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視角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再解構

2024-04-18 22:08陽鎮
財經問題研究 2024年4期
關鍵詞:技術創新

陽鎮

關鍵詞:技術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創新生態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4)04-0045-12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辈⒔ㄔO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實質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已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睆倪@個意義上講,現代化產業體系與現代化經濟體系一脈相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產業基礎,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從世界范圍來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交替演進,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圍繞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開展系列政策部署,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一方面,通過制造業回流政策、“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實體經濟新優勢,并進一步通過強化集成電路與半導體、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戰略性產業布局與產業投資搶抓未來產業變革新機遇,維持其主導產業在整個全球價值鏈中的強勢地位,持續其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扮演的主導角色;另一方面,通過單邊發起科技制裁、技術斷供和“實體清單”打壓等方式遏制我國產業體系實現后發趕超,在涉及戰略性產業和關鍵產業領域實施系列技術出口限制和科技合作禁令,并減少或撤回在華相關產業投資與創新投資,惡化我國產業創新生態,導致部分產業面臨較為嚴重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限制了我國產業體系的整體性轉型躍遷,對我國產業攀登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產業高峰產生嚴重障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替演進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于重塑我國產業競爭新優勢、維護我國產業安全具有關鍵意義。

近年來,學術界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了探索性研究,總體上存在三重研究進路。第一重研究進路體現為系統解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要內涵和特征,認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注重發揮實體經濟重要作用,實現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本協同的產業體系,具備產業融合、綠色低碳和開放共享等多重特征[1],也有研究基于“結構—特征—支撐”三維分析框架解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內涵,認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結構涵蓋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多重類型,表現出產業結構高端化、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數實融合、空間布局合理、綠色低碳和資源全球化整合等多重特征[2]。第二重研究進路主要對現代化產業發展水平進行分析,主要從產業結構體系、現代化產業支撐體系等方面衡量我國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并開發相關指標測度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水平[3-5]。第三重進路主要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要路徑,涵蓋要素發育、動力模式、政府角色、企業家精神、體制機制和產業生態等多個方面[6-8]。

不難看出,既有研究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結構的分析停留于一般化視角,側重于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整體性闡釋或解構[9],這種整體性解構方式主要體現為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結構特征和產業要素特征進行整體性解構,尋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路徑也遵循“大而全”的一般化視角,缺乏細分視角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內涵與特征研究,難以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找準關鍵發力點與重點支撐方向,面面俱到式的研究解構路徑難以為政府部門或產業組織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實現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具體可操作路徑?;谏鲜鲅芯咳笨?,本文認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是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的核心在于技術創新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10],進而著重從技術創新視角解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邏輯、主要內涵和關鍵特征,并進一步明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難點與痛點,為找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提供路徑參考與政策啟示。

二、技術創新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邏輯

(一) 戰略邏輯:技術創新戰略是現代化產業體系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石

企業能夠牢固樹立技術創新戰略,將技術創新戰略擺在企業競爭戰略中的關鍵位置,推動企業實現創新驅動與創新引領,為支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戰略基礎。

(二) 競爭邏輯:技術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參與國際創新競爭的主要引擎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和產業競爭基礎上的產業體系,且這類產業體系建立在高水平市場競爭能力的基礎上,意味著整個產業在整個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位置,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從產業競爭的基本要求來看,一國產業能夠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關鍵地位或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至少需要具備產業附加值高、產業牽引帶動作用強和產業技術水平高等多重特征[13-14]。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形成具備強創新能力的各類產業組織和產業集群,特別是以高水平創新能力的產業組織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和產業競爭,確保該類產業所提供的核心產品和服務能夠形成技術領先優勢,引領整個全球產業標準或在全球產業主導設計標準中具備話語權。因此,立足企業技術創新能夠形成創新驅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確保各類產業在深度參與國際競爭中具備強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還能夠不斷推動各類產業轉型升級、孵化催化產業新業態,在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進程中,催生新產品、新服務促進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參與國際創新競爭的主要引擎。當前我國大部分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而技術創新能夠成為創新要素中的關鍵技術要素,以關鍵核心技術引領產業整體性升級甚至產業發展范式變遷,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整體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升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國際競爭力。

