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與抽象化

2024-04-08 13:21付開鏡趙曉陽
中學歷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歷史事實生動性中學

付開鏡 趙曉陽

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指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歷史人物、事件、制度,以及具體的歷史發展演變過程等,進行直接的講述和描繪。中學歷史教學的抽象化,指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歷史人物、事件、制度等產生的原因、演變特點、影響,以及歷史發展的特點、規律以及意義進行分析和總結。教學的具象化側重于歷史事實的講述,教學的抽象化側重于歷史規律、歷史觀和價值觀的闡述。

一、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與抽象化及其關系

1.中學歷史教學具象化和抽象化源于教材文本的具象化和抽象化

首先,中學歷史教材文本分為具象化文本和抽象化文本兩個部分。歷史教學的具象化,緣于歷史本身首先是具象化的歷史,故而在歷史教材文本上首先也表現為具象化。顯然,歷史過程是由無數具體化的人物和事件以及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構成的統一體。教師要講授這些歷史,都要通過具體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展開;而學生要學習歷史和掌握歷史,也是從具體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開始的。

其次,歷史教學的抽象化,緣于具象歷史背后存在歷史因果關系和歷史價值的內容,故在歷史教材文本上也表現出抽象化??陀^的具象化的歷史,在經過人類的文字加工后,其文本化的內容,除了敘述客觀的歷史內容之外,還要增加人們對歷史認知的內容,即增加人們對歷史現象背后的因果關系即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以及對歷史的評價即歷史價值認知的內容。這些規律和評價的內容,不屬于歷史本身的內容,而屬于歷史編纂者對于歷史現象的主觀認知,其核心目的在于通過對歷史現象的分析,展現歷史的發展規律,發掘歷史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價值。

可見,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與抽象化特征,源于歷史教材文本的具象化與抽象化,即教材中各個章節內容的文本,分為具象化文本和抽象化文本兩類。

2.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是歷史教學的初步要求

首先,歷史本身的具象性,是歷史教師進行具象化教學的基石??陀^的歷史主要是以具象化的形式存在的。無論是歷史的人,還是歷史的事,還是歷史中的物,都是具體的。也就是因此,歷史教師對歷史的講述,必須具象化。

其次,具象化是歷史教師教學生動性的前提。大凡具象化的內容,多具有生動性的特質,這就為教師講課提供了生動性的可能。而歷史教學的生動性,是引起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因素。歷史本身并不深奧,完全可以通過簡易生動的語言,把其本身發生、發展及結果描述出來。而且,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遠未成熟,他們更喜愛具象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3.中學歷史教學的抽象化是歷史教學的高級要求

中學開設歷史課程,不僅僅為了讓學生獲得歷史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歷史的學習,來培育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因此,中學歷史教學的抽象化,也就具有其必然性。

首先,歷史教學的抽象化是對歷史過程和重要歷史事件分析后的歸納與綜合。即通過分析,去掉具體的內容,把歷史規律和歷史意義尋找出來。 既需要學生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又需要學生建立歷史觀和價值觀。而且中學歷史教材的文本,也是利用先具象再抽象的邏輯進行編撰的。

其次,抽象化的過程也就是對歷史事實進行性質判斷、因果關系判斷和價值判斷的過程。不能對歷史事實進行抽象,就不能對歷史事實進行性質判斷、因果關系判斷和價值判斷。因此,對具象化的歷史進行抽象,是對該歷史現象進行歷史性質判斷、因果關系判斷和價值判斷的前提。

再次,歷史教學的抽象化,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樹立正確歷史觀的關鍵。歷史事實和歷史現象數不勝數,人們無法把數不勝數的歷史事實和歷史現象全部牢記于心,中學歷史教材也不能把歷史上所有的大事全部書寫進去。因此,通過典型的歷史事實和歷史現象,來考察歷史發展規律,便成為讓學生建立歷史思維、歷史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對具象化的歷史進行因果關系的分析,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對具象化的歷史進行價值評判,是培養學生價值觀的過程,也是培育學生建立不完全歸納推理思維的過程。因此,對歷史進行抽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

4.中學歷史教學具象化與抽象化的關系

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是歷史教學抽象化的前提和基礎;中學歷史教學的抽象化,是歷史教學具象化的結果和目的。沒有歷史的具象,就沒有歷史的抽象。但如果只有具象化的歷史,而沒有抽象化的歷史,歷史教材的編撰和歷史教學,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如果只有抽象化的歷史,而缺少重要的具象化的歷史敘述,歷史也變成了枯燥無味的教條和說教,也就失去了歷史固有的生動性特征,同時也就失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缺一不可。

二、中學歷史教學具象化與抽象化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在歷史教學的具象化過程中,戲說歷史

如前所述,生動性是歷史本身固有的屬性和特征,因此,教師上課時講述歷史完全具有生動性的可能。但講述歷史的生動性,并不意味著可以對歷史任意改造,而只能是利用恰當的表述方式對歷史進行再現。不過,在理解歷史教學的生動性的問題上,并非每位教師都能正確把握。如部分中學歷史教師,容易把戲說歷史當成講授原歷史的重要方式,這樣的戲說,盡管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但是,也容易出現偽造歷史的惡果,并因而引發對歷史事實背后存在的歷史發展規律和歷史價值觀的肆意篡改。

