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與偉大:“大家”與“小家”間的相互守望

2024-04-12 09:47張皓帥胡方陶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周秉昆周家人世間

張皓帥 胡方陶

[摘要] 《人世間》以周家人為敘述點,通過講述他們的悲歡離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現了中國跨越半世紀的發展變化,由人物的獨特精神品質體現了他們在平凡中鑄就偉大的閃光點,也展現了“國”與“家”的相互守望。

[關? 鍵? 詞] 《人世間》;平凡;偉大;“國”;“家”

從文學史觀的角度看,《人世間》完成了對以往小說在形式和內容上的超越。小說在形式上將人物與事件交織,用事物的發展過程來映射人物的成長,運用平民視角利于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在內容上展現時代風貌,細致描寫生活細節使人物立體化,以小見大,用周家人在認清生活的面目后依然對傳統與美好心靈的堅守,用赤子之心來歌頌“家”與“國”,體現了中國人勇于適應時代浪潮,挺起脊梁,向陽而生,用平凡去創造不平凡。

一、對國的忠誠與擔當

周父周志剛是一名技術工人,在國家需要時主動配合調動,并總是以自己作為工人而驕傲,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用自己的行動報效國家,同時也為兒女做出表率,這種言傳身教不僅影響了周家三兄妹,也影響著他們的子孫后代,在小說結尾處周秉義的最后一封信中提道:周家的孩子不求大富大貴,只要求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

周家三兄妹中鄉親們認為“最出息”的當屬大哥周秉義。周秉義,正如他的名字,秉公義正,無私奉獻,在軍工廠面臨“軍轉民”的時期,他頂著被人議論“走后門”的壓力出任黨委書記,不顧自己的病情翻山越嶺、漂洋過海為軍工廠尋找出路。父母過世后他決心要為“光字片”的老百姓做貢獻,放棄調到省里的優渥條件,主動請纓擔任市長兼黨委書記,身患胃癌仍到處為當地拉投資。他在工作中剛正不阿,杜絕因為各種關系破壞組織的原則。小說中春燕為了分房子的事情想利用他的關系多得房子,他當眾拒絕后被春燕兩口子舉報,在這種情況下依舊堅持自己的初心;胃癌晚期后他總怕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怕難以把“光字片”徹底地改造完成,不能實現父親的愿望,更加沒日沒夜地應酬拉投資,最后他把自己完完整整地獻給了他熱愛的土地,踐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周蓉之前下鄉支教,周父看到女兒支教的地方后心疼不已,但周蓉依舊沒有想過放棄,為自己能為國家做貢獻而自豪。周蓉于北京大學畢業后繼續攻讀研究生,之后留校當教授,她對于學問十分嚴謹,退休后又重新回到曾經揮灑青春的支教地方。

周秉昆從木材廠到醬油廠,再到出版社、搬家公司和飯店,在木材廠時會對不合理的事情發起挑戰,在醬油廠要給他調換輕松的工作時,他說年輕人就需要去鍛煉才能擔起重任,積極遵從國家政策響應搬遷號召,順應時代而變化。有人覺得愛國是做各種各樣高大上的事情,做別人不能做的事情,但其實愛國有時候就體現在把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好。

二、反映人心靈的本質

在《人世間》中,作者梁曉聲用大量筆墨著重描寫了周秉昆、鄭娟、春燕、周蓉、于虹等人的生活瑣事,通過描述他們的生活狀況來展示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對小說中次要人物善良與丑惡交織的描寫來體現人物的真實存在性。小說突破以往對人物形象單一化、直觀化的塑造,把他們與鄉土氣息融合,展現人物是不斷成長的,是在“不變”之中慢慢“改變”的,是人物依據社會變化以及對自我的靈魂反思潛移默化的“蛻變”。

從主人公周秉昆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性中最本真的東西——人性,在劇中樹立的是一個重情重義、勤懇能干的良好國民形象,對父母的孝順、對妻子的忠貞、對愛情的堅守、對朋友的義氣……鄭娟曾對兒子說:“你爸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痹诠P者看來,這是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最高評價。

