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課堂教學創新

2024-04-09 17:58黎加厚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

黎加厚

【摘 要】文章介紹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帶來的新變化,介紹了生成課堂和生成式課堂的基本概念,討論了在教學中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應用做好教師準備。

【關鍵詞】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課堂;生成式課堂;課堂教學;教育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006-05

課堂教學,過去、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是學校教育的主戰場。教師和學生生命歷程的主要時光都在課堂度過,這是建設教育強國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陣地。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國社會各行業應用的迅速普及,學校的課堂教學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課堂新變化

2023年冬天,我到廣州市天河區和白云區參加教師培訓項目,培訓活動的主題是讓每一位教師學習掌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大概念設計單元教學計劃。培訓班的第一個熱身活動,是讓每一位教師打開自己手機上的淘寶APP,在搜索框中輸入“淘寶問問”說:請給我設計XXX課程的大單元教學計劃。當每一位教師看到自己手機屏幕上一行行出現教案文字,會場氣氛瞬間進入高潮。緊接著,全場教師學習注冊登錄,掌握3+N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的操作技能(3+N模式是指教師必備的3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訊飛星火、文心一言、扣子AI集成平臺,N是指教師自選更多的國內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

很多教師立刻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入迷。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的曹暢老師,連夜使用訊飛星火和文心一言設計出自己上課的教案。不久后,她參加了廣州市天河區與貴州畢節市大方縣元寶小學和納雍縣天河實驗學校對口支教活動,教六年級學生學習語文課《西游記》選段。曹老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孫悟空角色,組織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自己選擇的孫悟空角色形象,同學們在課堂上與AI對話,即時生成圖像,展示和交流,這一切讓學生們驚喜不已。課后,幾個學生圍著曹老師說,我們要和廣州的同學們比一比,看誰設計出的形象更生動、更吸引人。那一瞬間,讓她心中一震,感到山里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夠跨越山海,跨越時空。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讓山里的孩子也能夠學到過去的教學方式學不到的東西!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河北、江蘇、四川、甘肅等地的教師國培班。許多學習掌握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青年教師,正在積極嘗試在課堂中使用AI輔助教學。

為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一下子吸引教師們的濃厚興趣呢?這是因為,生成式人工智能與過去的信息技術不同,它不是簡單的文字和數據處理、多媒體資料加工,或者信息搜索,它是用海量數據預訓練的大模型,可以跟你對話聊天,根據你的提示詞來生成新的內容,包括文本、圖片、視頻、PPT、教案、文章、詩詞、對聯、編程代碼等,甚至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它聽,你想要的東西就立刻呈現在你的眼前,就像魔法師一樣讓教師們興奮。

重新認識課堂

回顧教育的歷史,在遠古的人類原始蒙昧年代,沒有學校,也沒有課堂。學校的出現是伴隨工業革命對大規模勞動力培養的需求產生,課堂是隨著學校的興起出現的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的地方。在教育史上,最早系統分析闡述學校課堂教學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1632年,他在《大教學論》中論述了課堂教學觀:如教學中用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直觀教具教學,如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和獨立思考等,堪稱最早的課堂教學理論奠基者。后來,眾多的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課堂與教學。

1966年,英國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從教育媒體發展的歷史視野,提出“教育四次革命說”,認為教育的第一次革命是學校和課堂的出現,將教育年輕人的責任從家族轉到專業教師手中;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現并在教育中的應用;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教科書用于教育;第四次是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如此推論,我們正處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革命初期,將要進入人類社會的第五次智能教育革命階段。

1991年,李秉德等出版我國第一本《教學論》專著,從教學環境的角度分析課堂,包括自然環境、教學設施、人際關系、課堂氣氛等[1]。1996年,田慧生發表《教學環境論》專著,全面系統論述了課堂作為教學環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從課堂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心理空間、社會空間諸方面研究了課堂在教學中的意義,填補了這方面專門研究的一塊空白[2]。

1997年,葉瀾發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旗幟鮮明地指出: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生命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3]。

今天,人工智能正在用生成的方式改變著課堂,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課堂呢?目前對課堂的經典定義有:課堂,教室用來進行教學活動時叫課堂,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現代漢語詞典)。課堂是進行教學活動時的教室,指教師給學生授課的地方,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百度百科)。課堂(classroom)是兒童和成人學習的學習空間(維基百科)等。

