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作品在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

2024-04-10 08:33李榕榕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再現部德斯坦呈示部

李榕榕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827)不僅是古典樂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早期浪漫主義奠基人,被人們譽為“樂圣”。他的一生坎坷,在不斷反抗病痛、和命運抗爭中,貝多芬變得更加堅強、忍耐。這樣的氣質自然流露在他的作品中,給予人們力量?!度A德斯坦》是貝多芬《三十二首奏鳴曲》中第21號作品,創作時間為1803年,于1804年夏天定稿完成。這首作品有富有生機的旋律、變化多樣的節奏、充滿張力的力度變化,因此被認為是雄偉的鋼琴田園交響曲。同時也體現了貝多芬中期音樂風格的慢慢成熟,推翻古典主義刻板的規條,給予范圍廣大的自由與伸縮。

一、貝多芬第21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之音樂分析

《華德斯坦》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C大調,4/4拍,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分為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

(一)富有生機的旋律

主部主題旋律短促而活潑,并以“pp”的方式略帶神秘、富有想象,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從第9小節開始漸進漸強形成華麗音群,在前面樂句的鋪墊下,撥開云霧般,在陽光的普照下結束了這一樂段。整個主題短暫但個性鮮明,以輕快、活潑的情緒來陳述主題,將主題延伸發展并結束,以充滿激情的向往,把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主題及它的發展在《華德斯坦》第一樂章中出現了五次,在發展部和再現部各出現了一次,尾聲出現兩次。

副部主題旋律與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右手高音區結束這段圣詠般的旋律,緊接著左手也在低音區彈奏了相同的旋律,兩個樂句采用重復變化的方式來發展音樂。音樂色彩上相對于主部,副部旋律更具歌唱性,且依舊是陽光而又積極向上,富有生機。在這一樂章中,副部主題總共出現三次,在再現部和尾聲也各出現一次。

呈示部結束部分從74小節到89小節,樂句短小,起到了補充過渡的作用。先是在第74小節至第77小節的旋律,右手在和弦音之間來回輕盈地跑動,之后低八度重復進行,激動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從第82小節開始,左手旋律向上進行,右手旋律向下進行,同樣節奏型的旋律在后面連續出現了四次,音樂也變得越來越安靜,最后溫柔地引出展開部。一進入展開部,旋律又回到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題,讓生機在沉寂后重新迸發出來。這段旋律總共出現兩次,在再現部進入尾聲的地方也出現了一次,將再現部的旋律過渡到尾聲。

(二)變化多樣的節奏

《華德斯坦》第一樂章充滿激情和動感,不僅因為它充滿活力的旋律材料,也因為作曲家運用了多種多樣的節奏型。

1.倚音。主部主題中運用了前倚音,將動機進一步發展,與基礎的節奏型交替使用,形成變化多樣的節奏型,節奏明朗歡快,表現出了清新的鳥鳴聲畫面。

2.震音。從第14小節至第34小節對主部主題的材料進行分解。第14小節至第17小節左右手的震音讓音樂變得更加急促緊張,之后擴大并逐步過渡到副部主題。震音也在發展部和再現部作為發展主部主題的手法被多次運用。

3.三連音。三連音在《華德斯坦》第一樂章中的運用主要在兩個地方:一處是在副部主題的進一步發展,另一處在發展部。從42小節開始,副部主題的旋律從右手轉移到了左手低聲部和右手中聲部,高聲部以三連音的形式出現。利用三連音使音樂更加流動,體現出優美旋律的同時也推動樂曲向發展部過渡。第112小節到第141小節,節奏型由三連音所構成,短琶音波浪般起伏著,以三個4小節為方整性樂句,之后樂句做不同變化,但音樂材料相同。在音樂發展中,采用了高、低音區不同的力度變化和伴奏織體,進行模進、變化,強化了音樂的發展動力。

(三)充滿張力的力度變化

翻看整個樂章中所有力度記號,發現音樂力度變化很大,突強sf、強后突弱fp、從pp到ff或是從ff到pp的漸強漸弱,這些力度記號隨處可見,既要有靜謐的小音量,又要演奏出充滿力量的大音量。樂曲表現黎明中大自然的景色,在太陽籠罩大地之前的這段時間,是昏暗、靜謐的,因此全曲有許多地方運用pp來表達那個時間段的景色。其中有一些漸強漸弱的細微變化,似乎是動物慢慢蘇醒或是醒后又睡去的畫面。這里又不得不提及樂章的主部主題,在低音區運用pp的力度演奏,之后右手將音區變高,就如同漸強一般,接著以f和sf的力度達到高潮,陽光照射下萬物的蘇醒,最后減弱回到pp結束這一樂段。整個樂段充滿畫面感。

