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古詩文吟誦學習范式的實踐研究

2024-04-23 09:57袁超
新教育·綜合 2024年4期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小學

【摘要】廣州市黃埔區怡園小學近幾年積極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實驗和專項課題研究,從理論認知上形成四點常規,從實施路徑上踐行六項舉措,從內容拓展上輻射七個維度,從學習范式上探索七線貫穿,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改革,有力地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古詩文吟誦;學習范式

吟誦是我國延續數千年的讀書法,是漢詩文傳統讀法的統稱,自古讀書皆吟誦,古代稱之為“讀”。一百年前,新文化運動、白話文興起,以及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產生了現代大家所熟悉的“朗讀”“朗誦”“閱讀”。為避免混淆不清,1941年葉圣陶、趙元任先生首先提出用“吟誦”統稱漢詩文的傳統讀法。1950年新中國語文課創立,明確提出“吟誦”為古詩文(文言文)基本教學法。后來由于全盤學習蘇聯課程體系和教學法,加之時代的原因,吟誦在傳承上出現斷裂,逐漸失傳,幾乎成為絕學。近些年來,一批專家學者做了大量發掘、搶救、保護、采錄、研究工作,吟誦漸漸回歸,重新受到越來越多的認識和關注。2009年,國家語委正式確認這種傳統讀書法,并確定名稱為“中華吟誦”,簡稱“吟誦”。2010年,首都師范大學(下稱首師大)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2018年,吟誦作為經典誦讀形式之一列入“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首師大等一批高校入選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負責“中華古詩文吟誦與創作”研究與傳承,并帶動中小學開展吟誦教學實驗。2019年,吟誦進入統編語文教材和教參,成為學習古詩文的一種教學法。

2019年6月,筆者所在的廣州市黃埔區怡園小學申報成為“中華古詩文吟誦與創作”實驗校,在首師大徐健順教授及其團隊的帶領下學習并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實驗。2021年12月,學校申報了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小學名校長專項科研課題“小學生古詩文吟誦學習范式的研究”。課題負責人帶領課題組成員組成核心團隊,緊扣課題研究方向,積極開展課題實驗,引領語文科組全員參與,帶動全校形成吟誦學習的濃厚氛圍,取得了比較順利的教學實驗進展和顯著的課題研究成效。我們在吟誦學習中思考、研究,在吟誦學習中實踐、探索,在吟誦學習中成長、收獲,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提煉。

一、深化理論認知,領悟四點常規

我們在吟誦學習中對吟誦理論有了更系統的了解,也對中國傳統教育、對古人讀書修身有了一些認知,以及對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了一些思考領悟。

1.讀書修學有規矩

《弟子規》總敘:“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睆娬{先做人,再學文,以孝為先,以德為本?!洞髮W》:“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睆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古人讀書修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所側重:“幼兒養性”—幼兒怡養本性;“童蒙養正”—童蒙蘊養正見;“少年養志”—少年啟養心志;“成年養德”—成年學養行德。吟誦不光是傳統古詩文的誦讀方式,還是詩詞創作方式、詩詞鑒賞方式,更是教育方式、修身方式,是優秀詩歌文化的意義承載方式和傳承方式。

2.漢字音韻有規律

漢語是聲調語言,它高低起伏,天然具有旋律性。漢字是音形義組合,形聲、音義結合?,F代西方語言學家認為,語音和語義沒有關系,只具有隨意和任意性原則。但其實在古漢語中,語音和語義關系密切,漢語語音是有意義、有含義的。漢語漢字是以語音為核心構建的音、形、義一體的語言文字系統。漢字的聲母、韻母、聲調都是有含義的。一般來講,聲母有唇、舌、齒、牙、喉不同的發音部位是依次后移的,這五種聲母的發音部位在用力、強調方面也是依次遞加的。韻母的音調一般與發音時口形的開合度有關。具體到聲調,平上去入,是情緒的順序,一個比一個情緒性更強。平聲中正平和,上聲細小親密,去聲堅決明確,入聲快速決絕。漢語言從誕生之時的上古漢語,其語音就是有含義的、有體系的,這些含義和體系在今天的普通話中仍有大部分保留,這是我們進行漢字教學、識字正音的基礎,也是開展吟誦、研究音義聲韻的基礎。