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讓課堂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重新認識課堂。

廣義:生成課堂?!吧烧n堂”是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在互動中共同創造知識、共享知識和拓展知識的課堂學習環境。在生成課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單向預設和傳遞者,而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生成課堂的核心是強調教學全過程中將預設性、動態性、開放性、生成性相融合,它不但促進學習者形成對已有知識的理解,還鼓勵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實現知識的創新和拓展。

在人類教育發展史上,從孔子的杏壇與弟子對話、古希臘蘇格拉底的對話式教學,到葉瀾教授開創的新基礎教育改革試驗實踐,生成課堂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財富。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又給課堂插上了智能化動態生成的飛翔翅膀。

生成課堂強調教學的預設準備,教師要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和當前學情設計單元教學計劃,更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和互動,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前的教學設計與課中的互動、生成和開放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環境。

狹義:生成式課堂。生成式課堂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領和管控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師-生-AI”三者互動,相互啟迪,動態生成教學的流程和內容,學生通過自身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獲得對世界的認知。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突如其來進入了教育領域,生成課堂的學習環境中增加了一個智慧的新伙伴,根據國家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國家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和研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指南》的建議,我們將反映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課堂新變化的狹義定義與上述文件精神一致,稱為 “生成式課堂”。這是生成課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升級發展。

生成式課堂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進入學校課堂后的新變化,正在改變長久以來學校課堂上滿堂灌的痼疾弊端,回歸千百年來以學生為中心的對話式教學方法。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特別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和潛在的不確定性風險,與之前大家熟悉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比,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等綜合素質。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通過“師-生-AI”的合作交流來構建知識體系,要求學生一定要在教師的引導、支持和管控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課堂”的設計

有關生成式課堂教學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既然生成式課堂的特點是動態生成,那么,還需要預設嗎?

葉瀾教授指出:如果我們認同課堂教學是一種人為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學校教育中特殊實踐活動的判斷,就不難作出教學不能沒有預設的回答。這讓人想起馬克思關于蹩腳的建筑師要比善造精致蜂巢的蜜蜂高明的巧妙比喻。關鍵是怎樣預設?[4]

課前教師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就好像戰場上的指揮官事前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一樣。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但是,戰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更需要動態反應,及時調整,審時度勢,生成應變。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輔助教師動態生成教學設計的利器,可以幫助教師把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國家課程標準、教育理論、學習科學、教學策略等,快速轉化成教學計劃文檔,教師只需要根據本班的學情微調即可,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備課工作效率和質量。讀者可以打開電腦或手機上的訊飛星火體驗下面的生成式教學設計方法。

提示詞:你是一位精通中學數學教學的專家。請你設計中學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學計劃,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請按照“5E教學模式”。

讀者可以換成自己的課程內容,把教學模式換成自己需要采用的教學理論,如:加涅的九項教學事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賓格游戲模式、STEM、PBL項目化教學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立刻按照你提供的教學理論要求把你的教學計劃生成。

有關教學設計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在準備生成式課堂單元教學計劃的時候,是根據自己的創意和經驗,還是參考一些值得借鑒的模板和模型?

互聯網剛剛進入學校的時候,風靡全球的WebQuest教學法的六步驟教學環節模型,讓網絡探究式學習方式很快普及。教師培訓中使用教學設計模板和教學模式流程,幫助參訓教師盡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方法,就像初學寫字的孩童描紅一樣,是幫助初學者模仿的學習支架,隨著學習者對寫字的逐步熟練掌握,就可以逐步拆去支架,從描紅、臨帖、默寫、脫稿、自由寫作到自成流派。

眾所周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生成課堂和生成式課堂的課前備課中,教師可以把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思想融入具體的教學計劃,這里沒有固化的套式,是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性才能的廣闊天地,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設計,把自己的想法告訴AI,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輔助你快速生成一份具體的教案。

關于生成式課堂教學的問答

下面匯集了當前一線教師探索生成式課堂的一些共同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1.班級學生集體教學如何登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

有教師問,學校根據“五項管理”的規定,學生不能夠把手機和電子產品帶進課堂使用,課堂上全班學生無法用手機號注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師沒法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使用AI。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和研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指南》強調:13歲以下的未成年兒童不能獨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必須在成年人管控下使用[5]。

大家都知道,教師和學生能夠打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是在教學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第一步。如何解決上述困難呢?

