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國情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2024-04-17 04:18鄒李輝
新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小學階段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

鄒李輝

【摘 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教材,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通過深挖教材、變換課堂、聯系生活、組織活動及思考討論等方式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小學階段 道德與法治 家國情懷 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課堂教學需要優化升級,須圍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的設計,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自身思維品質的提升。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需求,積極開展家國情懷的滲透教育,讓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養成探究能力,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1.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需要。

我們要針對教材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因素進行深入的探析,從而使學生可以獲得文化素養以及思維品質的提升。家國情懷往往蘊含在傳統文化內容中,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從民族統一、家國一體的角度來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探索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家國情懷的文化內容以及價值內涵,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有效規范學生行為舉止。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家國情懷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及文化意識,養成熱愛祖國與民族的觀念。除此之外,將家國情懷融入具體的課程內容講授中,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責任意識,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價值判斷的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3.促使學生獲得健全人格。

將家國情懷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中,可以使學生獲得思想品質上的提升,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家國情懷意識以及民族情感,讓學生在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教學策略

將家國情懷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個性化教學方案的設計,從而保障有效的教學質量水平。

1.深挖教材,展現家國情懷。

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說,家國情懷的具體含義是模糊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閱歷以及學習經驗進行具體教學方案的設計,打破一直以來單一形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家國情懷產生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需要先從教材入手,幫助學生解析,促進他們深入理解相關概念和內涵,從而增強學生的家國認知情感,促進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

以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第11課《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為例,在對本節課程內容進行探索學習時,教師可為學生介紹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上“民間藝術交流會”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借助地圖作為學習輔助工具,更好地感受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時,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對民間藝術來源的講述,帶領學生去感受藝術背后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多種形式,感受家國情懷。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從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探索學習,從而更好地感受家國情懷的含義,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進行新知識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已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同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具體教學方案的設計,通過教學情境創設、教學問題引導以及教學方法創新的形式,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感。

以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進行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風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讓學生將本地文化風俗與之進行勾連對比,引出話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本地有哪些風俗習慣嗎?其起源與背景是什么呢?它們寄托了人們怎樣的情感?”學生經歷思考與討論的環節,可以理解文化的多樣性,樹立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培養家國情懷,促進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

3.聯系生活,鞏固家國情懷。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具備完全自主學習的能力,受家庭、校園以及社會的影響較大,且大多數的學生對于父母有著一定的依賴性,缺乏自主探索實踐的經驗。教師需要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有效聯系,結合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引導,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閱歷以及認知水平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教育要素,幫助學生構建起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的課堂學習方案,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民族認同感。

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第3課《弘揚優秀家風》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自己所了解的家風、家訓。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快速切入主題,有更強烈的代入感和融入感,讓學生更深切地理解祖輩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取舍,正確地理解優秀家風與傳統美德之間的關系,樹立學習、傳承家風的責任意識。

4.組織活動,激發家國情懷。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家國情懷的內容及真正含義,從而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制訂活動流程的詳細方案,引導學生按照科學合理的順序進行自主探索及深入研究,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及深入探究的空間,從而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以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驕人祖先 燦爛文化”第8課《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我國古代的漢字及文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走近漢字”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查閱資料探索漢字的起源,了解字形和字義的演變,從而領略古人的智慧,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其獲得文化傳承與發展意識的提升,將家國情懷教育落到實處。

5.討論思考,發展家國情懷。

教學中有效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不僅可以通過課堂講授的過程進行,還可以在討論評價環節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道德品質。具體而言,教師可結合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在教學評價環節利用創新手段進行課程方案設計,讓學生加深認識與理解,將家國情懷融入到思維中,體現在行為上,刻寫在個人心里。

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第7課《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例,在學習了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你所理解的“國”和“家”是什么?二者有什么聯系?這個問題看似空泛,似乎超出學生的認知和語言組織能力,但是學生也有話可說。對于“國”的理解,他們會從地理范圍、歷史發展、物產分布、民族構成等角度回答;對于“家”的理解,他們會從家庭成員、成員職業、成員關系與責任等角度回答。綜合答案,學生可形成樸素直觀的“家國觀念”。這樣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加深了內容理解,更是學生思維的參與、情感的投入,最終家國情懷油然而生并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形式,在課內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聯系,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他們深入思考,增強他們的知識形成體驗,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同時,教師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理念落實到日常教學與生活的每個環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學生的做事準則,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家國情懷,使其獲得文化修養以及道德品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將樂縣楊時小學)

猜你喜歡
小學階段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試論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研究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簡析如何創建愉悅的小學語文課堂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大學生家國情懷的現狀及其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