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入場 新能源汽車“洗牌”加劇

2024-04-16 04:06王東岳
證券市場周刊 2024年13期
關鍵詞:比亞迪特斯拉單車

王東岳

自2024年3月初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大事不斷。比亞迪打出“電比油低”領銜開啟價格競爭,一周內17家車企跟進降價,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同時,港股多家新能源車企發布2023年年報,虧損擴大仍是趨勢。三大汽車央企官宣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業務,再度引發行業振動。

3月28日,小米汽車召開上市發布會,小米首款汽車SU7正式發布。歷經三年時間,小米汽車迎來市場檢驗。開售7分鐘,小米SU7大定量已突破2萬輛;27分鐘,大定量達5萬輛,成為3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焦點,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

小米“入局” 直指Model 3

2014年,小米開啟造車計劃。2024年,小米正式發布首款汽車產品小米SU7,趕赴十年之約。3月28日,小米汽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公司首款汽車產品小米SU7正式亮相。

宣傳資料顯示,小米SU7定位C級豪華科技轎車,量產車型包括SU7、SU7 Pro以及SU7 Max 3個版本。其中,小米SU7標準版定價21.59萬元,SU7 Pro和SU7 Max分別定價24.59 萬元以及29.99 萬元。

配置上,小米SU7標準版搭載73.6kWh刀片電池,CLTC續航達700km,并采用全域碳化硅400V高壓平臺,15分鐘補能350km;小米SU7 pro版和Max版均采用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峰值電壓15分鐘補能510公里,兩款車型分別使用了94.3kWh的寧德時代神行電池和101kWh的寧德時代麒麟電池,CLTC續航分別達到830Km和800Km。

根據小米汽車披露,開售27分鐘,小米SU7大定量已達5萬輛;24小時大定數突破8.89萬輛。按計劃,小米SU7將于4月底開始啟動交付,SU7 Pro預計5月底啟動交付,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方“新勢力”正式登場。

不同于當下車企的集體“降價”策略,小米SU7定位高端新能源轎車,產品定價面向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20-30萬元價格帶。這雖然符合小米對SU7自身的高端定位,但也透露出小米的目標市場選取上的“細節”。

長久以來,20萬-30萬元價格帶一直是各家車企高端化的必經之地,在20萬元以上實現規模銷售也一直是車企高端化成功的表現之一。燃油時代,國產車企都曾努力嘗試在這一價格區間投放主力車型覆蓋,但鮮有成功者。新能源車時代,20萬-30萬元價格帶同樣成為車企的必爭之地。

從滲透率來看,2022年以前,20-30萬元價格區一直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價格區間。根據安信證券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2022年,中國20-30萬價格帶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約為44.8%。同期,新能源車在5萬-10萬元、10萬-15萬元、15萬-20萬元以及30萬-40萬元的滲透率分別為18.2%、18.1%、32.1%和26%。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累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904.8萬輛,滲透率為34.72%。其中,20萬-30萬元區間,中國累計銷售汽車378.6萬輛,新能源車銷售142.8萬輛,滲透率為37.72%,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在20萬-25萬元價格區間,中國累計銷售乘用車249.4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00.9萬輛,占比40.46%;25萬-30萬元中國乘用車累計銷售129.2萬輛,新能源車銷售41.9萬輛,占比32.43%。

小米SU7定位的細節之處在于,與新能源滲透率相比,20萬-30萬元區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整體銷售中的占比并不高。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年,中國累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904.8萬輛,其中,10萬-20萬元區間,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93.6萬輛,占比43.5%,是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最大的價格區間。10萬元以下及30萬-40萬元區間銷量分別為130萬輛和195.2萬輛,占比14.37%和21.57%。