如何在教學中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關鍵是學校領導重視,學校和班級要制定班規公約,規定學生不得擅自帶電子設備進課堂;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班級教師管理責任制,教師根據教學的安排,有組織地管控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在教師規定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對話討論,并填寫學習單。

目前,在一些教育數字化試驗區學校的做法是,班級教師2-3人在訊飛星火、文心一言等國內正式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平臺注冊賬號,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組織學生使用教師的賬號登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班學生按照3-4人/組使用一臺設備(經過對比,小組集體使用AI比個人單獨使用效果更好)。全班45個學生大約需要3個教師賬號即可。這種讓教師帶學生小組的方式,更有利于教師指導和管控規范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學習活動。

2.如何管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信息隱患和風險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第二個難題是準確性和信息安全風險。學科教師測試生成式人工智能發現,對于學科專業方面的問題,AI大模型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在教學中無法使用。這個問題是大模型本身的預訓練語料數據、算力、算法、資金等限制帶來的先天不足。目前解決信息準確性問題的辦法之一,是出版社在編輯出版紙質教材和配套數字教學資源的同時,編輯訓練針對特定學科和具體教學內容的小模型;另外一個方法,參考重慶聚奎中學教師自建適合自己學科教學特定領域和場景的專屬助手,解決教學的準確回應問題。

同時要考慮到,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水平,還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準可控,但不能因噎廢食,可通過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將技術、產品、法規、教師培訓、學生信息素養等多個要素共同發揮作用,確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內容安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健康發展。

信息安全問題主要是通過教育,讓師生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不登錄不明來路的網站、學生必須在教師指導下使用通過國家網信辦審批的安全大模型平臺和軟件。有條件的學校單位可以在本地部署小模型并與互聯網物理隔離,以保證防控信息泄露等風險。

3.如何在基層學校推廣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進課堂教學方式變革?

基層學校的校長和一線教師,如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讓每一位學生享受生成式課堂帶來的新優質教育?

重慶聚奎中學是位于渝川黔交界的農村學校,該校曾以在國內率先本土化落地實施翻轉課堂而聞名?,F在,張渝江老師和教師們走進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實驗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屬模型對話來開展教學,形成了適合各學科教學的教學專屬助手,并在全校進行推廣。他們在鄉村學校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根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特點,提出并實踐“生成課堂”和“生成式課堂”的教學改革新思路,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創生在中國鄉村本土的新方向。

聚奎中學的生成式課堂具體做法是:首先,充分利用字節跳動的豆包AI、訊飛星火和智譜清言大模型等的開發功能,教師把教學方法、課程內容文檔和相關教育資源的網址“投喂”給大模型,定制出專門針對一節課或一個單元開展教學的專用生成式智能體或AI助手。然后,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指定使用教師課前準備好的生成式AI助手,通過人機互動對話學習,包括個性化的先驗知識補充、啟發式對話答疑、學習成果評價等。教師們發現,將專屬生成式AI助手引入“生成式課堂”后,大幅減少了教師面向全班的講授,騰出了更多課堂時間用于“師-生-AI”協同開展豐富而個性的課堂生成活動,促進了學生深度學習。

聚奎中學下一步將利用扣子AI集成開發平臺的搜索增強生成功能,通過上傳單元教學(或一節課)的內容文檔及相關網址,定制出功能更強大和教學更精準的教學智能體,實現大模型與專業學科教學領域知識、全網知識的動態鏈接,能夠及時獲取信息,讓內容生成輸出更準確、專業,賦能人機對話生成式課堂教學。他們的教學改革實驗說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搜索增強生成+大模型功能,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把自己學科教學的內容,以及國家和各省市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的教育資源,轉化成適合自己學科教學的生成式課堂資源,讓教師能夠有效管控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學習,這可能會帶來教育資源建設理念和實踐的重大變革。

4.教師的教學設計如何適應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教學變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課程的各個環節,AI與師生動態生成的學習內容,具有生成性、不確定性、豐富性、不完全正確等多種特點,教師的教學設計除了將過去已有的教育學理論、教學策略等關聯到教學設計中,一定要想到,如何充分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同時,要注意不能單純依賴AI,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優勢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人類自己的創造力和判斷力,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優勢與已有的生成課堂構成互補的關系。

