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數字化轉型下中小學教育技術人員的能力素養與使命

2024-04-09 11:39朱衛華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朱衛華

【摘 要】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場影響我國教育的深刻變革,這次變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新時代國家發展的需要。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遇到了各種問題。而教育技術人員的缺位和缺失是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理清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成果、突出問題,闡明中小學教育技術人員的專業價值和能力素養,進而重新定義并認識教育技術人員職能,重視教育技術人員的專業價值,更好地助推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小學教育技術;專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073-03

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從融合應用階段邁入創新發展階段,不僅實現常態化應用,更要達成全方位創新”,以教育信息化撬動教育變革的行動拉開序幕。2022年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同年2月,“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出現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之中。2022年6月,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出席教育變革峰會預備會議及2030年教育高級別指導委員會領導小組會議時講話指出:“大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改變教育生態、學校形態、教學方式,幫助人們適應數字化時代”。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教育數字化被明確寫入大會報告。至此,教育數字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理論界方面,祝智庭教授深刻指出:本質上,教育數字化轉型指向教育系統性的創新和變革,目的是使其從供給驅動變為需求驅動,從而形成具有開放性、適應性、柔韌性、永續性的良好教育生態[1]。

無論是從上層建筑還是從理論界來看,教育數字化轉型正是本輪教育變革的核心所在。以技術為引領、凸顯技術的價值是本次教育變革的一大特征。教育數字化轉型涵括雙重意涵:一是數字技術的內嵌與耦合;二是教育的創新和變革[2]。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成果與突出問題

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教育界的一致共識,各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項工作。一是理念更新。特別是以2022年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推出為契機,各地各級各部門積極組織線上和線下的培訓工作。二是改造升級校園網絡環境。構建安全、穩定、高速、靈敏的網絡環境已成為當前學校數字化轉型的首要工作之一。三是建設教學和管理應用平臺。其中,以資源庫、題庫、閱卷系統為代表的平臺建設解決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四是構建智慧教育環境。自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實施“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許多學校正以智慧校園建設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五是建設數據中心。2023年7月,懷進鵬部長提出要建立國家教育數字化數據中心。部分學校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六是探索技術賦能下新的教學形態和教學模式。這是學校數字化轉型探索的深水區,也是學校轉型工作中最為積極、活躍的部分。七是基于數據驅動優化或再造教育教學管理流程。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缺乏系統設計。最常見的是系統間不能互聯互通,“信息孤島”現象仍然較為突出,系統之間不能發揮1+1>2的整體功效。重視硬件環境建設忽視數字思維的轉變。先進的設備如果沒有先進的理念支撐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沒有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又如,數據意識不足。不注重教育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應用。具體表現為:隨意收集、采集師生個人信息;不注意數據保護;未建立數據分級管理制度;數據庫和服務器等重要數據存儲設備防護薄弱等。自主開發能力不足。學校應用中缺乏以教育教學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平臺,學校自主開發的個性化應用和平臺更少,同質化現象普遍。

再如,忽視行政管理的數字化轉型。相較于課堂教學,行政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工作不太受重視,煩瑣、低效的行政管理方式仍未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還未根本改變。調查顯示,教師的創新意愿與傳統慣性之間存在博弈現象。目前,傳統教育的慣性勢能還很大,技術的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提升傳統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上。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未成為主流。技術未能在促進師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技術在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方面的作用已獲得普遍認可。但技術的介入同時也讓學習節奏變得更快、學習強度變得更大,這使得師生的心理壓力加劇。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重視師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技術應用應有的態度和使命,應予以高度重視。

中小學教育技術人員的專業價值與現實困境

在教育數字化大背景下,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必然的。早在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就提出了“深度融合,引領創新”的工作方針。北京師范大學的余勝泉教授認為,融合的核心是技術的生態觀,隨著普適計算技術的實用和發展,計算技術的形態越來越以生活中的物品形態來出現,技術將融入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各種空間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將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而是像黑板和粉筆一樣融入日常教學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生態。把技術作為媒體或認知工具是針對個體來優化學習的過程,生態觀則從技術和人的共生關系來考察。[3]

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教育融合,構建了教育的大系統、大平臺。在技術的加持下,許多重大的教育問題都呈現出可解的曙光。然而,事實卻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技術不了解教育真實需求和應用場景,教育不能清醒地認識到技術的局限性,是導致這一困境的主要因素。而技術與教育的獨立發展又讓這種差異有擴大的趨勢。要彌合這種差異就需要一個中間的媒介,在技術與教育實踐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就是教育技術。余勝泉教授認為,教育技術不是可有可無的,它能給教學、管理、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能對教學、管理、教師的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我們要真正認識到教育技術可能會給教育帶來全面的、跨越式發展的變革潛力,要把它作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性措施來抓。[4]

