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應然樣態、實然困境與實踐路向

2024-04-24 07:48王天平李珍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4年4期
關鍵詞:智能時代人機交互

王天平 李珍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每一次迭代更新都沖擊已然形成且較為穩定的在線教育系統,衍生出新的在線教育實踐形態。未來在線課程將呈現以智能素養為核心的智能育人體系、課程資源定制化供給、AI智適應導向的在線學習活動、凸顯深度態勢感知的人機融合、全流程精細化在線課程評價的應然樣態。實踐中,課程用戶難留住、課程質量難提升、智能交互薄弱以及科技倫理引發爭議等現實困境都阻礙著在線課程的發展。為推動智能時代在線課程持續發展,應當關注用戶體驗、提升智能在線課程質量,促進技術融創、建設智能在線課程體系,增強智能交互、探索智能在線課程模式,堅守倫理底線、全面提升智能監管水平,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的深度整合。

[關鍵詞]智能時代;在線課程樣態;人機交互;實踐路向

[中圖分類號] G43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4-6120(2024)04-0020-12

近年來,教育部相繼印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旨在強調在線教育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供高質量的在線教育服務,加強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創新教育組織形態,豐富現代學習方式,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近期,以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Transformer)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語言處理工具備受關注,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爆全網,同時也讓在線教育領域看到了突破現有發展局限、邁向更高臺階發展的可能??梢?,人工智能技術的每一次迭代更新都會引發全民熱議,也將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線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智能時代,以ChatGPT 為代表的類人化智能技術為在線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在線課程主要是基于互聯網(或基于企業內部網絡)的課程。智能時代在線課程內容將由人工智能組織與實施,課程教學內容和組織方式呈現非結構化、精準化、個性化、動態化的特征。當前,學者對于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的研究不斷深入,主要涉及學習情感計算模型、在線課程教學系統模型建構、自適應網絡課程智能推薦算法設計等。其中,多數研究都傾向于探索算法設計、數據分析以及在線課程系統建構,缺乏對智能技術支持下在線課程樣態的探索。未來,借助智能技術,在線開放課程的轉型升級將呈現去學科化、微課程化、淘寶化、協同創新和知識付費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從在線課程要素角度,厘清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應然樣態,梳理智能技術支持下在線課程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困境,分析困境形成的深層次原因,試圖發現破解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發展困境的實踐路向,促進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深度融合。

一、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應然樣態

2008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受到 Coursera、edX、Openlearning 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其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诓煌膶W習理論視角和差異化的教學方式,MOOC 的類型也隨之豐富多元,比如 xMOOC、cMOOC、bMOOC 等??v觀歷史,以 MOOC 為主要形式的在線課程,一直推動著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并期望這樣的融合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改革教育教學。然而,桎梏于智能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徹底變革教育的期望并未完全實現。如今,以傳統互聯網為基本底色的技術迭代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更新和發展,逐漸形成了ChatGPT、NotionAI等具有類人特性的智能輔 助工具。與此同時,類人化智能技術也將使未來在線課程的呈現樣態發生變化。

至此,為勾勒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在線課程的未來樣態,本研究將基于在線課程要素視角展開分析。經過長期發展,教育界就課程包含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活動方式、課程評價達成了普遍共識。由于在線課程具有跨時空的特性,傳統課程的要素不能很好地表征在線課程的要素。遠程教育領域的學者們對在線課程的組成要素展開了探索。有學者認為網絡課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策略、學習支持、學習評價、學習資源。有學者認為在線課程由教學設計、學習活動、教學資源、學習支持、學習評價與反饋、技術手段組成。這些課程要素的劃分各有側重點,且都十分關注在線課程學習用戶的學習狀態。據此,本研究試圖基于在線課程要素視角,厘清人工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育人方式、課程資源、學習活動、人機融合以及課程評價的角度,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在線課程的應然樣態,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深度融合,用智能技術賦能在線課程中的“教”與“學”。

