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優勢、困境與策略

2024-04-09 09:16郝琦蕾鄒影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精準教學困境優勢

郝琦蕾 鄒影

【摘 要】大數據技術賦能精準教學在教學目標定位、診斷評價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實施過程中遭遇主體偏位、教育數據倫理、個性化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及教師數字素養水平不高等問題?;诖?,強化教育數據的倫理規約、構建大數據驅動個性化學習機制、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發展水平是較為有效的精準教學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優勢;困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060-03

2019年2月國家頒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顛覆了傳統的知識承載與傳播手段,持續拓展著教育教學的寬度與深度[1]。數字技術的常態化應用及數字化學習活動的開展,標志著教學范式逐漸走向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個性化。然而,大數據技術在推動教育教學深度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趯Υ髷祿x能精準教學的客觀分析,辯證看待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優勢及困境,探索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優化策略,對于助推大數據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有著積極意義。

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優勢

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能有效助力教學效率提高和教學評價精準。首先,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為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技術支持,使教學目標更適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可以課前通過在線學習系統發布自主性學習材料,讓學生完成導學,并分析平臺推送的學生學情數據,在此基礎上制定并調整教學目標。對于不同的學生群體,教師還可以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指導與干預。其次,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精準教學,可以為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前、中、后期提供資源支持、輔助干預和實時監控,從而有效地開展精準教學活動。最后,大數據賦能下的精準教學評價從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實施和評價結果等方面助力教學評價走向精準診斷。在評價內容上,大數據技術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慮,使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在評價方式上,教師可借助大數據技術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從而使評價更加全面與客觀;在評價實施上,大數據技術可建立雙向教學反饋,體現人機協同的優勢,助力教學評價走向精準化和智能化;在評價結果上,大數據技術幫助教師實現對不同學生群體的精準定位和智能分層,為教師開展教學干預提供必要支持。

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困境

1.人的主體地位的偏位

由于人們對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大力宣傳,大數據技術被美化成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的法寶。許多人認為大數據可將學生的一切囊括在內,因此減少了教師對學生的動態觀察和溝通交流等行為,隨之替代的是大數據平臺產生的數據作業、學生自畫像等產品。教師依靠平臺產生的數據制定、調整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案,開展精準教學活動。這看似更加“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的教學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卻將人本身置于精準教學過程之外,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的主導作用。此外,由于大數據技術的分析能力有限,無法充分顧及具體的學科特點,教師如果習慣直接根據大數據平臺推送的學情報告進行教學決策,而不考慮學科特點和學科核心素養,將會使得學科教育目標不能更好地實現。由此可知,由于人們對大數據技術的過度依賴,教學中人的主體地位產生偏位:人的求真精神由于技術理性而被削弱,人的生長自由在教學過程中被規制,人的自由意志及個性化發展受到阻礙。當人的主觀能動性、思考力、情感等因過度使用大數據技術而無法得到充分體現時,人將會逐步淪為大數據技術的附庸,從而背離“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

2.教育數據的倫理風險

2022年12月以ChatGPT為主的大數據技術,因其強大的數據存儲能力、超強的信息檢索功能和語言識別技術引起了教育學者的高度關注。大數據為教育教學帶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隱含了潛在的倫理風險。一方面,大數據技術涉及個人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數據使用者濫用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可能會侵犯別人的隱私,還有可能在獲取數據過程中造成自身隱私泄露;另一方面,對大數據算法的濫用可能會加劇學術不端風險。據調查顯示,美國超過89%的18周歲以上的學生使用ChatGPT來完成家庭作業,還有部分學者利用ChatGPT進行論文寫作,在無意識中進行了學術剽竊。隨著大數據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精準教學之中,如何破解教育數據的倫理問題,如何界定數據的權屬,如何實現數據安全和資源共享共存,是每個身處大數據時代的教育者都需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大數據倫理訴求的最終實現有賴于教育大數據倫理共同體的建立和維系,區塊鏈技術在教育數據隱私保護中的應用,體現了教育研究者對教育數據倫理問題的關注。

3.個性化教育資源供給不足

大數據賦能的精準教學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采集到的學生學習數據進行可視化且深層次地分析,從而呈現出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征,即由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風格、認知方式等建構起學生的“數字畫像”,并根據這一“畫像”量身定制和推送學習內容、規劃學習路徑,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模式[2]。要滿足每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校應構建優質、多元的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供給體系。隨著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逐步建立與運行,基礎教育領域的數字資源匯聚和共享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但存在面向個性化教育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體系尚未形成、個性化教育資源供給的數量和質量仍然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區域教育部門及中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不足等問題,[3]這影響到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實踐過程中個性化教育的實施成效。

