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名師學什么

2024-04-09 17:56鄭毓信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守正創新擔當專業成長

摘 要:向名師學習,不應停留于形式上的簡單模仿,或者刻意追求細枝末節,而應重視學習的重點或“訣竅”。名師的工作與一般教師的日常教學相比具有不同的重點,特別是,他們所關注的往往是如何不斷創造出新的亮點。青年教師應當首先弄清楚教育教學最基本的一些道理,切實地做好“以正合”;應當盡早確定專業成長的方向,積極地開展教學研究;還要懂得堅持以及慎重選擇的重要性。

關鍵詞:專業成長;名師;擔當;青年教師;守正創新

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我有兩個觀點:其一,“實踐中學習,群體中成長”,這可被看成中國教師專業成長最重要的特征[1];其二,加強理論學習,更好地處理理論與實際教學之間的關系,這是當前應當特別加強的一個方面。本文討論第一個論題,即如何更有效地向同行特別是向名師學習。

之所以強調向名師學習,有兩方面原因。第一,盡管校內同行間的交流與互助已經成為常態,并對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有很大幫助,但大多數教師很快會陷入發展瓶頸,不再能夠通過這一途徑有持續的收獲。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第二,社會的進步為廣大一線教師跳出學校這一小范圍而從更多方面獲得幫助,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如積極參與各種培訓活動、加入相關的名師工作室、努力閱讀各種專業性的刊物與論著等,但大家又似乎總有進步不快的感覺。例如,有很多教師已參加過幾十次乃至上百次教學觀摩活動,盡管當時也感到有不少收獲,但很難產生持久的效應。

更一般地說,這也直接涉及一個問題,即無論向校內同行前輩還是向名師學習,我們都應更深入地去思考學什么、怎么學。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訣竅”,究竟什么是向名師學習的“訣竅”呢?

首先,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向名師學習,不應停留于形式上的簡單模仿,或者刻意追求細枝末節,而應重視學習的重點或“訣竅”。在我看來,能在這方面作出認真思考,也就意味著已在“善于學習”方面走出了切實的一步。

其次,如果主要聚焦于向名師學習,特別是學習他們創造的各個課例,我們就應清楚地認識到,名師的工作與一般教師的日常教學相比具有不同的重點,特別是,他們所關注的往往是如何不斷創造出新的亮點。

華應龍老師的“課例創新”就可被看成這方面典型的例子。我們經??梢钥吹饺A老師開發的一些新課,一些新的好課,如《半條被子》《國慶觀禮》《十二生肖》《華羅庚為我們上數學》……其構思之精巧、思路之開拓、教學技巧之純熟,令人贊嘆不已……但就一般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而言,我們是否也應將精力集中于如何創造出一兩節公認的好課?這顯然并不合適。這更應被看成一種錯誤的導向或追求,即希望能夠“一課成名”,從而在專業成長之路上走出一條捷徑。恰恰相反,真正需要的應是立足日常工作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前進。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十分贊賞云南省小學數學研究員管尤躍老師多年來一直從事的一項工作——幫助廣大一線教師改進教學:“二十余年的教研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實踐教學改進方面的問題?!?sup>[2]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我們應當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真正地上好每一節課,看成專業成長的首要目標。

上述目標的實現,事實上并不容易。青年教師剛走上教學崗位時必須實現的一個轉變是將自己在學校中學到的各種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特別是通過由主要關注“如何教”轉向“教什么”,逐步建構起相應的“學科內容教學法知識”(舒爾茨語)。這可被看成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際起點。

在此還應特別強調“實踐中學習”,特別是努力增強自身“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善于通過總結反思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地作出改進。在我看來,這也是名師在積極從事新課例創造時應當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即相對于“神來之筆”或“靈光閃現”,我們應當更加重視如何針對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圍繞數學教學各個基本問題去開展研究,更應通過新課例的創造說出相應的普遍性道理,而不是局限于對課例本身的欣賞。

為了清楚地說明問題,還可從“繼承與創新”這一角度來分析。

張齊華老師有一句名言:“決不重復別人,更不重復自己?!弊鳛橐晃幻麕?,對自己提出這樣一個要求,應當被看成積極進取、努力創新,而不是滿足于既有成績、停滯不前的表現。但對青年教師而言,我們應更加重視相關傳統的繼承。更具體地說,應當首先弄清數學教育教學最基本的一些道理,切實地做好“以正合”,然后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奇勝”,包括對已有傳統作出新的發展。這其實也是對名師應當如何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就聯系所謂的“賽課”做具體分析。

大多數名師都曾有過賽課的經歷。有些課不僅給大家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也對其后來的專業成長乃至全部人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究竟什么可被看成賽課的主要意義?特別是,對一般教師而言,我們是否應當很好地履行這樣一個建議,即“一個好教師首先要打造一節代表課”?