(一)以智能素養為核心的智能育人體系

學習者需求、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學科發展需求都影響著在線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呈現樣態。其中,學習者需求是最為基 礎和根本的。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發展的應 然樣態必須切實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 學習者當成課程的服務對象,滿足學習者的 發展需求。毋庸置疑,智能素養是確保學生 能適應并超越人工智能時代的素養,而 培養學習者智能素養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 過程,需要借助除智能技術之外的諸多育人 要素所形成的合力。鑒于在線課程主要依 托互聯網開展教學,普通學校教育的育人手段很難發揮作用,也就出現了在線課程育人場景缺失、育人活動缺乏、育人難度大以及網絡育人理論研究薄弱等育人難題。因此,智能時代在線課程應當圍繞智能素養,充分運用智能技術,拓展育人空間,打造在線教育育人場景,加強助學隊伍建設,構建智能育人體系,轉換育人方式,履行在線課程育人之責。如今,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語言模型讓人類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可能性。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這股潛在創新力量,在線課程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育人方式,而是真正地實現“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即服務”的教學主張,從學習者的角度,構建以智能素養為核心的智能育人體系,變革在線教育的育人方式。

首先,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關注在線課程相關主體的情感狀態、智能素養情況,傾聽他們的需求,適時地給予幫助,緩解他們的課程學習壓力。如此,通過類人化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升華學習者的思想,使情感育人能夠融入在線教育之中,彌補以往在線教育中情感交流缺失的空缺,實現情感育人。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參與將使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可視化。利用智能技術,在線課程可以通過學習者行為數據實時監控學習行為,采用動態診斷技術及時調整、優化學習資源和學習路徑,進行個性化的資源推薦,從而形成精準化、科學化、個性化的育人路徑。最后,通過構建智能化在線教育場景,使抽象知識具象化,實現在線課程中學生知識的共創、共享,避免在線課程的發展陷入教育資源堆砌的誤區。

(二)在線課程資源定制化供給

相對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為了便于說明智能時代在線課程資源的應然樣態,可以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把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首先,智能時代,在線課程資源能夠精準匹配教師教學需求、學生學習需求以及在線課程活動需求,為師生定制專屬的課程資源供給策略。在素材性課程資源方面,教材、學輔資料等各式各樣的課程材料的實物形式將通過知識圖譜、計算機視覺等智能設備,轉換成電子文字、圖片、視頻等學習制品,呈現在學習者眼前,滿足學習者隨時學隨地學的需求。不僅如此,借助于智能學習助手,學習者可以獲得專屬的課程資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OpenAI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向ChatGPT提出與課程資源相關的不同問題,從中獲取專屬的課程資源,以此來實現課程資源的定制化供給。其次,通過AI寫作、繪畫對原有的在線課程資源進行改編、重組,在線課程資源將輔助教師開展在線課程活動,匹配教師教學需求。最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在線課程資源的設計和開發將有效聯結在線課程的相關主體,促進生命載體形式的課程資源內生性發展。也就是說,從思想邏輯、生成邏輯、呈現邏輯、服務邏輯來看,在線課程資源建設將逐步走向思政育人、生成案例、互聯互通、深度學習的生成邏輯。在條件性課程資源方面,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給在線課程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嚴格把控在線課程資源的質量,以豐富在線課程資源。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在線課程能夠記錄學習者的輸入信息和在學習過程中作出的選擇,利用精準推薦算法,通過在線課程的供需精準匹配系統,分析學習者學習行為數據,推送定制化的在線課程資源。

(三)AI智適應導向的在線學習活動

智能時代背景下,智適應學習活動是在線課程學習活動的集中體現。智適應學習理念的基本指向是實現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學習者自適應學習。目前,在線學習活動整體上呈現由自主學習向自適應學習的過渡態。未來,在類人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在線學習活動將轉向AI智適應學習。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指出:智適應學習技術體系包括利用知識結構理論算法評估學生的知識狀態和知識結構;利用項目反應理論、貝葉斯知識追蹤算法評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依據學生學習情況,推薦合適的學習內容。其中,基于知識結構理論算法也曾應用于美國智適應學習系統ALE- KS(Assessment and Learning in Knowledge Spaces)?。因此,AI智適應導向的在線學習活動主要是利用智適應學習技術,實時開展學習者學情診斷、學習過程動態監測等工作,且通過智能技術模擬優秀教師,定位學習者學習痛點,并提供高效的個性化學習內容和路徑,實現因材促學的個性化價值追求。其中,豐富的課程資源是AI智適應導向的在線學習活動展開的重要基礎,它不僅包含數字教材、在線課程所依托的硬件設備,還包含智能學習助手、AI教師、在線課程教師以及相關教育工作人員等。在智適應技術支持下,在線課程相關的數據將在智適應學習活動中產生,這些數據將與智適應技術一起服務于在線課程的學習群體。具體來說,包括收集在線課程學習者學習結果、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情感狀態大數據,建立學習者在線課程學習數據庫;利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智能數據分析,提取學習者在線課程數據中重要部分的內容;基于智能數據分析結果,把握學習者學習薄弱環節,定位學習者學習痛點,匹配學習者學習需求以及在線課程活動需求,為學習者定制專屬的課程資源供給。此外,還可以系統性地規劃學習者的知識序列,為課程學習者的認知、行為以及情感提供科學的學習干預和個性化學習路徑指導,布置差異化作業,并為學習者制定高質量發展的學習路徑。

