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傳統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

2024-04-14 02:11楊震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傳統文化元素藝術設計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時,人們對于工作、生活所需的空間環境的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城市公共空間是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所需的公共使用空間,具有公共性和開放性,其與所處的地理環境、民族文化、自然生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近年來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設計成為人們在新時代追求幸福生活和高質量生活的載體,同時也是吸收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文化載體,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點。為了改善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的效果,加大對城市文化的建設,深入分析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的結合,希望能夠加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將傳統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居民提高文化認同感,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新媒體藝術的經濟價值研究”(232400410314)階段性成果。

隨著人類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社會也得到了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提升不斷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使人民的物質生活質量得到了普遍提升。在物質水平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于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也變得越來越重視。這意味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將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和繼承,那么將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就成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措施。城市公共空間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社交活動、集體活動,同時也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的重要場所。城市公共空間具有開放性、藝術性、文化性等特征,是將人們對于物質水平需求和文化水平需求進行融合的有力載體。將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進行融合,不僅能夠創造出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還能夠展現出整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城市公共空間所能夠創造出的美,是在視覺上和精神上都具有意義的美,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文明融入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能夠加強整座城市的歷史厚重感,展現出每座城市獨有的精神文明風貌,不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而且能夠增強城市居民的文化認同感,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一、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間與傳統文化元素結合能夠有效地發揮傳統文化元素在文明和精神層面的積極作用,也能夠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相關職能,對于文化的傳承傳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城市公共空間作為居民參加集體活動、娛樂休閑等的主要場所,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間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功能。首先,城市公共空間可以提升公眾的審美。它是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傳播公共信息的媒介,讓人們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其次,城市公共空間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它不僅具備自身功能,還能起到裝飾作用,烘托環境氛圍,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建設質量。毫不夸張地說,城市居民離不開城市的公共空間,無論是上下班行走的馬路,還是飯后散步的公園,都屬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間。城市公共空間的環境質量與居民生活的幸福度是有直接聯系的[1]。比如兩個居民區旁都有水體,一個是沒有進行合理規劃且排放了大量污水的臭水溝,一個是周邊景色優美、植物茂盛、水流清澈見底的小河,那么哪一個選項是居民所希望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再比如,一邊是路燈昏暗、垃圾亂飛、雜草叢生的公園,另一邊是燈火通明、設計優美、環境干凈整潔且有供人休息的涼亭和長椅的公園,人們更喜歡去哪個公園?答案也顯而易見。這不僅體現出城市居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基本需求,還展現出城市居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高標準、高要求。因此,只有提高城市公共空間的環境和質量,才能夠讓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直線上升。這也是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的目的,更是城市公共空間的職能所在。

第二,傳統文化元素是凝聚著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是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與沉淀總結下來的精神文明,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根脈,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繼承的過程中,應該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將傳統文化元素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相結合,能夠有效增強城市公共空間的職能,也能夠為傳統文化元素提供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提升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氛圍[2]。這不僅能夠讓城市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大幅度提升,還能夠彰顯不同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基礎、文化內涵,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城市的文化內涵,實現文化的交流和更廣泛的傳播。文化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記錄工具,是社會發展進步、國家繁榮富強的精神力量支撐,提升居民的文化修養對于推動國家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要的,也是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相關工作者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和探索的。

二、基于傳統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

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設計不足,文化元素缺失

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是一個城市展現其文化底蘊、精神內涵最直觀的表現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于一座城市來說至關重要,是城市可持續發展、變得越來越好的關鍵所在[3]?,F如今,我國基于傳統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仍然存在文化內涵不足、文化元素缺失的情況。歸根到底是在進行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結合時,缺少了文化元素。只有加入更適合本地的文化內涵,將抓人眼球的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間中,才更有利于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對于本地居民來說,能夠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認同感;對于游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方便他們直觀地看到這座城市所蘊含的文化魅力。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時,也能將這份文化進行更廣泛的傳播。因此,設計師們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要時刻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作為重點,將文化傳播設計貫穿始終,堅持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得更具有文化內涵,更適合將群眾生活的初心保持下去,進而推動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并推動整個城市的良性發展。

(二)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設計缺少特點和亮點

隨著整個世界的不斷發展,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我國在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時,我國文化也在同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交融和碰撞。在此過程中,如何彰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學習借鑒其他各國優秀文化,是我國城市公共空間文化設計急需考慮的問題。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國外許多文化元素傳入我國,給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更多的表現形式、表達內容,同時也給中華文化的表達帶來了一定挑戰。許多城市在進行公共空間的文化設計時,也緊跟整個世界多元化、全球化發展的腳步,努力彰顯城市的國際化風范,但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會導致城市公共空間文化設計在學習和借鑒他人時變得雷同,缺少亮點,喪失文化特征。無論是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設計,還是在繼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都不應該盲目照搬其他國家的文化內容[4]。因此,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文化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各個城市學習借鑒更加出彩的表現形式和更多優秀的文化內容,同時還要著重強調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創造獨具自身文化特點的公共空間,彰顯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