相較于其他價格區間,20萬-30萬區間累計銷售142.8萬輛,占全國汽車總銷量的15.78%。其中,20萬-25萬元價格帶銷售占比為11.15%;25萬-30萬元銷售占比僅有4.63%。雖然20萬-30萬元區間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要高于其他區間,但其在汽車整體銷售中的占比卻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從在售的車型上看,2023年,20萬-30萬元價格區間的新能源車主要包括特斯拉Model系列、比亞迪漢系列、吉利極氪系列、小鵬P7系列以及蔚來ET系列等。其中,2023年,特斯拉在國內累計銷售60.37萬輛,包括45.64萬輛Model Y以及14.73萬輛的Model 3 。由于特斯拉兩款車型定價均超過20萬元,其在20萬-30萬元價格區間的市場占有率超過40%。

換言之,從供給層面上,目前國內20萬-30萬元的新能源車型的供給并不充足,消費者可選的汽車產品遠遠少于其他價格區間的可選車型。

正因如此,小米董事長雷軍在發布會上直言,“小米SU7是為特斯拉Model 3所造?!逼湓诋a品性能和價格定位上都是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3。

成本競爭

在媒體采訪中,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透露,小米SU7標準版定價原為22.9萬元,頂配版是35萬元?!暗髞恚ㄜ嚻蠼祪r)把我們搞蒙了,所以我們決定將誠意做到底,標準版定價就比Model 3低3萬?!蓖瑫r,雷軍還表示,“賣21.9萬也是虧,賣22.9萬也是虧,無非是多虧一點”。這似乎證明了小米SU7的成本要高于22.9萬元,也表明公司在SU7定價中加入了對成本的考量。

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本質上依舊是成本競爭。能否解決成本問題,率先實現盈利,是對行業競爭者們的終極考驗。而到目前為止,除了特斯拉、比亞迪以外,大部分新能源車企仍沒有解決虧損問題。

3月19日,小鵬汽車發布了2023年全年業績公告。根據公司披露,2023年,小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306.8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公司汽車銷售收入為280.1億元,同比增長12.8%。但2023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103.76億元,同比下滑13.53%。

根據報告,2023年,小鵬累計交付汽車14.16萬輛,同比增長17.3%,公司汽車平均售價為19.78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900元/輛,降幅約為3.85%;公司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6%,較2022年同期下滑了11個百分點。

經測算,2023年,小鵬汽車的汽車業務營業成本約為284.58億元,對應公司單車營業成本約為20.1萬元/輛。疊加期間費用后,2023年,小鵬汽車的平均單車總成本接近27.43萬元/輛,單車凈虧損7.32萬元。

而根據蔚來發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公告顯示,2023年,蔚來的營業收入為556.18億元,同比增長12.9%,繼續刷新歷史紀錄;其中,公司汽車銷售額為492.57億元,同比增長8.2%。但同樣的,2023年,蔚來的歸母凈利潤為-211.47億元,虧損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

按照公司披露,2023年,蔚來累計交付汽車16萬輛,公司汽車平均售價為30.79萬元/輛,較2022年減少6.36萬元/輛,降幅約為17.12%;2023年,公司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9.5%,較上年下滑了4.2個百分點。

測算數據顯示,2023年,蔚來汽車業務的營業成本約為445.88億元,對應公司營業單車成本約為27.87萬元/輛。疊加期間費用后,2023年,蔚來公司單車的全部成本平均接近41.08萬元/輛,單車凈虧損13.22萬元。

此外,零跑汽車披露,公司2023年實現收167.47億元,同比增長35.2%,公司凈利潤為-42.16億元,同比增長17.47%。2023年,零跑汽車累計交付汽車14.42萬輛,汽車平均售價11.61萬元,較上年同期上漲4700元/輛。2023年,公司汽車業務毛利率約為0.48%。

按照公司披露數據測算,2023年,零跑汽車的單車營業成本約為11.55萬元/輛,疊加期間費用后,公司單車的全部成本平均接近13.98萬元/輛,單車虧損2.92萬元。

作為對比,2023年,比亞迪累計銷售乘用車301.29萬輛,同比增長69.07%,繼續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桂冠。公司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31.9%,同比增長 4.8個百分點。