(三) 安全邏輯:技術創新是構建安全型現代化產業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不確定性加劇,逆全球化趨勢暗流涌動,部分發達國家利用其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主導地位通過技術打壓、技術封鎖和技術斷供等措施遏制我國產業后發趕超,并對戰略性產業特別是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斷供,產業安全成為產業競爭白熱化趨勢加劇下的全新重大議題,也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可回避的現實重大問題[15]。產業安全的核心在于技術安全以及基于技術參與市場競爭的市場安全,這就決定了構建安全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需要回歸基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技術安全,以技術安全重塑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競爭邏輯。以企業技術創新構建或重塑現代化產業體系安全底座的內在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企業技術創新能夠推動企業自主開發原創性產品、形成原創性技術,特別是針對部分發達國家單邊或聯盟形式發起的技術制裁與技術斷供等極端情況,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能夠以本土技術供給或產品供給實現產能替代或自我備份,即以滿足生產使用價值為目標,面向本土產業鏈實現自我供給,避免產業鏈整體性癱瘓或損毀。其次,以企業技術創新為內核能夠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特別是強化企業參與甚至企業主導的部分具有應用前景的前沿基礎研究,驅動企業形成科學的創新范式,進而有助于企業在涉及現代化產業體系競爭中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自主創新能力,進而構建具有強創新能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最后,立足企業技術創新有助于加快產業體系形成以創新為牽引的產業鏈“鏈主”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要求特定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具備較強的牽引與治理能力,以企業技術創新為內核驅動產業鏈“鏈主”企業,以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賦能和牽引產業鏈內其他組織成員,進而能夠在面臨產業打壓或技術封鎖的環境下以“鏈主”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牽引產業創新生態再造,最終構建以“鏈主”企業為牽引的安全型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技術創新視角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多重解析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內涵在多重理論視角下存在多重解讀,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理論內涵,這決定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規律復雜性。本文立足技術創新視角解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規律,相比于其他視角,技術創新視角側重于從技術如何形成與實現的基本過程考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基本規律,具體則涵蓋“技術要素—技術創新主體—技術創新模式—技術創新產出”等多個層面。本文認為,基于技術創新視角深度理解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回歸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生產要素、關鍵創新模式、主導技術生態和綜合價值創造等多重理論視角,并進一步著重從技術創新視角解剖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具體涵蓋產業結構性特征、產業能耗特征、產業技術特征和產業創新特征等。

(一) 技術創新視角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解析

⒈生產要素視角下的內涵解析:技術要素驅動與數據要素賦能

從生產要素視角來看,新古典經濟學體系下的生產要素涵蓋勞動、土地、資本和技術等,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深入演化,傳統生產要素的類型與邊界逐步擴大,數據要素成為區別傳統生產要素的獨特生產要素。相應地,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現代化”主要體現為,引領產業體系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主導性生產要素是技術要素,即產業內各類企業能夠基于技術創新形成技術要素,以技術要素全方位重構企業增長函數[16]。企業能夠通過技術要素轉換、更新和升級實現“創造性破壞”,進而孕育新業態或新模式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創新演化發展?,F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傳統產業通過系統性改造,聚焦技術要素實現的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而重塑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不同產業類型的競爭力。更為關鍵的是,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加速演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加速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包括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構成的產業體系,更涵蓋以融合型產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以數字技術為技術基礎的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不斷融合,形成產業數字化全新發展范式,產業之間融合的基礎在于充分“鏈接”,數字技術驅動形成數據要素,進一步推動傳統生產要素與數據要素不斷融合,以數據要素的“鏈接”“共享”“賦能”機制實現產業跨界融合并進一步衍生新產業業態與新模式[17]。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以數據要素為關鍵生產要素驅動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并最終以技術要素與數據要素的雙重供給不斷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迭代升級與創新發展。