具體地說,既然是賽課,參與者自然就應爭取好名次,甚至是第一名。同樣,即使是單純的教學觀摩,或是教研文章的撰寫,當然也希望得到別人的好評。但應強調的是,上述追求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之中造成關注點的轉移,也即將“亮點”的創造看成這方面工作的主要目標。

例如,所謂“磨課”,主要就是指在細節上狠下功夫,特別是如何避免可能的“失分”,乃至將“平淡之處”直接轉變成“亮點”,將“失分”轉變成“加分”。但從日常教學的角度看,即使我們不去考慮“處理好每個細節”在現實中是否真的可行,“比如,在課堂各個環節中教師的行走路線,課堂語言中語音及重音的把握,課堂板書的時機、位置、顏色,學生活動時的教師活動,教具和學具的擺放、拿取,等等”[3],也應當思考如何很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再則,如果說很好地體現新的指導思想正是由主管部門組織的賽課(包括觀摩教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從而也就可以看成賽課中又一重要“加分點”(包括獲得相關評委的好評),那么就一線教師而言,我們應更加提倡這樣一種素樸的追求:自己的教學如何能夠很好地體現數學教學最基本的一些道理或規律,而不是對“時髦口號”的簡單追隨。

因此,相對于單純地決出名次,在上述方面給廣大一線教師更大的幫助,包括帶動他們一起積極地從事教學研究,而不是始終處于單純的欣賞和學習這樣一個狀態,就應當成為各種賽課活動更重要的一個目標。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特別想提及一位語文老師:劉發建。

盡管我平時所關注的主要是數學教育,但對于劉老師的一些主張早有所聞,還可說十分欣賞。因為,這代表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正道”:“從某種角度講,我的課堂有那么一點閃亮的思想,就是因為我遠離了那些‘專業比賽,剔除了一些權威思想的干擾和傳統思維的束縛,長期扎根于日常實踐的田野式生長,保持了最為可貴的獨立性?!?sup>[4] “孕育‘獨立思考的土壤,就是生活,就是日常教學,就是每天的課堂,就是和孩子的每一句真實的對話。一個教師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全部尊嚴所在?!?sup>[5]

既然是“正道”,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有收獲,盡管“有收獲”未必是指在某種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從教35年來,我也有過幾次參賽的經歷,但基本上都是縣區一級就淘汰出局。就是因為我的課‘不好看,沒有新意?!币韵率莿⒗蠋熢谶@方面的具體想法:“通過賽課,把優秀教師選拔出來,培養成名師,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在選拔優秀教師的過程中,那些一等獎、二等獎的優質課,總應該具有基本的示范性,總應該遵循最基本的教學規律。老師們看了這些獲獎的優質課,大體上能夠模仿著上課,這才是觀摩優質課的目的?!?sup>[6]“我越來越感覺,我們的公開課、示范課在追求形式創新和個人藝術展示上過了頭,把最基本的課文教學規律遺忘了。聽名師們的公開課,大家都感覺很好,但就是回去用不了?!衣此歼@種求新求異的心態。如果我們每一節課都講究創新,每一節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都要變著花樣,學生怎么適應得了呢?對這種以展示自己才華和創意為追求的課堂教學,我越來越警惕?!业恼n堂教學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只有我一個人能上得好,而是傳播最樸素的方法,讓每一位聽課的教師回去都能上出好的語文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掌握學好語文的基本方法?!覀兪墙逃ぷ髡?,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教育規律,遵循教育規律,傳播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sup>[7]

劉老師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以下就是他對“《跟著名家學語文》暑期公益論壇”的回顧:“上午8點半,我先上了一節示范課,內容是琦君的散文《媽媽銀行》。隨后,我用30分鐘現場指導120多位老師備課。所謂的備課,就是要求全體老師把琦君的另一篇散文《媽媽罰我跪》一字不落地通讀一遍,梳理文本結構。最緊張的環節,是隨機抽簽選擇一位老師上課。中簽的董霞老師即興上課,非常忐忑,因為我們的活動全程直播。40分鐘后,董霞老師按照‘聽讀—朗讀—品讀—抄寫的流程順利上完了一節課。下課的時候,孩子們都意猶未盡,不愿意下課。董霞老師也很興奮,因為從來沒有體驗過這樣輕松有效的語文課……聽課的老師同樣反響強烈。從教二十余年的王輝慶老師在觀課感中寫道:‘我覺得這正是一場內心期盼已久的學得來、用得上,理念和實操完美結合的培訓?!?sup>[8]