(四)貝多芬的音樂創新

《華德斯坦》是貝多芬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除此之外同時期的還有《告別》《熱情》等精彩的鋼琴奏鳴曲。從對這些作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與初期相比,貝多芬中期的音樂風格慢慢成熟,跳出古典主義固定的奏鳴曲結構,運用了轉調及和聲變化等將樂曲的格局擴大。規模的擴大:《華德斯坦》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呈示部從1小節至89小節,發展部從90小節一直到155小節,再現部是從156小節到243小節。從小節數可以看出展開部分量變重、篇幅變長,對比呈示部和再現部僅少了二十幾個小節,三個部分篇幅幾乎等長。尾聲是樂曲重要的組成部分,尾聲中常采用各部分未能得到充分展開的材料,使樂曲完滿地終止。

音樂調性變化多樣:1、主部與副部調性。傳統的奏鳴曲式中主副部的調性關系是“主——屬”,而《華德斯坦》第一樂章的主部發展到副部時,調性從C大調轉到遠關系的E大調上。主部的第一樂句以屬音上的停頓結束。副調在大調的上中音調上,第一次主題由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和弦陳述出來,在調性上起到過渡作用,與主要主題也形成鮮明對比。2、主部調性變化。第90小節開始是發展部,貝多芬在音樂元素上再次運用了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題元素進行變化和發展,將調性從主部主題的C大調轉變為F大調,并進行展開。從156小節開始為再現部,第156小節到第174小節整個音樂將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完全再現,無論是旋律還是和聲,都運用了主部主題的所有元素,但是在音樂快要結束的地方,作曲家替換了調性,將此處與呈示部第12、13小節對比,這里第167小節至第170小節對比,第167小節至第170小節是再現主部的結束部分,再現部結束在主調C大調的半終止上,從而進入連接處部分。

從174小節到195小節是連接部,這里采用了托卡塔織體,將主部主題的元素進一步延伸。與呈示部一樣,這里把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但是與呈示部不同的是,連接部的再現在第二部分也就是184小節并沒有轉調到E大調上,而是轉入A大調,并運用A大調和a小調的相互交替來完成副部的過渡。

(五)副部調性變化

《華德斯坦》第一樂章副部主題第一次出現是從35小節到50小節,旋律和聲從E大調開始陳述。副部主題第二次出現是在再現部,此處副部主題是從196小節到211小節。再現副部也同樣運用了呈示部的副部主題元素,只是壓縮了副部的音樂元素,但是在調性上有了一定的變化。先是在A大調上進行音樂的陳述,然后又轉向a小調,并運用了同主音大小調的相互交替發展音樂,但結束又進行到了a小調的平行大調——C大調上,并終止在這個調上。尾聲副部再現回到了C大調上。

二、貝多芬第21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教學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

欣賞《華德斯坦》第一樂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樂觀、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通過分段聆聽《華德斯坦》第一樂章,多媒體講解奏鳴曲式及主題,以樂器演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對比《華德斯坦》與《熱情》中不同的風格、表現手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了解貝多芬生平,簡要學習奏鳴曲、奏鳴曲式的音樂知識。能夠初步了解《華德斯坦》中作曲家的作曲手法。了解貝多芬中期音樂特點。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以《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符合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在設計《華德斯坦》第一樂章欣賞課時,需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放在首位,輔之以必要的音樂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和審美能力。在過程方法中視聽結合,豐富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知識技能要層層遞進,從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入手,隨著教師的講解由淺入深,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

(二)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華德斯坦》音樂情緒及貝多芬中期音樂特點。教學難點:聆聽《華德斯坦》感受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是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筆者設計的教學重難點中,強調音樂情緒體驗,根據貝多芬中期音樂特點,從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形成正確的音樂審美,以達到欣賞課的教學目標。