⒉創新模式視角下的內涵解析:產業技術突破式創新與市場顛覆式創新并重

從創新模式視角來看,產業創新模式解決的是產業技術創新以何種方式形成的理論問題,更是產業發展進程中如何實現技術生產與價值創造的實踐問題?,F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內涵在于形成以產業突破式創新與顛覆式創新并重的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前者主要表現為技術視角,即從技術創新能力的視角解釋突破式創新的形成,其更強調技術的突破性而非市場的突破性,體現為對新技術領域的新探索,形成全新的技術體系或技術類型[18-19]。后者主要體現為市場開發意義上的市場顛覆,依靠新的技術路線顛覆既有市場“在位者”,滿足既有市場領域所忽視的市場需求或滿足潛在市場需求[20]。在產業技術突破式創新模式下,企業能夠不斷突破傳統技術路線實現新技術供給與新產品開發,打造全新的創新鏈與價值鏈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發展。在市場顛覆式創新模式下,企業能夠不斷突破傳統市場體系,以產品市場顛覆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進而重塑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具體來看,產業技術突破式創新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內涵在于形成全新的技術體系進而催生新產業鏈,著眼于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實現產業鏈再造,以突破性的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多重突破式創新路徑開辟新產業賽道,為加速形成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關鍵技術支持乃至原始創新能力支撐,為形成“0—1”的未來產業奠定技術基礎。市場顛覆式創新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要點在于“顛覆市場”,引領產業競爭新生態?,F代化產業體系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現代化,還是市場意義上的現代化,前者主要強調技術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后者主要體現為市場牽引的產業體系,兩類產業體系相互融合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內在構成的必然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顛覆式創新強調顛覆原有市場路線,打造全新的產品市場空間和競爭空間,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內不同產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獲取新優勢。需要說明的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由于在產業類型上并不是追求單一產業結構主導的產業體系,而是涵蓋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序銜接的多重類型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因而從創新模式視角解讀現代化產業體系意味著其產業創新模式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⒊技術生態視角下的內涵解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

從技術生態視角來看,技術生態指技術形成與應用賴以生存的環境,涵蓋技術開發者、技術應用者、技術中介、技術服務基礎設施、技術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等多重主體[21-22]。由于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的產業體系,產業競爭過程中形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相互支撐的產業生態系統,這也意味著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深度國際化基礎上的產業體系。技術生態視角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表現為高水平的產業創新生態,能夠支撐不同產業之間形成相互協同與內在協調的發展模式。相應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內涵在于以開放型產業創新生態為基礎形成國際性、創新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體來看,開放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意味著各類產業的主導創新范式是開放式創新,即各類企業通過技術戰略融入國際市場,充分學習吸收外部創新主體和知識主體的相關技術和知識,具體體現為技術購買、技術并購、技術引進、技術合作和研發國際化等多重戰略布局實現產業內技術積累與能力躍遷。這意味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創新生態是涵蓋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技術生態,技術開發者、技術互補者和技術服務商等不同技術供給與應用主體來源充分國際化,形成共生共贏型開放創新生態系統,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內的不同產業國際化并打造國際競爭力。需要說明的是,基于開放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依然需要以“底線安全”為基礎,在涉及產業鏈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關鍵設備供給和關鍵基礎能力形成等方面需要堅持自主創新,降低跨國情境下的系列不確定性特別是基于逆全球化趨勢衍生的系列技術供給風險。