4.教師數字素養水平不高

在大數據時代,教師的數字素養是精準教學的關鍵。教師數字素養是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2022年11月教育部制訂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的出臺,為教師數字素養的評定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一定水平的數字素養,才可能將大數據平臺推送的學生學習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方式的運用等,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升教學效率。而當前由于大數據賦能的精準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部分教師未曾接受過專業的培訓,無法熟練操作數字化設備,教師的實際數字素養水平和精準教學的技術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在此情境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對精準教學的實施效果也將受到一定影響。

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應采取的策略

1.擺正教育中人的主體地位

在大數據賦能精準教學的應用中,學生的發展是目的,技術是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的手段。因此,我們需擺正教育中人的主體地位,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弘揚人的主體性。

首先,教師需確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精準教學觀。一方面要理性審視與運用大數據技術,積極發揮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本位,尋找最近發展區,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需求、興趣愛好等實施教學活動。其次,需增進教師、學生等主體之間的多維互動,加強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從而助力于教學。最后,要實現人與大數據的共融。教師要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在運用大數據技術輔助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打破單一的“人—機”交流互動模式,讓人文情感與技術理性相結合,既體現教學的人文性又不失科學性。

2.強化教育數據的倫理規約

強化教育數據中的倫理規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將教育數據中的制度倫理與德性倫理相結合,提高教育數據治理的有效性,正確使用大數據技術。

一是國家應建立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系統化的問責機制,明確界定數據所有者和數據使用者權、責、利的范圍,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保障教育數據安全;二是相關部門應提高大數據的技術水平、優化技術支撐、改進技術應用,繼續完善大數據產品準入機制,選擇信譽良好、技術先進的大數據平臺提供商作為學校的合作伙伴;三是學校應制定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規范數據分類分級,明確數據安全防護措施,加強對數據使用人員的數據安全意識教育;四是教育工作者還要加強教育數據治理的道德操守,提升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在使用教育數據時保持自律自省,嚴格規范自身行為。

3.構建大數據驅動個性化學習機制

構建大數據驅動個性化學習機制,需要國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共同協作。

第一,針對當前我國學生畫像產品存在數據維度偏少、難以精準和全面刻畫學生整體情況等突出問題,需進一步做好教育大數據收集與規劃設計,加強教育數據庫的建設,突破重難點關口,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大數據來源的豐富性、收集的全面性、存儲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為學生學業發展圖景描繪從主觀經驗驅動轉向客觀的教育數據驅動提供現實保障;第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需培養中小學教師個性化教學的意識和能力,使教師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全面而又個性發展的人;第三,中小學需結合學校辦學的理念和特色,剖析個性化教育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進而有效落實教育大數據驅動學生個性化學習機制;第四,需劃定各層級教育人員角色與責任權限,構建決策層統領全局、管理層統籌資源、執行層落實流程、協同層聚集合力的“四級聯動”機制[4],使其上下銜接、相互協作。此外,還需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支持,提高教育大數據在教與學方面的資金投入比例,為全面推進大數據驅動個性化學習體系架構提供有利支撐與堅實保障。

4.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發展水平

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發展水平,可從優化數字技術環境及開展教師數字素養教育培訓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學校需完善數字化教學的技術設備,加強教室信息化配置,豐富校內網站的數字資源,為教師營造更有益于精準教學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另一方面,對教師進行相關的教育培訓。

在培訓內容上,各培訓機構應以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為依據,從教師的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和專業發展五個方面入手,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發展水平。

第一,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意識,使教師能對數字化有正確的認識,有主動學習數字化技術和解決數字化教學難題的意愿;第二,提高教師對常見數字技術概念、原理以及數字技術資源的選擇策略和使用方法的認識,使教師能熟練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數字化教學中的常見問題;第三,提升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使教師能運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第四,促使教師遵守數字技術使用的道德規范,合理使用數字產品和服務,確保學生的數字信息安全;第五,利用數字技術資源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能高效利用數字資源持續學習學科知識與技能,圍繞數字化教學相關問題展開教學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反思與改進能力。

注:本文系2023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廣西中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模式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3BML006),2022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教育評價改革項目“廣西縣域初中學校學生發展的增值評價研究”(編號: 2022ZJY463)以及2023年度廣西高等本科教學改革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23JGB14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姬曉燦,成積春,張雨強. 技術時代精準教學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9): 102-107.

冷靜,付楚昕,路曉旭. 人工智能時代的個性化學習——訪國際著名在線學習領域專家邁克·沙普爾斯教授[J]. 中國電化教育,2021(6): 69-74.

楊現民,米橋偉,張瑤,等. 數據智能時代因材施教的新發展:主要特征、現實挑戰與未來趨勢[J]. 現代教育技術. 2022,32(5): 5-13.

王正青,但金鳳. 如何構建教育數據治理體系:美國肯塔基州的成功經驗[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1): 77-86.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編? ?輯:馮安華

猜你喜歡
精準教學困境優勢
矮的優勢
困境
以精準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敢問路在何方
畫與話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精準教學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基于VBA控件技術與精準教學理念的授課課件設計實踐研究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