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系統服務下城市居民品質生活提升路徑

2024-04-14 03:48閆冉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摘 要:生態系統服務理論聚焦于生態環境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改變,是居民品質生活提升的新思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居環境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也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為基礎,通過案例分析探討該理論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提出產業轉型、合理布局和提升環保意識這三種提高居民品質生活的有效路徑,旨在為打造高品質生活提供支撐。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理論;高品質生活;城市可持續發展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廣大群眾高品質生活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2018年以來,我國逐漸進入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創建高品質生活的新階段?!捌焚|生活”這一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被人們重視,更好地提升居民品質生活的關鍵在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研究表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多方面得益于健康的生態系統[1],如食物的供給、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源、溫度的調節等。此外,健康的生態系統還能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如綠地、公園可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場地,也能緩解人們抑郁、焦慮的情緒。

前人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機制、人類福祉的關系等相關話題,鮮少有學者將提升居民品質生活與生態系統服務聯系起來,并對其進行分析。因此,本文通過案例分析來探索生態系統服務與高品質生活的關系,并提出可行的提升路徑,為未來城市的規劃和發展提供參考。

一、生態系統服務理論下高品質生活的意義

(一)生態系統服務理論

生態系統服務是基于生態環保理念的學說,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取的各種惠益。它包含了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直接或間接獲取自身所需的多元化功能、服務和利益,將人們對于人居環境和自身福祉等方面的需求與生態系統有機地聯系起來。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衛生署等機構組織將生態系統服務分為供給、調節、文化和支持服務四大類[2]。在該理論下,人們認為自然環境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生態服務和自然資源,如氧氣、水源、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等,同時還有許多非物質貢獻,如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等。生態系統服務強調了大自然將有用的物質和能源運送到社會中,供應給各類公共服務,最后吸納、溶解和轉換廢棄物,促進社會健康發展[3]。因此,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人們對社會經濟、文化及生活的創造和維持提供了各種資源和服務。

(二)高品質生活

高品質生活是一種更加關注居民生活質量和主觀感受的概念。它被定義為一種在當下能感受到充實、有保障、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狀態,是一個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綜合性概念[4-5]。它不僅代表了人們的生活品位,也是人們生活質量的體現。其中,生態環境品質主要衡量的是人們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環境質量的高低,即城市的生態和人居環境的好壞關系到人們生活品質的高低。

人們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與當下社會對身心健康的關注有關。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生活面臨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社區景觀和綠色空間缺失等挑戰。而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城市宜居的重中之重,因此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

(三)城市居民品質生活的現狀

居民品質生活包含了物質、精神和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滿足程度。這種滿足程度受到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速,社區公共設施不配套、衛生狀態堪憂、綠化率低下、環境質量差及老舊小區的規劃不完善等問題,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容市貌。目前,人們通過持續不斷地消耗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服務來滿足自身需求,但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索取甚至破壞必然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只有保護好生態和自然,才能更好地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四)生態系統服務與高品質生活

自2012年起,各地都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點。環境就是民生,科學合理地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居民福祉,即人們對當下的生活方式、狀態及人生追求感到滿意。在生態系統服務理論中,其供給、調節和文化服務對居民福祉產生直接影響,而支持服務產生間接影響,通常一個服務狀況的改變會對其他要素產生影響。魏強探討了生態系統服務與主觀福祉的相關性,發現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6]。謝高地等人認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居民福祉關系極其密切[7]。居民從當下環境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安全感、參與感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都是居民福祉具象化的表現,也是創建高品質生活的必要條件。因此,基于生態系統服務視角探索高品質生活的建設是未來城市發展無法忽視的步驟。

二、生態系統服務理論在高品質生活中的運用實踐

為進一步探索生態系統服務理論在高品質生活中的運用,本文選取了一些國內外經典實踐案例進行分析。國內外的實踐為未來城市居民品質生活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借鑒和啟迪。

(一)新加坡城市管理

新加坡以“花園城市”的美稱享譽全球。其城市管理者通過一系列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規劃和環境管理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座具有生態可持續性的城市。將公園、花園等各類綠色開放空間與林蔭路、綠道串聯起來,使土地和綠地資源最大化,科學合理地打造一座“自然之城”;建設類似于森林的街道生態景觀,使綠地占地面積增加至國土面積的一半左右;制定空中家園計劃,使垂直綠化和屋頂農業隨處可見。這一系列舉措將生態系統與高品質生活合二為一,既提供了供給、調節和支持服務(植被的溫度調節、凈化空氣質量、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也滿足了居民對于文化服務的追求(精神、審美、教育等)。此外,這些舉措在改善城市微氣候的同時,對高品質生活的構建做出了貢獻。

(二)日本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

日本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堅守敬畏、親近及依賴自然的傳統理念,依托富士山景色和箱根特色溫泉等旅游資源,成為日本游客量最多的度假勝地之一。該公園通過生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分區管理、多環境教育模式及多利益相關者參與等方式,實現了環境保護、旅游發展與本地居民生活環境的融合,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品質生活相融合,最大化地實現有機的生態旅游模式。