⒋產業價值創造視角下的內涵解析:高水平綜合價值創造引領

從價值創造視角來看,價值創造解決的是價值為誰創造、如何實現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問題。從價值范疇與價值類型來看,價值涵蓋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等,不同產業組織的差異性價值創造使命決定了價值創造范疇與類型的差異性。從價值創造范疇視角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涵在于立足綜合型使命驅動的產業組織創造高水平綜合價值的產業體系。具體來看,首先,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高水平競爭能力基礎上的產業體系,這種高水平競爭能力的結果主要體現為創造高水平經濟價值,各類產業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力,這就要求產業組織具備充分的市場競爭屬性,在尊重企業為市場主體的基本前提下,充分發揮企業競爭能動性,構筑產業競爭市場優勢,具體表現為高市場利潤率、高營業收入和市場占有率等高水平經濟價值。其次,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深度嵌入社會基礎上的產業體系,即產業發展的環境深度根植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的生活需要為基本目標,面向廣泛意義上的社會需求開展社會價值創造,通過提供特定的產能服務社會需求甚至社會痛點,特別是立足具有社會使命的企業開展社會創新、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等多重具有社會意義的創新范式,最終實現高水平社會價值創造。最后,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綠色發展基礎上的產業體系,能夠以產業綠色化與綠色產業化雙重驅動實現綠色集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相應地,在價值創造層面現代化產業體系表現為創造高水平環境價值、實現產業綠色發展?,F代化產業體系創造高水平綠色價值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產業綠色創新,涵蓋生產工藝綠色創新、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管理創新等多重綠色創新模式,實現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節能降碳與綠色發展,實現產業與環境的共生發展。

(二) 技術創新視角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解析

從技術創新視角深刻理解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要義,實質上是把握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進而清晰刻畫與勾勒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維度,有助于在推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程中明晰各類產業的發展重心。立足技術創新視角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備多重關鍵特征,涵蓋結構特征、能耗特征、技術特征和創新特征等。

第一,從結構視角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意味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即從傳統產業邁向現代產業、從新興產業邁向未來產業、從低端產業邁向高端產業等。需要說明的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是單一地從第一、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更不是單一的某一類型產業比重問題,而是強調更加合理的產業結構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體現為傳統產業要素升級與動能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涌現和未來產業孵化催化等多重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級化成為技術創新視角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之一。產業結構合理化意味著各地區能夠結合地區資源稟賦與發展戰略,實現對產業發展要素的合理高效利用,產業結構中要素結構、資源結構和產業貢獻均相互協調匹配;產業結構高級化意味著整個產業體系在創新驅動特別是技術創新驅動下形成較強的增長動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皆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以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助推產業附加值延伸。

第二,從產業能耗特征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綠色發展基礎上的產業體系,這決定了現代化產業體系具備綠色低碳這一關鍵特征。綠色低碳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傳統高耗能與高污染產業能夠基于技術創新實現能耗降低與技術改造,降低產業能耗和減少污染排放空間,特別是傳統能源類產業在技術創新作用下形成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與能源利用結構,推動整個高耗能產業的能耗降低。二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在發展初期就形成相對明晰的綠色發展模式,其在產業發展進程中的各個生產環節具備綠色集約特征,能夠以綠色技術創新實現低碳綠色發展。

第三,從產業技術特征來看,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加速演進與加速滲透,數字技術加速滲透于產業組織與支撐產業鏈的創新鏈之中,整個產業發展模式推動高度數字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這意味著數字化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之一。數字化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產業加速觸網,即傳統產業能夠通過深度嵌入或加入特定數字平臺,推動產業發展進程中的市場交易、產能合作和產業創新等各個方面實現數字化轉型。相應地,基于數字技術滲入的傳統產業逐步形成產業數字化全新發展模式,不僅降低了產業內市場交易成本和組織管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出基于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新業態。二是基于數字技術衍生全新數字產業,表現在移動互聯網產業、工業物聯網產業、大數據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等,數字產業以數字技術開發與深度利用為主攻方向,推動傳統產業深度數字化賦能,實現數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第四,從產業創新特征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基礎上的產業體系,即產業體系內的主導產業和依附型產業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技術創新視角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創新特征表現為明顯的產業開放式創新特征。開放式創新意味著產業發展進程中能夠充分利用外部網絡的創新資源與創新要素,形成多種形式的國際化創新合作新模式,加快知識集聚、知識學習吸收和知識擴散。與此同時,現代化產業體系具備深度開放式創新特征并不意味著喪失自主創新能力,其在滿足高度開放情境下依然具備產業安全建構能力與治理能力,產業鏈自主可控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的關鍵特征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開放式創新與產業鏈自主可控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

