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高校思政教育與虛擬實踐的合力效應

2024-04-20 05:14鄭穎
文教資料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鄭穎

摘 要:虛擬實踐作為一種新興的實踐形態,日益成為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一種重要生活方式。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教育格局由此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教育結構、教育方式亦隨之變化,這些改變無疑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變革的時代浪潮。面對實踐教學形態亟須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亟須推進、大學生實踐共同體亟須發展的現狀,構建符合大學生現實需求的教育方式,將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結合起來,形成完備的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方法,成為大勢所趨。與此同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時代師生素養的提高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虛擬實踐的融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虛擬實踐;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何以可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保?]2020年,教育部認定了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包括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自2021年7月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工作??梢?,信息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簡稱“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動力。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實踐作為一種新的實踐形態進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視野。

一、高校思政教育推動虛擬實踐的多重意蘊

(一)虛擬實踐

虛擬實踐有著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虛擬實踐是指實踐主體在明確的主觀目標和愿望的驅動下,借助數字化操作手段,在人造數字虛擬空間中,實施雙向對象化的感性活動;狹義的虛擬實踐是指實踐主體借助虛擬現實設備進行的虛擬實踐活動。[2]虛擬實踐源自現實世界的實際需求和持續發展,與人類傳統實踐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它與傳統實踐有著顯著的不同。虛擬實踐主要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并在技術支持下,實現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互聯互通,從而實現各種可能。因此,盡管虛擬實踐深受現實實踐的影響,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依舊展現出了與現實實踐截然不同的獨特屬性。其中最顯著的是,虛擬實踐以其數字化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現實世界中的物質束縛,在虛擬空間中形成更加高效和靈活的實踐形式。這些獨特的屬性使得虛擬實踐在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和應對挑戰時,展現出更多的優勢和可能性。

(二)高校思政虛擬實踐教育

高校思政虛擬實踐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手段在計算機網絡空間中有目的地創建仿真或虛擬的社會實踐情景和條件,并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體驗、自主探索、相互交流、自我教育的新型實踐教學形式。[3]虛擬實踐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實踐教育方式,與傳統實踐教育有著顯著的區別。虛擬實踐教育是一種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實踐學習模式,以網絡為媒介,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體驗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虛擬世界中模擬真實環境下的操作。而傳統實踐教育是一種師生面對面的實際操作的學習模式,借助實體教具,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相較于傳統實踐教育,虛擬實踐教育具有更強的靈活性、針對性、交互性以及沉浸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邁向虛擬實踐的必然趨勢

(一)虛擬實踐是信息技術發展下高校教學實踐形態轉變的客觀要求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所采用的傳統實踐教育方法受到了新興科學技術的極大沖擊。首先,科技的飛速發展使現代通信技術嶄露頭角,科技成果推動知識傳播速度大幅提升,覆蓋范圍逐步拓寬。與之對比,傳統實踐教育存在傳遞信息效率低下、傳播范圍受限等弊端。其次,科技的進步為信息的獲取和利用開辟了便捷之路。傳統實踐教育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后獨立練習,而如今,學生可通過網絡課程等方式,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方式更具自主性。再次,科技發展推動實踐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得以不斷豐富。例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實現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拓展與創新。最后,科技發展促使實踐教育評價標準發生轉變。傳統高校思政實踐教育更關注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表現;而現在,評價體系還關注學生在科技應用方面的能力,如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在信息技術發展等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下,高校思政實踐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驗呈現出復雜且深刻的特點,傳統師生面對面的教學模式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線上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實踐教育,以及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對實踐活動進行充分挖掘與拓展,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虛擬實踐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在應對突發狀況時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而且能拓展教育形式,提升思政課程的吸引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二)虛擬實踐是推進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現實要求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事物不斷涌現,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內在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傳統實踐教育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虛擬實踐教育則成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和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思政傳統實踐教育具有難以克服的局限性。一是時間和空間限制。傳統實踐教育需要學生在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參加實踐活動,這可能產生交通不便、時間成本增加、安全性等問題,影響活動規模。二是活動形式單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分為校內實踐與社會實踐兩種。因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才藝技能存在差異,校內實踐活動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呈現出明顯的參差性,從而形成浮于表面的“形式實踐教育”,甚至形成只能服務于少數學生的“精英實踐教育”。這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而且基于對時間、安全、人員安排等問題的考慮,社會實踐的活動規模較小。三是資源分布不均。傳統實踐教育的開展往往需要依托實踐資源,而某些地區和學校受經濟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實踐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可能使得教育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高校思政虛擬實踐教育彌補了傳統實踐教育的不足,加速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步伐。一是虛擬實踐具有超時空性。它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使教育主客體無須處在同一空間。計算機圖像建模技術能夠構建真實世界中存在甚至是不存在的場景,豐富實踐教育活動的形式。二是虛擬實踐具有沉浸性。虛擬實踐雖然作用于虛擬客體,但對于實踐主體宛若真實發生,可以令受教育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三是虛擬實踐具有交互性和自主性。如上所述,主體可運用中介在虛擬空間中對虛擬客體進行引導,從而形成虛擬空間的主客體的交互關系,充分發揮主體的自主性。四是虛擬實踐更具針對性。虛擬實踐的豐富性可以滿足不同操作主體的不同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能力,選擇與其相匹配的虛擬實踐活動,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提高學生對實踐教育的滿意度。將虛擬實踐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豐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目標,也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變革的內在要求。

