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化鉀替代氯化鈉對腌漬黃瓜品質的影響

2024-04-16 06:15王玲玲朱子桂李婉寧侯麗華
中國調味品 2024年2期
關鍵詞:替代營養元素

王玲玲 朱子桂 李婉寧 侯麗華

摘要:近幾年,低鹽化逐漸成為代的飲食需求,在人們的健康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低鹽化腌漬蔬菜的研究已經成為健康飲食的研究熱點。該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氯化鉀替代氯化鈉發酵黃瓜,不僅能夠減少鈉元素的攝入,而且能夠豐富黃瓜的加工利用方式。通過研究發現,鉀元素對黃瓜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危害人體健康的亞硝酸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和20%替代組的含量最低,最低為1.13~2.61 mg/kg,均遠低于國家標準20 mg/kg,通過跟蹤測定分析得出30%氯化鉀替代發酵效果最佳。因為腌菜制品容易產生的有害物質亞硝酸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因此該試驗得到的鉀元素替代方法可以在發酵上避免這種可能性,保證發酵黃瓜制品的安全性。

關鍵詞:腌制黃瓜;營養元素;鹽;替代

中圖分類號:TS255.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9973(2024)02-0019-09

Effect of Replacing Sodium Chloride with Potassium Chloride on Quality of Pickled Cucumber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ow salinit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urrent worldwide dietary demand, an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people's healthy life. The research on low-salt pickled vegetable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for healthy die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potassium chloride instead of sodium chloride to ferment cucumber,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sodium intake, but also enrich 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methods of cucumber.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potassium has a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nitrite produced during cucumber fermentation, which is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10% and 20% replacement groups have the lowest content of 1.13~2.61 mg/kg, which is far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20 mg/kg. Through tracking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using 30% potassium chloride to replace sodium chloride for fermentation is the best. Because nitrite, a harmful substance easily produced in pickled vegetable products, may exist food safety issues, the potassium replacement method obtained in this test can avoid this possibility in fermenta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fermented cucumber products.

Key words: pickled cucumber; nutrient elements; salt; replacement

腌漬蔬菜主要以黃瓜、蘿卜、豇豆、大頭菜等為主要原料,其有特殊香氣并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現已成為中國人民膳食中不能缺少并備受青睞的調味副食品之一。傳統工藝是利用高濃度的鹽水對新鮮蔬菜進行加工,通過腌漬發酵增強蔬菜的風味。然而由于傳統工藝的腌漬蔬菜含鹽量過高,因此長期或過量食用傳統高鹽腌漬蔬菜可能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與高鹽腌漬相比,低鹽腌漬更營養、更健康。食鹽可以抑制發酵過程中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并確保食品的安全性,鹽水濃度越高,越利于蔬菜的保存[1]。有學者研究不同鹽濃度(7%、10%、13%)對雪里蕻發酵過程中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在13%鹽濃度下,泡菜能維持較好的硬度和色澤[2]。但鹽濃度過高會影響泡菜的風味和營養品質。有研究結果表明,食鹽添加量越高,腌菜制品的總酸和氨基酸含量越低。另一方面,腌菜中存在的亞硝酸鹽由細菌產生的硝酸鹽還原酶轉化而成,攝入過多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因此,亞硝酸鹽是評價腌菜制品安全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且鹽濃度對腌漬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有一定抑制作用。鹽濃度越高,腌菜在發酵過程中亞硝峰出現的時間越晚,可能是由于產硝酸鹽還原酶的微生物在高鹽濃度下代謝受到抑制[3-5]。腌菜在發酵中后期,亞硝酸鹽含量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可能是由于乳酸菌的大量繁殖降低了環境中的pH值,從而抑制了產硝酸鹽還原酶微生物的活性,pH值越低,抑制作用越明顯[6-11]。由此可知,利用中、低鹽濃度來發酵,最終得到的發酵制品中亞硝酸鹽的產生可以被有效控制[12]。