(三)精選教學過程

1.環節分配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不宜過長,需要保證新課教學的完成,由于導入部分引用了視頻,視頻長度控制在3分鐘以內,導入部分設計時間總長度為5~7分鐘。新課教學是重中之重,也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華德斯坦》第一樂章呈示部音頻時間2分30秒(不進行段落重復),展開部音頻時間1分45秒,再現部+尾奏音頻時間4分30秒;其中呈示部知識點較多,重點講解,筆者設計有15分鐘來教學。擴展學習中《熱情》奏鳴曲第三樂章音頻時長7分30秒,擴展學習設計時間總長度為10分鐘。最后學習總結設計5分鐘。

2.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1)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以貝多芬的生平作導入,以小組討論合作的形式讓各組分享貝多芬的小故事,將貝多芬生平知識點用填空的方式小組回答加分,并播放《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快閃視頻,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引出今天學習的內容。

(2)新課教學

設計意圖:此處是教學重難點解決的主要環節。如果一開始將音樂全曲播放,由于時間過長,學生注意力渙散,或出現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所以在欣賞樂曲的時候,分段聆聽比較符合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將樂曲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三個部分,結合樂曲的音樂分析與總結進行學習。同時板書可以加深印象,提出問題以此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并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也能讓學生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

除此之外運用了比較分析的方法,將貝多芬21號鋼琴奏鳴第一樂章曲式結構與貝多芬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第一樂章曲式結構放在一起展示會使學生更加直觀理解這部作品的整體結構。前者呈示部從1小節至89小節(C大調— E大調),展開部從90小節一直到155小節(F大調—C大調),再現部從156小節到249小節(C大調—A大調),尾聲從249小節~302小節(C大調);后者呈示部從1小節到90小節(C大調—G大調),展開部91小節至138小節(C大調),再現部139小節到217小節(C大調),尾聲218小節到258小節(C大調)。

根據小節數可以發現,《華德斯坦》第一樂章中三個部分的篇幅長短幾乎相同。再現部的分量加重,特別是發展部篇幅小了很多,從而引出貝多芬在這部作品中的創新之一以及貝多芬中期作品的風格變化,對比初期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運用了轉調及和聲變化等將發展部擴大,樂曲的格局也隨之擴大。

在播放音樂時不僅可以使用多媒體,還可以運用其他教具,如鋼琴、鼓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帶動旋律加深印象。在講解音樂知識點時,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東西,從而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減少對陌生知識的枯燥感。

(3)拓展學習

設計意圖:將課本中學生需要學習或已學習過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三樂章與《華德斯坦》進行音樂風格的對比:《華德斯坦》是光明的、晴朗的、快樂的,它被許多音樂評論家稱贊為一首歡樂的生活頌歌,與光輝明朗的大自然心心相印。而《熱情》正好相反,莊重而壓抑,就像貝多芬回答申德勒的話:請去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它所描寫的是波瀾壯闊的戰爭畫面、殘酷嚴峻的斗爭以及貝多芬面對困難時剛強的意志和狂瀾般的情感,從而能夠準確感知不同音樂要素給作品在風格和表現上帶來的不同色彩,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貝多芬和他的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4)學習總結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讓一堂音樂課有始有終,是不能輕易忽視的。學習聆聽了貝多芬《華德斯坦》第一樂章,在分析樂章各個部分的時候學習認識了貝多芬所使用的一些創作手法;通過對比《熱情》奏鳴曲的音樂情緒,也明白了貝多芬不同時期不同情緒的變化,引發學生的好奇并自主進行學習、深入了解,從而達到課堂目標。課堂總結中布置下一節課的任務,讓學生進行下一堂課的備課,也能在課堂總結中回顧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綜上所述,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思考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材料廣泛地收集、整理、分析、總結同樣非常重要,教學設計的基礎就是豐富的音樂材料,從而增加課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學設計還要注重教學重難點,通過音樂材料分析歸納,從貝多芬的創作技法著手,運用視、聽、帶唱、講解等多種教學方法帶領高中生感受貝多芬中期的音樂特點。通過對比的手法更加突出貝多芬獨特的創作手法和深沉的音樂思想,加深學生對貝多芬的了解和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傾聽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猜你喜歡
再現部德斯坦呈示部
歐元之父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去世,享年94歲
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感染新冠去世
淺析奏鳴曲式的戲劇性
淺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鍵盤奏鳴曲
傳承與引領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式中連接部在再現部中的改寫特點
淺析門德爾松《無詞歌》的奏鳴曲式原則分析
貝多芬鋼琴奏鳴套曲中奏鳴曲式呈示部中連接部的特點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和聲結構分析
“歐元之父”與法國艷星的癲狂之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