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減”“變”“增”

2024-04-11 02:22李秀榮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減課文作業

李秀榮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好壞決定了教學的效果。在當前背景下,如何設計高質量的作業成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作業作為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思考習慣的形成,是檢驗其是否高效的關鍵。那么如何減少重復、冗雜、機械、簡單低階的作業設計?從哪些角度或層面設計作業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而讓學生走向深度學習?這對教師設計作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p減”背景下,教師要念好作業設計的“三字經”:一是“減”,二是“變”,三是“增”。

一、減:消除傳統作業的弊端

1.減機械、重復的作業

布置作業不能簡單機械,無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如果作業只是簡單地重復,機械地抄寫、背誦、摘抄、做練習,靠多寫多練學會知識就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不想思考,反饋單薄,認為作業就是一種任務,沒有意思,進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2.減沒有目的、無意義的作業

什么是沒有目的、無意義、無效的作業呢?這類作業隨意性大,教師想到什么布置什么,沒有從大概念、大單元、系統性、整體性及學生的成長規律出發,學生只是被動應付,不進行主動思考,達不到訓練基本的語文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仍然屬于低階層面。如2022年版課標要求教師要加強讀寫結合,加強對練筆的指導,于是便出現了天天有練筆、課課有練筆的作業,美其名曰大量讀寫,殊不知這些作業如果不能有效地指導就會淪為機械的行列,變成可有可無的雞肋。

3.減以練習冊代替的作業

很多教師過分依賴練習冊,以練習冊代替作業。這類作業便于教師批改和指導,但是缺少針對性和靈活性。長此以往,教師不能主動鉆研教材和學生,設計作業的能力必然下降。

二、變:變鞏固知識為能力升級

好的作業能調動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2022年版課標要求作業內容和形式要從鞏固知識向能力升級轉變,學者祝新華提出的閱讀認知能力系統(見表1)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

從表1可以看出,認知能力可分為六個層級,從低到高逐層深入,分別指向學生不同的能力發展。良好的作業設計應該包含不同的能力發展。教師應多維度設計不同層級的作業,整體促進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如六年級上冊《丁香結》的作業設計分別從“預習感知、批注理解、對比感悟、評說體會、遷移表達”五個層面設計:預習感知的五個環節通過聽、讀、查、想、問等實踐活動初步感知課文、識記字詞、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批注理解描寫丁香花的句子,體會課文優美的語言;通過對比感悟作者借物抒情的寫法;聯系生活實際評說丁香結給作者的人生帶來的思考;通過品讀句子體會作者的描寫,再設計仿寫及時進行遷移表達,為單元習作做分解梯級訓練,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理解、洞察、遷移、應用等能力的發展。

三、增:增高階思維的作業類型

“雙減”作業設計并不是以減少作業為目的,而是在減少低效、重復、無意義作業的同時,增加、擴充、豐富優良的作業,增加指向核心素養、指向高階思維的作業,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提高作業的效率。

1.基礎型作業:少機械呆板,多靈活探究

機械呆板的作業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固化,缺少探究的樂趣,對作業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要增加作業的靈活性、情境性、探究性,驅動學生多元、全面、關聯、整合地思考問題,實現能力的提升。如低年級字詞的識記,可以把簡單、重復的多遍抄寫作業變成分類整理、在語境中填空等形式的作業。

2.提升型作業:少單一提問,多搭建支架

單一提問型的作業,沒有適切的支架降低學習的坡度,容易讓學生不知所措,增加學習的困難。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從學科工具書中照搬照抄,淪為知識的搬運工。因此,教師要借助發展高階思維的圖形降低作業難度,減緩作業坡度,給學生一個腳手架,扶著學生完成提升型的作業任務,由單一提問變為結構梳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如預習作業或課后習題中經常出現的概括文章內容的作業,這類作業題目的形式多為“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寫了什么內容”等問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或預習課文內容,而應該變換一下作業的形式,重新設計,以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內容梳理,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為接下來的深入理解內容做好準備;也可以讓學生呈現文章的行文思路,設計路程圖、思路圖、情節圖等,讓學生學會把握課文敘述結構;還可以用擬定小標題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師應基于課文內容,超越課后問題,從能力系統觀照作業的整體設計,更直觀地把課文內容和結構揭示出來,讓學生借助圖形支架通過關聯、整合、比較快速地把握文章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構建結構化思維、比較性思維等思維形式,提高學習效率。

3.綜合拓展型作業:少死記硬背,重實踐運用

2022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睂W生能力的發展要在語文實踐中落實發展。所以綜合拓展型作業應以學生的實踐運用為基礎,少死記硬背,重實踐運用,多布置這類作業對促進學生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合拓展型作業具體包含哪些類型呢?

(1)對比閱讀。對比閱讀分為課內對比和課外對比,可以是課內同類課文的對比,也可以是課外文章的對比,通過對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類作業會讓學生真正動起腦來思考。

(2)遷移練筆。練筆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要設計好練筆的方法,不要讓練筆淪為可有可無的內容,也不要讓學生練而無效。

如六年級下冊《匆匆》一課可以進行“觸摸時間蹤跡”的作業設計:

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和作者一起去尋找時間的蹤跡吧!

品一品:句段中作者描寫時間的蹤跡分別從(? ? )—(? ? )—(? ? )—(? ? )—(? ? )—(? ? )這些生活小事,寫出了時間飛快流逝的動態過程,并運用(? ? )、(? ? )、

(? ? )、(? ? )、(? ? )、(? ? )這些動詞表達了作者的急切、無奈、遺憾、惋惜之情。

寫一寫:請閉上眼睛,想一想六年的校園生活,你又是如何感受匆匆的呢?仿照作者的寫法寫寫你心中的感觸吧!

過去的曾經存在過,未來正在奔赴而來,在他們中間,是我們正在把握的現在。六年的生活,是怎樣匆匆??!早上我起來以后,

一天就這樣開始了。于是——

(? ? ?)時,日子(? ? ?);(? ? ?)時,日子(? ? ?);(? ? ?)時,日子(? ? ?);

(? ? ?)時,日子 (? ? ?);(? ? ?)時,日子 (? ? ?)。

這項作業設計通過想象讓學生感受時間的匆匆流逝,揭開作者的寫作密碼,滲透寫作方法的訓練,提升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3)拓展運用。這類作業要設計各種主題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語文能力,發展高階思維。如可以結合節日、整本書閱讀、論壇等各種各樣的活動設計辯論賽、宣傳海報等綜合實踐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要實現“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減負增效,就要更多地激發學生的高階思維,當然這項研究才剛剛起步,我們還要在“思”上下更多的功夫。

【注:本文系安徽省課題“小學生語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路徑的研究”(課題編號:JK20152)的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

責任編輯 劉 妍

猜你喜歡
雙減課文作業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背課文的小偷
快來寫作業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背課文
作業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