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扇桃花別樣開

2024-04-10 05:03白晶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侯方域李香君桃花扇

白晶

一扇桃花艷,滴血染花瓣。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推出的原創歌劇《桃花扇》,于2023年10月24晚在紫金大戲院拉開了帷幕,劇場外,一票難求。

《桃花扇》劇作問世300余年來長盛不衰,其中重大事件均屬真實。各劇種和影視在一些細節上做了藝術加工,以男女情愛寫國家興亡,但終逃不脫孔尚任原著的演繹模式。然而這臺原創民族歌劇《桃花扇》卻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舞臺呈現。

編劇是榮獲三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六獲“田漢戲劇獎劇本獎”及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羅周和青年編劇王靜怡。羅周的劇本創作涉及京、昆、錫、揚、淮、越及話劇、音樂劇、皮影戲等。今又見她的歌劇《桃花扇》,無論從結構,還是唱詞,都足見其文學與戲劇底蘊的扎實。劇作家以“春晴、秋雨、冬雪、夏汛”的四季景致為場次標引,生動勾勒出《桃花扇》的聚散離合。第一場“桃花迷人眼,花開又落”,講李香君與侯方域情定終身之夜,阮大鋮欲拉攏侯方域托楊龍友送來妝奩。遭拒后,侯方域感慨李香君不畏權勢,題詩扇為信物相贈。阮大鋮懷恨在心,使計誣陷,逼得侯方域避禍遠走,有情人天各一方。第二場“紅飛紅濺”講述侯方域投奔史可法,李香君獨守空樓。阮大鋮好友田仰垂涎美色,逼香君改嫁。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濺詩扇。母親李貞麗為保女兒代嫁田仰,師父蘇昆生亦決定替李香君遠赴河南尋找侯方域。第三場“不掩明艷”講述李香君因再度得罪阮大鋮,在寒天雪地中凍了一夜,又被選入宮中。侯方趕回秦淮,手持詩扇,前路渺茫,家國難救。心生倦意的他,決定留在媚香樓不再離開,只等著李香君歸來。第四場“暗香又到鬢邊”,講述清軍南下,山河累卵。史可法戰死揚州,南京城破。李香君、侯方域重逢于秦淮河岸的媚香樓。歷經家國破碎、命運變遷,早懷死志的李香君決然墜樓。全劇讀來,脈絡清晰,架構嚴謹,情節跌宕,氣質典雅。從孔尚任《桃花扇》以來的各種舞臺呈現中,今日李香君的結局邁出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一步。歌劇《桃花扇》劇本,從此成為同題材舞臺演繹的新版。

作曲是文化部“文華音樂創作獎”“群星獎”,中國音樂“金鐘獎”、文化部優秀專家、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吳小平和現任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院長的青年作曲家潘磊。歌劇不同于其他劇種,這是源于西方舞臺表演藝術,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表達劇情的戲劇。民族歌劇又不同于西洋歌劇,因為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度,“民族歌劇”是以地域民間歌曲呈現的形式,表達出不同主題的戲劇?!短一ㄉ取返墓适率加诮鹆?,涉及蘇南、蘇北,作曲家吳小平、潘磊以這方水土的民間音樂素材,為原創歌劇《桃花扇》打上了個性鮮明的“民族”烙印。從人物出場順序開始,說書人蘇昆生,以正宗的蘇州評彈彈唱拉開歌劇序幕。李貞麗的唱段,作曲家以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和江蘇地方戲錫劇【老簧調】為素材,經過調性變化的創作,漸遠約現,似熟又新的旋律,確立了角色的個性和地域特征。明朝末年,昆曲盛行,在給侯方域設計演唱時,采用了昆曲和江南民歌《哪有機會再碰頭》提煉出的兩個音樂動機,讓侯方域的書生氣質,注塑成型。李香君的唱段以蘇劇【太平調】、錫劇【玲玲調】、民歌《湘江浪》,以及歌劇中“擊弦痛斥阮大鋮”唱段采用的評彈等元素為創作動機,旋律優美,樂句深情,塑造了李香君蘇州人的特質。特別是大段的“詠嘆調”,情緒定格在崇禎上吊、史可法戰死、揚州失陷、南京城破的情緒中。舞臺上詭異、陰森的呈現,不僅籠罩著李香君的心靈,也讓觀眾有著揪心的壓迫感?!霸亣@調”以原板、慢板、清板、散板、搖板、跺板等,讓歌劇渾然融入戲曲音律。對劇中人楊龍友、史可法、阮大鋮等唱段的創作,以全新的樂律對比著以江蘇地域音樂為素材的特色創作,產生了藝術完美的融合與強烈的感染力。華夏豐富的民族音韻,為中國歌劇注入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原創民族歌劇《桃花扇》是歷史與當今的碰撞,散發著濃濃的江蘇味道和時代氣韻。