3.古詩教學有規范

自古以來,吟誦就是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教學方法,古人把上學稱為“讀書”,把文人稱為“讀書人”。吟誦方法以圈點符號的方式存在于古代的蒙館、學館課本上。葉圣陶、夏丏尊先生在1935年的《文心》中,在古代圈點符號的基礎上創造了現代吟誦符號。朱自清先生在1941年的《精讀指導舉隅》“前言”中,確立了語文學科和吟誦概念名稱,并把吟誦作為貫穿語文課的基本教學方法。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和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吟誦以及吟誦教學法已經得到普遍認可,并成為新課標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教學的規范教學法。按照徐健順教授的指引,吟誦教學法分為零基礎、基本、整體、創作四種教學法。零基礎吟誦教學法是所有吟誦教學都應該經歷的階段?;疽髡b教學法,又可分為替換式(用吟誦替換朗讀)、點撥式(吟誦后做簡單聲韻分析);整體吟誦教學法,又可分為學吟式和貫穿式;創作式吟誦教學法,又可分為作詩式(用吟誦做詩詞創作)、度曲式(用吟誦做音樂創編)。

二、打開實踐門徑,施行六項舉措

1.技能培訓,做好入門引導

對教師技能培訓從零基礎做起,零起點入門,再引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同時配置必要的吟誦教學實驗配套資源。組織語文教師參加吟誦基礎培訓班,加強吟誦師資力量。

2.骨干帶動,加強示范引領

培育骨干力量對全體教師形成示范引領,提高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的技能與吟誦展示活動的能力。江滋利、丁秋麗、王麗云、梁美欣等老師在自己的班級開展系統的吟誦經典活動,陳智娜、陸瑞蓮、伍艾貞等老師引導學生開展粵語吟誦,這些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3.教學反思,注重分享交流

每學期組織古詩文吟誦教學課例觀摩、專題研討等活動,引導更多的教師走上吟誦教學之路。兩年多來,共組織開展全校性專題研討活動10余次,推出研討課例40多節,多次將吟誦研討活動向新疆、貴州、佛岡、從化等地結對子學校進行開放及展示,起到了較好的輻射和推廣效果。

4.搭建舞臺,豐富主題活動

每年開展全校讀書節活動,持續引導“美讀經典”,每日吟誦一首古詩,組織學生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參加廣州市中小學經典美文誦讀大賽。每年舉行三年級成童禮,以“禮潤童心,尊師重道”為主題,引導學生尊師孝親、明德修身。全過程貫穿著對《孔子贊》《三字經》《詩經·小雅·蓼莪》《詩經·小雅·淇奧》《詩經·衛風·木瓜》等經典詩文的吟誦。

5.環境熏染,營造書香氛圍

結合書香校園建設,突出營造校園里吟誦學習氛圍,利用校園廣播、顯示屏、電子班牌等媒介展示經典詩文,利用上學、放學時段播放《三字經》《千字文》吟誦,將上課鈴聲設置為吟誦《聲律啟蒙》。每周四下午的午讀時段,組織全校各班收聽吟誦廣播,跟著廣播學唱古詩,每次學習20分鐘,一組三首古詩,每月更新一次。在怡園小學三個校區,朗朗綿長的吟誦聲,時常在校園里回響,形成了濃郁的書香文化氣息。

6.家校協作,促進親子共讀

學校在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時斷時續的線上教學期間,適時推出居家學習每日吟誦一首古詩(詞),鼓勵親子共讀,激勵在線打卡,贏得了家長支持,受到了孩子喜愛。

三、擴展研究內容,輻射七個維度

1.從教師專業層面

重視言傳身教,老師主動學習吟誦,學習聲韻分析,了解詩教傳統,學會語文吟誦的教學方法,掌握了從吟誦到詩教貫通到創作的教學方法,形成引導學生吟誦的專業能力。

2.從課堂教學層面

探討如何有效而深入地開展吟誦教學,把吟誦教學法有機地融入古詩文教學中,從而有效提高古詩文教學質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吟誦方法,以吟誦為基礎,傳承“詩教”傳統,貫徹立德樹人。

3.從社團組織層面

建立吟誦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為喜愛吟誦的孩子們創設展示的平臺,為師生分享、交流、展示提供豐富靈動的舞臺。

4.從主題活動層面

定期開展吟誦專題活動,在讀書節、藝術節、成童禮、推普周等活動中找準時機融入吟誦活動,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節等傳統節慶日,以及結合二十四節氣等內容,組織開展各類詩文誦讀吟誦等活動。