因此,本研究通過氯化鉀替代氯化鈉發酵,在降低鈉攝入的基礎上添加營養元素鉀,對黃瓜采用半固態發酵法進行腌漬發酵。通過分析黃瓜在發酵過程中的品質變化,確定了營養元素鉀的最佳替代量,為控制亞硝酸鹽的產生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種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原料及菌種

原料:購自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大食品便利店,品種為刺黃瓜。

發酵鹽:氯化鈉、氯化鉀,河南萬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食鹽:中國鹽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酵菌種:乳酸菌,由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330保藏。

1.2 儀器與設備

PB-10型實驗室pH計 美國Sartorius公司;Micro 17常溫高速離心機 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5自動電位滴定儀 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DC-P3全自動色差測定儀 北京興光測色儀器有限公司;質構測定儀 上海瑞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3 發酵菌株的制備

將于-80 ℃冷凍保存的乳酸菌復壯、活化、分離后,挑取單菌落接入MRS液體培養基中,在37 ℃恒溫搖床上培養至對數期后備用。

取上述培養物按照1%的接種量接入MRS液體培養基中,于37 ℃培養24 h。然后于25 ℃(5 000×g,5 min)離心收集菌體沉淀,用0.9%的無菌生理鹽水溶液漂洗菌體沉淀2~3次后接入發酵罐中。

1.4 樣品的制備

清洗新鮮的黃瓜,切成長為5 cm、寬為2.2 cm、高為1.8 cm的三棱柱狀,用去離子水于121 ℃滅菌15 min,放置到常溫后加入總質量13%的鹽發酵。在市售海水自然精鹽和氯化鈉的基礎上選擇氯化鉀替代比例為0%、10%、20%、30%、40%進行21 d半固態復合腌制,確定最佳的比例,溫度保持在室溫25 ℃左右,發酵24 h后加入實驗室保藏菌株嗜鹽乳酸菌,發酵1,3,5,7,14,21 d后取樣。

1.5 方法

1.5.1 發酵過程中基本理化指標的跟蹤測定

1.5.1.1 pH值的測定

腌漬黃瓜在發酵過程中pH值的測定,參照國家標準GB 5009.23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pH值的測定》[13]。

1.5.1.2 總酸的測定

總酸含量的測定采用滴定法,將腌漬的黃瓜樣品用研缽研磨成細膩的固液混合物狀,準確量取10 mL研磨好的黃瓜汁并加入30 mL去離子水于100 mL量杯中,用0.05 mol/L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滴定終點為pH值8.2±0.2,總酸含量以乳酸計。

1.5.1.3 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準確稱取5 g(精確到0.001 g)腌漬黃瓜勻漿,置于250 mL玻璃具塞錐形瓶中,依據國標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中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測定亞硝酸鹽的含量。

1.5.1.4 還原糖含量的測定

根據DNS法測定腌漬黃瓜中還原糖含量,待測黃瓜樣品經研磨后取0.1 mL,加入0.9 mL去離子水。

1.5.1.5 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腌漬黃瓜中蛋白質含量,取黃瓜研磨液5 μL,加入250 mL考馬斯亮藍G-250染料混勻。

1.5.1.6 氨基酸態氮含量的測定

按照GB 5009.235—2016中規定的方法測定腌漬黃瓜中氨基酸態氮含量。

1.5.1.7 色澤的測定

腌漬黃瓜的顏色采用DC-P3型全自動測色儀測定,并記錄L*、a*、b*的值。

1.5.1.8 發酵結束時鹽含量的測定

取稀釋10倍的腌漬黃瓜研磨液2 mL,置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30 mL去離子水和0.5 mL鉻酸鉀指示劑,用裝有0.10 mol/L硝酸銀溶液的滴定管滴定至磚紅色,以去離子水作為空白對照。

食鹽含量(g/dL)=(V-N)×0.058 4/[(25/250)×2]。

式中:V為黃瓜液消耗硝酸銀溶液的毫升數(mL);N為空白對照消耗硝酸銀溶液的毫升數(mL);0.058 4為氯化鈉的毫克當量(mg);25/250為黃瓜液稀釋倍數。

