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2024-04-14 06:53王衡
山東工會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就業結構數字經濟

王衡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引領的產業變革不斷改變著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格局,在擴大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激發就業市場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新特征,其通過平臺規模效應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就業方式趨于多元化。從就業規???,以數字技術創新為特征的數字經濟對就業產生了創造效應和替代效應,對傳統生產要素的創新發展創造出大量新的就業形態和崗位,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形態吸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從就業結構看,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更多地反映在第三產業上,其吸納就業的能力持續增強。從不同地區勞動力就業情況看,數字經濟對就業質量的影響呈現區域異質性。整體上看,技術的應用催生出一系列新業態、新產業,對中國就業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未來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更多選擇。

[關鍵詞]數字經濟;勞動力供給;就業結構;創造效應;替代效應

[中圖分類號]F24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416(2024)02-0090-10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技術等為基礎的數字經濟飛速發展。近年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不斷加深,已經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數字經濟這一概念最早由唐·塔普斯科特于1996年提出,隨后經歷了信息經濟、互聯網經濟和新經濟三個階段[1。目前被廣泛認可的關于數字經濟的定義是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提出的:“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2020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币陨隙x均強調生產要素的轉變即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以及生產方式的改變即現代信息網絡和信息通信技術。

目前,數字經濟滲透到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數字經濟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東北期間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毙沦|生產力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就是數字經濟?!稊底纸洕捌洚a業統計分類(2021)》將數字經濟劃分為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業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五大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數字化治理是數字經濟的四個發展方向。2023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總量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41.5%。以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引領的產業變革不斷改變著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格局,在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激發就業市場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新技術、新業態的出現和應用如何影響勞動者就業的選擇?數字經濟發展對就業產生的創造效應是否大于替代效應?數字經濟對不同產業和不同地區的就業有什么影響?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二、數字經濟下勞動力市場的新特征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就業總量的增加和就業率的提高又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根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3)》,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5%。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融入傳統產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數字技術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改善了資源要素配置[2。同時,就業規模、形態和結構均在發生變化,對求職者的職業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字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勞動力的供給方式和供給時間,依托數字技術發展的平臺經濟有利于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求職效率,更好地匹配企業“想招什么”、求職者“想找什么”。雖然靈活就業可能存在收入不穩定、勞動時間過長擠壓其消費水平等問題,但靈活就業為求職者提供了新的就業途徑,是就業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平臺經濟已成為不同于傳統平臺服務的新型組織形態,依托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數字平臺經濟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一方面,數字平臺具有雙邊市場特征,可以有效地整合招聘方和求職者雙方的資源,提高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匹配速度,改變招聘方和求職者之間的關系[3。數字平臺的優化使得勞動力市場信息流通更加暢通,緩解了傳統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建設的“就業在線”平臺服務提供了近4000萬個崗位信息,提供求職招聘服務1.57億人次。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數字平臺可以對大量的勞動力市場供需數據進行收集和整合,對勞動力供給和需求進行快速匹配,可以有效地減少企業的招聘成本,緩解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暫時性失業。另一方面,數字平臺在優化勞動力市場信息流動的同時,創新就業形式,如靈活就業的興起。靈活就業利用互聯網+以及手機App等數字終端整合勞動力資源,通過數字平臺選擇各項工作,打破了傳統的雇傭關系,眾包、分包、外包和自雇等就業模式大量出現,使得勞動者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地點、內容,具有較大的彈性。靈活就業的這些特點有利于擴寬就業渠道,使得在傳統就業渠道很難找到工作的群體利用空閑時間獲取一定的收入,從而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從這個角度來看,靈活就業擴大了勞動供給群體,緩解了因季節性等因素造成的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此外,靈活就業的崗位種類也在不斷豐富,不僅包括網約車司機、網約配送員等中低端技術崗位,也包括中高端技術崗位,例如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部分崗位通過外包的方式與靈活就業者或小型團隊合作,這種就業方式將傳統的雇傭方式轉變為平臺與個體的合作關系?!盎ヂ摼W+”背景下的靈活就業改變了零工經濟原先具有的較低技能的層次屬性,使其快速融入具有高附加值、高透明度的創新企業和商業模式中[4。自動化、專業化的引入也創造出更多新業態[5,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明顯提高。但是,靈活就業模式下,勞動者也面臨著無法參?,F有社會保障體系、勞動力市場監管存在漏洞等問題。以臨汾市外賣騎手為例,2022年僅有18.37%的外賣騎手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且外賣騎手對職工養老保險及其繳費基數、繳費費率了解程度較低[6。這些問題也影響未來靈活就業的發展,需要引起重視。