(三)虛擬實踐是信息化時代形成大學生實踐共同體的有力助推

“實踐共同體”的概念最早來自萊芙(Lave)和溫格(Wenger)?!皩嵺`社團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共同關注點、同樣問題或者對同一個話題的熱情,通過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互相影響,加深在這一領域的知識和專業技能”[4],實踐共同體更多是同一領域或地區的。由此可以概括出大學生實踐共同體的定義,即在高校中基于一定共同目標或相似興趣聚集到一起,共同分享知識與經驗,共同參與學習與實踐活動,相互促進、相互成長的學生群體。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我們步入一個新的時代,大學生實踐共同體不僅僅局限于一個領域、一個地區。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是高度數據化、智能化、信息化,它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日益緊密地聯系起來,為全球大學生實踐活動跨地域、跨時間的關聯提供了技術支撐,從而加速了大學生實踐共同體的形成。

傳統實踐僅將一個班級、一個專業或一個學校的學生聚集起來組織實踐活動,或由于參與人數多,涉及問題廣,可采取的形式少之又少,“多校聯盟”的思政教育實踐基本無法實現。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針對大學生實踐共同體的特點,將虛擬實踐與傳統實踐結合起來,與時俱進地創新實踐教育方法,促進全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聯動。將虛擬實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信息化時代形成大學生實踐共同體的要求,思政教育者必須通過融合虛擬實踐,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實踐共同體的形成,并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導下,確定一致的高校思政教育最終目標。

三、高校思政教育推進虛擬實踐的運行條件

(一)虛擬現實為高校思政虛擬實踐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

虛擬實踐之所以能夠產生,進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歸根結底是因為有科學技術的支撐。21世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運算能力、人工智能算法技術以及圖形運算顯示能力不斷提升。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日益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領域,產生了網絡購物、手機支付、掃碼出行等一系列新的生活方式;融入教育領域,產生了基于虛擬現實技術而生成的虛擬課堂、虛擬實驗、虛擬學習社區、虛擬裝配訓練間等。

虛擬課堂作為現實課堂的補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現實與虛擬之間進行轉換。虛擬課堂可激發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主動性,同時可以為受教育者提供更直觀的視覺體驗。虛擬實驗室是一種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開放式、網絡化虛擬實驗教學系統,是現有各種教學實驗室的數字化和虛擬化。[5]受教育者可以在虛擬實驗中通過3D模型對教育內容進行深度理解。虛擬學習社區是由網絡教育平臺與學生、教師共同組成的,不僅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輔助性的工具,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實現師生雙向互動。虛擬裝配訓練間通過對現實環境的“真實”還原,能夠增強受教育者的沉浸感與體驗感,使其更加直接現實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虛擬現實技術的產生與發展,使虛擬實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成為可能。