1.5.2 發酵過程中抗氧化活性指標的測定

1.5.2.1 發酵黃瓜待測樣品的制備

取5 g腌漬黃瓜樣品制成勻漿,加入50 mL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轉入100 mL 量瓶中,70 ℃超聲提取30 min,冷卻至室溫后過濾,待測。

1.5.2.2 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

參照 GB 5009.8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中的2,6-二氯靛酚滴定法。

1.5.2.3 DPPH·清除能力的測定

DPPH·清除能力的測定方法:取黃瓜研磨液2 mL,加入2 mL 0.2 mg/mL DPPH-乙醇標準液,充分混合均勻后靜置20 min,于516 nm處測定吸光度。

1.5.2.4 總酚含量的測定

參照Jabońska-Rys'等[14]的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法測定總酚含量。

1.5.2.5 總黃酮含量的測定

蘆丁對照品標準曲線的制備:用體積分數為30%的乙醇溶液將0.01 g干燥2 h的蘆丁標準品溶解,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制得0.1 mg/mL蘆丁標準溶液。在10 mL比色管中吸取0,0.2,0.4,0.6,0.8,1.0,1.2 mL蘆丁標準溶液,用30%的乙醇補至2 mL。先加入1.0 mL 5%的亞硝酸鈉溶液,靜置6 min;再加入1.0 mL 10%的硝酸鋁溶液,靜置6 min;最后加入3 mL 10%的氫氧化鈉溶液,用3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15 min。以零管為參比,于510 nm處測定吸光度。以蘆丁含量(μg/mL)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制作標準曲線方程。

樣品總黃酮含量的測定:在10 mL比色管中加入2 mL濾液,先加入1.0 mL 5%的亞硝酸鈉溶液,靜置6 min;再加入1.0 mL 10%的硝酸鋁溶液,靜置6 min;最后加入3 mL 10%的氫氧化鈉溶液,并用3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15 min。于510 nm處測定吸光度,并與標準曲線比較。所測得總黃酮以蘆丁為參照,單位為mg RAE/g。

1.5.2.6 鐵離子還原能力的測定

鐵離子還原能力(FRAP)的測定方法:FRAP工作液由pH值為3.6的300 mmol/L乙酸鹽緩沖液、20 mmol/L FeCl3·6H2O、10 mmol/L FRAP以體積比10∶1∶1混合制備而成(現配現用)。取黃瓜樣品超聲提取液0.6 mL,加入3.4 mL FRAP工作液后于37 ℃恒溫培養箱中避光反應30 min,于593 nm處測定吸光度??瞻讓φ者x取80%甲醇溶液替代樣品提取液。亞鐵離子還原能力以水溶性維生素E(Trolox)計,單位為mg/g。

1.5.3 發酵過程中風味成分的測定

1.5.3.1 有機酸含量的測定

根據GB 5009.157—2016中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腌漬發酵黃瓜中的有機酸含量進行測定[15]。稱取的10種有機酸標品為乳酸、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富馬酸、草酸、甲酸、乙酸和丙酸,并制成混合標準品溶液,測定這10種有機酸的回歸方程。

1.5.3.2 質構特性的測定

以經過不同營養鹽腌漬的發酵黃瓜為研究對象,利用質構儀進行TPA測定。質構儀質地多面分析(TPA)法是一種機械過程,模擬人的牙齒咀嚼食物,將腌制黃瓜的樣本經過二次壓縮,即利用力學測試的方法來模擬人的口腔運動。該測定方法降低了感官評價中因主觀因素造成的評價誤差,從而綜合評價食品的質地特性,具有較大價值。采用P100平底圓柱探頭,觸發力5 N,測前速度1 mm/s,測中速度0.5 mm/s,測后速度1 mm/s,試樣壓縮比50%,兩次壓縮停頓3 s。隨機抽取3個樣品并進行統一整形后進行測試,為減少外在因素的影響,結果取平均值。

1.5.3.3 數據處理

檢測數據采用Origin 9.8進行處理、作圖,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LSD統計分析,P<0.05為顯著水平。本文中試驗均設3個平行試驗,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鉀替代腌漬對發酵過程中理化指標的影響

氯化鉀替代腌漬對腌漬黃瓜發酵過程中pH值、總酸、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見圖1。