然而,平臺經濟的發展可能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根據傳統勞動經濟學理論,收入是影響勞動供給的重要因素,市場可以通過價格機制調整要素配置,以減輕技術進步對就業的負面影響 。靈活就業作為一種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往往會根據自身條件和偏好選擇工作。因此,能夠獲得更高收入的工作可以刺激靈活就業者延長其勞動供給時間,產生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收入的總效用取決于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的相對大小,靈活就業雖然有工作時間和地點靈活的優勢,但其工作持續期通常是短期,勞動雇傭關系不穩定,這導致其平均收入水平較低,社會保障福利缺乏,從而對靈活就業者的未來收入產生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網約車司機和網約配送員,為了增加收入,往往會延長工作時間、減少休息時間,因為他們選擇減少勞動供給時間增加閑暇消費的成本較高。也就是說,收入增加帶來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而且對靈活就業者的勞動供給時間的正向影響大于常規勞動者[7。因此,收入增加對勞動供給產生的“拉力”會促進靈活就業者延長勞動時間,從而減少閑暇的消費,不利于消費市場發展。

三、數字經濟對就業規模的影響

在中國勞動人口減少的背景下,數字經濟的發展影響總就業規模。以數字技術創新為特征的數字經濟對就業產生了創造效應和替代效應。

第一,數字經濟對就業具有的創造效應。具體來說,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整個社會生產率的提高,數字技術帶來的“凈崗位創造效應”有利于增加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總量。首先,全社會生產率的提高使得最終產品成本下降,進而價格下降,假設在消費者收入不變的情況下,總消費需求必然會增加,進而需要進一步擴大生產來滿足增長的需求,相應地產生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其次,全社會生產率的提高帶來產出增加的同時,工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進而刺激勞動者消費需求的增加。最后,數字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傳統產業產品的質量,同時創造出大量的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更多、更深層次的需求。社會總需求的上升需要更多的勞動者參與生產。數字經濟發展對勞動者就業產生了正向影響,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加快企業生產規模擴張從而增加對勞動者的需求,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衍生出的各類新型職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以應對傳統行業就業機會減少的困境[8。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吸引企業雇用更多高技能勞動者,提高就業穩定性;另一方面通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數智化轉型9,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從而擴大就業規模,優化就業結構。

數字技術創新發展所引發的傳統產業部門創新和新產業的形成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研發、應用、管理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本。數字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其形成和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發展催生了一系列的新模式,進而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在代替勞動力的同時,技術擴散所具有的補償機制也會引致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即技術擴散所帶來的就業轉移。數字技術在擴散過程中替代勞動力的同時,同樣具有補償機制來彌補勞動力需求的下降,從而對就業結構產生影響[10。例如,銀行大力發展線上業務,雖然會導致門店柜員的減少,但線上業務的開發和維護需要招聘大量計算機工程師。此外,數字技術的融合特性不僅可以提高本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也能對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關聯帶動作用。

第二,數字經濟對就業產生了替代效應,可能會導致企業對勞動力需求的下降。一方面,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機器設備的生產成本,從而使等量的資本投入可以購買更多的機器替代人工,導致工作崗位尤其是傳統行業的就業崗位減少甚至消失,從而使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下降,產生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11。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帶動工資水平的上升,導致勞動邊際成本的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生產的積極性,進而減少工作崗位。此外,產業結構的升級會引致結構性失業。新技術的擴散雖然有利于產業結構性變革,但是會引起短期失業率的上升。勞動力結構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失業率也會下降。然而傳統產業在數字經濟發展催生的新業態的沖擊、取代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部分職業減少甚至消失。技術擴散帶來的替代效應對就業產生反向的拉力,從而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

