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發展探究與思考

2024-04-20 10:30李月璇
中國音樂劇 2024年1期
關鍵詞:音樂專業美育教育揚琴

李月璇

摘要:“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出作品、出人才,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民族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斷強化,國家對于美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促進高校美育教育課程更為完善也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音樂審美最重要的是追求真善美,而真善美也是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是音樂工作者予以重視與深入研究的重點。在整體的發展過程中,藝術人才培養分為專業音樂學院和綜合類大學音樂學院(藝術學院)人才培養,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我國音樂專業教育的成長與變化。而作為一名綜合類大學藝術學院的民族器樂專業教師,對于綜合類大學音樂人才學習培養有如下幾點思考。

關鍵詞:音樂專業;揚琴;美育教育

一、以人為本,塑造德藝雙馨的藝術品格

隨著國家對于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的不斷推動,越來越多的文化賽事與活動爭相出臺,隨之涌現了一批技藝突出、藝術素養過硬的專業性人才。與此同時,對于人才的培養選拔也朝著更為全面、更注重人才本身素質的方向轉變?!秶Z·周語》中提到“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后世便以“德藝雙馨”一詞來形容一個(一般指從事藝術的)人的德行和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這也成為當今藝術人才培養所追求的一個方向。對于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來講,這也是專業建設最終要呈現的最好結果?!傲⑽闹?,惟字與義?!敝挥邢蛏舷蛏?,才能成為時代的號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這就要求高校對于人的培養有如下兩點需要注意。

(一)塑造德藝雙馨的教師品格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為師者,當以“德”為首要要求,不少學校也以“德”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如北京語言大學的校訓一樣:“德行言語,敦睦天下”,“德”居首位,這就要求我們的師生都應具備最好的德行與良好的做人品質?!皫熣?,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一名高校音樂專業教師,擁有一流的專業技能是首要的,如何將自己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儲備傳遞給學生也是一名高校教師理應具備的條件,但最為重要的是擁有一種良好的職業道德,這也是做人的必要準則?!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語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愛護自己的學生,這也是當下對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支點?!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名符合要求的人民教師應當具有奉獻精神,將自己的知識無私地傳授給學生,方擔得起“德藝雙馨”的好名聲。

(二)塑造德藝雙馨的學生品格

大學生涯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段歷練過程。對于一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專業訓練之中,可是在此過程中,有些學生卻因執著自己的問題而陷入糾結,甚至心理狀態也產生了變化。作為剛剛步入成年的群體,大學生對于事物的判別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而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健康、陽光,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這將比一味只追求專業技能的提升更有助于未來生活的前行。而這一切的呈現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唯有人正,傳遞出的專業技能才“正”,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流傳的經典也都體現了藝術家胸襟與學識的貫通、道德與才情的交融、人品與藝品的統一。[1]以此,未來這些學生才能當得“德藝雙馨”之名。

二、一專多能,建立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專業的判定上,音樂表演專業主要是培養面向專業文藝團體和音樂教育專業從事演唱或演奏的,培養系統的專業知識的高素質專業藝術人才,而這也是我們所認為的“專才”。20世紀初,各大專業音樂院校陸續開設這一專業。20世紀70年代,隨著音樂教育事業的普及,一些綜合類院校也開始開設音樂表演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一方面借鑒了專業類音樂院校的培養方法;另一方面吸收了綜合類大學對于知識廣泛傳播運用的培養理念,逐漸形成了“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

2021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從2021年開始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省級專業考試為主體,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2]由此可以看出,從招生層面來看,綜合類大學招收德藝雙馨、專業素質與文化素養并舉的全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主流趨勢,這也為進一步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撐,而這種趨勢的出現也給綜合類大學藝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命題,多層次考慮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新的思考方向。

(一)加強自身專業技能訓練

作為一名音樂專業的學習者,自身專業技術過硬是核心?!耙粚6嗄堋钡睦砟钜彩且浴皩!睘楹诵倪M行知識面的輻射。綜合類大學選拔的學生多以普通類高中畢業生為主體人群,這類學生在此前的學習多以學科類課程為主體,相較于音樂附中或音樂藝校的學生來說,練琴時間略有減少,因而在綜合類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專業技能練習效率便成為音樂專業學習的核心問題。對于綜合類大學的揚琴專業學生來說,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夯實基本功,如手腕的靈活度、雙手的協調配合、演奏時音的準確性,等等。同時在完善基本功的訓練外,還要進行樂曲的深入學習,如對曲目的理解、樂曲強弱的變化、段落之間的不同詮釋等。只有自身專業技能過硬,才有余力去學習更多知識,否則就會缺乏重點,學習方向分散,不夠集中。