我之所以用如此大的篇幅轉引劉老師的論述,當然是因為這清楚地說明了什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正道”,我們的名師又應如何在這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以下是劉老師關于“五磨教學法”的具體說明:“五磨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操作簡單,‘聽讀、朗讀、品讀、抄寫和仿寫五個流程,每一節課教師都這樣教,教法即學法,‘教與‘學完全融為一體,沒有任何隔閡?!?sup>[9]作為外行,我無法對此作出具體評論,但我堅信這一做法的正確性,即相對于主要關注自己教學主張的獨創性,刻意地追求課例的新意,我們應更加重視如何能夠清楚地揭示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相對于用漂亮的詞語,特別是時髦的理論包裝自己的主張,我們又應更加重視“傳播最樸素的方法”。

當然,在學名師的同時,我們應當確定努力的方向,即專業成長的方向,積極地開展教學研究。

具體地說,我們在數學教育領域中可以不斷看到一些新的熱點,如所謂的“創意課堂”;而有些論題更可被看成持續的熱點,如“數學史在數學教學的滲透”“數學文化的教育”等。另外,就當前而言,我們當然也應特別重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等指導性文件所強調的一些方向。

例如,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這是綜合與實踐的重要發展。與此相類似,新課標對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的強調,也可被看成教育領域中長期存在的“計算機熱”的進一步發展。

但面對所說的各種熱點,包括各種新的理論思想,我們又應認真地思考相關工作的意義,特別是,除去代表了新的努力方向,相關論題是否還具有更普遍的意義?

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時任秘書長尼斯在2000年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上的以下論述給予我們重要啟示:在過去30年中,數學教育研究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領域的擴張,即致力于不遺漏任何對于數學的教和學可能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但今天我們則應更加注意適當的聚焦,也即對于“復雜性的合理歸約”[10]。只有始終保持對于基本問題的特別關注,我們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并切實防止以下現象的再現:盡管作出了很大努力,卻未能取得真正的進步,乃至不斷重復過去的錯誤——這也可被看成過去這些年的教育改革給予我們的一個重要教訓。

也正因此,相對于上面提到的“跨學科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新的研究課題,我們應更加重視新課標在論及教學方法(式)時所提到的這樣兩個論題:“整體性觀念的指導”和“問題引領的數學教學”。因為,它們對于我們改進教學具有更普遍的意義。當然,我所采用的表述與新課標中的相關主張并不完全一致。我認為,我們應當努力做好“理論的實踐性解讀”與“教學實踐的理論性總結”。

當然,上述建議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不同研究取向的讀者不僅可以而且應當作出自己的選擇。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一定不要盲目地去追隨潮流,而要真正想清楚相關主張是否真的有道理、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什么又是做好教學教育工作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動手去做。不然的話,可能出現這樣的后果:忙了一輩子,最終卻不知道究竟忙了什么。

如果一名教師認為自己所教學的各種內容都很重要,什么都應予以足夠的強調,而不應被忽視,他顯然還只能說是一個新手;同樣地,如果一名教師不加選擇地要求學生做各種各樣的題目,包括各種各樣的難題、怪題,他顯然也不能被看成一個真正的好教師。

在這一方面是有很多教訓的,如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階段對于某些新的教學方式的突出提倡,以及2010年前后出現的“模式潮”,特別是所謂的“翻轉課堂”等。這方面的一個明顯事實是:盡管具體的表現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我們在很多時候又只是在重復過去的錯誤![11]

在我看來,這直接關系到我們如何能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更快的進步。如果采用我所提出的關于教師成長“四個層次”的區分,這也意味著我們已經由作為實際起點的“層次一”上升到了“層次二”,即由簡單的“盲從”轉向了獨立思考,特別是,已經能對什么是做好數學教學的關鍵形成自己的看法。

當然,相對于刻意地去強調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層次,我們應更加重視對教師工作基本意義的理解與堅持;特別是,只要始終堅持“為學生著想”這一基本立場,我們就一定可以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取得持續的進步。