導演是多次獲文化部“文華大獎、文華導演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張曼君。她長期實踐在戲曲創作第一線,用戲曲藝術生動講述中國故事。她創作的劇種涉及京劇、昆曲及各種地方戲和民族歌劇,對戲曲文化發展有著自己全面、深刻、獨立的思考,被譽為新世紀杰出導演。她對歌劇《桃花扇》的舞臺呈現,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以蘇州評彈坐唱的形式,為開篇、轉場或銜接,使得觀眾對《桃花扇》情節的代入感尤為自然、親切和真實。同時,又使《桃花扇》多了幾分秦淮風月的雅致和意趣。劇目的精彩呈現,一定是思想性無痕中融于藝術性。歌劇《桃花扇》在“血濺詩扇”和“香君墜樓”的兩個場景中,并沒有出現戲劇舞臺上慣用的騷動渲染,而是以深情的歌聲和動容的樂曲及優雅的表演,完美承載了作品最核心的片段。導演對劇中人物性格的定位,也是決定這個作品成敗的關鍵之一。張曼君認為李香君雖是青樓女子,卻有一腔家國情懷。悲歡離合中,透出一股柔情、剛烈和正氣。李香君最終以殉國的方式完成她的愛情悲歌,賦予了歌劇《桃花扇》重要的價值取向。張曼君是有過“梅花獎”演員經歷的導演,當初的“演”,為她今天的“導”打下了比別人更加堅實的基礎。在《桃花扇》這部歌劇作品的排練中,她和編劇、作曲反復商討,不斷論證。劇本改了一稿又一稿,音樂幾乎全部推翻從頭再來。同時,她讓歌劇演員們從學戲曲開始體會角色。且不說她以身示范,身體力行,讓每個角色找到自己的情感位置,對每一個情緒、動作和眼神,都充斥導演一絲不茍的精準。當歌劇《桃花扇》首演謝幕的那一刻,經久不息的掌聲,就是對這部作品的肯定和贊美。

一對主演有“金童玉女、郎才女貌”的天合之相。飾李香君的是獲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族聲樂金獎”、文化部“文華獎聲樂金獎”,中央歌劇院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慶爽。她主演過《土樓》《洪湖赤衛隊》《銀杏樹下》《國·家》等多部歌劇。她的“唱、念、做”可用“精致”來形容。她將劇中人李香君江南小女子的柔情和寧折不彎的剛烈呈現得惟妙惟肖,活脫脫一個現代版“穿越”夢境的再現。飾侯方域的是江蘇省演藝集團歌舞劇院的優秀青年歌唱家王謙。他演歌劇是第一次,而起點就是主角,這足以證明“機會”是為有準備的人留著的。王謙談起角色侯方域很多唱腔在收尾處帶有昆曲的韻味,一時難以駕馭。為此,他模仿學習了多位昆曲老師的唱腔,融入歌劇《桃花扇》的表演,他也借鑒了戲曲的表演方式,并且進行了大量的形體訓練。使得他在抬手邁步間,都透著明末清初文人雅士的舞臺做派。

所有的演職人員,個個都精氣神十足。優秀青年歌唱家仝濛、夏新濤、劉延慶、張棟梁、徐珊珊、徐毅俠等,都在為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增光添彩。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演藝集團評彈團的團長蔣春雷,他飾演的說書人蘇昆生,在劇中雖是淡墨輕描,卻散發出陣陣江南的味道。舞美、道具、服裝、燈光、化妝等,可圈、可點、可贊的實在太多。每一個部門都是一個組件,每一個演職人員都是一顆螺絲釘,使得民族歌劇《桃花扇》熠熠生輝。

猜你喜歡
侯方域李香君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愛情書寫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淺析《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劇性
淺析《桃花扇》的悲劇性
桃花扇落,幾層妝薄
那把遺失在歲月里的桃花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