5.從文化營造層面

結合書香校園建設,突出營造校園里吟誦學習氛圍,利用校園廣播、顯示屏、電子班牌等媒介展示經典詩文,利用上學、放學時段播放吟誦音樂,利用排隊、歸程隊時背詩吟詩。

6.從成果轉化層面

注重教學實驗成果積累,從師生成長故事、優秀吟誦作品、教學研究論文、教學設計課例、典型活動案例、調查調研報告、實驗總結報告等方面收集、整理形成成果匯編。

7.從素養評價層面

探索開展師生傳統文化素養測評,參考首師大吟誦進階指引:“聽吟誦”(聆聽、跟讀)—“品吟誦”(跟讀、品讀)—“學吟誦”(自主吟誦)—“用吟誦”(學習詩文)—“作吟誦”(詩詞創作)。

四、探索學習范式,勾連七線貫穿

在一所學校如何推動吟誦活動,如何開展吟誦學習,可以有哪些常態的方式、方法?初步構想,貫徹吟誦功用,貫穿吟誦主線,可以將吟誦與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形成若干“吟誦+學習”范式。

1.吟誦+古詩教學

把吟誦貫穿于古詩教學的過程,運用吟誦教學法來教學古詩,學習領悟詩詞格律,以及進一步探討具體的吟誦教學模式。

2.吟誦+漢字音韻

把漢字語音知識、音韻規律通過吟誦與正音識字、漢字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體會聲音的含義,開口即吟、見字能唱。

3.吟誦+立德樹人

引導學生誦讀經典,親近圣賢,把讀書與明德修身、與生命成長結合起來。

4.吟誦+傳統文化教育

吟誦是古代漢詩文讀書方法,學習吟誦本身即是傳承傳統文化。學校要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化、系統化,并將吟誦作為學習、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5.吟誦+書香校園建設

持續開展書香校園建設,讓校園充滿濃濃的書香文化氛圍,充滿朗朗書聲。

6.吟誦+跨學科學習

結合傳統文化教育,讓吟誦成為跨學科學習的媒介,通過吟誦活動整合德育、智育、美育等,成為促進五育融合的媒介。

7.吟誦+古詩詞創作

引導學生學習詩詞格律知識,嘗試吟詩作對,開展詩詞楹聯創作活動,以及鏈接書法等活動。

吟誦在怡園小學的開展,豐富了學校的課程樣態,使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更具特色,成為一所開展“中華經典吟誦實驗項目”的優秀示范學校。學校參加在山東青島舉辦的“古詩文吟誦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校長論壇活動,做了“以中華經典吟誦帶動傳統文化教育”主題分享。參加在佛山順德舉辦的“新時代·新教法—古詩文吟誦教學觀摩研討會”,執教吟誦教學研討課《題西林壁》。在第一輪“中華經典吟誦實驗項目”優秀評選中,怡園小學被評為示范學校,袁超校長被評為優秀校長,江滋利、洪媛媛等老師被評為優秀教師?!锻赐ァ芬髡b教學課例在2020年“詩教中國”詩詞講解比賽中獲廣東省二等獎,進入全國復賽。吳雯倩、張杏平、楊瑩、薛宇婷等13位老師的古詩詞吟誦課例獲得黃埔區微課大賽及詩詞講解比賽各類獎項。

學校將古詩文誦讀納入學校課程,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促進書香校園建設和學生閱讀素養提升,校園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文化環境,浸潤著典雅的傳統文化氣息。怡園小學構建“怡文化”頂層設計,通過深入發掘和闡釋“怡”字文化內涵,集思廣益提煉出“怡心怡身·至善至美”辦學理念,廣泛征集評選出“一訓三風”(校訓:怡養正氣·園育英才;學風:樂學善學·至精至誠;教風:樂教善教·至知至行)。學校辦學理念、校訓校風,還有育人目標—培養具有黃埔精神、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怡美英才”,都充分體現了根植于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推動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將吟誦學習及研究的成效擴展,把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實驗拓展輻射到怡園教育集團各成員學校。隨著我們對吟誦學習研究的不斷深入,后續還將產生更多的成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徐健順.普通話吟誦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徐健順.吟誦概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猜你喜歡
傳統文化教育小學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探討
試分析提高高中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淺談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歌唱教學方法的探討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