四、技術創新視角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難點與痛點

(一) 創新資源配置的結構性失衡限制產業原始創新能力形成

原始創新能力是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創新能力基礎,更是現代化產業體系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關鍵支撐,技術創新視角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難點之一在于,宏觀科技創新投入層面長期以來形成了“重產業應用,輕基礎研究”的配置格局,限制了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更限制了產業范疇意義上的產業創新高地與原創性技術策源地的形成。我國企業在研發經費投入主體中成為主導,2022年,我國企業、政府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的研發投入經費占比分別為77. 6%、12. 4%和7. 8%,但在基礎研究層面,企業主導的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嚴重偏低,大部分產業中缺乏科學驅動型企業以及具備開展基礎研究的條件和能力的科技領軍企業與創新型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在整個企業研發經費配置中比例極低[23]。究其原因,結構性失衡原因在于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在長期市場化進程中基于逐利本位的思想缺乏基礎研究意愿與動力,在市場開拓進程中習慣技術拿來主義,缺乏原始創新意識,嚴重限制了企業基礎研究能力提升和原始創新成果突破。二是基礎研究本身投入周期長、風險高,企業作為一定時代甚至一定生命周期的經濟組織,在可預見的生命周期內難以承擔基礎研究衍生的系列不確定性風險時,難以將基礎研究作為企業創新投入的優先項。三是基礎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人才積累與研發資源投入,當前我國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創新型人才分布不均,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開展基礎研究的人才基礎,這限制了基礎研究的能力積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使命驅動的基礎研究型企業,大部分企業處于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研究結構嚴重失衡的局面,難以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原始創新能力支撐。

(二) 全面自主創新模式尚未全面形成引致產業技術分工陷阱

從創新模式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能夠形成兼具自主性與安全性的產業創新模式,創新模式視角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障礙之一在于產業內企業尚未形成全面自主創新模式,進而陷入技術分工陷阱。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我國產業體系建設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部分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具備比較優勢,在微觀企業層面形成了基于市場開發與市場獲取型的創新戰略,體現為企業“重市場、輕研發”“重引進、輕原創”的市場拉動型創新戰略。更為關鍵的是,隨著融入全球化進程的步伐加快,整個產業創新體系演變為以市場為導向的開放式創新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企業內生能力建設,全面自主創新模式久久難以形成[24]。全面自主創新模式未能全面形成制約了當前產業鏈整體安全能力提升,也成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與發展壯大的關鍵障礙。企業全面自主創新模式尚未全面形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涉及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體系中,企業所掌握的技術往往依賴于全球分工體系,部分關鍵設備、關鍵技術或關鍵零部件等支撐產業鏈安全的重要環節對外依存度高,企業在整個創新鏈各個階段未能形成全面自主創新模式。二是企業整體上不具備全面自主創新的強創新認知,習慣于“短平快”的市場戰略,忽視將創新體系建設嵌入市場戰略,導致市場空間收窄下創新資源配置嚴重受阻,內生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三是企業所處的創新生態未能形成支持全面自主創新模式的創新生態環境,表現為部分地區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創新成果侵占嚴重,特別是支撐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其他創新組織諸如研究型大學的原創性基礎研究能力尚難以完全支撐,且受制于科研評價等體制機制障礙未能真正形成支撐企業開展全面自主創新的融通機制,研究型大學科學研究與創新型企業技術創新的“兩張皮”現象久久未能破解,制約了企業全面自主創新的創新生態形成。