(三)秦皇島紅飄帶公園

秦皇島堅持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為打造高品質宜居城市,建立了紅飄帶公園。紅飄帶公園是一個集休閑、健身、生態保護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公園,公園內一條600 m的生態廊道被國際知名旅游雜志《康德納特斯旅行家》評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跡”之一。作為一個充分利用場地原有資源打造的節約型生態公園,紅飄帶公園以簡約的生態設計保留了原有生態環境,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通過環境治理等手段,提升自然河道的防洪韌性;建立慢行系統,有效滿足了城市擴張和自然保護的需求。紅飄帶公園通過各式設計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和提升品質生活中的重要性具象化,從保護水源和生物多樣性、審美啟智和科普教育等多個維度將一個全新的城市生態生活空間展現在大眾面前。

不難發現,生態系統服務與高品質生活密不可分,主要體現在供給服務(淡水、屋頂農業所生產的食材等)、調節服務(空氣凈化、溫度調節等)、支持服務(生物多樣性、提供棲息地等)和文化服務(游憩、教育、審美提升等)方面。在城市綠色空間、生態公園、生態旅游區、自然保護區等區域中,可明顯發現其通過生態系統服務來提升生活品質的實踐措施,但我國仍有許多地方需要采用可持續的規劃、改造和建設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生態系統服務下品質生活的提升路徑

當前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影響因素,健康、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僅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居民生活品質的保障。本文在生態系統服務理論下提出了三個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方法。

(一)產業轉型

隨著城市化及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變得格外重要。綠色產業是人類在過度消耗和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后的反思。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快生態環保與產業融合是城市的發展方向,通過制定政策強化企業綠色發展觀念;關注清潔生產技術和循環經濟理論的實踐,加大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力度,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和技術含量;結合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優勢,發展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如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綠色物流等。從根源上減少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使獲取到更營養的食物、更干凈的水源及更潔凈的空氣變得唾手可得,使居民能夠感受到城市帶來的健康和安定。只有這樣,人們對生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才能得以提升。

(二)合理布局

科學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是規劃者、建設者、決策者探尋改善居住環境和創建高品質生活的有效路徑。將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放在突出位置,積極創建綠色城市、生態型宜居城市,既為居民提供了健康、舒適的生活生產空間,也提供了更便捷、高效、健康的生活生產模式。

首先,基于城市特色風貌,明確空間結構、功能分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可以最大化地將城市有限的空間、物質、土地資源進行分配和連接,從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其次,將生態廊道和綠色空間相融合,增設防護綠地和生態綠地;建設十分鐘步行可達的公園和慢行系統,使自然和景觀相輔相成,在滿足居民對綠色景觀需求的同時,提供健身和社交的空間。此外,完善林、水、山生態系統,通過嚴格遵守生態紅線、制定水源涵養林和公益林的建設方案、優化地表水系資源,為生物提供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最后,通過建設綠色建筑和生態型居住社區、微改造老舊小區等方式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創建既節能又美觀的人居環境。城市規劃者、建設者和決策者應從多角度探索因地制宜、自然共生的城市空間,使生態系統能夠在城市中循環作用起來,有效地推進城市的和諧發展。

(三)提升環保意識

生態文明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積極開展生態環保教育、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提高環保公共參與度是可持續發展的表現形式。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要在政策上進行約束,也要在人文道德上進行規范。公園、綠地、自然保護區、歷史人文景觀不僅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是文化傳播和生態教育的主要路徑。生態平衡和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可以在這些地方更自如地展現出來,生態教育將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講述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此外,定期舉辦教育活動,可以讓居民在游憩和休閑中增加自然生態知識,提升居民的生態文明素質,促使居民走進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宣教活動,有助于居民樹立綠色生態觀念,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從精神、審美和教育層面提升生活品質。

四、結語

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是城市發展的目標、居民福祉改善的目的。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對生態系統服務促進居民福祉,尤其是健康福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本文認為居民福祉的改善是高品質生活建設的必然條件。通過案例分析探索生態系統服務和高品質生活之間的關系,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是如何影響居民生活水平的,并認為保護自然生態和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可以并肩而行。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加強居民環保意識都是為了實現居民高品質生活這一目標。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不能只依賴于向大自然索取,也應從切身利益和實際出發,思考緩解資源短缺和生態系統危機等問題的路徑。從政策措施、高新技術和公眾參與等多個方面,推動生態環境整體性的保護和修復,最終走出一條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生活和諧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薩布卡特派桑,素琳桑,瓦尼查雅派實,等.健康的生態系統服務和人居環境:泰國北部的機遇與挑戰[J].風景園林,2020(9):77-88.

[2]王大尚,鄭華,歐陽志云.生態系統服務供給、消費與人類福祉的關系[J].應用生態學報,2013(6):1 747-1 753.

[3]邱堅堅,劉毅華,袁利,等.人地系統耦合下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關系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21(6):1 060-1 072.

[4]盛廣耀.城市生活品質與城市發展可續化的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2010(6):20-24.

[5]丁元竹.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內在要求與實踐向度[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8):72-80.

[6]魏強.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與社會福祉關系研究[D].長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5.

[7]謝高地,張彩霞,張昌順,等.中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J].資源科學,2015(9):1 740-1 746.

作者簡介:

閆冉,碩士,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初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城鄉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