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一直在暗中陪伴著我們

2024-04-10 02:38周大新陳濤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24年1期
關鍵詞:湖光山色周大新作家

周大新 陳濤

關于文學

陳 濤:周老師,首先感謝您能夠接受我的訪談。我想先請教您一個問題,在您看來,文學是什么?或者說,文學不是什么?在您的文學道路上,您對文學的認知可有什么比較大的變化?

周大新:什么是文學?我最初的理解來自幾本詞典: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去表現客觀世界進而表達主觀認識的藝術。后來,隨著自己寫作生活的展開,覺得把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和童話加在一起,就是文學。接下來,隨著寫小說、散文和劇本生涯的延長,感到文學就是作家借助于虛構和想象,用文字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表現其對人生的審美感受與理解及認識的一種藝術樣式。我平時很少去想這個問題,認為文學的定義已有共識,已不需要再去討論。

陳 濤:在我看來,文學是無用之用,雖然不能用一些清晰的指標去衡量它,但是它所產生的作用卻是很大的,我想您應該也認可這一點。同時,文學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這個“大”體現在它對其他藝術門類甚至凡是人類智慧的包羅,就像在圖書館中,雖然文學類書籍只占據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落,但是其他門類的書籍,其內容似乎都可以用文學的方式去呈現表達,不知您對這點怎么看待?

周大新:同意你的看法,文學的作用乃無用之用。表面上看,文學對人沒有多大用處,不懂文學完全可以活得很好,懂得文學也不見得就能活得很好。但其實,文學一直在暗中陪伴著人們,人幼時都喜歡聽大人講各種民間故事,這就是在接受民間文學的影響;之后上小學識字了,開始看各種帶圖畫的書,這是在接受兒童文學的影響;上中學后開始跟父母一起看戲劇、電影、電視劇,這是在接受戲劇文學和影視文學的影響;上大學后去看網劇和讀文學經典著作,這是在接受網絡文學和嚴肅文學作品的影響。文學在不知不覺間塑造著你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界的看法。文學的作用對人的心靈發生影響,這種影響是在悄無聲息潛移默化中完成的。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心靈,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的作用是很“大”的。

陳 濤:每個作家在回望自己如何走上文學之路的時候,都會提及某本書、某件事,或者某個語文老師等,您還記得自己最初對文學產生印象是怎樣一種情況嗎?

周大新:我在讀高小也就是讀五年級的時候特別喜歡寫作文,我的語文老師范榮群先生很欣賞我的作文,總是在課堂上把我的作文當范文來讀,而且會把我的作文推薦到學校的五一、十一特刊上發表,所謂發表,就是把作文用毛筆抄在大張的白紙上,然后貼在教室外邊的山墻上讓師生們看。我覺得這是極榮耀的事情,讓我有一種受到尊重的快樂感,我寫作文的積極性就更高了。上初中時,我會把一些記敘文的情節寫得跌宕起伏。這大概就是我最早的寫作訓練了。我最早讀到的文學書應該是《一千零一夜》,大概是在初中一年級時讀到的,它非常吸引我。讀到的第一本小說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這時我已經從軍,就是這本書使我產生了寫小說的想法。

陳 濤:并不是所有文學的種子都可以長成文學之樹,從您之前的一些訪談中,我了解到您高中還未畢業便離開家鄉到山東參軍,但也正是這段軍營生活促使您真正走上了文學之路,這算不算是冥冥當中注定的文學緣分?您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那段時光?您有沒有設想過,如果沒有軍營生活,您可能就不會走上文學之路了?

