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體》透視科幻文學在我國的現狀與社會意義

2024-04-12 09:47廖書倫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三體科幻現代性

[摘 要] 小說《三體》、流浪地球系列電影及電視劇《三體》獲國民熱捧。中國科幻文學發展曲折,不被主流文學所接納,但在新時代背景下,它能起到重要作用。以《三體》為例,剖析科幻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從唯物史觀和社會學角度解讀科幻文學所帶來的社會、教育意義并展望未來。

[關? 鍵? 詞] 《三體》;科幻文學;社會意義

一、搭建交流的理性平臺:科幻文學初涉

(一)科幻文學背景知識

《辭?!穼苹梦膶W的定義為:“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跡的新型小說?!庇纱丝梢?,科幻文學是科學與幻想的有機結合。

自然科學的進步變革、技術的發展升級是科幻文學發展的源動力,科幻文學反過來體現出生產力的巨大進步。與傳統的幻想、神話相比,科幻文學大大拓寬了文學可觸及的領域,以理性化視角將與時俱進的宏大話題納入文學性活動,例如外星文明、宇宙空間、科技倫理、未來社會等。

(二)縱觀科幻文學發展史:長期被排擠,游走在主流文學邊緣

歷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瑪麗·雪萊于1818年創作的《弗蘭肯斯坦》[1]??苹梦膶W起源于工業化伴隨的現代化進程,是關于現代化和現代性的文學。不幸的是,在西方科幻文學即使在最輝煌的時刻也不被主流文學所承認[2]。

20世紀初,科幻文學傳入我國掀起小高峰,最早的一部作品為《月球殖民地小說》;20世紀50年代有作品浮現,由于受蘇聯影響,大多為少兒科幻,且在此之后,國內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長期邊界模糊[3]100;20世紀70年代迎來高峰,而80年代因“科文之爭”被打壓與忽視,只有四川《科幻世界》雜志殘存。在科幻同仁的堅持下,中國科幻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逐漸復蘇,直到今天的初步繁榮,進入“新生代科幻”時期[4]?;仡欀袊苹梦膶W發展史,曲折且充滿險阻,斷代現象嚴重,缺乏產業實力。

(三)進入新時代,科幻文學大有可為

在20世紀初我國初步實現政治近代化的背景下,出于反封建的使命需要,文學界盛行啟蒙主義思潮,中國文學現代化逐步發生[5]。20世紀80年代至今,現代化、科技化帶來社會快速轉變,但現代文學作品主要著眼于描摹人際社會,成為中小學生的語文課本主流內容。

21世紀中國成為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在數字化、新能源等多個科研領域顯現領跑全球的趨勢。與此因應的是反映反思現代性的科幻文學進入大眾視野。盡管新版語文教材、選編文學出版物已開始顯露對新興科幻文學的關注,但整體仍處于滯后、探索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科幻文學擁有適應現代化新征程的很大潛力,能為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指南?!度w》是這一漫長歷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代表21世紀初中國科幻文學的重大成就,側面折射出我國新世紀成為世界工廠、經濟騰飛的卓越成就。

二、《三體》之于讀者的個體影響

整體而言,科幻文學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手段,深度參與到讀者觀念構建的社會化歷程中。

(一)培養大眾的科學熱情

科幻文學醞釀了廣大讀者尤其是兒童和青年對科技的好奇追求與堅定信仰,間接貢獻于科研人才培養?!度w》的嚴謹設定十分新穎,陌生卻高端的專有名詞為故事蒙上了科學冷峻靜美的面紗,以一種冷靜、理性的敘事風格描繪驚心動魄的事件,創造一種被碾壓打擊的震撼感。

三體艦隊的微型探測器水滴首先到訪太陽系,流線型的美學設計和光潔無瑕的鏡面讓人們驚呼為“圣母的眼淚”[6]378。然而這個強相互作用力材質的探測器,在短短五六十分鐘內,摧毀了人類兩千多艘恒星級戰艦。

人類沒有解讀出云天明“針眼畫師的畫”的含義,寄希望于掩體工程。來自歌者文明的二向箔徹底打破了最后的希望:太陽系向二維化跌落時,逃逸速度需達到光速。除了程心和艾AA駕駛的曲率引擎飛船“星環號”,太陽系所有物質都在劫難逃;太陽融化,“把它的血鋪展在二維平面中,這是最后一次日落”[8]440,最后,這幅名為“太陽系”的二維巨畫完成,人類文明與它的搖籃走向終結。