(二)借鑒學習姊妹樂器

在老一輩音樂家中,在專攻一項專業技能的同時,學習多類樂器的藝術家不占少數,而回觀當今時代下的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培養,“多能”的體現也正有這一項。對姊妹樂器的學習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樂器之間的關聯,找到不同樂器所要傳遞的共性特點,同時有助于學習者在舞臺演奏中相互配合,找到和諧的音律。以揚琴為例,由于演奏的特點形式與打擊樂有相似之處,許多揚琴從事者在主修揚琴專業的同時,輔修了打擊樂專業,這使得他們在遇到舞臺合作時,可以更加貼近音樂想要表達出的內涵,找到平衡之美。在未來的就業中,綜合類大學的學生也可以在不同場合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中小學的音樂課程,那些在大學里接觸過鋼琴學習的同學就可以在這里發揮他們的能量。同時,他們也可以在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建設室內樂團或者樂團,真正實現一專多能的優勢。

(三)提高音樂鑒賞與實踐能力

蘇聯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睂τ谝魳返蔫b賞能力是一名綜合類院校音樂專業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因教學對象的差異性,綜合類大學的音樂課程可分為專業主修課與公共必修課,他們以各自音樂專業方向為主修,選擇音樂類、其他鑒賞類或史學類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在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藝術素養能力,這也是美育教育所形成的結果。在實際授課中,對于這兩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將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與結果導向,亦可以用挖掘深度與拓寬廣度來概括。為學生在專業方向授課,添加更為專業化、系統化的知識,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能力,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科文化,這便是對于專業性深度的挖掘。相反,公共必修課則應以傳播藝術文化為主,旨在讓學生理解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并在欣賞和體驗中提升審美素養和藝術鑒賞力,陶冶情操,提高藝術素養,拓寬學科文化的廣度。

實踐能力也是綜合類大學學生需要提高的一項重要能力。因此前訓練多為獨奏樂曲,忽略了學生間的合作配合,專業合奏重奏課也就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此種模式,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音樂風格樂曲更為飽滿的詮釋,強化學生在團隊中的視奏識譜能力,提高聽音準確性與敏感度,以多聲部的演奏形式,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力與審美辨識度,進一步提高各樂器、各聲部之間的協作、融合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還有助于他們進行創作,以多維的視角創作出更為動聽的旋律?!耙魳肥邱雎牭乃囆g”,舞臺實踐的目的就是如何讓你的聽眾進入你的音樂之中,挖掘他們靈魂深處對于音樂的渴望,這是作為一名音樂從事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很多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為什么自己單獨練習時很順利,一到舞臺或者人員密集的地方就會緊張,導致發揮不穩定,這也更體現出舞臺實踐的重要性,閉關造車顯然不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的學生需要多參與舞臺實踐活動,建立舞臺自信心,擁有良好的臺風和穩定的發揮是每一位綜合類音樂專業的學生急需彌補的功課。

(四)拓寬樂曲創作視野

音樂創作是音樂藝術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音樂演奏水平的一個重要論據,也是衡量整個音樂藝術發展狀態的有力說明。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新作品開始不斷涌現,作為音樂專業方向的學生,樂曲創作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通過自身實踐技能的提高,去探索樂曲創作的方法,從而更好地貼近實際演奏或演唱,表現出更符合自身特點、更符合專業技能特征的演繹形式。音樂來源于生活,在綜合類大學寬泛而豐富的校園環境下,音樂創作的多元化也在不斷顯現。例如從樂曲創作的主題性來說,引發觸動的環境已不僅僅只是單一的音樂教學環境,隨之而來的還有多種文科、理科的教學碰撞,選題更為多元化,創作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在新媒體流行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可以從各種渠道了解到不同的文化特征,這也使得創作的新作品可以更好地傳播與弘揚,而綜合類大學也有天然的群體多樣化優勢,因而在學生拓寬樂曲創作視野之后,不僅輔助了自己在樂曲創作本身的進展,還更好地為曲目的傳播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宣傳路徑,這也是作為一名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學生需要留意和學習的部分。

三、因材施教,結合校園文化的教學內容

綜合類大學中的學院特色是基于學校文化而

不斷形成與發展的。作為具有“小聯合國”之稱的北京語言大學,建校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國際中文教育為特色、以語言教育和研究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世界知名大學,而在北京語言大學國際化校園環境中,藝術學院始終站在國際視野的前沿,堅持傳承、傳播、交流、創新、發展的辦學宗旨,塑造集專業教學、學術研究、國際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國際交流與傳播于一體的教學研究型學院。而這一特色也使藝術教育與世界接軌,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構建以國際藝術教育為特色的本、碩專業教學體系。

立足本學校文化的學院特色,需要在建設中因材施教:

(一)利用學校天然優勢,重視文學素養提升

以揚琴曲為例,1966年以前,傳統揚琴音樂登上了歷史舞臺,而當時的作品多以民間歌曲和民間合奏曲為基礎進行改編創作,作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傳遞載體,揚琴曲所承載的文化便客觀地再現了當時民間風貌、歷史故事、地方習俗或時代變遷等?,F代揚琴音樂作品(1966年至今)則是在傳承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更多地走進人們的內心世界,感受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這些均要求后世的揚琴演奏者了解曲目創作的背景文化,以及創作者的深層意境,這樣才可能演奏出符合時代特征或文化特色的樂曲,因此音樂與文學是緊密相連的。著名作曲家李吉提先生曾說:“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的靈感來源并不是單一的,更多的是多維文學角度的交叉融合?!倍@也要求演奏者進行廣泛的閱讀,涉獵更多的文學知識,提升文化內涵。綜合類高校便有其提升的天然優勢,以北京語言大學來說,作為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為主要使命的國際型大學,人文學科始終走在學校發展的前沿,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各學科交叉融合的積極態勢。藝術學院音樂專業的學生便可利用這

一天然優勢,進入其他人文學科課堂,或是邀請教師們進行相關講座,通過學校的課程平臺,了解更多文化知識,從而更好地演奏出具有文化積淀的樂曲。作為教師,給學生傳遞的信息應不僅僅是技巧上的完美,還應有對于文化的積淀,這樣才能通過演奏狀態、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帶入樂曲中,傳遞給自己與每一位聽眾。

(二)完善教學配備,明確教學要求

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的教學方案與專業類音樂學院有所不同,面對“一專多能”的教育目標,綜合類大學有自己各自不同的教材與教學要求。作為以國際化傳播為主要目的的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開設面向留學生的藝術實踐課已成為學科特色之一。揚琴作為一種外來樂器,兼具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雙重特點,在國內外分布較廣,因此其也成為中外音樂交流中的一座橋梁。設置揚琴留學生實踐課,既能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又能夠在實踐過程中肯定外來文化的國際傳播意義,打開了中外音樂交流的又一窗口。在曲目的選擇上,我們既可以選擇國際化音樂風格的作品,如歐美音樂、鄉村音樂、拉丁音樂等,從而拉近國際學生對于中國樂器的喜愛度,并從中找到自己國家作品與中國樂器相結合的獨特風格,也可以選擇中國經典作品,如茉莉花、紫竹調等膾炙人口且極具中國東方之美的音樂作品,讓更多國際留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實現“音樂無國界”的教學目標。作為語言類大學,對于國際化藝術拔尖人才培養探索的路徑應是“語言+藝術+文化”的跨學科課程體系的建構,課程中,授課教師以“雙語”任教,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文化內涵,實現國際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探索。

(三)建設實習基地,開展中外音樂交流活動

中外學生的藝術實踐交流是基于辦學理念下的又一創新舉措,如何使中國文化“走出去”,又如何將外來文化的優勢充分吸納是學院特色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專業連續幾年與北京王府校區進行辦學合作,進一步深入國際學校和社區開展相關美育和服務活動,搭建對口實習實訓基地,推動對高校美育社會服務功能的探索與研究,逐步實現“音樂無國界”的理念,同步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2019年,世界揚琴大會在安徽成功舉辦,來自世界各地數十個國家與地區的揚琴藝術家、作曲家、樂器制作家及學者共聚一堂,用不同形制、音色各異的揚琴,以豐富多彩的演奏形式風格詮釋迥異的音樂作品。以此為例的中外藝術交流活動眾多,倡導學生多參與中外交流音樂會、論壇、講座,有助于學生擴大國際化視野,增添民族自豪感,促進文化交流,創作、演奏出更具有專業性、文化交融性的樂曲。

四、結語

在現有音樂專業類教學模式中,綜合類大學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還在探索階段,專業類音樂院校與綜合類大學相比,后者有獨特的平臺搭建機制和學術研究氛圍,這意味著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實踐。綜合類大學的音樂專業人才不僅要滿足音樂教育教學及文藝演出團體的需要,更要具備活動策劃、形式創新、內容豐富、理論科研并舉等綜合能力,多元的能力訴求才能使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與音樂專業院校齊頭并進,培養更為出色的音樂人才,這也符合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在教育改革與社會轉型的今天,出作品、出人才任重道遠。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為中國美育教育事業的建設發展,我將堅守本心,開拓進取,不懈奮進,標旗揚威。

【基金項目:本成果受北京語言大學院級科研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為23YJ070006】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健.“一專多能”與“多能一?!薄囌撘魳繁硌莺鸵魳穼W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學〔2021〕3號[A/OL].(2021-9-16)[2023-6-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109/202109/T20210923_566071.HTML.

[3]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華樂大典·揚琴卷[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11.

猜你喜歡
音樂專業美育教育揚琴
應用于合重奏的揚琴音域介紹
我與揚琴協奏曲《鳳點頭》的“緣”
從“洋琴”到“揚琴”——探究民族樂器揚琴的中國化演變
揚琴的傳入與流變探析
美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潛化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探討
元認知策略在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彈唱訓練中的具體運用
關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
試論如何推動音樂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指導
論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