歷史戲說與歷史教學的庸俗化,在歷史文化傳播中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將會嚴重損害中華民族的利益。針對影視劇戲說歷史的現象,王春瑜先生說:“由于影視作品的巨大收視率覆蓋面,其中散布的錯誤歷史知識絕對不是幾個歷史學家寫幾篇文章大聲疾呼所能消除的。決非危言聳聽??傆幸惶?,國人將為吞下這個苦果而付出代價!” [1]當然,現在的歷史教學,借助信息技術,有利于制造出生動的歷史背景,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必須防止歷史戲說乃至于庸俗化的影視對歷史教育造成難以挽回的危害。

歷史教學的具象化,雖然與“講故事”有密切的關系,但是,歷史教學的具象化,與“講故事”還存在著明確的差別。這個差別就在于,歷史教學必須以事實為根據,而“講故事”可以杜撰“事實”。歷史教學的具象化,更不同于戲說歷史。如果說“講故事”還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的話,那么戲說歷史則完全是對真實歷史的顛覆。無論是杜撰歷史,還是戲說歷史,都違反了歷史真實性的第一原則。

2.在歷史教學的抽象化過程中,缺乏對抽象化的文本內容深入淺出且富有邏輯性的解讀能力

歷史教材的抽象化文本建立在歷史教材的具象化文本之上。而不少教師對于抽象化的歷史文本,沒有吃透,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輕易放過這一部分內容,或者只是讓學生閱讀一遍,或者只是把文本劃分為幾個知識點,就算完成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任務。事實上,這部分內容正是培養學生歷史分析能力、歷史觀及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多為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像歷史事物的性質(如孫中山三民主義的關系、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美國內戰的性質)、歷史意義和歷史影響等,均在抽象化的文本中顯現出來。不對這些文本進行深入淺出且富有邏輯性的解讀,學生多數難以真正理解其含義,也難以培育學生歷史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教師缺乏抽象化的教學能力,學生可能只是記得具象化的內容,而對抽象化的內容則缺乏真正的理解。對性質、意義、影響等內容,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以滿足考試的需要。

三、正確處理中學歷史教學具象化與抽象化問題的對策

中學歷史教學的具象化與抽象化,是一對互為聯系的統一體。無論是具象化,還是抽象化,都需要教師自我培育深厚的歷史素養和教學素養。大體來說,這種自我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提高歷史知識素養

提高歷史知識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必須重視對歷史教材的文本的理解,包括正確理解文本中的重要詞語,深刻認知文本中的論斷性語句,清楚認知教材中的具象化文本和抽象化文本。歷史文本中的用語是理解歷史史實的基本要求。中學歷史教材文本內容非常簡潔,而所包括的內容卻又非常豐富。如何把這些簡潔的內容進行具象化和抽象化的講解,需要教師進行深刻的研讀,對每句話,每個詞都要進行反復的推敲,進而形成講授的知識體系。一方面,要細分教材每章第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又要歸納和概括每章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具象化與抽象化緊密結合的過程。對中學歷史教材中的基本史實,教師只有通過閱讀大量的史學原著,方可有較為深入的認識。

二是必須掌握教材簡潔的歷史文本背后詳細的歷史事實即歷史背景、歷史過程、歷史結果。中學歷史教材文本極為簡潔,作為教師,不能單純以為只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點就行了,還需要掌握更多的與之相關的歷史事實與知識,方可對教材中有限的文本進行內容的適度擴展。

三是必須掌握歷史的基本理論。歷史的基本理論,包括歷史發展規律的理論以及研究歷史的理論,這些都需要教師能夠掌握,方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對歷史現象進行邏輯分析,同時教會學生分析歷史的方法。作為中學歷史教師,只有具備了較好的歷史理論素養,方可較好地對中學歷史教材中的重要事件進行富有邏輯和深入淺出的解釋。如教材在敘述西方文藝復興運動的本質時說:文藝復興運動的本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這句話是教學中的難點,而許多教師對這句話常常會忽略不予解釋,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釋。顯然,他們之所以對此不予解釋,主要是對本質一詞缺乏深刻認知。

還如世界歷史教材說,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這是教材的難點。對于這一說法,一些教師,上課時也不予解釋,根本原因還在于對于資產階級革命這一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資產階級革命的本質,是以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即以平等、自由、博愛等觀念為革命的目標的,美國南部奴隸主竟然大量使用黑奴,這完全是對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褻瀆。而美國內戰后,南方諸州的奴隸制度被廢除了,美國至此才基本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

要提高歷史基本素養,需要歷史教師對歷史知識體系具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一般來說,大學歷史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中有較為細致的闡述,因此,作為歷史專業教師,對大學歷史專業所開設的核心課程以及重要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都需要經歷一個學習的過程。有些課程,似乎不太重要,但是,對于深刻理解中學歷史教學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2.提高歷史教學的方法論素養

歷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歷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真實性的歷史事實的講述,進而對歷史現象進行因果關系的分析,最后進行理性的價值判斷。這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三部曲”。在這“三部曲”中,事實講述是基礎,因果關系分析是關鍵,理性價值判斷是目的。如何用簡潔且通俗的語言演唱好這“三部曲”,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解剖。

【注釋】

[1]王春瑜:《歷史?。簹v史的無奈》,《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3年第9期,第60頁。

猜你喜歡
歷史事實生動性中學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語言生動性的新路徑
在多解中學創新
魯迅雜文、書信提供的事實與其經驗知識的生動性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歷史理解”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使學生作文語言生動起來之我見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有關“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的教學反思
漫話軍事人物傳真實性與生動性的統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