(二)對人類文明的關懷與思索

科幻文學作為一種指向超越的生存體驗,能實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功能,具有警示與療愈作用[7]。在羅輯和程心兩個重要人物的經歷上,大劉以大量現實主義的筆墨融入了對文明和人性的思考。

許多人對面壁者羅輯的“不負責任”感到擔憂惱怒,而大史卻非常贊賞他的淡然氣度。為不辜負大史的眼光,羅輯通過“咒語”間接毀滅了187J3X1恒星,驗證了“黑暗森林”理念,以雪地工程實現與三體文明的談判,并在威懾紀元中成為執劍者捍衛兩個文明達成的脆弱平衡。他總是游走在人們對他極度的盼望與失望中,即使最后他拯救了人類文明,但人類不感謝羅輯。

程心是人類“愛”能力的代表,而“愛”似乎將人類文明推向了毀滅。程心交接為執劍人后下一刻,水滴逼近。在脅迫下她沒有選擇威懾,“這個決斷不是用思想做出的,而是深藏在她的基因中,這基因可以一直追溯到四十億年前”[8]140;因為不平等問題,程心要求托馬斯·維德終止光速飛船研究,推遲了曲率引擎的研發,使得人類最后在二維化中幾近覆滅?!皭邸庇绣e嗎?程心守護了道德底線,但無法保證文明延續——三體人其實早有預料。大劉也許暗示,文明的基因即為天花板,“那個在永遠如春的美麗溫室中嬌生慣養的社會”注定無法在更殘酷的挑戰前生存下去。

(三)培育新一代青年的格局思維

閱讀科幻文學,我們在對浩瀚時空的敬畏中懂得了謙卑與渺小,與此同時思維升級、格局拓寬?!度w》作為科幻長篇小說,橫跨了宇宙年齡的時間尺度與銀河系的空間范圍,嘗試去逼近時空的盡頭,將思考推進到最深處。借助相對論,程心和關一帆在一個參照系中的十六天走過大宇宙的一千八百九十萬年?!八K于看清了,使自己這粒沙塵四處飄飛的,是怎樣的天風;把自己這片小葉送向遠方的,是怎樣的大河?!保?]491在如此大尺度下,讀者跟隨大劉穿越宇宙百億年的時間長河,感受生命歷程里的塵埃被洗滌澄凈。

但是,讀者在認知到自身渺小之外,也能感知到文明交流的溫情:其一,在“螳螂”號偵測水滴前,人類感受到,“在這寒冷廣漠的宇宙中,同為碳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緣分,一種可能要幾十億年才能修得的緣分”[7]378,一種超越式的情感認同給讀者以暖意;其二,在回歸運動、宇宙的最后審判日里,“地球和三體兩個文明的兩個人(程心、關一帆)和一個機器人(智子)激動地擁抱在一起”[8]506,互相殘殺后達成的文明友誼,激發了讀者強烈共鳴。

總而言之,閱讀《三體》,青年讀者能夠從自我為中心轉向文明的生存意義,將視野展望至宇宙尺度,超越成長期的生活體驗,從而更自覺地審視現代性影響[9]。

三、《三體》及背后的中國科幻文學在新時代下的社會意義

2010年之后,我國科幻產業多元化發展,電視劇、電影等文藝形式大放異彩,雖然尚未成熟,但處于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10]。然而,如美國等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由于市場化程度高、發展較早,其科幻從期刊圖書到影視等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動力十足①;相較之下,我國科幻產業仍處于初始階段,從配套產業到市場需求,還有待形成完整的閉環。

(一)理性化與文學性的統一

科幻文學第一層突出的社會意義,在于實現理性化與文學性的統一??苹梦膶W更多融入了科學技術、現代性等近現代社會的最新特性與自然科學、人文社科前沿的理論成果,主要反映工業革命后、信息時代乃至未曾出現的宇宙航行時代下注重理性、想象瑰奇的社會狀況。

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缺乏理論演繹。借助科幻文學,傳統民族特性能夠融嵌更為注重理論、演繹的理性色彩,從而助推我國科研領域打破底層技術壁壘而非浮于應用層面,從根本上培育原創科學理論的參天大樹。借助科幻文學,古時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華民族可以望向更廣袤的天穹,現時索居于工具理性的奮斗個體可以不只關注眼前私利,而是更多著眼黨的千年大計,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1]29。