周大新:如果我沒有當兵,我可能真的不會從事文學創作了。因為從事文學創作其實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個人不再每天為吃飽穿暖發愁。創作是精神勞動,它需要在起碼的物質生存問題得到解決之后才能進行。我當兵之后,吃飯穿衣的事不用再操心了,而且每月還發6塊錢的津貼費,讓我有了買書的能力,有了參與精神創造的可能。倘若我沒有當兵,那年月在鄉村經常是吃不飽飯的,餓著肚子不太可能去想寫文章的事情。

陳 濤:大多數作家的文學之路都是從書寫自己的人生經歷開始的,您的人生經歷對自己的文學道路有著怎樣的影響?還有,每個作家都在構建自己的文學故鄉,不知您如何看待這一點?您的故鄉對您的創作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周大新:我的創作最初就是寫自己在軍營的生活經歷:訓練,站哨,演習。后來寫部隊參戰,戰友受傷,以至犧牲。再后來寫探親,戀愛,成家。寫了一段之后,才開始回望故鄉,才效仿沈從文先生去寫自己的故鄉——豫西南南陽盆地。去寫自己熟悉的鄉村、小鎮,去寫自己早就認識的父老鄉親,去經營自己的文學故鄉。故鄉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起點,是一個作家解剖觀察這個世界的標本。故鄉給我的,既有血脈親情,也有大量的寫作資源,還有探索和認識人世間的動力。

關于創作

陳 濤:歸根到底,文學創作是一件很苦的事,每個寫作者都值得尊敬。您是從事文學創作四十多年的前輩,支撐您一直寫作的動力是什么?有寫不下去的時候嗎?

周大新:支撐我寫作的動力大概有三個。其一是希望成名,最初就是希望通過寫作獲得人們的尊重,希望通過寫作掙得稿費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其二是渴望傾訴,在最初的愿望滿足之后,接下來的寫作動力就是傾訴,傾訴心中的煩惱、憤懣、傷痛、不快、郁悶和歡樂,把心中累積的東西通過文字傾倒出來,與他人溝通。其三是期望把自己對生命演變、對人生過程、對社會發展、對自然界與人類關系、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傳達給自己的讀者,與他們進行交流,如有可能,想在精神上對自己的讀者或多或少地產生一點影響。

當然有寫不下去的時候。有時寫著寫著,突然覺得自己原來的設計不對,無法再持續寫下去;有時,還會對自己寫出的東西的價值產生懷疑,不愿再寫下去。逢到此時,就會心情煩躁,就得停下筆,去干點別的事,或外出走幾天,重新冷靜思考,然后再推翻重寫。

陳 濤:可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您自己的寫作習慣,譬如對時間、地點等的要求?

周大新:我年輕時寫作,喜歡在夜里寫,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干擾,出活快。上年紀之后,知道持續的夜里寫作會傷肝,加上久坐傷脾,影響食欲,就改成白天寫了。一般是上午寫三個多小時,午休之后再寫四個來小時。進入老境后,自我限制工作量,上午寫兩個小時,下午寫兩個小時,其他時間用來讀書、散步、聊天、看電影。我習慣在家里寫作,不愿在陌生的地方寫。

陳 濤:如果回望您這幾十年的創作之路,您有什么特別滿意的地方嗎?是否也有遺憾?

周大新:特別滿意的就是去了前線采訪,讓自己見識了真正的戰場。有這么一次戰地采訪的經歷,對自己的人生很寶貴,對自己的創作當然也有好處。

遺憾的地方很多,比如沒寫出更多令自己滿意的作品。但這只能怨自己才氣小和沒有更刻苦。如果下輩子還讓我當作家,我一定更努力。

陳 濤:對有志于文學的年輕寫作者,您會給他們提哪些建議?

周大新:我想給青年作者提的建議是:第一,不要害怕初寫作時的投稿失敗,沒有誰一上來就會成功,堅持寫下去就可能如愿;第二,多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多讀史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當代中國作家有定評的書當然也要讀,書讀多了就有可能站在前人的肩上開展創造;第三,要自信但不要瞧不起同行,更不要攻擊同行,向文學巔峰攀登不是只有一條路,要允許別人走跟你不一樣的路;第四,靠文學寫作能掙一些稿費,但通常發不了大財,要有過普通日子甚至清貧日子的精神準備;第五,寫作要經常一個人面對電腦屏幕和稿紙,有時甚至要一坐幾年,要耐得著寂寞,作品出版了,無人喝彩的情況也會存在,要有定力堅持下去。

陳 濤:我知道您已經決定不再創作長篇小說,您接下來的創作主要會是哪些體裁?會關注哪些領域?

