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育苗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措施

2024-04-14 16:55張娟黃寶坤宋麗霞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林業建設技術支持生態環境

張娟 黃寶坤 宋麗霞

摘 要:現階段,生態環境問題逐漸受到國家以及社會的整體重視,生態林業建設作為我國的重要國家戰略,對于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能夠保證林業生產水平,運用育苗技術可以促進樹種多樣化。相關人員應結合林業推廣的需求,運用相關手段,在豐富推廣模式的同時,構建完善的推廣機構,切實推動林業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關鍵詞:生態環境;林業建設;林業育苗技術;技術支持

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逐漸成為全球的重點關注對象,其中,林業建設作為一項重要部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態平衡。在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應積極應用并推廣林業育苗技術,作為實現林業生態化發展的基礎,能夠有效解決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在不斷引進先進技術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應合理分配林業建設資源,切實增加技術推廣的投入,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為生態林業建設的質量提供保障,在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的同時,實現生態林業建設的協調發展。

1林業育苗技術推廣的意義

從根本上來說,林業育苗技術能夠為林業建設提供一定的引導,推廣林業技術能夠對我國部分面臨荒漠化和遭受土壤侵蝕等問題的地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大規模國土綠化活動有效治理的沙化和石漠化土地面積達到184.73萬公頃,全面共完成造林38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總體森林面積達到2.31億公頃。作為林業生產中的重要一環,林業育苗技術的推廣能夠切實提升森林的生產力,使其提升自身的生態功能,進而促進生態平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將育苗技術進行有效引導,可以增強苗木種植的成活率,有效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切實保證森林資源的循環、可持續利用。

在生態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林木的健康生長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土壤肥力、品種以及光照等方面能夠直接影響林木的質量。通過良好運用林業育苗技術,能夠順利解決相關問題,對林木種植以及各項因素進行分析以及校正,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對生態林業建設的影響,確保其穩定發展。選取針對性的樹種實施育苗,可以有效促進森林的物種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有效凈化空氣,調節森林氣候,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育苗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減輕水土流失現象,同時,還能夠改善土地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退化成為土地的植被。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鼓勵育苗生產活動,有效加快林業建設的速度,實現經濟、生態以及社會的均衡、可持續發展。

2林業育苗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措施

2.1運用育苗技術,促進樹種多樣化生長

現階段,在全球氣候不斷變化的背景下,為切實滿足生態建設的實際需求,應積極推廣林業育苗技術,借助其生產優勢,推動樹種多樣化。與傳統單一樹種種植相比,能夠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在不同樹種的協調作用下,提高生態系統的抗病蟲害能力,進而增強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在推廣過程中,應注意種植區域的實際地理環境,了解當地生態系統的特點,結合社會經濟條件,選取針對性的樹種,如抗寒以及耐鹽堿等樹種。綜合考量樹種之間的相互關系,確保實現科學合理的組合配置,使其在生長過程中能夠相互促進,強化生長效益。為提高樹種的適應性,應積極研發并應用新育苗技術,例如,微型繁殖技術等,有效加快苗木的生長速度。

為促進苗木的健康生長,應選取適宜的育苗技術。例如,硬枝扦插育苗,作為一種可操作性較強且簡單的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加快苗木的生長速度,且成活率較高。通過選取優質的母樹,在不影響其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對其實施扦插。在此基礎上,準備好培育床或苗圃,將硬枝插入其內。技術人員將光照、濕度以及溫度調整到適宜苗木生長的標準,建造適宜的環境條件,可以有效保證其順利生長。在這一階段,進行灌溉以及修剪等管理工作,增強苗木生長速度的穩定性。同時,將營養土壤以及灰石渣等材料進行混合,借助其良好的通風性能以及保水功能,促進苗木生長。

2.2增加建設經費,提升生態林業建設質量

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成本較高,部分珍貴鄉土樹種均具有一定的培育成本,需要大量的經濟成本為其保駕護航。作為林業育苗技術實現優質、有效推廣的關鍵點,應適當增加生態林業建設的經費投入,為確保育苗技術的先進性以及有效性,應加大科研經費的支出。通過對科研機構進行扶持,使其加強自身技術研究的前沿性,并將研究成果順利轉化成技術資源。同時,應對推廣人員進行扶持,提升其專業性,通過優化經費的管理以及監督機制,強化使用效果以及效率,確保其使用的合法合規性,進而加快推進生態林業建設。