(二)應對現代性問題提出的挑戰

我國雖然在改革開放以后快速現代化,然而在現代性的處理上任重道遠。曾經作為文學界邊緣的科幻文學,如今成為應對我國社會當下現代化和現代性關系的可行方案。

為什么曾經的文學界邊緣——科幻文學,可以有力地肩負批判使命?這與其本身的特性緊密相關。

其一,作為一種現代性文學,它是人類邁入工業時代后的產物,這恰好貼合我國所處的時代背景??萍伎焖侔l展下,理性化、工業化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狀態,帶來異化、孤獨等憂慮與困境,這就導致文學領域有接納科幻文學并依靠其回答現代性問題的必要。

其二,從文化變遷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在農耕文明基礎上,本民族舊時的社會環境流動性較弱;而在現代化進程中,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明特質面臨多元價值沖擊,有被侵蝕消解的危險。在新時代,科幻文學能順應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發展走向,處理中華民族心理嬗變與經濟發展社會變遷的互動問題。

(三)構建中國話語體系

《三體》寫作靈感起源于大劉對于費米悖論的思索,他起初將該系列命名為“地球往事”,意為接近往事回憶一般的真實記敘①。因此,《三體》并不試圖回應中國現代化與現代性的矛盾,從其本身的個性而言,時代性不足,但相反地擁有跳出現實的永恒性;在對接和靠攏世界科幻話語的嘗試下,作品的中國式原創性色彩仍較為濃厚[3]103。

第一部中三體游戲內調用的中國、世界史知識,第二部中國太空軍的設想和政委章北海的故事,以及第三部學者嚴鋒指出的“看得出大劉有意與西方的神話保持距離,走的是一條新的中國神話的道路”②,都印證了《三體》的中國式創新嘗試。書中關于三體文明的設定、宇宙社會學公理、二向箔的降維打擊以及超膜弦論等新奇概念,都是大劉出眾的想象力結合科學知識功底的產物,原創價值活力極強。

告別2023,踏入2024,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把穩航向,應對國內外的現實挑戰。在中國邁向世界強國途中,文藝作品能起到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重要作用。例如2019年我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采用中國原生的情感邏輯表達了“宇宙鄉愁”。該視角下,《三體》的原創性意義非同凡響,是講好中國故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獨創性的豐富養料;而《三體》《北京折疊》等作品出海走向世界斬獲雨果獎,也能極大增強國人自信心,提高中國科幻的國際分量與話語權。

四、結束語

透過《三體》,我們見證中國科幻文學日益崛起,并期待科幻產業能在新時代大展身手,發揮良性社會效能。中國科幻前路坎坷,亟須注入活力、穩步發展;新時代青年更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愿我們能無畏地開啟星辰大海的征途,將科幻產業建設成理想模樣,助力民族復興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領人類文明自信昂首于浩瀚宇宙間。

參考文獻:

[1]蕭星寒. 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簡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

[2]吳巖. 世界科幻小說發展簡史[EB/OL].(2023-10-17)[2024-01-12].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10-17/177918.html.

[3] 王潔. 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歷程及三大走向[J]. 江西社會科學, 2018,38(7):99-105.

[4]王晉康. 野生野長的中國新生代科幻[EB/OL].(2017-9-25)[2024-01-1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74434.

[5]朱棟霖,朱曉進,吳義勤.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5—2018:上冊[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6]劉慈欣. 三體Ⅱ:黑暗森林[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8.

[7]韓松,孟慶樞. 科幻對談:科幻文學的警世與療愈功能[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4): 134-143,191-192.

[8]劉慈欣. 三體Ⅲ:死神永生[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10.

[9]鈕曉雯. 科幻文學的崛起與超越:以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人文關懷為中心[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 2020.

[10]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重磅!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發布?。跡B/OL](2023-05-29)[2024-01-14]. https://mp.weixin.qq.com/s/v5vMJiSnGNsc4VbR9i-4Rw.

[11]姜雨佳. 在未來與現實之間: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23.

作者簡介:

廖書倫(2003—),男,仫佬族,廣西柳州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專業本科在讀。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注釋:

①姚海軍:《寫在“基石”之前》,見《三體》, 重慶出版社, 2008。

注釋:

①劉慈欣:《三體Ⅰ》,重慶出版社, 2008。

②嚴峰:《心事浩渺連廣宇》,見《三體Ⅲ》,重慶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歡
三體科幻現代性
PL-01:科幻飆車黨
到達科幻里的未來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基于遺傳算法的三體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淺談夢窗詞之現代性
基于7.1 m三體高速船總強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選100本科幻書
“三體聯動”構建應對反傾銷的會計功能銜接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