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伏邪論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2024-04-09 17:57朱昱佳
中國中醫急癥 2024年2期
關鍵詞:和解少陽伏邪邪氣

朱昱佳 周 朋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0;2.山東省中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是由EB 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性疾病,臨床常見于兒童,以發熱、咽峽炎、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增多并出現單核異常淋巴細胞等為其特征[1]。中醫本無IM 病名,根據其臨床癥狀,可以將IM 歸為“喉痹”“痰核”“溫毒”等傳染性疾病范疇[2]。從中醫角度來看,IM 的病因與臨床表現與伏邪致病有諸多相似之處,多數醫家也將本病歸為“伏邪溫病”范疇。本文將從伏邪角度,淺談IM 治療,以期與同道共饗。

1 伏邪源流

伏邪溫病是指感邪后未及時發病,邪氣伏藏,逾時而發,病發于里的一類溫?。?]。伏邪溫病又被稱為伏氣溫病,簡稱“伏氣”或“伏邪”,此即狹義的“伏邪”概念?!饵S帝內經》中提出了伏邪最早的雛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道“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將冬季外感寒邪而不立即發病,春季方發者,稱為伏邪。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平脈法》中,首次提及“伏氣”之名,并將伏氣論應用于具體的診療方法中,奠定了后世伏邪理論發展的基礎。明末吳又可在其所著《溫疫論》中提出了“邪伏膜原”之說,將“伏氣”創造性地改為“伏邪”。而今,伏邪理論經歷數代醫家不斷的探討和完善,其治療和預防等內容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2 邪伏少陽是基本病機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被認為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常見感染,終生患病率為90%[4],EB 病毒是主要病因。IM 的癥狀通常在4~7 周的潛伏期后出現,包括發熱、淋巴結腫大和咽峽炎[5]?,F代科學研究表明,EB 病毒在急性感染后在受感染的淋巴細胞中建立終生潛伏期,它可以在免疫力減弱的條件下重新激活[6]。由此來看,EB 病毒的致病特點恰如《黃帝內經》中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認為,“蓋伏氣皆伏于三焦脂膜之中,與手足諸經皆有貫通之路,其當春陽化熱而萌動,恒視臟腑虛弱之處以為趨向,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

在六經辨證中,少陽經為半表半里之經,是正邪相爭之處,為表里樞機,且少陽含春木生發之氣,可以托邪外出。葉天士云“春溫一證,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內伏,藏于少陰,入春發于少陽,以春木內應肝膽也”。當受到病毒邪氣侵蝕時,邪氣暫伏于少陽半表半里之間,當人體再受外邪,或正氣不足時,伏邪向外轉出,即出現少陽正邪相爭之癥候,其結局有三:一為IM 輕癥,邪從太陽而解,正勝邪退;二為正邪相爭太過,病邪傳至陽明至病情加重,此時為IM 的典型癥狀期,其發熱、淋巴結腫大和咽峽炎的典型癥狀常出現在此;三為病情遷延,或反復不愈,至IM 后期,邪氣入于陰經。

從臟腑來看,三焦與膽皆屬于少陽。邪氣伏于少陽,少陽樞機不利,亦會影響三焦與膽腑。三焦為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具有調和內外、通行元氣、主持諸氣、運行水液、榮養臟腑的作用。三焦通行受阻,功能失司,氣機壅滯郁久化熱,出現高熱、煩躁等。水液運行失常,則會出現便秘,口干等癥?!督饏T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云“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熱邪入三焦,血氣妄行,溢于肌膚,則可見皮膚斑疹。膽為中精之腑,主決斷,通過于肝的疏泄作用來協調臟腑平衡氣血,《素問》云“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镀⑽刚摗穼⑵溲a充為“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其能決斷陽氣的初升,為陽氣始動之源。兒童的天真無邪與膽的清凈是相互對應的[7]。肝膽互為表里,膽火上擾,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逆亂,肝氣犯肺則可能出現咳嗽,鼻塞流涕等外感癥狀,肝氣乘脾則可見腹痛、腹脹等,肝氣沖心則可能出現心煩不寐、神昏、譫語等。

3 兒童為少陽之體

兒童階段處于生長發育的高速時期,其生理病理與成人相比有其特殊之處?!吧訇枴辈粌H高度概括了中醫兒科理論中的“純陽”與“稚陰稚陽”學說,而且使二者辨證統一,更闡明了少陽為稚嫩柔弱之陽。明代醫家萬密齋在《育嬰家秘》中提出“兒之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而未已”。小兒發病易從質化而為熱為實,同時又易從量化而為寒為虛,少陽之氣多變易動,病性容易轉化,少陽之氣又頗為清靈,易于恢復,故小兒病證需注重扶助正氣以抗邪[8]?!夺t學衷中參西錄》中云“小兒為少陽之體,于時為春,春氣固上升者也,于五行為木,木性喜上達者也”。小兒為少陽之體,恰如初長之木,喜達惡郁,故治療應扶正舒達。少陽之氣,主動主升,對小兒各臟腑氣機的升發、調暢具有重要作用,臨床用藥應順應其性,以疏泄生發為主,否則日久必郁[9]。又因小兒臟腑嬌嫩,不耐攻伐,還應注意扶助其生機,疏利氣血。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可不斷為少陽注入生氣,需注意固護小兒脾胃之氣,使少陽之氣生生不絕[10]。