根據年報,2023年,比亞迪的營業總收入達到6023.15億元,其中乘用車汽車業務銷售收入約為4066.28億元,同比增長49.37%。

與收入增長相對,2023年,比亞迪的單車平均售價為13.5萬元/輛,較2022年下降了1.78萬元/輛。但正是在售價下降背景下,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在不考慮其他業務情況下,單車盈利接近1萬元/輛。

以成本計,2023年,比亞迪的平均單車營業成本約為10.39萬元/輛,較2022年下降1.77萬元/輛,公司汽車生產成本顯著低于其他造車公司,包括特斯拉。根據年報,2023年,特斯拉全年交付180.86萬輛,公司汽車業務收入824.19億美元,單車平均售價4.56萬美元/輛(以2023年底美元匯率計算,下同,約合人民幣32.33萬元)。汽車業務毛利率約為17%,對應單車營業成本3.78萬美元/輛(約合人民幣26.82萬元),單車盈利5.51萬元。

技術出奇 規模制勝

2022年上半年以前,特斯拉是行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大規模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公司率先性的使用4680大電池、一體化壓鑄等領先技術實現降本增效,并利用品牌上的優勢,領跑新能源汽車行業。2022年年底,特斯拉主動發起“價格戰”,Model系列逐步下探至30萬元以下區間。

進入2023年,比亞迪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根據年報數據,2023年,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含部分汽車相關產品)毛利率已經達到23.02%,公司正式超越特斯拉,成為當下全球毛利率最高的新能源車企。

年報中,比亞迪表示,公司憑借品牌力的不斷提升、出海銷量的快速增長、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公司新能源乘用車業務盈利實現大幅改善,展現了強大的韌性。

隨著生產和銷售規模的擴大,規模優勢對比亞迪帶來的降本效應顯著。自2021年起,比亞迪的毛利率開始逐年提升。2021年,比亞迪毛利率同比提升了4個百分點至17.04%。2022年二季度起,比亞迪的季度銷量突破30萬輛,公司的單車凈利開始躍升進入上升通道。2022年,公司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20.39%。

2023年,比亞迪的季度銷量進入70-80萬輛區間,相應單車凈利也穩定在1萬元左右。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年,中國10萬-15萬元區間累計銷售汽車697萬輛,占全年汽車總銷量的26.7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283.3萬輛,占比10.87%,是新能源汽車占比最高的價格區間。

表 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比較

(單位:人民幣,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

國聯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比亞迪在8萬-15萬元價格區間累計銷售汽車184.6萬輛,公司新能源市場占有率超過65%。其中,在8萬-12萬元區間,比亞迪銷售汽車71.1萬輛,同比增長66.3%,市場占有率接近65%;12-15萬元區間,公司銷售汽車85.5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70%。

華安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汽車企業的平均成本曲線大體呈現 U形狀態,當汽車產量爬坡至產量臨界點,其平均成本將大幅下降。當產銷規模擴大,平均到單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規模效應也就越顯著。近年來,比亞迪產銷規模的持續提升,帶動公司單車成本持續下降。

也正是受益于成本的持續下降,比亞迪打開了進一步降價的空間,成為公司提升銷售規模的核心競爭力。自2月19日以來,比亞迪已連續推出8款榮耀版車型,幾乎覆蓋從A0級轎車到C級轎車、緊湊型SUV、中大型SUV、純電與混動等全部車型。受比亞迪降價影響,行業內近20家車企紛紛加入到價格競爭之中。

傳統車企發力

新能源車企在“價格戰”上如火如荼,傳統車企也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悄悄發力,而這極可能成為改變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格局的另一極。

自3月初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多次明確,央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存在發展不夠快、滲透率低于行業等問題同時提出要對央企的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業務實施單獨考核,鼓勵三大汽車央企加速向新能源轉型。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采訪中,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新能源汽車,國有汽車企業在這方面發展還不夠快,我們調整政策,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核?!?/p>