三、基于傳統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創新

(一)空間創新

基于傳統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創新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城市公共空間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場景,是進行創新的首要切入點。從城市公共空間的職能來看,它不僅是提高城市居民藝術審美能力的載體,還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營造更加溫馨舒適的生活氛圍,同時,城市公共空間還能因其充滿地域性標志而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因此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創新時,第一,要注重美的設計。設計師在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整體的設計風格有所掌握,不能將藝術創作胡亂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應該將各處設計進行有機結合,讓居民在觀賞的過程中,感受到舒適、整潔,把美感進行放大,同時還要在細節之處進行點睛。第二,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為了藝術而創作,而忽略了居民生活中的真實需要,否則就是舍本逐末[5]。第三,設計出充滿地域性標志的城市名片。這要求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深入挖掘所在城市的文化內涵,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歷史、氣候環境等多樣的因素進行設計,不僅要考慮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的結合是否能夠讓城市居民更好地理解文化內涵,還要考慮此種設計是否能夠將這種文化進行傳播,能否成為獨屬于本座城市的突出標志。

(二)文化元素創新

在進行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結合的過程中,要注重文化元素的創新。事實上,文化元素是多種多樣的、靈活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從古至今,色彩的應用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真切地展示出傳統文化的內涵。而在整個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文化也給顏色賦予了深刻的內涵和意義。深入挖掘中國古代的顏色應用及與傳統文化的關系,不難發現,在很早以前我國就有了較為完整的色彩體系,顏色甚至對應著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此外,顏色還能夠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倫理、文明等結合到一起。因此,色彩的應用也可以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元素。從顏色的搭配中,能夠表達出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從色彩文化中提煉出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傳統文化元素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有顏色,人們日常生活中包含著許多文化的元素符號,如漢字、剪紙、臉譜、中華傳統服飾等等。漢字是一種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其應用是最直觀的文化表現形式,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最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之一,它能夠很好地在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中起到點睛的作用[6]。除了漢字外,古人還將梅、蘭、竹、菊稱為“花中四君子”,將自己的精神意志寄托在這些植物上,將這些植物的屬性比喻成堅韌、高雅、圣潔等不同的品質,這些植物也能夠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創新元素。因此,將這些文化元素同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緊密結合到一起,在表現內容和表達形式上進行不斷創新,讓文化元素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更加契合,能夠強化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實現傳統文化藝術與新時代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有機結合。

(三)豐富文化內涵

在文化內涵方面,要求設計師在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相結合的過程中,深入挖掘所要傳遞出的文化內容、文化內涵。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藝術創作都突出了文化內涵和精神狀態在藝術創作中的表現和表達。因此,在我國任何一種藝術創造形式表達的過程中,都需遵循文化內涵的表現。也就是說,設計師要將自己的文化理念同整個藝術作品相結合,采取多樣的形式將文化內涵進行突出和傳播,使整個藝術創作實現精神層面的升華。當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結合時,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為城市公共空間提供了多樣的素材,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靈感。同時,城市公共空間也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提供了載體,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因此,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其所能傳遞出的文化內涵,不能只是一味地對傳統文化符號進行堆砌,而是應該進行有機結合,使表達出的文化和內涵是連貫的、深刻的、有意義的,保證其在空間和時間上呈現出連續性,也保證其在精神文化層面上具有一定的深度。

綜上所述,我國現有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著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各個城市不同公共空間的風格也是多變的,但是城市公共空間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不能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那么不僅會造成城市公共資源的浪費,而且會阻礙城市的文明發展。新時代,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將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將其融入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二者的有機結合能夠使設計效果最大化:不僅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還能夠讓城市更具文化內涵,進一步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僅能夠提升整個城市的形象,還能夠更好地展現出城市所具備的文化背景,增強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實現文化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6]楊曉靜.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藝術家,2023(5):46-48.

[2]蘆美蘭.公共建筑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元素呈現[J].建筑結構,2023(13):196.

[3]王同亮,閆孟月.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中引入的傳統文化元素[J].智庫時代,2018(23):208-209.

[4]周貴夢.地方民俗文化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公共空間藝術設計[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1(10):268-269.

[5]何先球.當代公共藝術設計中傳統元素的視覺空間轉化:以國家版本館文化長廊設計為例[J].裝飾,2023(5):76-80.

作者簡介:

楊震,碩士,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

猜你喜歡
城市公共空間傳統文化元素藝術設計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間重要性探討
城市公共空間游憩適宜性評價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傳統文化元素在福建動漫產業中的開發與商業應用
當代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分析
淺析傳統文化在定格動畫中的運用
中國現代工業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應用
淺析模塊化展覽型溫室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