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主流媒體開展國際傳播工作路徑探究

2024-04-20 16:04遇千惠
教育傳媒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國際傳播主流媒體新時代

遇千惠

【內容摘要】新時代,主流媒體開展國際傳播工作面臨新挑戰。本文分析了當前國際傳播環境的新變化,以CGTN相關實踐為例探究了新時代主流媒體開展國際傳播工作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主流媒體;國際傳播;CGTN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國際傳播工作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雹僦?,習近平總書記又在黨的二十大和2023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對國際傳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傳播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擘畫了新時代我國國際傳播工作的新藍圖,主流媒體應以此為指引和遵循,敢于直面因國際傳播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勇于探索國際傳播工作新路徑,不斷開創國際傳播工作新局面。

一、新時代國際傳播環境的新變化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②在此大背景下,國際傳播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元化的傳播主體

傳統的國際傳播主體包括政府、媒體、智庫、大型企業等。政府是國際傳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通過外交、文化交流、貿易等方式進行國際傳播;媒體是國際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包括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等;智庫是以學術創新和交流的方式推動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大型企業通過自己的傳播團隊或公關團隊,負責與消費者、投資者、合作伙伴等進行溝通和交流。隨著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等數字媒體的普及,非政府組織、公民個體和虛擬主體等與傳統國際傳播主體一道,構成了國際傳播的多元化傳播主體,這使得國際傳播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個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國際傳播,例如通過社交媒體、國際會議、發表文章等方式;虛擬主體則包括網絡紅人、微博大V等,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和粉絲數量進行有效的國際傳播。

(二)互動性的傳播方式

當前的國際傳播不再是單向的灌輸式傳播,而是雙向的互動式傳播。受眾不再只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參與到信息傳播過程中,使得傳播效果更加實時、精準。在國際傳播中,互動性的傳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回答問題、發表評論、分享觀點等。二是通過在線調查和民意測驗方式,了解受眾對某一話題或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從而與受眾進行互動和交流。三是通過在線論壇、網絡研討會、視頻會議等虛擬社交活動,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和交流,討論某一話題或事件。四是通過點擊廣告、填寫表單、參與競賽等互動廣告方式,吸引受眾參與和互動。上述方式既可以增強國際傳播的效果和受眾的參與感,也可以根據受眾的反饋和行為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需求和文化差異。

(三)微觀化的傳播內容

隨著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受眾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分散,他們更傾向于接收簡短、有趣且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因此,國際傳播的內容也變得更加微觀化,以適應受眾的需求。微觀化的傳播內容注重傳遞能夠觸動人的細節和情感,以微觀故事、個人經歷、情感表達等方式,增強受眾的代入感和共鳴感。具體而言,一是通過講述具體、生動的微觀故事,傳遞信息、表達觀點、增強情感共鳴。例如,通過講述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社會現象或歷史事件等。二是通過分享個人經歷和感受,與受眾建立情感聯系和共鳴。例如,通過分享一個旅行者的見聞和感受,傳遞不同文化和風俗習慣的碰撞和交融。三是通過情感表達的方式,傳遞信息和觀點。例如,通過表達對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熱愛和情感,增強受眾對該國家或地區的認知和好感度。微觀化的傳播內容更加符合現代人的信息接收習慣和需求,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傳播生態。

(四)共通互融的傳播理念

新時代,國際傳播不再是各自為政,而是越來越注重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共通互融。具體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價值觀差異,不強求一律,而是注重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二是強調人類共同點和普遍價值,通過尋找共同點和共鳴點,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比如,通過關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如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理解和包容。三是倡導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的共存和交流,通過互相學習和借鑒,促進不同文化和價值觀之間的互融和共通。比如,通過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藝術展覽等,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互融和共通。四是推動全球治理。通過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五)科技驅動的傳播變革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運用正在改變國際傳播的方式和格局。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和行為,提高傳播效率和效果。一是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國際傳播的數字化轉型,提高傳播的效率和質量。比如,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了解受眾的需求和行為,實現精準傳播和個性化服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化新聞寫作、智能推薦等,提高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效率。二是借助新媒體平臺和數字化技術,實現不同類型媒體和平臺的融合和整合,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傳播服務。比如,通過構建多媒體新聞中心,實現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內容的生產和發布;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實現與受眾的實時互動和交流。三是借助5G、虛擬現實技術、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國際傳播的創新和發展。比如,通過5G網絡,實現高清視頻傳輸和實時互動;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新聞報道和體驗;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新聞來源的驗證和保護。四是借助智能語音合成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機器翻譯等功能,提高國際傳播的效率和準確性。比如,通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將文字轉化為語音,為視障人士提供無障礙服務;通過機器翻譯技術,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即時翻譯和交流。

總之,新時代的國際傳播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我們需要不斷適應新變化帶來的新挑戰,以推動國際傳播工作的新發展。

二、新時代主流媒體開展國際傳播的新路徑

2019年8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英語環球節目中心(CGTN)正式成立。CGTN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傳播的主渠道,承擔著統領對外傳播全局的龍頭作用。五年來,CGTN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守正創新、融通中外,充分發揮對外傳播的主力軍、排頭兵、橋頭堡作用,聚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對外傳播旗艦平臺。面對新時代國際傳播環境的新變化,CGTN不斷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主流媒體開展國際傳播的新路徑。