第三,數字經濟對就業產生的創造效應和替代效應具有時序影響。新古典經濟學勞動力需求理論認為,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主要取決于總需求的技術彈性。在短期,技術進步對就業需求的彈性較小,技術革新引發的新產業的發展和舊產業的衰落使得部分適應舊產業工作技能的勞動者無法滿足新產業的技能要求,從而導致結構性失業,失業率上升。在長期,技術進步對就業需求的彈性較大,隨著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市場調節,更多勞動者的技能和新產業的工作崗位要求相匹配,結構性失業逐漸消失,新技術推動下的新產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失業率下降,社會可以實現更加充分的高質量就業。廖信林和董松濤利用我國2002—2021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研究發現,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短期對就業規模具有正向影響,但從長期看存在負面影響[12。 而白爭輝和原珂利用我國2001—2020 年面板數據研究發現,數字經濟發展在長期和短期均對就業質量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且產業結構升級是主要途徑之一[13。數字經濟短期內會增加服務業就業的比重,長期有利于高技術產業和高技能人才就業比重的提升14。從長期來看,數字經濟具有顯著的就業創造效應,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每提高1%將使就業需求增加13.7%[15。

四、數字經濟對就業結構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經濟相關的產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數字經濟發展對就業結構的改善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對本行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機制產生異質性影響,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與不同產業的融合會引起產業結構變化,從而影響勞動力在不同行業的流動。隨著數字技術和智能化、自動化的不斷發展,機器設備逐漸替代程式化勞動和簡單的體力勞動,對從事這一類工作的勞動者產生巨大影響。例如,網絡購物平臺的興起在短期會造成摩擦性失業,尤其是對傳統小商販的影響巨大;對傳統商城也造成沖擊,頭部直播平臺對普通經銷商的沖擊近年來也爭議不斷。數字經濟發展會增加對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從而減少對低技能勞動者的需求,技術的替代作用正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延伸擴展[16。數字經濟顯著提升高學歷勞動力的就業比重,不利于低學歷勞動力就業[17,這種消極影響在欠發達地區尤為顯著[18。擁有高學歷、高技能的勞動者面臨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失業風險,更有能力通過互聯網提高自己從而保住工作并獲得更高的工資[19。也有研究指出,數字經濟對女性勞動者20等群體的就業質量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三大產業的就業結構影響不盡相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數字經濟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由2018年的7.3%、18.3%、35.9%提升到2022年的10.5%、24.0%和44.7%??梢钥闯?,數字經濟在第一產業的滲透率較低,在第二產業的融合增速相對低于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受數字經濟影響最廣泛。與此同時,三大產業的就業人數和比重的改變可以看出就業結構的變化。2011—2022年,中國第一產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基本在30%左右,第三產業的比重從2011年的35.7%上升到2022年的47.1%[21。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第一產業勞動力轉移,有利于人力資本的優化,但對傳統農民就業也產生了擠出效應。數字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釋放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加大了傳統產業的失業風險。數字經濟對第三產業就業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吸納就業的能力持續增強,尤其是對第一、第二產業中被迫擠出的就業人員的吸納能力,有利于“穩就業”目標的實現。

具體來看,一方面,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沒有變化;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如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將進一步推動勞動力向非農業部門轉換,以智慧農業為依托的農業數字化需要的專業化人才也有利于對農業部門內部勞動力的優化。但是,農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以“智慧農業”模式為基礎的農業數字化有可能實現農業生產全自動化,這樣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農民被迫擠出,他們在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上可能很難找到工作,其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會受到影響。在工業制造業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機器替代了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進而增加了需求,擴大了總就業;但是,隨著自動化、智能化在制造業的普及,機器可以替代多數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簡單重復工作,進而可能對其就業產生負面影響。Acemoglu和Restrepo[22以及Matthess和Kunkel[23研究發現,機器人可以減少就業崗位和工資。自動化可能導致熟練或非熟練工人效率的提高以及中等技能工人效率的下降,并會加劇工資兩極分化[24,導致就業率下降。從第三產業來看,無論是數字技術的滲透還是就業人數,數字經濟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多反映在第三產業上,其就業吸收能力持續增強。具體來說,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對第一產業就業的負向影響顯著,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線性影響不明顯,對第三產業就業的促進作用顯著;總體上,數字經濟發展對就業的影響存在“U”形關系,即對第一產業就業影響呈正“U”形,對第二產業就業影響呈倒“U”形,進而推動就業結構向高技術、高技能方向優化[25。楊驍等認為,數字經濟發展會推動制造業呈“U”形發展,有利于中國就業結構優化升級[26。在數字經濟發展初期,第二產業、高技術產業和高技能工人的就業相對較少;隨著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力就業變得更加以制造業、高新科技以及專業技術為導向[27。此外,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提高第三產業就業比重,降低第一、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勞動力逐漸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28。數字技術的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優化體現在第一、第二產業就業量的減少,第三產業就業量的增加[29。