何克抗先生也曾專門論證過“現代教育技術對深化教育改革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一命題[5]。然而,在當前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育技術人員存在被邊緣化、地位被弱化的情況且呈蔓延之勢。學校沒有專業的教育技術人員或是教育技術人員被錯位使用的情況普遍,令人痛心。其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教育技術的專業重視不夠,甚至存在誤解。很多人認為教育技術就是在教育教學中使用的技術產品,也有人認為教育技術就是修設備、用軟件的技能,還有人認為教育技術就是技術類學科教學,等等。這些誤解是導致教育技術在中小學校日漸式微的直接原因。第二,技術產品的普及。過去的教育技術產品大都昂貴、稀少、專業要求高,所以,教育技術人員倍受重視。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技術產品越來越普及、操作越來越簡單,客觀上削弱了教育技術人員的存在價值。第三,編制設計的不完善。特別是在編制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就只能先保證教學崗位,而沒有編制就意味著個人發展受到很大的局限,這也極大地影響了教育技術人員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積極性。

教育數字化轉型下教育技術人員的能力素養及職能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對教育技術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6]。該定義對教育技術的學科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2017年該協會對教育技術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對理論研究與最佳實踐的探索及符合倫理道德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對學與教的過程和資源的策略性設計、管理和實施,以促進知識的理解,調整和改善學習績效”[7]。上述定義對于教育技術工作者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結合對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的理解和具體的工作實踐,我們認為當前教育技術人員的知識能力素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策能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沒有前車之鑒,指導我們基層工作的重要依據就是國家的政策和相關的文件。保持政策的敏銳性并正確解讀文件內容能使我們的工作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將工作做到點子上,避免走彎路、做無用功。

第二,知識結構。包括教育學基礎理論、心理學基礎理論和當代教育技術理論等。教育技術人員尤其應該具備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結構,特別是學習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導技術按教育規律辦事是教育技術人員的職責所在,否則,我們的工作就可能陷入盲目甚至誤入歧途。

第三,技術素養。教育技術人員應該具備強烈的技術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一方面要了解當前科技發展的前沿和趨勢;另一方面要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技術素養還包括軟硬件的開發能力,特別是系統的二次開發能力尤為需要。與開發能力相對應的是運維能力。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高效、可靠地運行將成為學校的重要工作,系統運維工作將越來越重要。

第四,統合能力。從學校的角度,教育技術人員應該具備統合政策、學校辦學理念和技術的能力;從教學的角度,應該具備統合技術與教育教學需求的能力;從技術的角度,應該具備整合學校各子系統的能力。

綜上,我們可以將能力結構劃分為內部能力、外部能力和實踐能力。內部能力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結構和技術素養,外部能力包括政策能力。它們通過“實踐”互相聯通、融合,形成教育技術人員的專業價值和能力。綜合和跨界是教育技術人員能力的顯著特征。

從當前學校工作的實際來看,教育技術人員可以在如下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智慧校園數字系統整體設計、規劃;教學與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與研發;系統運維;教育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系統的二次開發;新理念指導下的學科教學設計;構建局部的教學小環境;師生數字素養提升培訓。

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育技術人員的使命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系統性的大工程,從影響來講關系到教育高質量發展,關系到教育強國的建設和國家的發展。要完成這一次教育的深刻變革,實現教育質的飛躍與華麗轉身,需要靠黨的堅強領導、政府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科研人員的引領,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大膽探索與實踐,還需要教育技術人員的聯結與推動。各級部門和學校要充分重視教育技術人員的價值,讓其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作為教育技術人員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這次教育變革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為教育技術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舞臺,教育技術人員應該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教育變革中去,把握歷史發展的機遇,勇挑重擔,全面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專項課題“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課堂教學創新與發展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 FJGHZD22-11)的研究成果,項目由福建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資助

參考文獻

祝智庭,胡姣.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邏輯與發展機遇[J]. 電化教育研究,2022(1): 5-15.

胡姣,彭紅超,祝智庭.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5):74.

[4] 余勝泉. 推進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解讀[J]. 山西電教,2012(3): 11+13-14.

何克抗. 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C]//何克抗. 教育行者學術常青:何克抗論文集.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94.

何克抗. 當代教育技術研究的內容與發展趨勢[C]//何克抗. 教育行者學術常青:何克抗論文集.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63.

王勝遠,王運武. AECT2017教育技術定義的評析與思考[J]. 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9(3): 77-78.

作者單位:福建電化教育館

編? ?輯:馮艷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