(三) 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嚴重破壞產業鏈安全

從技術創新的產出視角來看,關鍵核心技術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技術支撐,也是確保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程中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技術基礎,一定程度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程度與自我供給程度決定了產業整體安全性和競爭前沿性??傮w來看,我國大部分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其背后主要的技術原因在于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部分領域與技術環節嚴重受制于人,在大國經貿與科技博弈關系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衍生出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25],特別是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我國技術制裁與技術斷供等運用日益頻繁,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形成全方位的斷供聯盟,限制我國科技領軍企業與創新型企業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跨國市場運營,進而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程中的產業安全產生嚴峻挑戰。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產出能力不足主要表現為三個層面。一是在具備比較優勢的制造業領域,既有研究數據表明,盡管我國制造業品類齊全,具備產業鏈配套能力優勢,但在制造業領域依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產出能力不足問題。2020年,中國科學院梳理了包括光刻機在內的35項“卡脖子”技術清單,其中,制造業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清單依然有26項。更為關鍵的是,攻克我國部分戰略性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的關鍵儀器和材料支撐不足。如我國高端科學儀器國產化率低于15%,致使我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支撐不牢。二是即使在相對具有一定全球競爭優勢的數字經濟領域,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中,我國先進的人工能算法、算力等都要依靠國外供給芯片。如近年來產生的ChatGPT便是美國發達的人工智能算法與算力支撐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產物。三是在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人才基礎方面,利用移民政策和海外高科技人才封鎖政策實施“高端人才圈定”策略,封鎖我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所需的高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美國以低成本、快速遏制我國戰略性產業與高端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殺手锏”,也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程中威脅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現實堵點。

(四) 科技領軍企業與隱形冠軍企業發育不足限制產業創新主體競爭力提升

從技術創新的主體視角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具備強競爭屬性的產業創新組織,主要體現為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創新競爭力動態演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不僅反映在企業在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層面占據主體地位,更反映在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參與科技競爭和市場競爭,在戰略性領域參與國家戰略競爭??傮w上我國在戰略性產業競爭領域的科技領軍企業嚴重匱乏,難以在涉及國家強競爭領域形成企業競爭優勢,導致我國在戰略性產業競爭領域相對處于被動地位,限制了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國際化競爭力提升??萍碱I軍企業匱乏主要體現在缺乏持續高強度研發能力的科技領軍企業,限制了企業在參與全球產業競爭中的競爭屬性強化以及競爭能力提升??傮w而言,雖然在宏觀科技資源配置層面,我國科技創新投入在GDP中的占比持續提高,且圍繞企業研發投入的資源配置日益成為宏觀科技資源配置的重中之重,但遺憾的是,企業持續開展高強度研發投入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不足,在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 發布的全球企業研發百強企業中,我國入榜前100名的企業數量為10家(德國、日本和美國分別為12、15和35家),且科技領軍企業R&D經費支出額相對較低。按各國企業平均研發投資額排序,我國10家企業平均研發投資額為40. 9億歐元,在前100名企業所在的15個國家中排在第六位,與前五位國家企業平均水平(56. 6億歐元) 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中,華為1家企業占據很大份額,若不考慮華為,其余9家企業平均研發投資額則下降至26. 9億歐元,不足前五位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

與科技領軍企業相對,隱形冠軍企業是深耕細分市場、占據關鍵核心位置但營收規??傮w較小、知名度較低的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是產業鏈供應鏈細分子鏈的“鏈主”企業,往往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基石”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配套服務,是關鍵核心技術體系中的重要成員。隱形冠軍企業缺位造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程中的產業鏈供應鏈細分子鏈結構不完備。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507家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清單,盡管這一數據是2016年的7. 5倍(2016年為68家),但與德國將近1 600家的數量相比,還是太少,與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的地位顯著不匹配。從內部分布看,隱形冠軍企業的區域分布極不平衡,將近一半的隱形冠軍企業分布于東南沿海的浙江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五、以技術創新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 強化創新驅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分類開展基礎研究布局