五、數字經濟對不同區域勞動力就業的影響

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技術的進步和擴散會因區域間的差異而對就業產生不同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流動主要是從中西部地區流入東部發達地區,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進一步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中西部地區長期存在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留不住”人才的現象,經濟發展速度慢于東部地區。近年來,數字技術的應用催生出一系列新業態、新產業,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快布局數字經濟相關產業,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勞動力的區域流動格局。一方面,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大多為高新科技、互聯網相關產業,東部地區的產業升級減少了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的需求,這部分勞動力一部分轉化為網約車司機、網約配送員等靈活就業者,另一部分返鄉就業,出現勞動力回流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在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布局,以川渝城市群、合肥都市圈等為代表的城市群建設,以科技創新為主線的發展布局,吸引了大量高新人才流入。

從整體看,科技創新對經濟發達地區的影響小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較低,通常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其就業較容易受到技術革新沖擊的影響。分城鄉來看,數字經濟從“深化效應”和“廣化效應”兩個方面促進了城市就業增長[30;分省份看,區域間數字化發展水平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風險。數字經濟對就業質量的影響呈現區域異質性,多數研究認為這一影響對東部發達地區更為顯著;對中部地區就業結構的優化效果顯著,并呈一定的波動性,但對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不顯著31。分行業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就業的創造效應更顯著;人工智能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就業的替代效應更顯著,不利于就業結構的轉型升級[32。此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顯著促進勞動力需求總量的提升和勞動力結構的升級33,東部地區信息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數字化水平較高。例如《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浙江、北京、廣東、江蘇、上海、福建、山東、天津、重慶和湖北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10名,其中大多數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只有湖北和重慶,其中湖北省數字經濟發展對提高就業率具有積極影響,但大量低技能勞動者與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高技能勞動者的“錯位”現象不容忽視[34。由此可以看出,整體上東部地區在吸納就業、吸引高質量人才方面更具優勢。

六、結語

數字經濟作為“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本文首先描述了數字經濟下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新變化,然后從就業規模、就業結構和就業的區域差異三個角度論述了數字經濟對中國勞動力供給與就業市場的影響,以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引領的產業變革對于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具有積極影響。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利于擴大就業總量,增加就業者的收入。一方面,數字經濟對傳統生產要素的創新發展創造出大量新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生產方式的改變對促進就業結構優化,催生新的就業模式,零工經濟、共享經濟下產生的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形態吸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因此,在制定刺激就業政策時,本文建議:第一,充分發揮數字平臺的優勢,積極搭建全國統一的招聘服務平臺,降低招聘成本,緩解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提高就業率,尤其是青年就業率;第二,在政策制定上,目前全國除了新疆,其他省份均制定了數字經濟發展的省級政策文件,多數文件強調通過數字產業集群發展來擴大就業總量,支持數字經濟人才的培育和引進,應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加快政策落地實施,在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予以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第三,雖然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提升空間,應大力發展與數字產業相關的第三產業,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第四,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的外溢效應,協調區域發展網絡,不同區域間可以加強資源、人才、技術、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交流,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需要進一步加強數字人才培育和引進;第五,數字經濟對不同就業群體的影響不同,需要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規,在工作時長、支付報酬、就業形態認定等方面制定具體的標準和明確的要求,保護勞動者權益。

參考文獻

[1]Turcan R V, Juho A. What happens to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beyond start-up: An exploratory study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14(2): 129-145.

[2]柏培文,張云.數字經濟、人口紅利下降與中低技能勞動者權益[J].經濟研究,2021,56(5):91-108.

[3]Goloventchik G G. The impact of digital employment platform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market in the digital economy, in Bogoviz AV. (eds), Big data in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digital economy, studies in big data[M]. Cham:Springer,2023:81-88.

[4]肖巍. 靈活就業、新型勞動關系與提高可雇傭能力[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5):159-166.

[5]李磊,王小霞,包群.機器人的就業效應:機制與中國經驗[J].管理世界,2021,37(9):104-119.

[6]岳宗福,高仁斐. 新業態從業者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困境與路徑——基于對臨汾市外賣騎手的調查[J].山東工會論壇,2023,29(4):11-23.

[7]戚聿東,丁述磊,劉翠花. 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使用與靈活就業者勞動供給:理論與實證[J]. 當代財經,2021(5):3-16.