周蓉是一個性格叛逆、追求自由的人。她少年時因為愛情離開家,對詩人的丈夫極度崇拜,有著對未來無限的憧憬。她學識淵博又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對于丈夫的各種“打點關系”表示不屑。在經過生活的不斷打磨,例如與丈夫離婚后,她也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開始在本心下繼續熱愛生活,試著與女兒處理關系,接受蔡曉光的愛情,學會了與人一起擔當。周蓉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理想型人格,追求自由與個性解放。

喬春燕是與周家關系密切的一個人物,也是普通百姓的代表,她身上更能體現人性的美好與丑惡的交織。喬春燕從小愛慕周秉昆,到青年時大膽追求周秉昆,但周秉昆只是拿她當妹妹看待,并沒有過多的情愫。而喬母更是希望女兒能夠嫁給周秉昆,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寶與春燕結合在一起,兩人陰差陽錯結了婚。她在周母生病時常來照顧周母,并且教鄭娟按摩,對周母蘇醒起到重要的作用。小說前期描寫是這樣的一個“她”,屬于正面人物;而到了中后期,人物在金錢與利益的誘惑下、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逐漸被消磨,甚至走向下坡路,比如于虹托她找工作,她生怕影響自己的前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卻不愿意對于虹施以援手,以至她最后被調崗位而為沒能幫忙感到愧疚;周秉昆要開辦裝修公司時急需用錢,她也選擇坐視不理,而看到其他兄弟朋友幫助籌辦公司并且生意越來越紅火時,她再次心生愧疚。這兩種坐視不理的行為,類似于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可謂《人世間》中獨到的“看客”形象。到了“光字片”在周秉義的領導下開始“動遷”時,她又想多分房子,在自己母親家老房子里蓋小房,在政策出臺杜絕這種行為后又求到周秉昆,并且鄭娟對于虹的照顧也使她感到嫉妒,在多次要多分房子無果時又向上級舉報周秉義。最后喬春燕發現與自己的朋友們漸行漸遠時,最終醒悟。

這一樁樁事情下來,讓人們讀到這兒已經非常厭惡她,但筆者認為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作者在把人寫“活”。每個人都是平凡人,很難把每一件事做得絕對正確。而在喬春燕的變化中,也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金錢觀以及利益觀,給人發人深省的啟示。

三、淳樸的“中國式愛情”

(一)《人世間》的愛情簡論

《人世間》是一部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其中愛情觀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作者以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的人們在愛情道路上的探索與掙扎。在這個宏大的故事背景下,愛情不再是單一的情感體驗,而是包含激情、親情、友情、責任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現。作者梁曉聲的愛情觀強調真誠、善良和堅守,他認為愛情是需要時間去經營的,只有經得起時間磨礪的愛情才能成為生命中的珍貴財富。

在愛情表現形式中,梁曉聲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人物在愛情中的喜怒哀樂,展現了愛情內核的力量。這些愛情故事既有平凡生活的瑣碎,也有命運坎坷的跌宕。在愛情內核的照耀下,人物性格更加鮮明,命運也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對不同愛情的描繪,梁曉聲成功地將愛情觀融入《人世間》的主題中,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內涵。他站在普通人的立場,從人性的視角出發,通過對人物日常生活和命運的敘述來表現歷史、反映時代。所以文本的敘述著重細節的描寫,因為細節最真實,細節最能打動人,細節充滿人間的煙火味。正如電視劇《人世間》導演李路所言:“《人世間》在三個方面給文學轉變成影視提供了基礎:一個是活生生的群像,每一個人物都立得住,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歷史的長度與厚度奠定了該作品的品質?!保?]

(二)主要人物的寶貴愛情

周秉義與郝冬梅之間的愛情,應了他當年在下鄉時對冬梅的承諾:“茍富貴,莫相忘?!睙o論冬梅家里如何變化,周秉義始終對冬梅不離不棄。在一次意外中冬梅喪失了生育能力,周秉義沒有抱怨一點,雖然他非??释麚碛幸粋€和冬梅的孩子,但他更在乎冬梅的身體與她在婆家的面子,他對父母說是他自己不能生,展現了一個男人的擔當與氣魄,他也在最后的一封信中寫道:“周秉昆曾經問我:‘對自己的一生滿意嗎?我說:‘很少有人對自己的一生是完全滿意的,但我是幸運的,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遇見你們的嫂子,如果將來我不在了,嫂子的親人只有你們,替我照顧好她。拜托!”