(一)深化理論認知

加強對國際傳播的理論研究,深化對新時代國際傳播規律的認識。這包括對國際傳播的歷史、現狀、趨勢以及傳播策略、傳播手段、傳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通過深入的理論認知,可以為主流媒體的國際傳播提供科學指導。對于國際傳播的理論認知,一要加強理論學習。CGTN通過組織員工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學習活動,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同時積極探索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二要深入實踐探索。CGTN鼓勵員工通過參與新聞報道、節目制作等實際工作,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對新聞傳播規律的認識。同時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調研活動,了解觀眾需求和市場變化,為深化理論認知提供實踐支持;三要開展課題研究。CGTN鼓勵員工通過研究新聞傳播領域的熱點問題和實踐難題,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同時積極承擔國家級和省級課題研究項目,為深化理論認知提供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持;四要構建話語體系。CGTN通過制定符合中國立場和國際慣例的話語體系,提高對外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五要推動創新發展。CGTN鼓勵員工通過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提高新聞報道和節目內容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深入性。同時通過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引入新技術和新應用,提高新聞報道和節目制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堅持內容為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高質量的內容是吸引和打動受眾的關鍵。主流媒體應該注重內容創新,提供具有深度、廣度和溫度的報道,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以及傳遞中國價值。同時,要注重受眾需求和反饋,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和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吸引力的內容。主流媒體在國際傳播中堅持內容為王,就要把內容建設作為國際傳播的永恒主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貼近中國發展實際,貼近國外受眾需求,貼近國外傳播環境,不斷提升國際傳播的質量和水平。主流媒體在國際傳播中堅持內容為王,是提高國際傳播質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徑,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傳播的內容必須真實準確,不能有任何虛假信息或誤導性信息。二是傳播的內容必須客觀公正,不能帶有任何主觀色彩或偏見。三是傳播的內容必須貼近受眾需求,關注受眾關心的熱點話題。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CGTN推出了多檔欄目,如《冰雪緣夢》《魅力北京》《冬奧大咖談》等,從不同視角跟蹤報道全球熱點,真實輸出中國熱門話題,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綠色、科技、環保、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國際體育盛事。其中,《冰雪緣夢》是一檔全新的紀實類欄目,它以“冰雪”為線索,貫穿整個冬奧會,通過記錄與冰雪運動相關的故事,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冬奧會的魅力和冰雪運動的樂趣。而《魅力北京》則通過展示北京的城市風光和歷史文化,向全球觀眾呈現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北京形象。此外,CGTN還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與觀眾進行互動,鼓勵觀眾參與新聞討論和節目制作,使觀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新聞傳播中。

(三)拓展傳播渠道

除了傳統的廣播電視和報紙雜志等媒介渠道,主流媒體應該積極拓展新的傳播渠道,包括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客戶端等。通過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擴大國際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CGTN拓展傳播渠道的舉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多語種傳播體系。CGTN建立了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多個語種的傳播體系,覆蓋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從而能夠更好地向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受眾傳播信息;二是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發布新聞報道、評論和專題節目,與海外受眾進行互動和交流,以提高傳播效果;三是建立海外分支機構。CGTN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雇用當地員工和記者,深入當地社會和文化,加強與當地受眾的聯系和溝通;四是與海外媒體合作。CGTN與海外多家媒體合作,共同制作和發布新聞報道、專題節目等,以增加傳播渠道;五是利用新技術創新傳播方式。CGTN不斷探索新的傳播技術和方式,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三維新聞報道、利用無人機拍攝特殊視角的新聞畫面等,以增加新聞報道的多樣性和吸引力;六是舉辦海外文化交流活動。如“中國電影節”“中國電視周”等,向海外受眾展示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成果,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四)注重本土化策略

在開展國際傳播時,CGTN注重本土化策略的運用,通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和需求特點,采用本土化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傳播內容本土化。在選擇傳播內容時,盡可能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和需求特點,選擇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內容作為傳播的重點。例如,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等特點,選取與之相關的題材進行深入報道和分析,以吸引當地受眾的關注和興趣。二是傳播方式本土化。在選擇傳播方式時,考慮到目標受眾的語言習慣和接受方式,采用本土化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例如,在新聞報道中,可以采用當地的語法、詞匯和表達方式,以貼近當地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三是傳播渠道本土化。在選擇傳播渠道時,考慮到目標受眾的媒體使用習慣和偏好,選擇本土化的媒體渠道進行傳播。例如,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非常流行,主流媒體可以通過在這些平臺上開設官方賬號或與當地媒體合作,將傳播內容精準推送給目標受眾。

總之,新時代主流媒體開展國際傳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路徑和方法,深化理論認知、堅持內容為王、拓展傳播渠道、注重本土化策略等方面是實現有效國際傳播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實踐和創新,主流媒體可以更好地承擔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①孟小曼:《國際傳播中講好中國教育故事的策略探究——以〈“一帶一路”職教行〉項目為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6期。

②新華社:《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310/t20231008_1084590.html,2023年10月8日。

(作者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英語環球節目中心視頻編輯)

【責任編輯:韓勇】

猜你喜歡
國際傳播主流媒體新時代
做好涉恐報道:媒體如何設置議程
主流媒體互聯網思維的現狀與實現路徑探討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打造醫院里的“主流媒體”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主流媒體如何在“反轉新聞”中當好定音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