(二)師生素養提升為高校思政虛擬實踐教育奠定了操作主體基礎

當代大學生是虛擬實踐的主要參與者,大學生對于虛擬實踐的接受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虛擬實踐能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標準。對此,我們可從兩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是當代大學生有能力接受虛擬實踐教育。當今大學生多為“00后”,他們作為互聯網使用的主力軍,出生于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從少年時期就對互聯網有了清晰的認知,甚至有個別學生從幼兒時期就接觸了智能產品,他們被稱為“數字原生代”或“網絡原住民”。因此,在網絡的運用方面,他們遠遠超過上一代。二是當代大學生愿意接受虛擬實踐。相較于傳統實踐教育來說,虛擬實踐的虛擬性、交互性、自主性對新時代的大學生更具吸引力。他們喜歡并善于運用網絡在虛擬空間中塑造不同的自我形象,體驗不同的樂趣。而且相較于現實交往實踐,他們可能更熟悉并擅長虛擬交往實踐,如一些當代大學生患有所謂“社交恐懼癥”,現實的交往實踐往往會對他們造成壓力與約束;相反,通過一些智能產品,借助互聯網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的方式卻能讓他們把握主動權,放松地進行實踐活動??傮w來說,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新興事物,特別是與互聯網有關的事物接受程度較高,虛擬實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受到年輕人支持和歡迎的。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教師的基本媒介素養也伴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顯著提升。教師能夠在網絡平臺上獲取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并將其整合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充實和完善相關教學內容。部分高校已經開設針對新進教師的新媒體專業技術培訓,這無疑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發展機會,有力地推動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在思政課改革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教師們也展現出了極高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為培養新時代的建設者、接班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刻關注社會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三)虛擬實踐與高校思政教育在融合發展上的雙向互動

人們全部的社會生活從本質上來說是實踐的,它包括生產實踐、交往實踐和科學實驗。虛擬實踐就是一種新興的交往實踐形式。高校思政教育要將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傳輸給學生,就必須將其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只有這樣,主流的意識形態才能被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虛擬實踐對于傳統實踐具有彌補作用,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避免其演變成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從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所以,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將虛擬實踐與傳統實踐相結合,通過虛擬實踐提升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實現從被動受教育到主動學理論的主體性轉化。

虛擬實踐內在地包含著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虛擬實踐借助互聯網可以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渠道和形式,拓展實踐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實踐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但是,虛擬實踐的虛擬性也會造成交往實踐中多方面的異化現象,如匿名在網絡上發表言論,形成“言論超自由”狀態,使一些網民形成有網絡的遮擋而無須對其言論負責的錯誤認知,進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一些網絡游戲、動漫、網絡文學等具有暴力、色情傾向,開發者為獲取商業利益向學生傳播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有一些錯誤的西方意識形態在網絡上進行肆意地滲透和擴張,意圖扭曲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等。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介入虛擬空間,對青年學生的虛擬實踐進行正確引導,克服虛擬實踐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發揮其積極作用,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虛擬實踐中的是非之分、善惡之別,幫助他們形成符合社會發展的、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

如前文所述,虛擬實踐的超時空性、沉浸性、交互性與自主性等特點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實踐中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不管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考慮,虛擬實踐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結合有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為高校思政教育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將虛擬實踐運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地發揮虛擬實踐的優勢,而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雖然虛擬實踐作為一種新的實踐形式對教育格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的地位并沒有發生變化。原因在于:一是虛擬實踐產生于現實實踐。沒有現實實踐就沒有虛擬實踐,虛擬實踐是由實踐主體在虛擬空間對虛擬客體進行改造的活動,但虛擬空間內部所有的模擬與構建都是基于現實世界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現實實踐活動。在思政教育中,虛擬實踐可以幫助受教育者將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內化于心,但將這些觀念外化于行時仍然要回歸現實實踐。因此,與虛擬實踐相比,現實實踐在思政實踐教育中具有主導性作用。二是虛擬實踐是對現實實踐的補充。從當前狀況來看,高校思政教育中最理想的實踐教育情況是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共存,以現實實踐為主、虛擬實踐為輔。虛擬實踐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取代現實實踐。對于虛擬實踐的作用,我們必須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既不能夸大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也不能否認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張竑.虛擬實踐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9.

[3]劉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4]馮玉琴,丁書林.區域在線教學研究實踐共同體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21(7):114-121.

[5]袁利平,張薇.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教育扶貧及其實現[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0(2):189-196.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
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引領的路徑探索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發揮志愿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