周大新:我現在主要是寫點短篇小說和散文,篇幅小的作品,寫作持續的時間短,壓力小,不會太累。近期所寫的這一批短篇小說多少都帶點科幻性,我給他們起名為幻想現實主義作品。算是一種實驗吧。有機會了也可能會寫一兩個電影劇本。我最愛看電影,想試試看能不能寫一部讓觀眾喜歡的電影劇本。

關于《湖光山色》

陳 濤:《湖光山色》出版至今已有十七年多了,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至今也近十六年,多年之后再來回看這個作品,您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這個作品在您的創作生涯中是一個怎樣的位置?

周大新:轉眼之間,《湖光山色》出版就已經十七年多了?;仡^望去,寫作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時,五十多歲的我,還沒有體驗七十多歲人的心境,還以為自己的創作之路很長,還以為能寫出很多東西,還以為上天會特別優待自己。

我的小說創作,從題材指向上看,大約是五個方面:一個是當代鄉村生活,一個是當代軍旅生活;一個是當代城鎮生活;一個是歷史回望;一個是關于未來的幻想?!逗馍缴肥俏冶憩F鄉村生活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寫出了我當年對鄉村的全部認識和希望。它在我個人的創作之路上,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痕。

目前,這部書只是經過了十七年的歲月淘洗。時光無情,但愿它能經受住五十年甚至更長的歲月淘洗,讓那時的讀者還有閱讀它的興致。

陳 濤: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寫道:“《湖光山色》深情關注著我國當代農村經歷的巨大變革,關注著當代農民物質生活與情感心靈的渴望與期待。在廣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上,通過作品主人公的命運沉浮,來探求我們民族的精神底蘊,這是《湖光山色》引人注目的特色與亮點?!痹陬C獎詞中提到了當代農村經歷的巨大變革,實際上這種變革一直存在,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完成了脫貧攻堅的人類壯舉,鄉村振興全面展開。您覺得當下的農村與以“楚王莊”為代表的農村有了哪些不同?

周大新:寫完這部作品,我的筆就調轉了方向,我也很少再深入鄉村去觀察、去感受。當年我筆下“楚王莊”的人,在鄉村社會的巨變面前,更多的是惶惑,是不安,是被動地手足無措地應對,當然也有堅守和創造。而今天的鄉村,人們對未來已經有了比較確定的把握,應對起變化來變得從容多了。中國的鄉村社會正在向民主的、法治的、文明的方向演進著,我為此感到高興。當然,今天的鄉村也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陳 濤:這么多年后重讀《湖光山色》,作品中楚暖暖和曠開田夫婦的人生經歷令人感慨,您通過普普通通的鄉下生活,向我們展示了自己對人性嬗變的深刻思索。尤其是曠開田這個人物,從最初的受欺辱到后來的自大自傲,甚至是欺辱他人,您覺得導致他轉變的原因是什么?

周大新:曠開田是我在這部書中重點描寫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個男人,最后變成了一個中國職務最低的官員。我把他作為一個男性標本來剖析。受根深蒂固的官場文化的影響,中國的男人大都有做官的欲望,都有到官場一搏的心愿,曠開田在妻子的幫助下如愿了。但生性純樸的他哪里知道,即使他掌握的權力很小,若那點權力不受限制和約束,一樣可以產生很強的腐蝕力,會腐蝕掉他的純樸,腐蝕掉他的善良,讓他的人性之紙變得千瘡百孔。他的妻子暖暖更沒有料到,她親手幫助丈夫掌握的權力,竟然讓丈夫變成了一個貪婪和面目猙獰的東西,反過來要害她。這是一個人的演變史,也是一種公權力的演化史。

陳 濤:楚暖暖是一個有著美好人性、高貴靈魂的人物。在愛人、家人、鄰居面前,她敢于追求想要的人生,她具備隱忍、良善、自我犧牲等美德,我想,在她的身上,也寄托了您對女性的一種理想。在整個作品中,我都可以看到您對女性的那種愛與痛惜,對于寫好女性人物,您覺得難嗎?

