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逢盛世 奮斗正當時

2024-04-10 07:16譚朋枝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錫劇戲曲藝術

譚朋枝

不知不覺,迎來了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錫劇藝術表演人才培訓的尾聲。自7月3日以來,在數十位專家老師的關懷與教導下,我有幸與24位學員相伴前行、共同成長,回首來路,感慨萬千!此次人才培訓是在全國范圍內整合優質團隊,以江南大學資深教授團隊為主,同時邀約全國一線錫劇名師以及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全國知名戲劇理論研究學者作為教師的專家導師團隊。這次培訓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理論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第二階段是學員們回單位進行結業作品創作;第三階段是舉辦結業作品匯報演出。這些課程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至今仍記憶猶新。還記得培訓的第一節課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研究員朱飛躍老師為我們授課。朱老師帶來了以《戲曲劇種的分布、分類和相互關系》為主題的精彩講解。課上朱老師首先從宏觀的視角出發,將散落在全國各地的中華民族傳統戲曲劇種進行了系統梳理及科學闡述,并且分析了地方戲名、探究了地方戲的發展路徑。這為學員們后續深入學習錫劇理論知識、表演藝術等方面打下了基礎。

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唐忠寶教授前來授課。唐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語言為我們帶來了題為《談談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授課,他從意識形態的視角出發,分別從歷史觀、民主觀和理想觀三個方面展開講述,與學員們探討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并啟發學員從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藝術營養,從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挖掘汲取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上海高?!皷|方學者”特聘教授、上海戲劇學院現代戲曲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教授的精彩演講,以《現代戲曲的理論與實踐》作為主題,分別從現代戲曲的理論、現代戲曲的實踐、理論與實踐的迷途三個方面展開講解,引導學員們用針對性、辯證性的眼光看待現代戲曲劇目創作,啟發學員們在錫劇創作中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將寫實的精神與寫意的手法相結合,創作出深受百姓歡迎的優秀劇目,豐富錫劇藝術長廊。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高思春副教授為我們帶來以《美學范疇中的悲劇》《元、明戲曲中的名家》兩個主題的精彩講座。來自市政府智庫專家、全國優秀人文科普專家、江南大學莊若江教授以《江南地緣界定及其經濟貢獻》作為主題,詳細講解了從春秋戰國時期起歷代江南地區的生成、演變及江南地區之經濟貢獻,幫助學員們明確江南地緣的界定,更清晰地認知錫劇生長之地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之后又以《江南文化精神的生成與演進》為主題,探討了江南地區獨特的文化融合與創造力,她著重聚焦于開放包容、崇文重教、智慧靈活、尚德重義和高雅審美這五個層面,揭示了江南文化精神的多維面貌。

來自江南大學人文學院的馬靜副教授、陳妍老師、舞蹈系馮程程老師分別為我們帶來了以《中國古典舞身韻與戲曲身段的異同》《藝術形象塑造》《科學高效的身體喚醒與肌肉松解訓練》為課題的講座與實踐。音樂系李曉春副教授以《錫劇音樂多元化探析》為題,列舉了錫劇中的江南民歌、說唱,帶領我們尋找歷史視野中的錫劇音樂,探索錫劇藝術在不同時代的變化與不同時代的音樂審美。人文學院副院長王芳教授,也是這次人才培訓的主要負責人,她以《戲曲發聲技巧訓練》作為主題,通過呼吸與氣息、發聲與共鳴、歌曲演唱等訓練,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發聲意識,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學合理的發聲方法。此外,在錫劇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課程上,邀請到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小王彬彬”(王建偉)老師,王老師以《戲曲人物的塑造》作為主題,分別從戲曲表演的形成與特征、人物塑造的美學認知、演員的追求三個方面講述,啟發學員通過聲音傳遞美感、塑造情感,通過戲曲表演外化人物內心,學會分析劇本、分析角色,情動于衷、外化于形,以達到戲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之后他還為我們進行了以《錫劇流派的傳承發展——淺析錫劇“彬彬腔”》和《“彬彬腔”經典劇劇目教學》為課題的實踐教學。來自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上?!鞍子裉m”獎獲得者董紅老師,她以《錫劇〈三三〉表演賞析》作為主題,分別從劇本、舞美、表演與音樂創作等多方面為我們進行詳細講解,介紹錫劇《三三》的創作過程、自己與“三三”的奇妙緣分,并向我們分享和傳授錫劇學習與表演的經驗,通過課堂上與學員們積極互動,讓大家感受到錫劇的魅力。