具體來說,相對于單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我們應更加重視對這樣一個問題的思考:除去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我們如何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獲?因為,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必然會使自己逐步跳出單純的課堂教學而從更大的范圍進行分析思考,特別是,能深刻地認識到現行工作的不足之處,以及很好地落實深層次教育教學思想的重要性。例如,我們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又如何幫助學生超越局部性認識上升到整體性、結構性認識?等等。顯然,這也就直接涉及上面提及的這樣兩個主題:“整體性觀念的指導”和“問題引領的數學教學”。從同一角度我們也可更好地理解諸多名師的相關工作。而這當然也就直接關系到:我們究竟應當向名師學些什么?進而,從專業成長的角度看,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取得了新的進步,即由“層次二”逐步上升到了“層次三”。

最后,又應特別強調堅持的重要性,這也是諸多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時特別強調的一點:“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12]例如,賁友林老師這些年來一直堅持在“學為中心”這一方向上開展研究,包括這樣一個重要的認識:“堅持一定是從行動開始的,堅持行動,用行動堅持。當你在行動中堅持的時候,你可能就給自己創造了成長的機會?!?sup>[13]

我想再次強調慎重選擇的重要性。因為,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也值得做,且只要切實努力,就可以取得一定成績,但如果我們能在事先清楚認識其局限性,就可在工作中表現出更大的自覺性,特別是,能更有效地防止與糾正各種可能的片面性或簡單化。對此,相信讀者只需聯系這些年中所聽到的某些教學主張的實際命運,就可有清楚的認識。

這清楚地表明了“大視野、大胸懷”的重要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地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也才可能對名師的示范作用與各種理論的指導作用作出清醒的判斷,即很好地弄清什么是自己應當努力學習的,什么又可被看成專業成長的主要方向。進而,我們也可更好地理解我們為什么應將“平常心”的回歸看成教師專業成長的更高層次,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教師初心與使命的回歸與堅持。

當然,所說的“回歸”,也就意味著這并非高不可及的一個目標。例如,以下體會就很好地體現了這樣一點——“教師可以讓課堂變得‘很大”[14],“教孩子三年,就要考慮孩子30年的成長與發展”[15]。

愿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毓信.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中國道路”[J].數學教育學報,2018(6):1-6.

[2] 管尤躍.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教學改進實踐研究[J].小學數學教師,2023(增刊):4-10.

[3] 何月豐.向著“學生立場”邁進[M]//何月豐.賽課者說.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135.

[4][5] 劉發建.思想含量來自獨立思考[J].人民教育,2010(8):63,63.

[6][7][8][9] 劉發建.五磨教學法誕生記[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3(11):17,18,15,17.

[10] Mogens Niss. Key Issues and Trends in 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M]//Hiroshi Fujita,Yoshihiko Hashimoto, Bernard R.Hodgson,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37-57.

[11] 鄭毓信.由“先學后教”到“翻轉課堂”——基于數學教育的視角[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4(9):4-8.

[12] 蔡宏圣.我和思考的美麗約會[M]//朱凌燕.成長之道——20位名師的生命敘事.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3:327-337.

[13] 賁友林.你可以永遠相信堅持的力量[M]//朱凌燕.成長之道——20位名師的生命敘事.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3:240.

[14] 陳鐵梅.站在教室里看風景[M]//朱凌燕.成長之道——20位名師的生命敘事.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3:167.

[15] 陳立軍.陪學生遇見美好的自己[J].人民教育,2020(5):78-80.

(鄭毓信,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學術研究與各類教學工作50多年,包括中學、大學、研究生教育與各類教師培訓工作,多次赴英、美等國以及我國港臺地區做長期學術訪問或合作研究,赴意大利、荷蘭、德國等國多所著名大學做專題學術講演。出版專著30余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0篇,學術成果獲省部級獎7次。在數學哲學、數學教育、科學哲學與科學教育領域有較大影響。)

猜你喜歡
守正創新擔當專業成長
新時代國內廣播劇發展路徑
改革壓茬推進廣播事業守正創新、全面拓展
溫儒敏:在課程改革中“守正創新”
論林語堂的《語絲》創作
網絡研修與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要敢于成為“鑒賞”自己課堂的“勇者”
脫貧攻堅中的媒體擔當
淺談中職校新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
順應黨建趨勢,黨員干部如何作為
你的名字叫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