周大新:楚暖暖是我在本書中著力描畫的一個人物。她是我心中理想的鄉村女性形象,心地善良,品性正直,靈魂高貴,敢說、敢為,甘于為改變命運奮斗。這樣理想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少見,唯其少見,更顯珍貴,更值得我把她安放在作品中,讓更多的讀者讀后覺得鄉間也有美好,人世該被珍惜。在男女兩性中,女性從事破壞性的事情較少,身上愛和善的東西天生較多,值得作家去表現和敘寫。在世界和中國文學人物畫廊中,已有那么多來自上流社會和中等階層的女性成為典型形象懸掛在那兒,暖暖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女性形象,我希望畫廊也能給她在角落里保留個位置。

陳 濤:《湖光山色》中,您寫出了人性的復雜,詹石磴也是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從一個在村子里呼風喚雨的主宰者變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殘疾人,他最終被楚暖暖不顧仇恨拯救他女兒的舉動所感化,他讓弟弟背著去給楚暖暖送禮物,這也是書中非常動人的細節,您如何看待這個人物?

周大新:詹石磴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當他們手中有權的時候,自以為權勢無邊,可以橫著走路,為所欲為。一旦把權力從他手中收走,失去權力的加持,重新變成一個無權的人,他才能體會到對普通人尊重的必要,感受到對權力約束的重要,才有可能使其失去的人性中善的部分回歸,讓他重新變成一個正常人?,F實中,因腐敗落馬的干部,常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再也沒有了過去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詹石磴這個下臺的小官,其實可以成為那些以權謀私的官員們的老師,給他們講一講兩個詞的含義:“過眼煙云”和“命運”。

陳 濤:多年之后,我們重讀《湖光山色》,并且生發出許多的感觸,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兩點我認為很重要。第一是您刻畫出了像楚暖暖與曠開田這樣帶有“原型性”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個性,以及家庭倫理與道德滑坡,不僅農村有,城市中也有,中國人中有,外國也會存在;第二,對當下農村的發展進行了一種預言性的書寫,譬如現在大家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耳熟能詳,深入內心。而在多年前的《湖光山色》中,楚王莊村民借助楚長城與丹湖吸引游客發家致富其實就是這一理念的踐行,您已經進行了文學性的表達。對此,您怎么看?您想給后來的讀者留下一部怎樣的作品?

周大新:謝謝你的肯定。小說中寫的具象的東西,是豫西南的鄉村,是丹湖,是秦嶺余脈上的楚長城,是農民的春種秋收;想給讀者留下的,是對中國鄉村社會變革的思考,是對人性異化過程的顯現,是對權力腐蝕人心的提醒,是對人間愛意的呼喚。我想通過自己的想象來重建一個美好的鄉村世界。

陳 濤:在《湖光山色》中有很多來自河南的方言文化,譬如,“你個狗開田,你要辦喜事咋不先說一聲?俺們總得送份禮吧?是不是怕我們搶走你的花老婆?常下湖打魚的九鼎笑道:開田哥真是糞缸當米庫,密保得好啊,老婆都接回來了,俺們這當鄰居的還不知道她是誰哩?!鳖愃七@樣的段落不少,您覺得方言的使用與規范性的文學表述,在使用上有怎樣的一種比例?

周大新:小說中一些方言的使用,可增加作品的地域特色,可使與作家同地域的讀者讀來更覺有趣,使其他地域的讀者讀來有種新奇感。但不能太多,太多了其他地域的讀者讀起來會覺著吃力,影響閱讀快感。至于多大的比例好,沒有既定之規,20%最合適?說不清楚。

關于茅盾文學獎

陳 濤:前段時間,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揭曉,共有五部作品獲獎,您是否有關注?您對哪些作品比較關注?

周大新:第11屆茅獎獲獎作品揭曉,我當然關注。我在這里向五位獲獎作家表示祝賀!這五部作品,我只讀過其中兩部,其余三部,我近期也會找來一讀。

陳 濤:在一至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所有獲獎作品中,除了您自己的《湖光山色》,您是否還有比較欣賞的作品?