4 治療宜和解少陽

4.1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代表方?!秱s病論》云“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摶,結于脅下。正邪分爭……小柴胡湯主之”??梢?,小柴胡湯的主證是正氣虛弱,邪氣趁機入內,侵犯少陽,病在半表半里。因此,治療時既要透泄少陽之邪,又要扶正祛邪、防邪內傳。小柴胡湯以辛開、苦降、甘緩為治療原則,方中柴胡為君,透發少陽經中之伏邪,黃芩為臣,其性苦寒,可以清泄膽腑郁熱,柴芩相配,經腑并治,使居于半表半里之邪得以疏解;半夏配伍生姜,可調和胃氣;人參、大棗、甘草益氣扶正,防邪內傳。諸藥相伍,共奏攻補兼施、扶正祛邪之功?,F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柴胡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柴胡皂苷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其所含揮發油也是其發揮退熱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質[11]。而黃芩提取物也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12]。采用小柴胡湯為基礎方,舒達少陽,疏利全身氣機,對治療IM具有重要意義。

4.2 少陽合病

少陽為樞,伏于半表半里之邪外發之時,往往并非少陽病獨見,而常與他經同病。

4.2.1 太陽少陽合病 正氣虛弱,少陽伏邪向外宣發,入太陽經,邪氣留與兩經之間,此時病情較輕,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鼻塞流涕,咽紅,淋巴結腫大,脈浮數。這也是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最初表現,方選柴胡桂枝湯加減。柴胡桂枝湯出自《傷寒論》146 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原方由小柴胡湯、桂枝湯各減半量之后合方而成,為中醫八法中“和法”之代表方,用于治療太少合病之輕證[13]?,F代研究也表明,柴胡桂枝湯可以增加脾淋巴細胞的轉換率,提高免疫力[14]。IM 初期,雖以表證為主,但此時病機實為少陽伏邪外傳太陽,太陽少陽合病,治療時僅僅解表往往效果難以盡如人意,因此既要解肌發表,又要和解少陽,恰合柴胡桂枝湯之主證,可清太陽少陽兩經之邪。

4.2.2 少陽陽明合病 若癥狀由輕轉重,或者起病癥狀即重,出現咽喉腫痛,壯熱煩渴,惡心,口苦,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癥,此時為IM最常見的階段,故其典型的表現咽峽炎、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均可見[15]。因其熱入陽明,胃熱熾盛,上攻咽喉,則可見咽喉腫痛,扁桃體腫大;熱邪瘀滯三焦,水液代謝失常,煉液為痰,煎熬營血,熱毒痰瘀流滯經絡,則出現淋巴結腫大;氣血津液運行失常,肝脾失于疏泄運化,則出現肝脾腫大。治療應和解少陽、內瀉熱結,方選大柴胡湯加減?!夺t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中云“柴胡證在,又復在里,故立少陽兩解之法”。方中重用柴胡為君,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可除少陽之邪;大黃清熱瀉下通里,與枳實相配,瀉陽明熱結,行氣消滯;芍藥柔肝緩急止痛,可理氣止痛,斂陰和營,半夏配伍生姜,和胃降逆為佐藥;生姜另與大棗相配,可以和營衛運行津液,調和脾胃。諸藥合用,既可和解少陽,又可內瀉熱結,使少陽與陽明得以雙解。

4.2.3 少陽太陰合病 IM 后期,病程遷延時日較長,且久經輸液,口服藥物等治療,陽損及陰,肝膽之余熱未盡,又損傷脾胃,以至于太陰脾家虛寒,臨床上以面色少華,氣短乏力,口干,汗多,食欲不振為主要癥狀。脾皆屬太陰,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可運化水谷,輸布精微物質。兒童為少陽之體,稚陽未充,稚陰未長,在治療時更應注意顧護脾胃之氣,調暢少陽氣機,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劉渡舟先生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少陽之邪不解且有脾寒并有氣陰、氣津損傷,氣化不利夾有一定的虛寒的,并將其總結為“膽熱脾寒”,即少陽病兼太陰虛寒[16]。柴胡桂枝干姜湯亦由小柴胡湯化裁而成。與小柴胡湯相比,柴胡桂枝干姜湯保留了柴胡、黃芩二味,以發揮其和解少陽,疏泄肝膽之功,加入桂枝、干姜、炙甘草溫補脾腎,體現了攻補兼施、寒溫并用的理念;再加天花粉清熱除煩,生津止咳,牡蠣軟堅散結,全方既可以疏泄肝膽郁熱,又能夠溫補脾腎,在調暢氣機的同時,顧護兒童脾胃之氣,在IM恢復期,使氣機得暢,氣血津液運行正常。