為了豐富我們對戲曲其他劇種的了解,分別邀請到了蘇州昆劇院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周雪峰老師和南京市越劇團副書記、國家一級演員李曉旭老師前來授課。老師們的精彩演講,讓我們意識到藝術是相通的,各種形式的藝術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其他劇種中汲取創作、表演的靈感和養分,進而有利于進一步探索錫劇藝術。在劇目創作方面邀請了江蘇省錫劇團編劇、國家一級編劇成進森老師為我們帶來以《戲劇編導與演員的關系》為主題的精彩講座。成老先生從親身經歷出發,他認為錫劇藝術的創新發展需要戲劇編導與錫劇演員攜手共進,他啟發學員們,作為錫劇演員,要學會分辨優秀的創新作品,提高對現代審美與人民心理需求的敏感性,扎實練習,以戲帶功,推進錫劇藝術創新發展。同是來自無錫市錫劇院的余維盼導演,他以《戲劇表、導演藝術創作》為主題,分別從戲曲的藝術特性、戲曲的“歌唱”特性、戲曲“念”的歌唱性質、戲曲的“舞蹈”特性、戲曲的程式五個方面、講述,幫助學員們梳理了戲曲相關知識、拓寬了藝術視野。實踐課上他又通過熱身游戲與經典話劇片段獨白練習等活動,訓練學員們的舞臺表現能力與對劇目的情感理解能力。

在戲曲音樂方面,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音樂總監,國家一級演奏員孫建安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以《戲曲藝術的音樂之美——以昆曲音樂為例》為主題的精彩講解。孫老師從錫劇的唱腔、伴奏樂器引入,重點講解昆曲的唱腔、曲牌以及制曲,讓學員們在欣賞昆曲藝術音樂之美的同時,思考如何在尊重傳統文化藝術的基礎上,將戲曲藝術同社會的發展進行有效融合,將現代化的傳承形式同傳統的傳承形式進行融合,如何全面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強化戲曲的傳承,并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創新發展,從而讓戲曲藝術盛行起來。來自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主任沈雷強教授以《民樂演奏在戲曲伴奏中的歷史》為主題,從民樂的分類、當代戲曲音樂的歷史進程、錫劇中的樂器與民樂在戲曲藝術中的作用及發展策略四個部分闡述了民樂在戲曲伴奏中的歷史沿革。

此次還有原無錫市語言學會會長、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黃明明副教授前來授課,為我們帶來以《錫劇舞臺音韻探索》為主題的講座。該講座主要從錫劇的語音規范、錫劇的韻轍系統、錫劇唱詞“文白異讀”的選擇策略三個方面進行精彩而又深刻的學術分享。此外,我們還參觀了宜興錫劇團,由宜興市錫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姜明老師為我們帶來以《錫劇的傳承與發展》為主題的精彩講解。姜團以宜興市錫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的發展經歷為例,與我們探討了當下錫劇藝術傳承與錫劇院團、單位發展共同存在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分享了自己對于錫劇藝術傳承發展的心得體會。此外,學員們還參觀了無錫錫劇院和錫劇博物館,由姜雪峰副團長為我們進行介紹,組織觀摩排練和采風學習。常州錫劇院的參觀,由常州市錫劇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居亦琴老師為我們講解,并為我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講座。

回想起這些,仿佛仍置身在課堂之上,專家老師們用生動有趣的話語,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親自講解示范,為學員們一一指導和點撥,深入淺出,精彩紛呈。培訓班在提高我們文化素養的同時也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豐富了我們的眼界與知識面,使我們加深了對作品及事物的理解,讓我們對文化、藝術探索之路的體會更加深刻且充滿信心。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是新一代的錫劇傳習者,我們首先要有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態度。天賦固然重要,但努力更重要。有位老師曾說過,嗓子好,不代表就能唱好戲,也不能說一定能成為好演員。因為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從宏觀的角度說它包括了演員、樂隊、舞美、燈光、劇本、唱腔、配器、服裝、造型等諸多方面。單從演員方面來說,除了天生的嗓音外,他還需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也就是四功五法(身段),除此之外還要具備塑造人物的能力。前兩者需要在科學發聲、規范教學下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其熟能生巧,而后者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再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理論知識,增加文化底蘊和修養,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把對人物的理解融入自身的表演。前后都缺一不可。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它所要表達的內容與主題立意,揣摩人物性格與情感,將人物形象刻畫得靈動傳神。

猜你喜歡
錫劇戲曲藝術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普及教育對錫劇藝術傳承的重要性
江蘇錫劇文化登陸香港、澳門
傳承錫劇文化,打造中隊特色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紙的藝術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曲的發生學述見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