為提高生態林業建設質量,應完善技術推廣體系,推廣人員應深入學習林業資源管理方面的知識,切實掌握森林營造的技術理論,在有效總結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林業實際情況,完善技術推廣制度。適當制定優化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在有效吸引市場主體進行注資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林業生態建設的良性循環。例如,開發銀行為積極響應國家生態建設任務,積極創新自身的融資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針對多個省市地區進行融資,支持林業建設。數據表示,已參與建設森林373萬公頃,累計發放的林業貸款高達958億元,為千年秀林等重大工程提供資金支持。對林業生態體系的優化應建立在多個部門的共同協作之上,做好相應的統籌與規劃,強化林業技術的推廣效果,技術體系的穩定有效性可以幫助生態林業系統實現自我調節[1]。

2.3加大政府扶持,構建完善的推廣機構

政府作為林業育苗技術推廣的關鍵因素,能夠有效加快林業建設的發展進程。通過加大研發以及推廣支持力度,制定相關有利政策,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運用財政補貼、技術支持以及稅收優惠等手段,加強當地企業以及個人對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效果。與此同時,應加強對該項技術的監管,將管理與監督工作同步進行,逐步規范推廣工作的流程以及標準,使林業育苗技術的推廣與研發能夠按照正確的道路進行。積極鼓勵各方人員的交流與合作,結合實際推廣范圍,提高推廣的整體效率,為工作的開展創造一定的環境條件。

生態林業建設作為一種較高水平的林業建設模式,與傳統林業建設相比,要求更高。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經營管理模式,具有長期性以及系統性的特征。對相關資源實施優化配置,使其能夠形成系統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在這一環節中,應注重將科學技術與之結合,確保有效落實生態林業建設。強化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的作用,借助其推廣優勢,逐步建立完善的林業技術推廣體系。在現代科技社會背景下,應增強對自媒體等渠道的合理化運用,加大宣傳力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型推廣模式,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構建綜合性的推廣模式。另外,應充分發揮當地林業部門的作用,聽取專業人才的建議,構建完善的推廣機構,拓寬技術推廣渠道,使林業育苗技術創新研究與推廣相銜接,真正為林業育苗技術的推廣提供技術支撐[2]。

2.4完善推廣網絡,推動技術成果有效轉化

從根本上來說,人工造林是實現生態保護的基礎,在目前建設森林公園以及退耕還林的背景下,全國總體的森林保護發展指數從2011年的6.11,經過2012~2014年的波動下降后,在2017年達到最高點7.32,比2011年增長19.8%[3]。因此,應持續加強林業育苗技術的宣傳,完善推廣網絡,作為林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能夠為生態林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為切實加強林業育苗技術研究人員與林業從業者之間的聯系,應持續推動推廣網絡的構建,通過不斷創新技術信息的宣傳方式,有效提高林業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增強其對育苗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水平。

在實際操作中,應結合推廣機構的實際情況,加強政府資金的撥付,不斷加大重視與支持力度,升級并完善相關儀器設備,為林業育苗技術的順利推廣奠定基礎。同時,針對林業育苗技術推廣效果而言,應制定相關激勵制度,對推廣效率高的優秀人員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使其增強自身對育苗技術與推廣的動力。通常情況下,林業從業者處于偏遠地區,為避免對技術成果的轉化造成影響,應對其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完善轉化機制。借助當地的教育資源,將林業產業以及研究基地相結合,適當引入市場資本,為技術成果的創新和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強化技術轉化的靈活性。針對推廣人員而言,應積極拓寬自身技術服務的內容與范圍,保證技術推廣的可持續性。作為技術推廣的主要因素,應針對各項發展中的問題進行總結,不斷更新自身對于技術以及傳播方式的了解,增強林業育苗技術推廣的精準性。

2.5結合實際條件,豐富育苗技術推廣模式

為有效強化林業生態建設的效果與質量,相關人員應結合實際發展條件,綜合考量具體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開展育苗技術推廣工作。在宣傳過程中,應結合當地的政策法規,制定并規范林業育苗技術推廣流程,降低各種未知因素的影響,避免在推廣階段產生問題糾紛,進而影響推廣效果。群眾作為推廣工作的主要接受者,相關人員應加大重視程度,通過實施林業生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群眾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的自覺性。同時,推廣人員應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充分認識到林業育苗技術對于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向林業從業者推廣具有較高經濟效益以及效果的育苗技術,使其充分認識到新型林業育苗技術的優勢,為當地的林業生態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4]。