由圖1中a和b可知,在腌制過程中黃瓜的pH值隨著發酵的進行,在7 d前呈現上升的趨勢而后繼續下降,試驗組的pH值均低于對照組的pH值,鉀元素替代組發酵黃瓜整體上pH值較低。本試驗中腌漬黃瓜的總酸含量和pH值的變化趨勢和熱燙腌黃瓜[16]、腌漬大葉麻竹筍[17]試驗中所得到的結果一致。鉀元素替代不僅沒有影響發酵黃瓜的pH值,而且試驗組在發酵結束時pH值均低于對照組。由圖1中c和d可知,氯化鈉組發酵結束時20%鉀替代組的總酸含量最高,為0.313 g/dL,食鹽組發酵結束時30%鉀替代組的總酸含量最高,為0.405 g/dL??偹岷渴怯绊懝咧破凤L味和營養特性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反映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代謝活動的指標。由圖1中e和f可知,所有試驗組在整個發酵期間10%和20%替代組的亞硝酸鹽含量均偏低,發酵結束時氯化鈉組中10%和20%鉀替代組的亞銷酸鹽含量最低,分別為1.64,2.61 mg/kg;食鹽組中10%和20%鉀替代組的亞硝酸鹽含量最低,分別為1.13,1.24 mg/kg,均未超過國家安全指標20 mg/kg。在整個發酵期間,兩組發酵組均在第3天出現亞硝峰。

氯化鉀替代腌漬對腌漬黃瓜發酵過程中還原糖、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態氮含量的影響見圖2。

由圖2中a和b可知,隨著發酵時間的繼續增加,黃瓜中的還原糖均被分解,還原糖含量從第5天開始呈先上升而后下降直到消耗結束。未添加鉀的試驗組還原糖含量均表現出剩余量比較高。食鹽組的還原糖利用率整體上比氯化鈉組的還原糖利用率高,其中氯化鈉組中10%鉀替代添加量下還原糖的殘留量最少,為0.561 mg/mL;食鹽組中30%和40%鉀替代添加量下還原糖的殘留量最少,分別為0.118,0.630 mg/mL說明微生物利用率比其他氯化鈉組好,更有利于風味物質的產生。由圖2中c和d可知,隨著發酵的進行,腌漬黃瓜中的蛋白質逐漸被分解,在發酵結束時食鹽組的蛋白質含量比氯化鈉組的高,這一現象可能是金屬離子影響乳酸菌的生長進而影響蛋白質的分解導致的。由圖2中e和f可知,發酵前期隨著發酵的進行,各組樣品的氨基酸態氮含量逐漸增加,研究得出鉀元素不同替代添加量下氨基酸態氮含量均在第3天~第14天呈現降低的趨勢。在蔬菜腌制和發酵過程中,蛋白質在微生物和蛋白質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漸分解成氨基酸,這是初期氨基酸態氮含量上升的原因。但是氨基酸在生成的同時又被消耗利用。隨著腌制的進行,乳酸菌發酵作用不斷減弱,蛋白質水解酶逐漸失活,蛋白質分解率降低。與此同時,有的氨基酸被微生物代謝分解,有的氨基酸可能進一步被分解生成乳酸。氨基酸不僅自身能呈現鮮味、香味,還能與醇類、醛類等物質進行羧化反應生成酯類物質,氨基酸還能與糖類發生美拉德反應,這些可能是后期氨基酸態氮含量下降的原因。

2.2 鉀替代腌漬對發酵過程中質構特性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腌漬時間的延長,不同鉀元素替代添加量下腌漬黃瓜的硬度下降,尤其是前7 d下降速度較快。30%替代組能夠更好地維持黃瓜的硬度和脆度,研究表明鉀元素的替代不會降低黃瓜的質構特性,由此可見,鉀替代的腌漬方式對黃瓜具有一定的保脆作用。

