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探索

2024-04-16 07:21楊穎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楊穎

摘 要:絳州鼓樂源自山西省新絳縣,是傳統的音樂形式之一,承載著豐富且綿長的歷史文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美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其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探析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的意義與實踐,分析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的途徑,以期完善高校美育體系,促進絳州鼓樂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絳州鼓樂;高校美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教育途徑探索”(GH-220115)研究成果。

絳州鼓樂起源于先秦時期,經過多個時期的歷史演變,具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晉國時期,“聞鼓聲者而悅之”詮釋了音樂在當時的作用和價值,也為絳州鼓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有利的條件和基礎。唐朝時期,絳州鼓樂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宋朝時期的社火、百戲等民間活動也進一步豐富了絳州鼓樂。如今絳州鼓樂經歷了革故鼎新的過程,有著豐富多變的演繹形式。除了對奏和齊奏之外,還有其他形式的變化。絳州鼓樂有著鮮明的特征,擁有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聲韻是鏗鏘有力、粗獷而豪放的,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將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美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的

政策指引

絳州鼓樂是黃河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間音樂中的瑰寶。絳州鼓樂以鼓為主奏樂器,將擊、拍、敲等多種演奏技巧相結合。將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能夠豐富高校藝術形式和內容,是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和人文素質的關鍵。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出臺,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反響,高校也逐漸開始提升對美育的重視程度。2020年10月,《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出臺,明確了美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載體。2021年12月,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西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結合政策要求,致力于美育的多樣化、現代化,建立健全高質量的美育體系,因地制宜地開發契合當地情況的美育課程,切實推動文化傳承創新。

二、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的美育功能探析

第一,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絳州鼓樂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激活其音樂細胞,提升其藝術鑒賞水平。第二,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地理位置上看,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擁有學習和了解絳州鼓樂的優勢,能夠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和歷史,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認同感。第三,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絳州鼓樂的演奏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獨特的樂感,欣賞絳州鼓樂,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學生藝術社團“水之魂”鼓樂團的

實踐路徑與成效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鼓樂為載體,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水之魂”鼓樂團,將水的精神巧妙地融入絳州鼓樂,并先后學習了多首曲目,例如《秦王點兵》《龍騰虎躍》等等,與此同時也特聘了絳州鼓樂非遺傳承人開展專業教學,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第一,將傳統的非遺文化融入美育日常。找到絳州鼓樂與高校美育的契合點,在學生的日常排練中,由絳州鼓樂的傳承人做引導,實現鼓樂文化與美育課程相輔相成,一方面充實美育教育體系,使其朝著縱深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在學生群體中做好科普工作[1]。

第二,開發絳州鼓樂教材。絳州鼓樂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專業知識,以絳州鼓樂為核心,結合互聯網,開發并更新校本教材,不斷開發并實施新課程,提高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興趣,培養樂感和音樂素養。

第三,進行校內外演出,豐富非遺文化的體驗活動。絳州鼓樂文化的傳承不應該是按部就班的,高校要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堅定對非遺傳承的信心與決心。在制度管理上,做到有條例可依,實現規范化、透明化、制度化以及科學化。不斷為學校社團注入新鮮血液,開啟定期納新的系列活動,讓樂團隊伍更加充實。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注重個體發展,培養團隊的協作能力和主人翁精神。開展講座,讓學生走近絳州鼓樂,了解絳州鼓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強化陣地建設,定期總結反思,解讀絳州鼓樂文化的內涵,踐行鼓文化的精神[2]。

“水之魂”鼓樂團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著繼承與發展的理念,積極進取,不斷改革與創新工作思路,經過刻苦的訓練與經驗的積累,整個學院鼓樂團的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和提升,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20余場,得到了廣泛且一致的好評與認可。

四、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的

意義與實踐

將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可以豐富高校藝術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藝術體驗和學習機會;其次,它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在實踐方面,高??梢酝ㄟ^開設相關課程、舉辦文藝演出、開展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將絳州鼓樂融入美育。同時,高校還可以積極推動絳州鼓樂的傳承與創新,將其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打造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

絳州鼓樂的特點即聲韻鏗鏘,豪放粗獷?!奥劼暿?,地動山搖”可以很好地形容它磅礴的氣勢。絳州鼓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沖擊力,人們通過聽鼓便能在腦海中形成各種各樣的畫面。美育旨在通過藝術教育以及文化活動,切實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創造力以及文化素養等等。絳州鼓樂作為深厚的文化遺產之一,為美育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資源。比如,絳州鼓樂中所蘊含的一些故事情節、歷史等等,給學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