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從業者在接受推廣的過程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推廣人員應充分考慮其主要特征,進一步豐富育苗技術的推廣模式,有效激發林業從業者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強化林業從業者的學習能力。針對育苗技術的傳播形式而言,應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時俱進,借助短視頻以及微信視頻號等傳播方式,良好實現育苗技術的示范作用。另外,為實現傳播內容科學性以及趣味性的有機結合,相關人員應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優化傳播內容。為增強親切感,使從業者能夠主動接受育苗技術,可以對地方性的林業品種進行研發,弱化從業者的抵抗性,輔之以方言介紹,提升推廣效果。

2.6引進先進技術,構建生態林業監測體系

為切實提高林業育苗技術的推廣質量,應積極吸納先進技術,借助現代化種苗生產以及數字化育苗等技術,為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其中數字化育苗技術作為育苗智能化發展的直接體現,能夠將互聯網技術與常規育苗技術相結合,強化育苗效果。為加快生態林業建設的進程,應在充分考量先進技術實際適應性以及可行性的基礎上,提高其競爭力與林業市場影響力,確保能夠與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相適應。同時,應針對技術成本以及技術難度等因素進行考察,成本較高且推廣周期較長的情況會嚴重降低推廣效果,不利于育苗技術的持續發展[5]。

針對林業育苗技術的全面應用而言,應構建生態林業監測體系,通過派遣專業人員對育苗技術推廣的質量與效果實施全面監測,在對其進行科學評估之后,能夠及時發現相關問題,實現技術推廣的科學性。推廣人員應在綜合考量監測指標、時間、方式、對象等多項因素的基礎上,積極調整并改進推廣策略,優化推廣方法,確保監測結果的精準性和可靠性。結合監測數據,可以進一步完善數據管理以及分析系統,確保監測結果能夠及時且高效地反饋給相關單位,為其制定相關決策提供數據依據。另外,合理運用苗木質量評價技術,對苗木生長過程中的生長速度以及抗逆性等數據全面掌握,確定苗木高度以及根系發育情況等方面的指標,以便及時調整育苗技術。

2.7加強技術應用,增加林業技術推廣的投入

近年來,社會群眾逐漸認識到林業育苗技術的作用,推廣人員應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強化對各項技術的運用水平,推動林業育苗推廣工作高質高效開展。例如,推廣人員在宣傳病蟲害防治技術時,應預先掌握并了解病蟲害對苗木生長造成的危害,以便在后續推廣中,使林業從業者能夠增進自身對病蟲害處理的認知,積極學習相關治理手段,掌握治理原理,合理運用生物、化學以及物理等防治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可以舉辦針對性的培訓活動,針對驅蟲方法以及藥物用量等重要措施進行詳細解說,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對林業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在如今的林業資源分配中,真正投入到林業育苗技術研發方面的資金較少,存在資源分配方面的問題。針對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問題而言,應做到科學統籌,結合林業資源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制定并規劃技術推廣方面的發展方案以及前景,有效增加技術推廣方面的成本投入。

綜上所述,林業育苗技術的推廣對于林業生態建設水平具有積極意義,不僅能夠改善生態環境,還能為開展生態林業學術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在新時代生態文明背景下,應深入落實國家生態林業發展政策,通過加大政府扶持,構建完善的推廣機構,結合實際條件,豐富育苗技術推廣模式,引進先進技術,構建生態林業監測體系,加強技術應用,增加林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在達到碳中和目標的同時,推動我國林業建設事業的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麗堃.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問題及提升措施[J].新農業,2023(17):38-39.

[2]高藍.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J].當代農機,2023(08):89-90.

[3]李淑娟.新時代背景下林業育苗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的分析[J].河南農業,2023(23):53-55.

[4]馬洪艷.淺談干旱地區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新農業,2022(18):36-38.

[5]李瑞.樹木移植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04):160-161.

猜你喜歡
林業建設技術支持生態環境
提升技術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淺談
陜北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多種現代技術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精準扶貧需要技術支持
iPad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模式探索*——暨“分式方程”的翻轉課例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