這樣方能使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暢所欲言、積極表達。以“走向共同富?!钡南嚓P知識為例,試題命制環節,項目題、主觀論述題和判斷描述題都能表現出明顯的主觀性特征,為此教師可依據不同習題特點,圍繞具體知識點和考點命題。如,為讓學生對“共同發展”知識熟練掌握,可從發展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對知識點進行評價,通過設置項目論述題可在深入思考環節激發初中生核心素養意識。具體題目為:農業發展行業中某地區潛力巨大,你作為當地產業帶頭人,請在了解相關材料后對“本地農業發展應當堅持哪些新觀念、新理念,如何解決農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既能從主體視角入手評價相關材料,同時對知識點加以運用,另外通過結合所見所聞提出解決策略也使答案更加合理、豐富,在項目命題情境中以主觀評價方式辨析,對改變學生思想態度和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十分有利。

(四)基于問題導向設計命題

面對學科素養培養要求,為使道德與法治命題質量有所提升,教師可將問題視作問題集合體,始終堅持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思考試題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思維,鞏固核心素養價值觀。以“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為例,在單元命題環節,教師可對生活和學習中體現學生情緒情感的事件進行搜集,然后將其作為命題元素。如“一次班級集體勞動中,李明和張輝因為搶奪工具發生爭吵,而孫小小作為勞動委員主動勸解,但是因為李明和張輝情緒過于激動,不小心將勸解的孫小小推倒”,針對材料中的故事請同學思考“材料中兩位吵架主人公的行為有哪些不妥?應該如何糾正?為何這樣做?”,通過該試題訓練,學生思維可歷經“辨識、總結、判斷、分析和概述”幾個階段,并且在問題導向下,學生的思維也能逐層發散、循序遞進,這樣一來在解題過程中學生便會將自己帶入主人公意識,深入思考解決方式,不僅如此,這也是促使學生糾正錯誤行為習慣、不良生活觀念和形成良好道德修養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五)提高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

基于2022 新課標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進行道德與法治命題,教師應適當提高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簡單來講便是立足初中生真實生活,在問題設置和情境創設上體現開放性與綜合性特征,從而輔助學生主體快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

1.開放性命題

全面分析新課標后可發現,其中特別強調“從測評角度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培養學生素養方面具有明顯特殊性:其一,觀點開放性;其二,隱蔽性;其三,社會實踐性,受此特殊性影響,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也要以開放性差別式評價為主”。例如,教師以新時代青年為主題展示不同材料內容:材料一,筑夢航天,探索太空?!吧裰邸焙教炜萍紙F隊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僅有33 歲,他們不畏辛苦,勇攀科技高峰,承擔起數億中華人民的航天夢。材料二,用奮斗發聲。半歲時她雙耳失聰,每天都在以超乎尋常人的毅力前行,在成為一名博士研究生后,依然在全力普及無障礙理念,建設無障礙環境。根據上述材料內容,圍繞“新時代需要這樣的青年”撰寫一段話,內容不得少于80 字。

2.綜合性命題

結合課程內容來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以道德、法治教育為基礎框架,有機融入生命安全、國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內容,可以說該課程內容組成豐富且復雜,若是考核環節僅以碎片化方式進行命題考查,難以對初中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情況進行精準判斷。為此,試題命制環節教師需有針對性地設計綜合性題目,以此對學生展開全方面評價。例如,當前手機已經成為大眾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隨著應用頻率增加,有人總結了諸多注意事項: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不可擅自翻看他人手機;二是身處公共場合時,無論是聽音樂、刷視頻,還是打電話都要謹記不可大聲外放;三是在路上行走時不可玩手機;四是隨時隨地自拍,不能算作得體行為,特別是在公共且嚴肅的場合下。那么,設置注意事項的目的是什么?根據該試題教師可提出四個選項,然后學生便可結合自身想法,選出正確答案。以該方式設計試題,可對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社交禮儀、是否能做到維護公共秩序和是否具備安全常識等進行綜合考查。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命題,教師需在掌握全新命題要求和命題目標后,從拓展試題考點、熱點內容、掌握命題規則、立足主題評價、基于問題導向設計試題和提升開放性、綜合性命題比例入手進行優化,以確保學生在核心素養養成過程中,道德與法治試題能發揮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命制命題試題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例談不等式題的命制方法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高中歷史試題命制中需把握的相關要素
下一站命題
由命制唐朝使職選擇題引發的思考
對一道中考題的命制與解析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