2.3 鉀替代腌漬對發酵過程中色澤的影響

由圖4可知,氯化鈉組和食鹽組的L*、a*、b*值均有顯著變化,且不同元素替代比例的色澤在發酵過程中的變化趨勢相似,其中,L*、a*、b*值顯著增大。即腌漬黃瓜在自然發酵的過程中,亮度減小,綠度增大,同時伴隨著變黃。腌漬黃瓜變黃可能是非酶褐變與葉綠素的不穩定性引起的。黃瓜中VC含量高于普通蔬菜,在發酵過程中VC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再經脫水脫羥形成羥基糠醛,能聚合成棕褐色的物質,使腌漬的黃瓜色澤變深、發黃;葉綠素對光、熱、酸、氧氣等較敏感,發酵過程中的極端環境促使葉綠素降解,亦可導致腌漬黃瓜變黃發暗[18]。

2.4 鉀替代腌漬對生物活性的影響

黃瓜在氯化鉀替代下發酵過程中VC、總酚、總黃酮、抗氧化活性的變化見圖5和表1。

由圖5可知,食鹽組和氯化鈉組VC含量在發酵過程中均逐漸降低,在發酵前期,食鹽組的VC含量顯著高于氯化鈉組,而隨著發酵的進行,食鹽組的VC含量下降速度均比氯化鈉組的速度快。在發酵結束時,整體上食鹽組VC含量均比氯化鈉組高,并且在鉀替代量為10%、30%時,VC含量在兩組中均較高,為3.33 mg/100 g,氯化鈉組中20%和30%替代組的VC含量較高,分別為3.31,3.32 mg/100 g。

新鮮黃瓜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酚酸和維生素C,有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中黃酮、酸類和維生素等物質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這些物質不僅具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菌作用,而且能提高免疫力、改善情緒[19-20]。由表1可知,在腌漬結束時,氯化鉀添加發酵組無論是氯化鈉組還是食鹽組的總酚、總黃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鐵離子還原能力都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鉀替代影響了酚類物質和VC在腌漬發酵過程中被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酶等酶分解。

2.5 鉀替代腌漬對有機酸含量的影響

氯化鉀替代對腌漬黃瓜有機酸含量的影響見圖6。氯化鈉組和食鹽組氯化鉀替代比例為0%、10%、20%、30%、40%,分別對應氯化鈉組為1~5號,食鹽組為6~10號。

蔬菜發酵過程中有機酸含量的變化能夠間接體現微生物群落的活動特性。由圖6可知,鉀元素添加組共檢測到8種有機酸如乳酸、乙酸、酒石酸、甲酸、丙酸、琥珀酸、檸檬酸和蘋果酸,未檢測到草酸、富馬酸。腌漬黃瓜在氯化鈉組中,有機酸含量從大到小的順序為10%鉀替代>30%鉀替代>0%鉀替代>20%鉀替代>40%鉀替代,總量分別為0.73,0.59,0.58,0.55,0.49 g/100 g,其中氯化鈉組10%鉀替代中乳酸、乙酸、甲酸、丙酸、琥珀酸、蘋果酸和檸檬酸含量分別為0.065,0.033,0.232,0.171,0.163,0.061,0.005 g/100 g。食鹽組中有機酸含量從大到小的順序為30%鉀替代>0%鉀替代>20%鉀替代>10%鉀替代>40%鉀替代,其中食鹽組30%鉀替代中乳酸、酒石酸、甲酸、丙酸、琥珀酸、蘋果酸和檸檬酸含量分別為0.004,0.081,0.221,0.301,0.002,0.060,0.021 g/100 g。鉀替代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種類和含量取決于原料中的微生物和發酵條件。由圖6可知,氯化鈉組10%鉀替代組中的檸檬酸含量最高,20%鉀替代中蘋果酸含量最高,分別為0.005,0.007 g/100 g,這與其低pH值和高總酸含量一致。蘋果酸具有柔和且令人愉悅的特殊酸味,主要用于食品和醫藥行業。檸檬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又名枸櫞酸,有很強的酸味。

3 結論

單因素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鉀替代對發酵過程中基本理化指標、質構特性、色澤、生物活性和有機酸成分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由研究得出30%鉀替代組最佳。發酵過程中使用氯化鉀部分替代氯化鈉,可與氯化鈉協同作用,改善發酵環境,利于微生物生長,使腌漬黃瓜具有更好的品質,提高了腌漬黃瓜的總酸含量、硬度和脆度,并顯著降低了腌漬黃瓜的亞硝酸鹽含量和鹽含量。綜上所述,用氯化鉀部分替代氯化鈉腌制對腌漬黃瓜品質幾乎沒有負面影響,甚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該研究可為腌漬黃瓜低鈉化技術提供策略,有利于腌菜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歐雪,吳夢西,廖一漠,等.不同鹽濃度對接種發酵蘿卜泡菜品質的影響[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22,40(3):438-448.