5 病案舉隅

患某,女性,7 歲,于2022 年10 月12 日初診。主訴:間斷發熱伴咳嗽1 周余,加重1 d?,F病史:患兒入院前1 周因受涼出現發熱伴咳嗽,于當地社區醫院就診,予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風寒感冒顆粒等口服,效欠佳,仍反復發熱。入院前1 d復發熱,且高熱不退,遂于我院就診。入院癥見:發熱,體溫39.3 ℃,咳嗽,咽痛,精神不振,時有腹痛,無惡心嘔吐,納眠差,大便干,2~3 日1 行,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數。查體:雙側頸部可觸及數枚腫大的淋巴結,大約1 cm×1.5 cm,質韌,輕微壓痛,活動度可,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咽部深紅,中度充血,雙側扁桃體Ⅰ°腫大,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腹軟,肝臟于右肋下1 cm 可觸及,質軟,脾臟未觸及。查:腹部彩超示脾左肋下0.5 cm,肝右肋下1 cm;異常白細胞形態:異型淋巴細胞15%。EB 病毒殼抗原IgM:陽性。EB 病毒核酸檢測(單個核細胞):8.15E+004。中醫診斷:溫毒(濕熱壅盛證)。西醫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治法:和解少陽,清熱利濕。予大柴胡湯加減:柴胡18 g,黃芩12 g,清半夏6 g,枳實9 g,芍藥9 g,藿香9 g,茵陳12 g,薏苡仁24 g,大黃6 g,生姜9 g,大棗5枚。5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溫服。二診:2022 年10 月17 日?;純焊邿釢u退,咽痛較前減輕,偶咳,睡前稍加重,時有腹痛,納少,眠可,二便正常。舌紅,苔黃厚,脈滑數。初診方去藿香、茵陳,大黃改3 g,加地龍9 g,蒼術6 g,紫蘇子9 g。5 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溫服。三診:2022年10月23日?;純簾嵬?,偶咳,無咽痛,仍時有腹痛,喜按,乏力,活動量少,納少,眠可,二便正常。舌紅,苔薄黃,脈滑。查體:雙側頸部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大約0.5 cm×1 cm,質韌,無壓痛,活動度可,與周圍組織無粘連。雙側扁桃體無腫大,咽(-),心肺(-),右肋下未觸及腫大肝臟、脾臟。腹部彩超未見肝大、脾大;異常白細胞形態:異型淋巴細胞5%;EB病毒殼抗原IgM 抗體陽性;EB病毒殼抗原IgG 抗體陽性;EB 病毒核抗原IgM 抗體陽性;EB 病毒核酸檢測(單個核細胞):<5 000。治法:調暢氣機,健脾和胃。方選柴胡桂枝干姜湯合四君子湯加減:柴胡12 g,黃芩9 g,桂枝9 g,干姜3 g,牡蠣24 g,黨參15 g,天花粉9 g,茯苓9 g,白術12 g,炙甘草6g。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溫服。隨診后諸癥消失。

按語:患兒感染EB 病毒后,起病之初,治療不當,邪氣由表及里,入陽明經,影響三焦水液輸布,濕熱互結,出現高熱不退,咽痛等癥,此時為少陽陽明合病,治療應和解少陽,清熱利濕,患兒癥狀減輕。二診時陽明經邪氣漸清,故高熱漸退,為祛邪務盡,以前方加減。三診時陽明邪氣已清,但病情遷延10 余天,脾胃損傷,柴胡桂枝干姜湯合四君子湯清少陽太陰兩經余邪,同時溫補脾腎,補充正氣。

6 結 語

IM 的病機之要為邪伏少陽,兒童為少陽之體,柔嫩脆弱,少陽樞機不利,與伏邪相和,氣血津液失調,阻滯三焦,并由此傳于他經,二經合病,因此,治療時除了和解少陽,同時要顧護合病之經,并注重保衛脾胃之氣,使生氣不絕,諸癥得愈。

猜你喜歡
和解少陽伏邪邪氣
李忱主任從“伏邪成瘀”論治DKD理論經驗*
《神農本草經》對“邪氣”的認識
尋找伏邪的蛛絲馬跡
柴胡桂枝湯在骨科臨床中的應用體會
伏邪學說溯源及后世研究現狀
胡陵靜主任少陽論治甲狀腺癌術后高血壓驗案舉隅
黃帝內經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下)
小柴胡湯在社區治療中的幾點臨床應用
幸福來自感動
別輕易拔罐刮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