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淑敏作品中的疾病敘事與倫理選擇

2024-04-12 09:47李嵐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畢淑敏醫患倫理

[摘要] 有著醫生和作家雙重身份的畢淑敏,在她的疾病題材文學作品中,以一種聚焦“疾病現場”的敘事策略揭示了臨終者死亡尊嚴尋求的艱難、生命科技帶來的幸福與傷痛、醫患關系冷漠化與疾病的生命倫理隱喻等問題。畢淑敏在疾病敘事時,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倡導生命價值的平等性,呼吁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抵制隱喻式思維。在她的筆下,疾病與死亡不再是絕望的代名詞,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發著人們對于珍惜當下的思考?;蛟S,正是這份對生命的尊重,讓她的敘事在讀者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記。

[關? 鍵? 詞] 疾病敘事;生命倫理;尊重生命

擁有20多年專業醫生經歷的作家畢淑敏,將疾病視為一種無窮盡的寫作靈感來源。在她發表的作品中,涉及疾病的題材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畢淑敏以疾病為觀察對象,從疾病的起源、治療方法到最后的結果,深入探討了醫生、患者以及與之發生各種聯系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從中也折射出她對生命倫理的思考。

一、疾病敘事中揭示的生命倫理困境

倫理是考察人們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關于是非、善惡的觀念,以及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道德規范和實踐的問題,是以價值觀念為經脈的一種生命感覺。疾病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痛苦經歷,是生命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陰暗面,是人類永恒的生存困境,它讓人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驗和感悟。疾病不僅作為一種媒介將人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還在持續地重塑著人們之間的倫理道德紐帶。畢淑敏的疾病題材作品通過對病者人生遭際的描寫,折射出一個個倫理道德問題。

(一)臨終者死亡尊嚴尋求的艱難

尊嚴在每個人的心中是不可踐踏的,是許多人一生之中竭力保持和找尋的東西,它是不分尊卑貴賤的,是沒有權勢之別的。死亡是人生命的終結,是人生命歷程的最后一個階段。死亡的尊嚴是在沒有任何痛苦和侮辱的情況下結束生命,它是人類生命尊嚴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畢淑敏的筆下,臨終者死亡尊嚴的尋求是一種尷尬的狀態?!额A約死亡》中一位80多歲患有皮膚癌的老人,其肢體呈現出蜂窩般的腐爛狀態,血液不斷流淌,并伴有強烈的腐臭氣味。兒子不想看到父親繼續受苦,因此希望醫院能為他實施“安樂死”。但因沒有法律的保障,醫院不能這樣做。做子女的出于傳統孝道也不忍心動手,所以老人只好繼續熬著,在痛苦中度過了自己生命的終末期。一名即將要到德國法蘭克福留學的年輕小伙子,他的母親病重已久,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希望為母親養老送終,但是又不愿放棄辛苦獲得的進修機會。最后他沒有聽從院長提供的讓母親吃安眠藥的建議,將母親轉到了醫療條件差的醫院,老人在缺乏照顧的痛苦饑冷的環境中走向死亡?;加须p下肢動脈閉鎖合并感染癥的89歲老人,雙腿纏滿繃帶,仰在沙發上呻吟,因為無法忍受病癥,他乞求醫生和家屬們幫他一把,讓他痛快地死去,老人何其痛苦,家屬們何其無奈卻又無法割舍。

(二)生命科技帶來的幸福與傷痛

隨著現代生命科技的不斷發展,醫學領域也孕育出很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前沿技術為醫學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在維護人體健康、提升生命質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畢淑敏也清醒地意識到這種唯科學主義的弊端。為了解決醫學上的難題,忽略人類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的生命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心靈的創傷?!堆岘嚒愤@本書就融合了醫學與倫理、生命科技與生命價值之間的尖銳沖突。在這部作品里,夏早早是一個患有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女孩,她的骨髓幾乎完全停止工作而無法造血。由于骨髓的種類非常稀有,找到與她匹配的骨髓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她只能通過輸血來暫時緩解這些癥狀。如果這種方法不能奏效,她將面臨死亡的威脅。夏早早的母親卜繡文急切地尋求醫學專家鐘百行教授的幫助,希望能夠救助她的孩子。于是,鐘百行教授提出了一種名為“血玲瓏”的治療方法,即讓卜繡文再孕育一個和夏早早遺傳基因完全匹配的孩子,抽取這個孩子的骨髓來治療患病的孩子。在此,我們暫且不討論這種治療方法是否真正可行,這種方法本身已經激發了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盡管第二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姐姐,但除了作為藥物而存在,她已經不再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