五、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

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足夠的重視。絳州鼓樂這種地域性比較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不是紙上談兵。應該將宣傳和推廣落到實處,在美育中做到廣泛宣傳和推廣。一些高校對絳州鼓樂在高校美育中的融入缺乏重視,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多樣性和創新性存在明顯的滯后,學生的興趣不高,缺乏參與的熱情。另外,目的性過強,僅注重技能的教授,忽視了文化傳承的價值,沒有充分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在學生群體中進行廣泛普及。

第二,教學方式和內容相對單一。絳州鼓樂的教學不能局限在理論層面,當前絳州鼓樂教學局限在技能訓練上,即學生敲擊的技巧和節奏把握,而忽視了文化傳承。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絳州鼓樂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缺乏了解,難以真正理解和欣賞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參與和思考機會。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還可能導致學生對絳州鼓樂失去興趣。更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較慢,創新性不足,這讓學生很難接觸到全新的音樂元素和藝術形式[3]。

第三,缺乏專業師資力量。由于絳州鼓樂的專業性和特殊性,高校中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師資力量匱乏,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學院相關的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系統且全面的絳州鼓樂教育和培訓,導致無法將絳州鼓樂的精髓傳達給學生,學生學以致用的轉化能力也很弱。盡管學院中有經驗豐富的鼓樂表演者,但并不能真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由于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和有效的傳播手段,人們對絳州鼓樂的了解和認知程度較低。

六、黃河古文化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的

路徑探析

第一,提高重視程度,傳承并弘揚絳州鼓樂文化。為了使絳州鼓樂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必須在教學中加強文化傳承教育。在技能訓練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了解絳州鼓樂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興趣。高校應加強對絳州鼓樂等地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認識到其在美育中的重要價值,制定相關政策予以扶持。設立相關專業課程,在藝術類或人文社科類專業中開設絳州鼓樂相關專業課程,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和學習這一傳統文化。建立校內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舉辦校園文化活動,如音樂會、講座等,讓學生感受絳州鼓樂的魅力。在新生入學時,社團可以積極地開展宣傳和納新活動,吸引新生加入。

第二,豐富教學方式,引入創新性的教育內容。為了使絳州鼓樂教學更具創新性和活力,可以引入創新性的教學內容。例如,可以結合現代音樂元素和藝術形式,將絳州鼓樂與現代打擊樂、電子音樂等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表演熱情。在音樂專業或其他藝術類專業中開展實踐教學,如打擊樂合奏、民族音樂排練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絳州鼓樂的演奏技巧和表演經驗。開展校外合作,與當地的藝術團體、博物館等機構合作,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參與表演,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舉辦講座與比賽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和優秀的鼓樂表演者來校開展講座和參加比賽,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實際表演能力。建立網絡教育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絳州鼓樂的網絡教育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傳播。成立專門的幫帶小組,高年級組員幫帶低年級組員,使文化社團得以延續。除此之外,通過表彰,獎勵的形式,帶動學生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鼓樂表演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討論、互動表演等形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創新教學方法,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入實踐性和創新性的元素,如情景模擬、互動式教學等,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絳州鼓樂的魅力。高校應通過定期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以滿足絳州鼓樂教學的需求。實現跨學科合作,將絳州鼓樂與其他學科如歷史、文化、藝術等相結合,開展跨學科合作和研究,深化對絳州鼓樂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建立校友聯系渠道,與畢業的社團成員保持聯系,邀請他們參與社團的活動。這既可以保持與校友的感情聯系,又有助于在必要時獲得他們的幫助[4]。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師資培訓。招聘優秀的鼓樂教師,注重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考核,除了學歷這一基礎門檻之外,通過面試、筆試、試講等方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估。優化工作環境和待遇以留住優秀的鼓樂教師,設置合理的薪酬獎勵機制,豐富教師的職業發展機會和空間,比如優秀教師獎的設立等等,給予優秀教師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鼓舞。

總之,絳州鼓樂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表演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將絳州鼓樂融入高校美育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使絳州鼓樂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必須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加強文化傳承教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入創新性教學內容。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絳州鼓樂的藝術特點和歷史淵源,不斷完善教育體系和教育內容,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促進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15-09-15)[2023-12-2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46698.htm.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0-10-15)[2023-12-2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3]山西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EB/OL].(2022-03-04)[2023-12-23].https://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wygwj/swygwj2/202203/P020220515430564407596.pdf.

[4]余婉瑤.新媒體技術下江西非遺文化的美育功能及途徑研究[J].明日風尚,2022(11):187-190.

[5]張哲.非遺文化融合高校美育對策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4):57-59.

[6]趙佳.非遺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課程推廣研究[J].大眾文藝,2021(8):169-170.

[7]孫文舒,陸學凱.高校美育與“非遺”文化深度融合的研究[J].美術文獻,2020(12):106-107.

作者單位: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芻議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唐山皮影在新媒體網絡中的傳播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