研發投入是企業開展創新資源配置的重要基礎,更是政府引導企業創新能力的宏觀科技資源配置的重點內容。當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突出反映在企業研發投入依然不足,特別是企業主導的戰略性基礎研究投入嚴重不足,企業未能成為原始創新的策源地,限制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組織創新壯大。從這個意義上講,以企業技術創新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首要路徑是持續強化研發投入,在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演進規律、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堅持有組織的基礎研究與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一是政府部門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等研發資金配置重點機構需要強化對戰略導向型基礎研究、前沿探索型基礎研究和市場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的組織化。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模式在有組織的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方式。針對產業化導向的基礎研究,鼓勵產業鏈“鏈長”企業組建大中小企業構成的融通創新生態、產學研生態等,以在豐富的知識網絡、技術網絡和市場網絡中,切實推進應用研究的市場化。二是強化對研究型大學與科研機構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的資助強度,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面向研究型大學與國家重點科研機構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鼓勵探索”類科學問題的資助比例,適當延長此類問題的資助期限,并鼓勵戰略性產業中的相關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開展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面向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梳理并動態調整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的具體科目,強化對重點學科和新興學科的支持力度,穩定對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的資金支持,鼓勵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

(二) 全面自主創新:推進在戰略性產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

全面自主創新是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必要之路,當前部分關鍵產業與戰略性產業面臨嚴重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原因在于,未能形成全面自主創新模式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強化創新型企業特別是科技領軍企業的全面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形成面向整個創新鏈各個環節的全面自主創新模式。一是依據制造業“卡脖子”技術清單,確定創新型企業與科技領軍企業開展全面自主創新的重要技術創新領域,以強產業政策與財稅政策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 [26]。二是企業需要強化創新戰略轉型理念與認知,在傳統開放式創新的基礎上,逐步擺脫過度依賴市場戰略忽視創新戰略的傳統戰略弊端,以企業家精神與員工企業家精神重塑企業創新戰略新視野:一方面,所處產業鏈內的創新型企業形成創新戰略示范效應,引導產業鏈內的其他產業組織發揮創新戰略協同互補作用;另一方面,推動企業家精神全面轉型,從市場機會型驅動的企業家精神轉向創新機會驅動型企業家精神,為形成企業內全面自主創新模式提供強勁動力。三是以全面自主創新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營造良好的全面自主創新生態,著力通過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優化科研評價體制機制,真正支撐創新型企業特別是科技領軍企業形成全面自主創新模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

(三) 壯大創新主體:著力培育科技領軍企業與隱形冠軍企業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組織支撐是科技領軍企業與隱形冠軍企業,前者是牽引現代化產業體系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并主動構建全球創新生態的關鍵創新主體,后者是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細分子鏈深度根植的重要創新組織,二者相互協同與相互支撐成為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產業組織體系建設,需要分類圍繞科技領軍企業與隱形冠軍企業開展產業政策與財稅政策的分類制定工作,分層推進產業組織壯大,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第一,大力推進科技領軍企業能力建設。一是需要盤點重點產業的龍頭企業,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在整個全球產業鏈的相對位置,重點分析其創新能力,著力篩選出一批真正開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重點龍頭企業,推進科技領軍企業入庫工作。二是在篩選入庫的基礎上,政府相關部門通過重點產業政策與定向財稅政策支持部分涉及國家戰略性、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的重點企業持續開展創新研發,重點支持這類企業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支持企業走出去方面重點發力。三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特別是研究型大學與重點科研機構對科技領軍企業的支撐融通力度,加快構建面向科技領軍企業與研究型大學的融通平臺、創新聯合體等創新平臺,支持科技領軍企業攻關關鍵核心技術與重大原創技術,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構筑堅實的技術基礎。