(三)醫患感情冷漠化

盡管醫學技術的進步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如果醫生在與患者的互動中過分重視醫學技術而忽視了人文關懷,這無疑會激起患者的不滿情緒,并可能導致醫患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在《紅處方》這部作品里,簡方寧被描繪為一名專注于戒毒事業的值得尊敬的醫生,然而,在處理醫患關系的過程中,卻不那么得心應手。除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幫助病人戒除毒癮,她還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建立和維持一種健康的關系。因此,當病人莊羽想要與她成為朋友,并在出院后多次給她打電話的時候,她表現出冷漠和拒絕的態度。這讓本來就高傲自大的莊羽感到憤怒,理智突然崩潰,不僅重新開始吸毒,還將劇毒品混入顏料中,畫出了一幅名為《白色和諧》的畫,送給了為她戒毒的院長簡方寧,導致她染上了無法戒除的毒癮,并最終選擇自殺。這一悲劇的發生,與其歸咎于戒毒生理治療的失敗,不如說是醫患雙方在心理交流方面的失敗?!墩热榉俊分性涝u的女兒不幸患上了乳腺癌。最初,由于她的癥狀非常不尋常和罕見,診斷不清楚。因此,醫生和護士每天都圍繞著她轉,每天都會準時來進行血液檢測,檢查費用高達十幾萬,最終診斷結果顯示她患有癌癥,并且手術已經失去了其價值。從那時起,每一位前來查房的醫生都會匆匆忙忙地離開。小女孩的生命安危和痛苦感受已經在他們心中悄悄淡漠了,不覺讓人感到十分痛心。

(四)疾病的生命倫理隱喻

當我們探討疾病與倫理之間的聯系時,疾病的隱喻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盡管疾病是生理上的表現,但它同時也承載了某些道德評判。一些人將不知病因、無法治愈的疾病或羞恥之物,歸咎于他人或某些特定的人群,或者指向當事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行為的欠缺,給患者本人和疾病的治療帶來極大的精神阻礙。畢淑敏在《拯救乳房》中將目光投注在乳腺癌上。乳房不只是具有養育下一代的核心功能,它還象征著性感與美麗,并在社會審美中起著關鍵作用,同時也反映了對社會身份的認同。而乳腺癌不只是女性經常面臨的一種生理挑戰,更是一種健康身體和女性社會身份“殘缺”的隱喻,因此,許多受影響的女性都會遭遇各種心理上的挑戰和壓力。當乳房發生癌變,切除乳房會摧毀一切與之相關的美好事物,面對自己殘缺的身體,從社會認同的女性標準中衍生出的情感,讓她們的內心充滿了難過與屈辱。還有在道德批評下的艾滋病患者,無論是因為什么原因被感染,一旦他們生病,就會被大多數人孤立和排斥,長時間承受著精神上的折磨?!堆岘嚒分屑幢憧镒谠@么卑鄙無賴的人,在梁秉龍為取得他的血液為夏早早的治療做準備,謊稱他疑似患有艾滋病而要私下采樣檢測時,他也毫不猶豫地配合。因為混亂的私生活違背正常道德倫理約束,而且患有艾滋病將被宣告事業、前途徹底失敗。在《女心理師》中,畢淑敏通過講述心理疾病患者的經歷,展現了在物質和經濟文明進步中,人們深受的社會慣性思維的荼毒。這也導致他們精神世界不斷異變和畸形,從而上演了一幕幕悲劇。

二、疾病敘事中表現的倫理取向和價值判斷

擁有醫生和作家雙重身份的畢淑敏,對病人抱有濃厚的醫學人道主義態度,在進行疾病敘事時流露出作為醫生的良知,為人們理解病人的心理和維護他們的尊嚴提供了范本,也為患者和健康人提供了生存的勇氣。

(一)臨終關懷的完善

臨終關懷的宗旨在于經過心理與生理的照顧幫助臨終患者度過一個舒適的階段并獲得安寧和幸福的晚年。臨終關懷不僅有助于緩解終末期患者各種負面的情緒,還能培養他們積極正面的心理體驗和行為反應,從而使他們以一種平和的方式面對死亡。在《拯救乳房》中,畢淑敏為臨終的乳腺癌患者安疆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死亡盛典”。安疆生前拒絕了醫院冰冷的白布和醫療器械,邀請組長程遠清和組員們到家里與她告別。大家靜靜地圍坐在老人身邊,為她送上真誠的祝福,平靜中帶著些許溫情。在《預約死亡》中,一個外國女人在醫生和丈夫的幫助下,在灑滿霞光的白樺林中,優雅地離去了,沒有痛苦。在這么充滿尊嚴與溫度的死法中,他們仿佛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寧靜角落。而在這個角落里,畢淑敏的愿望滲透其中,醫護人員和病人家屬都成為這安詳畫面中的守護者,為他們奉獻著無盡的關懷和尊重。死亡并非終結,而是一種新的起點,人們逐漸學會坦然無畏,心懷對生命和命運的深刻倫理信仰。