此后,國務院國資委員會副主任茍坪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表示,“凡是有利于把央企新能源汽車搞上去的政策與措施,我們都要大膽探索,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戰略投入期的經營性虧損,推動企業心無旁騖搞創新、放開手腳促轉型?!?/p>

國資委“喊話”點明了當前汽車央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還不夠快的客觀實際,也表明了對支持三大央企發展新能源車的積極態度。

從銷售規模上看,傳統車企一直在汽車產業中占據著具足輕重的地位。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關口。其中,上汽集團以502.09萬輛的銷售規模,居行業第一。

三家汽車央企的一汽集團、長安汽車以及東風集團分別銷售汽車336.7萬輛、255.32萬輛和242.12萬輛,分列國內汽車銷售總排名的第二、第三和第五名,三家公司合計銷售汽車834.14萬輛,占全國汽車總銷量的27.72%。

但相較于集團的整體業務而言,三家央企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占全集團業務比重卻相對偏低。

數據顯示,2023年,一汽集團、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24.02萬輛、48.09萬輛和52.37萬輛,分別占三家汽車總銷量的7.14%、18.84%和21.63%。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上,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53%、5.06%和5.52%。

三家公司合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24.48萬輛,占全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的13.11%,遠低于其在汽車市場27.72%的整體占比。

3月25日,一汽集團推出了紅旗品牌下的首款純電轎車紅旗EH7,定位中大型純電動轎車。同時,公司發布消息稱,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已全面進入預批量生產,標志著一汽和奧迪的首款純電SUV正式上市即將實現量產。

3月30日,東風汽車集團宣布將投入600億元加快掌控關鍵核心技術,并將投放44款新能源車型,公司推出新款純電電動車型奕派007,再次表明央企加速進軍新能源汽車賽場的決心。長安汽車則是定下到2030年累計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余人的科技創新團隊,實現新能源銷量300萬-350萬輛的宏偉目標。

共赴全球化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34.72%,行業呈現“一超多強”格局,比亞迪市場占有率達到31.9%,特斯拉占比6.36%,其他新能源車企占比相對分散。面對行業“內卷”,海外市場以及電車全球化成為車企謀存的新路徑。

根據工信部數據,2023年,中國汽車累計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出口對汽車總銷量增長貢獻率達到55.7%。其中,新能源汽車2023年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占汽車總出口量的24.5%,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新增長極。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包括上汽、長安、比亞迪、奇瑞、長城、吉利、蔚來、哪吒在內的十余家車企都已發布了海外建廠計劃。

年報中,比亞迪表示,在鞏固和擴大國內市場發展優勢的同時,公司將積極加速海外布局。

2023年3月,比亞迪首個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泰國工廠正式奠基,7月和12月,公司分別宣布將在巴西設立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以及在匈牙利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基地,推進本地化生產進程,推動全球汽車電動化轉型。

按照比亞迪此前制定的銷售計劃,到2025年,公司的汽車銷量將力爭突破1000萬輛,銷售額突破1萬億,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大車企。其中,公司計劃國內和國外均實現500萬輛的銷售目標。

數據顯示,2023年,比亞迪出口銷量達到23.26萬輛,同比大幅提升420%,銷量占比升至 8%。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滲透至德國、日本、法國、巴西、澳大利亞、阿聯酋等海外 58 個國家及地區。

但與比亞迪定下的500萬輛海外目標,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場的銷售規模仍是較低的。未來兩年,比亞迪的銷量增長中將有70%增量來自海外市場,海外計劃和出口戰略將成為比亞迪下一階段的重點方向之一。

民生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24年,自主車企均將出海放在重要戰略位置,海外建廠進度提速。預計2024年自主車企將進一步加大出口力度,出海占比提升有望促進自主車企盈利進一步提升。

猜你喜歡
比亞迪特斯拉單車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比亞迪元PLUS
金橋(2023年1期)2023-01-13
林志穎駕駛特斯拉出車禍
共享單車為什么在國外火不起來
飛吧,單車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比亞迪宋
對惡意破壞共享單車行為要“零容忍”
共享單車(外四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