第二,大力培育隱形冠軍企業。大力培育隱形冠軍企業需要在兩個方面精準發力。一是建立隱形冠軍企業庫,強化對隱形冠軍企業的政策支持。強化“單項冠軍”計劃和“小巨人”計劃,分類建立“單項冠軍”和“小巨人”數據庫,優化“單項冠軍”和“小巨人”的篩選與識別標準。在重點產業、未來產業內依據企業所在產業鏈位置,確定可培育的隱形冠軍企業。如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細分子鏈的關鍵位置篩選隱形冠軍企業的后備力量。強化對入庫企業的動態評估,實時剔除不符合標準的入庫企業,制定詳實的培育計劃,實施精準的培育服務。二是推動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集聚發展,構建“龍頭企業+隱形冠軍”融通創新生態圈。支持龍頭企業發揮產業鏈“鏈主”的牽引作用,鼓勵其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及其配套體系,帶動關聯度高、協同性強的隱形冠軍企業布局細分產業鏈供應鏈子鏈。定向支持龍頭企業與隱形冠軍企業組建融通創新聯合體,鼓勵龍頭企業面向創新生態建立創新公地,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產業數字共享平臺,向隱形冠軍企業開放數據要素與數字技術要素,實現創新資源、數據融通共享和優化配置。

(四) 厚實產業政策:加快構筑面向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型與產業安全型雙元融合的產業政策體系

產業政策是轉型中國家實現產業后發趕超的關鍵手段,更是政府有效調控產業競爭生態并營造良性競爭生態的重要政策工具[27]。特別是在全球產業競爭不斷激化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不同程度針對產業政策開展了系列部署,雖然學術界對產業政策尚存“政府干預主義”與“市場自由主義”等多重爭議,但有效的產業政策需要“設計得當”,特別是當前產業政策的實施范圍與作用效果整體上正處于一個強勢復蘇階段[28-29]。對于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而言,產業政策無疑成為重要的政策工具與調控方式。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其最終目標在于強化我國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夯實我國產業安全基礎[30]。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快構筑面向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政策需要逐步構筑面向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型與產業安全型雙元融合的產業政策體系。

第一,從構筑面向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產業政策體系來看,其核心產業政策類型依然是選擇性與功能性產業政策,而選擇性產業政策的重點在于持續加大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的“鍛長板”型投資力度,支持科技領軍企業、創新型企業聚焦制造業創新前沿領域的研發投資,支持這類企業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共性技術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功能性產業政策在于強化各類產業的產業創新生態,著力通過優化市場營商環境、提高產業基礎能力,為產業內企業開展融通創新提供生態支持。特別是持續優化產業內中小企業融資、完善稅收體系建設,弱化面向中小企業政府采購與市場準入的各類顯性與隱性門檻,著力優化市場營商環境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最終為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良性創新生態提供政策保障。

第二,從構筑安全型產業政策體系來看,一是建立產業鏈斷鏈風險預警體系。全面梳理關鍵產業鏈斷點、堵點與卡點,分析關鍵產業鏈斷鏈成因與持續時間,研判不同產業鏈斷裂造成的經濟與非經濟損失,據此構筑創新鏈斷裂安全評估體系與風險預警體系。二是著力推動涉及國家戰略與國家安全的重要產業鏈的“產業鏈鏈長制”,通過大力推動“產業鏈鏈長”在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與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中的產業安全責任,必要時以行政手段下的“產業鏈鏈長制”賦予“產業鏈鏈長”維護產業鏈安全的主要職責與權責邊界,給予這類產業組織特定的資源基礎開展面向產業鏈的安全體系建設工作,重點支持這類產業組織面向整個產業生態構建產業鏈安全數據共享庫、產業鏈要素融通與共享機制、產業生態價值共創與分配機制。三是持續優化戰略性產業與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的空間布局,著力通過構建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與產業備份體系銜接機制,發揮我國不同區域資源稟賦與產業空間布局優勢,實現關鍵產業與基礎產業在涉及極端環境、極端條件下的產業安全。

猜你喜歡
技術創新
“歐洲杯”有哪些新聞報道技術創新
基于產業集群的技術創新風險評價模型構建
網絡組織對技術創新的貢獻
技術創新語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難點分析
技術創新路徑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研究
創業投資模式下的兩類社會資本與技術創新
淺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