周大新:過去獲過獎的作品,很多我都讀過,而且從中吸取過營養。我也做過兩屆茅獎的評委,親自給一些獲獎作品投過贊成票。凡獲過獎的作品,大都有自己的長處,不是這方面的長處,就是那方面的長處,值得搞創作的人一讀,從中汲取于己有益的東西。

陳 濤:關于長篇小說創作,有許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對您來說,理想中的長篇小說有哪些特質?

周大新:我理想中的長篇小說,應該具備以下五個特質。其一,介入的具象生活很新鮮,也就是作者找到了新的別人尚未發現的題材領域,讓人一開讀就有一種新鮮感。其二,所寫的人物很獨特,是一般人很少關注的人物,也是其他作家沒有寫過或從沒有觸及過的人物形象,讓人看了有一種新奇感。其三,使用的語言樣態很新穎。語調不是常用的;句式有創新;字詞的超常量使用??傊?,讓人讀了第一頁就覺得語言有意思有陌生感,不舍得放下。其四,作品的結構樣式很別致。不是“鳥巢式”也不是“水滴式”,作家有自己的創新和創造,是別的作家從未用過的,一看就覺得耳目一新。其五,作品傳達出的思考很深刻。也就是作家對具象生活的思考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提供給我們的形而上的東西是別的作家從來沒有提供過的,其思想是我們一般人沒有意識到和認識到的,讓我們精神之廈的某一扇門突然打開了,讓我們在某一個方面突然驚醒了、明白了,舒一口氣或嘆一口氣。

陳 濤:您先后創作了《第二十幕》《曲終人在》《安魂》《洛城花落》等十多部長篇小說,這其中肯定有特別多的感觸,您覺得創作過程中,最大的難度是什么?

周大新:最大的難度是選擇敘述方式,也就是怎么寫。作家在創作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兩個:寫什么和怎么寫?寫什么相對好辦,可以依托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來選擇。但怎么寫,選擇什么樣的敘述方式,也就是敘述人稱、敘述視角、結構形態、語言樣式、氛圍狀態,卻全要依靠自己的創造能力。每一部作品動筆之前,確定用什么樣的敘述方式是最艱難的部分,最折磨人。既不能模仿別人,又不能重復自己,要全新的,真的需要苦苦思索。

陳 濤:截至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河南籍作家共有十人獲獎。在這十人當中,除了您之外,姚雪垠、宗璞、柳建偉都是南陽籍,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對此您怎么看?南陽的地域文化對您的創作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周大新:河南這個地方因地處中原,歷史上成為很多王朝的建都之地,所以王朝更替的戰爭頻發,百姓苦難深重。北宋滅亡之后,大批上流社會人士包括文化人多已遷徙江南,加上世界逐漸進入海權時代,地處內陸的河南開始落后。這種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劇烈變化,不能不影響到河南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內心世界,不能不促使他們思考并進而生發出文字表達的欲望。故河南人中的寫作者特別多,哪一個縣都有很多進行文學創作的人。如果做一個不限于作協會員的詳細統計,河南的寫作人口可能比有些省的總人口還要多,在巨量的寫作者中出幾個獲獎者,應該是正常的。當然,也要特別感謝歷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們對河南作家的厚愛。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寫作者,不能不受其出生之處地域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他的血液,使其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甚至表達方式都與別的地域的人有所不同。我出生在南陽盆地,在南陽長到18歲才外出闖蕩。南陽的地域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我。歷史上,南陽是秦楚文化的交匯地,彪悍、陽剛、坦直、陰柔、浪漫、委婉這些文化因子都存在于南陽的地域文化里,它們對我的影響無處不在。

猜你喜歡
湖光山色周大新作家
作家書房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望斜陽
周大新稱長篇小說是小說家族里的“長子”
周大新 點燃自我 照亮生命
周大新小說《安魂》改編成同名電影
湖光山色兩相宜
湖光山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