[2]GONZALEZ M E, JERNSTEDT J A, SLAUGHTER D C. Influence of cell integrity on textural properties of raw, high pressure, and thermally processed onion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0,75(7):409-416.

[3]DENG Q, ZINOVIADOU K? G, GALANAKIS C M, et al. Th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and non-conventional processing on glucosinolates and its derived forms, isothiocyanates: extraction, degradation, and applications[J].Food Engineering Reviews,2015,7(3):357-381.

[4]CISKA E, HONKE J, DRABIN'SKA N. Changes in glucosinolates and their breakdown product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cabbage and prolonged storage of sauerkraut: focus on sauerkraut juice[J].Food Chemistry,2021,365:130498.

[5]CHEN A, LUO W, PENG Y, et al. Quality and microbial flora changes of radish paocai during multiple fermentation rounds[J].Food Control,2019,106:106733.

[6]陳功.試論中國泡菜歷史與發展[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0,46(3):1-5.

[7]陳功.中國泡菜的品質評定與標準探討[J].食品工業科技,2009(2):335-338.

[8]王英,周劍忠,施亞萍,等.低鹽、低亞硝酸鹽西蘭花莖泡菜發酵工藝[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189-193.

[9]ZHANG Q S, CHEN G, SHEN W X, et al. Microbial safety and sensory quality of instant low-salt Chinese paocai[J].Food Control,2016,59:575-580.

[10]XIONG T, LI J B, LIANG F, et al. Effects of salt concentration on Chinese sauerkraut fermentation[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69:169-174.

[11]申文熹,陳功,唐垚,等.不同鹽質量分數泡白菜發酵過程中乳酸菌群落結構的變化[J].食品科學,2017,38(10):104-110.

[12]張二康,王修俊,王紀輝,等.發酵蘿卜中亞硝酸鹽含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調味品,2019,44(9):33-38.

[13]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pH值的測定:GB 5009.237-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14]JABON'SKA-RYS' E, SAWIN'SKA A, SZWAJGIER D. Effect of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o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phenolic acid contents of oyster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chanterelle (Cantharellus cibarius) mushrooms[J].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6,25(2):439-444.

[15]LI W, GU Z, YANG Y. Non-volatile taste components of several cultivated mushrooms[J].Food Chemistry,2014,143(15):427-431.

[16]MCMURTRIE E, JOHANNINGSMEIER S, BREIDT F, et al. Effect of brine acidification on fermentation microbiota, chemistry, and texture quality of cucumbers fermented in calcium or sodium chloride brine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9,84(5):1129-1137.

[17]陳光靜,汪莉莎,鄭炯,等.食鹽質量濃度對大葉麻竹筍腌漬過程中品質特性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3,34(15):48-52.

[18]CHAN L P, TSENG Y P, LIU C,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aging activities of fermented vegetable-fruit drink[J].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2021,9(5):240-250.

[19]喬麗萍,傅瑜,葉興乾,等.酚酸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學報,2013,13(10):144-152.

[20]LPEZ-ALARCN C, DENICOLA A. Evaluating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natural products: a review on chemical and cellular-based assays[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13,763:1-10.

猜你喜歡
替代營養元素
營養元素
營養元素與螯合劑強化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研究進展
衡水市不同功能區土壤營養元素的比較
電能替代方法論
推動清潔和綠色能源替代
試論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誤區與反思
普通臺機替代工控機成功應用
資產證券化與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
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奶粉中的營養元素
兩種棗樹礦質營養元素累積特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