[8]李麗. 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經濟問題,2022(4):37-42.

[9]李楠,林依玲,時蕓婷. 數智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內涵與實現路徑[J].山東工會論壇,2023,29(5):22-33.

[10]黃少安. 謹防數字化經濟陷阱[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23(5):40-46.

[11]馬忠新,伍鳳蘭.一把“雙刃劍”:數字化對社會就業的影響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22(5):73-81.

[12]廖信林,董松濤. 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就業規模的影響效應研究[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3):63-67.

[13]白爭輝,原珂. 數字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就業效應實證研究[J]. 蘭州學刊,2022(3):62-73.

[14]葉胥,杜云晗,何文軍. 數字經濟發展的就業結構效應[J]. 財貿研究,2021(4):1-13.

[15]潘雅茹,龍理敏. 數字經濟對中小企業就業需求及結構的影響——基于深圳主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華東經濟管理,2022(11):85-94.

[16]胡擁軍,關樂寧.數字經濟的就業創造效應與就業替代效應探究[J].改革,2022(4):42-54.

[17]陳麗莎.數字經濟發展對異質性勞動力就業的影響研究[J].工信財經科技,2023(1):74-86.

[18]馬新平,楊志超,郭秋怡.基于投入占用產出模型和 SDA 方法的數字經濟影響就業機理研究[J].系統科學與數字,2023(4):858-869.

[19]Yang G, Yao S, Dong X. Digital economy and wage gap between high-and low-skilled workers[J]. 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3, 1(7): 1-14.

[20]宋月萍.數字經濟賦予女性就業的機遇與挑戰[J].人民論壇,2021(30):82-85.

[21]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2023 [EB/OL].(2023-12-14)[2024-02-01].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3/indexch.htm.

[22]Acemoglu D, 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20(6): 2188-2244.

[23]Matthess M, Kunkel S. Structural change and digit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ceptually linking the two transformations [J]. Technology in Society,2020(63): 101428.

[24]Afonso O, Sequeira T, Almeida 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nd wages: from skill premium to wage polariz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23(140): 93-119.

[25]李輝,鄧琪鈺. 數字經濟發展的就業效應研究[J]. 人口學刊,2023(4):41-56.

[26]楊驍,劉益志,郭玉.數字經濟對我國就業結構的影響——基于機理與實證分析[J].軟科學,2020(10):28-32.

[27]Wu B, Yang W.? Empirical test of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Chinas employment structure [J],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22(49): 103047.

[28]郭東杰,周立宏,陳林. 數字經濟對產業升級與就業調整的影響[J]. 中國人口科學,2022(3):99-110.

[29]武可棟,等.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2(10):106-111.

[30]黃海清,魏航.數字經濟如何穩就業——機制與經驗分析[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2(1):13-24.

[31]涂淼. 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就業結構的影響研究[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8):15-20.

[32]韓君,顏小鳳,韋楠楠. 人工智能對中國就業技能結構影響的區域差異研究[J]. 西北人口,2022(3): 45-57.

[33]孫偉增,郭東梅.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企業勞動力需求的影響:需求規模、結構變化及影響路徑[J].中國工業經濟,2021(11):78-96.

[34]胡放之,楊金磊. 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研究——基于湖北新就業形態發展現狀的調查[J]. 湖北社會科學,2021(1):80-86.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Labor Market in China

WANG H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Beijing 10072,China)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has promoted Chinese modernization.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led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continuously changed the labor market and employment pattern,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anding the total number of employment,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and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the labor market.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makes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abor market,which improves the matching efficiency of the labor market through the scale effect of the platform,and the employment mode tends to be diversifi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scale,the digital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dual impact on employment creation effect and substitution effect.It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roduction factors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new employment forms and positions,and the ability of flexible employment and other new employment forms to absorb employ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hanc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employment is more reflected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whose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 continues to increa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employment quality presents regional heterogeneity.On the whole,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spawned a series of new business forms and new industries tha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job market.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digital economy-related industries to provide more employment options for workers.

Key words:digital economy;labour supply;employment structure;creation effect;substitution effect

(責任編輯:楊 真)

猜你喜歡
就業結構數字經濟
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變化關系的研究
——以重慶市為例
一起來認識“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陜西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實證研究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分析——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貴州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同關系研究
我國本科院校工科類專業招生規模研究——基于產業、就業結構偏離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