蔡曉光從高一就開始暗戀周蓉,并且一直默默地陪在周蓉的身邊守護著她,在周蓉與馮化成產生矛盾時會出面解圍,并且一直理解周蓉的理想,包容周蓉的脾氣,在周蓉與馮化成離婚、周父周母離世后,他一直為周蓉做思想工作并且向周蓉求婚,為了讓周蓉沒有負擔還告訴她:“我想和你結婚,不是同情,而是因為愛?!痹谥苋赝诵莺?,他決定把周蓉寫的周家故事改編成劇本,與她回到曾經揮灑過汗水的地方,回味著人生百態,幸福與甜蜜地一起度過余生。周蓉與蔡曉光的愛情告訴我們:愛你的人一定會出現在你的未來里,并且他恰好就是那個對的人。

周秉昆與鄭娟的愛情,筆者認為是最能體現“平凡”與“偉大”的情感。鄭娟回頭的一剎那,就注定了周秉昆與鄭娟一生的遇見。他們沒有大富大貴,也沒有轟轟烈烈,只是彼此的相守。周秉昆甘愿撫養周楠,用真心教育他考上大學。鄭娟是一名好妻子、好母親、好兒媳、好弟妹,理解周秉昆的不易,悉心侍奉公婆,對周家的人都極度關照。在鄭娟身上,我們既能看到傳統女性的安順溫柔,又能發現現代女性的果敢和魄力,尤其當她意識到和周秉昆的婚姻關系中兩人處于不對等的地位時,她會勇敢地向周秉昆申訴:“僅愛不夠,你要永遠地敬重我?!保?]當已身患癌癥的大哥周秉義為“光字片”的拆遷盡心盡力卻被人誣陷時,鄭娟勇敢地給了造謠者一記耳光。這一巴掌,是一位柔弱女性站出來維護家庭和正義的表現,也隱含著作者對她的同情與贊美,肯定了鄭娟所代表的傳統女性隱忍忠誠的美德,試圖從沉默無言的鄭娟身上發現功利浮躁社會中稀缺的精神之根[3]。

他們的愛情觀念是平等的,覺得愛能排除萬難,愛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情感,應當珍惜彼此,若真能遇到這樣的人又何懼歲月長呢?

周父和周母的愛情,更是句句不提愛、字字都是愛,周父外出打工周母會盼君歸,周父回來時看到他閑不住,周母理解他需要體現價值,即使萬般不舍還是同意讓他繼續出去工作,他們生活了五十余年,以前只覺得他們的愛情很純粹,用平凡去面對人世間的滄桑變化,直到周母跟著老伴一起離世,才發現“生同衾,死共眠”,那時書信很遠、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三)中國式愛情內核的高端局

首先,這里的中國式愛情內核象征著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格。在艱苦歲月中,他們堅守愛情、無私奉獻,展現出人類最美好的品質。這種精神品格成為作品中的閃光點,也賦予人物永恒的生命力。其次,中國式愛情內核象征著作品中人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在愛情中尋找安慰,尋找心靈的寄托。愛情成為他們抵抗現實壓力、堅守人生信念的支柱。這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作品中所倡導的人性之光。最后,中國式愛情內核象征著作品中人物對家庭的責任。在《人世間》中,愛情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的紐帶,更是一種家庭的責任。人物在愛情的熏陶下,學會了擔當、學會了付出,他們為家庭付出一切,為愛情堅守一生。這種家庭責任感,使得作品中的愛情內核更具深度和厚度,在當代具有超強現實意義。

四、總結

一個家庭多年的發展變化之中體現的是人性的美好與純真,對“大家”與“小家”的呵護、對如今的社會價值塑造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也反映了中國數十年的滄桑與如今的騰飛。

參考文獻:

[1]呂豪邁.人性視角下《人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J].文學教育(下),2023(6):62-65.

[2]梁曉聲.人世間(中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 .

[3]葉云虹.《人世間》中的女性形象書寫[J].關東學刊,2019 (4):156-167.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周秉昆周家人世間
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人世間》中的眾生相
周家棟作品欣賞
遠離“心丑”的人
看《人世間》談家庭教育
人世間
看《人世間》,學與子女好好說話
解密電視劇 人世間
看《人世間》學與子女好好相處
周家生
周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