教師可以給自己列出一張“人-機”協作開展教學的校驗清單,包括:教學計劃設計、教學資源準備、課中組織學生與AI對話交流、布置和檢查學生的學習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作業和批改作業,進行教學研究等。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學習單來引導和管控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學習單具體規定了在教學中學生按照教師的布置,依次完成每一個學習活動的步驟,包括:學習活動名稱,學生與生成式人工智能互動的提示詞設計,AI的回應內容,學生對AI回應內容的批判性思考和評論,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綜合AI和自己的創意給出的最后答案等。其中,學生對AI回應的獨立思考是教師關注的重點,也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活動的依據。學習單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是在教師的管控下有序進行,記錄了學習的過程和思維過程,還可以回看和小組全班分享,是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學習的管理工具。

5.給學生的作業練習,如何防止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業作弊?

由于學生可能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作業答案,國內外的很多教師改變了過去的布置作業的做法,增加了課堂現場展示、課堂小組討論作業、開放性作業,動手實驗操作的練習,現場即興答辯,項目式研究課題等,減少傳統的有標準答案的記憶類作業,或者讓這類作業都在課堂上教師管控下完成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加強教育學生不能依賴AI替代自己的思考,要養成良好的誠信道德觀念,從細節做起。在班級明文建立懲戒規矩,凡是發現作弊的學生,將在一個學期禁止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并做出檢討。

隨著生成式課堂在學校教學中的普及,課堂教學將更加關注深度學習,教師不僅在課堂互動中組織學生與AI互動對話,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遷移能力。教師可以改進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作業設計和評測方式,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到作業環節,能夠有效訓練學生對專業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遷移能力,這種新型的作業訓練方式就是“生成式作業”。教師利用訊飛星火、智譜清言和扣子AI集成開發平臺等AI工具,創建自己單元教學的知識庫和智能體(Bot),讓AI在與學生的互動對話中,動態生成作業練習題目。這樣的作業內容和過程是隨機動態生成的,具有不確定性,學生每一次面對的問題都不相同,人機互動迭代式對話展開,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學內容,能否遷移學會的知識技能,不僅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和核心概念,更是鍛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舉一反三的問題解決能力。由于生成式作業的訓練方式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有利于避免學生作弊現象。

6.如何鼓勵學生主動用好AI促進高階思維,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同時避免學生過分依賴AI,導致思維退化和淺層學習?

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勝利者效應”,根據“最近發展區”原理給學生布置挑戰性問題,幫助和鼓勵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展示、表演、鼓勵等平臺,提示和暗示學生,要積極用好AI,學會如何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給提示詞,經常提醒學生對AI的回應要批判性思考和判斷,鼓勵學生超越AI,發揮自己的創意。

7.在課堂教學中利用AI,教師的上課策略和課堂用語會有哪些變化?

在生成式課堂上,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充分用好AI,同時又要隨時提醒學生對AI的回應要獨立思考,批判性對待,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生如何與AI對話,都是過去的教學方式不曾遇到的新情況。教師可以嘗試,看看AI如何教我們在課堂上說話。

提示詞:如果學生在生成式課堂的學習中使用AI輔助學習,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引導、支持和管控工作,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對學生說話?在課堂上的用語會發生哪些變化?請給出 20 個教師課堂用語示范。

8.學校如何適應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治理變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與之前的其他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不同的最大變化,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特別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同時伴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信息安全風險,要求學校和教師要擔負起對未成年學生的引導和管控責任。學校要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管理辦法。包括頂層設計,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人員的安排,教師對本班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指導和管控措施,班級管理公約的制定,教師的培訓,相關規章制度的檢查落實,發生違規事件的處理辦法等。學校通過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大會協商,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后,正式頒布實施,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學校教育應用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李秉德. 教學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87.

田慧生. 教學環境論[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51.

葉瀾.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 教育研究,1997(9):3-8.

葉瀾. 課堂教學過程再認識: 功夫重在論外[J]. 課程教材教法,2013(5): 3-13.

苗逢春.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原理及其教育適用性考證[J]. 現代教育技術,2023,33(11): 5-18.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系

編? ?輯:王曉波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質疑與發現
從“會讀”到“會寫”的課堂教學策略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高校課堂教學探討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關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