(二)生命科技中價值取向的反思

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權,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不應該受制于任何人或物。這樣看來,“血玲瓏”治療方案顯然沒有尊重作為“骨髓捐獻者”而存在的另一個孩子的生命價值。醫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人類的健康,但是在追求這個目標的同時也在“傷人”。對于“血玲瓏”計劃,畢淑敏在作品中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質疑。作為“藥物”而被孕育并出生的夏晚晚在被抽取骨髓之前,作者寫了這樣一段文字:“她記住了如此美麗光明的太陽,她看到空氣中浮游著的彎曲的光線和微細的灰塵,她感到一滴巨大的水珠,從頭頂上的那個女人的眼珠里,落到自己的鼻子上,她很想用小手的第二個手指把它擦干,但是她的手被捆在襁褓中了?!蓖ㄟ^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可憐的初生嬰兒對生命的眷戀。手術因夏早早的自殺而暫時告一段落,盡管作者還沒有給出最終的結論,但夏早早無疑是通過自殺來捍衛生命的平等權,她擺脫了功利主義的思維模式,維護了自己和剛出生的妹妹的生命價值。畢淑敏不僅是一位充滿良知和強烈責任感的作家,還是一位高度關注醫學科學的作家。在作品中,她真誠地表達了對每個人生命價值的關切,以及對科學和道德困境中人性問題的深刻思考。

(三)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倫理思考

醫學領域是一個致力于行善的領域,如果醫生對每一位病人都能展現出深切的關心、細心的關懷和全面的愛護,那么患者對醫生的信賴度就會顯著提升,醫患雙方便能構建一個道德共同體,這不僅有利于增進醫患感情,還能促進醫療活動和諧有序開展?!痘ü诓《尽芬砸粓龈采w全市的流行病為背景為我們刻畫了一名德高望重的醫生袁再春。在花冠病毒肆意爆發時,袁再春主動承擔起責任,在整個指揮過程中將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將半生行醫的功績和榮譽作為鼓舞人們戰勝病毒的賭注,增加了群眾對他的信任,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與病毒作斗爭的信心。在《預約死亡》這部作品中,畢淑敏塑造了一個美麗護理員小白的角色,小白負責照顧的“6床”是老年癡呆癥患者,有時甚至會吃自己的排泄物,并將其隨意丟棄,這讓旁觀者都感到極度不適。然而,小白沒有改變自己的態度,依然安靜溫柔地為老人擦拭,并輕聲安慰,像哄小孩一般。她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同時也對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懷有敬意,因此她會竭盡全力使他們有尊嚴和溫暖地死去。作家在臨終關懷醫院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展示了小白善良的本性。

(四)疾病隱喻的道德化思考

疾病并不是一種隱喻,為疾病賦予這樣的道德意義是一種不健康的、有害的人生態度。就如同蘇珊·桑塔格所說的,這種做法只會使人墜入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的迷思”。換句話說,將作為生理現象的疾病進行一種社會心理學的解釋,是不利于疾病療治的。面對現實,畢淑敏認為“生理的疾病并非完全可以由醫學來解決,作為有著無窮欲望、生活在各種規范交織的社會中的人類,他們的疾病必須由醫學、社會的經濟結構、法律、倫理和道德多方面綜合起來療救”。作為醫生,在治療病人肉體苦痛的同時,更應該對病人進行一種“精神治療”或“精神救援”,即使他們的軀體仍然是病弱而殘缺的,但至少要讓他們的精神完整而強健。于是,畢淑敏利用“乳腺癌心理治療小組”將乳腺癌患者聚集到一起,讓她們正視自己的乳房,面對自身的不完整;利用心理咨詢室為心理疾病患者傳達自信、善良與真誠,讓他們的精神回到正軌。呼吁大家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顛覆疾病背后的隱喻,進而消解社會文明的陋習與病態。

三、結束語

疾病敘事這一文學創作策略為我們呈現了隱藏在它背后的文化與社會意義。透過疾病我們聚焦于“非常規”處境中人物的呈現,同時又透視出隱藏在疾病認同之下的創傷和痛苦。畢淑敏旨在生命關懷中發掘人性、挽救飽受煎熬的肉體與靈魂。它以疾病作為落腳點,以其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獨到的創造,不斷地探索著人類的價值,考察著社會問題,幫助每個人獲得幸福。

作者簡介:

李嵐(1999—),女,漢族,山西霍州人,山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畢淑敏醫患倫理
《畢淑敏心靈獨白》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善良是顆種子
畢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記卡”物超所值
一句“咱媽的病”讓醫患成為一家
解開醫患千千結
分級診療 醫患各自怎么看?
醫患矛盾再會診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