(四)凸顯深度態勢感知的人機融合

智能技術支持下,當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融合達到第四個階段——以擬人化思維為主的它異階段,在線課程人機融合的交互作用越來越凸顯。人機融合主要表現在人、機器和環境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思維、計算等體系化融合,相較于人機交互與人機結合,其發展整體充分實現了形式化和意向性的全面融合。深度態勢感知是指對態勢感知的感知,它是一種人機智慧,既包括了人的智慧,也融合了機器的智能。智能時代背景下,在線課程中凸顯深度態勢感知的人機融合是指在線學習的師生、人工智能軟硬件技術、互聯網在線課程環境及其相互關系的整體在線教育系統的趨勢分析。對于在線課程的輸入端、輸出端以及系統信息處理過程,學習者都可以逐漸形成人的智慧與機器的智慧相互融合的發展態勢。人和機器都能夠對復雜的在線課程教與學環境形成對象化的感知,并基于此進一步分析在線課程、師生以及智能技術之間的相互聯系。即使這三者處于一個動態的復雜系統之中,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在線課程也能夠理解學習者、教師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指令,理解他們所表達內容的隱含之意,通過廣泛收集在線課程行為主體所產生的數據,或是部分數據,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處理,感知相關主體對在線課程的需求、目的、感覺、注意、動機、經驗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變化等,適時地基于學習指導,開展相關的在線課程學習活動。需要強調的是,這種人機融合的深度態勢感知過程不需要建立在完備的信息、資源的情境下,基于部分的信息、資源,這樣的深度感知也能夠不受阻礙地發生??偟膩碚f,凸顯深度態勢感知的人機融合能夠與在線課程相關主體協同工作,推動在線教育科學化發展,使學生站在科學的視角,真正明白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何種程度,讓教師能夠理解為什么教、怎么教、如何教、教到何種程度,明確在線課程的智能系統如何助學、如何助教。

(五)全流程精細化在線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一個持續展開的、復雜的動態過程,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課程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的過程,包含的要素有教師、學習者、教材以及環境??茖W合理、異類多維的課程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而且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反饋,優化現有在線課程設計和開發策略。智能時代,在線課程評價凸顯出全流程精細化、即時性反饋、動態化監測等優勢,這主要依賴數據的收集、分析與呈現得以實現,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在線課程數據價值化的過程。首先,逐步深化數據采集的廣度,利用智能數據采集技術及時、準確地采集在線課程全流程、各環節產生的數據,包括基于在線課程產生的文本數據、音頻數據、情感數據、行為數據等。其次,通過智能數據分析幫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在線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實踐中,這樣的智能數據分析技術將充當智能化課程學習助手嵌入在線課程中,直接或間接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辦公效率。最后,利用ECharts、D3.js、Prefuse等可視化工具,將在線課程評價數據可視化呈現,精細化展示在線課程數據。以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為例,智能技術可以采集在線課程全流程中的教師多維行為數據,構建教師行為數據庫,以智能技術作為評價手段對該數據進行準確識別和智能分析,并將評價結果以文字、圖表、雷達圖等形式可視化呈現,精準細致地展示。

二、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發展的實然困境

由于在線課程中智能技術的參與以及課程學習內容和空間的超現實性,在線課程的開發和學習面臨著新的實踐性危機。目前,在線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應然樣態之間尚存在差距,這主要體現在在線課程的實踐過程,其中主要涉及在線課程所服務的對象、課程質量、智能交互、倫理問題等方面。

(一)課程用戶難留住

用戶流量的激增使得在線教育迅速擴張。然而,在線教育行業的穩步前進則要將落腳點放在關注在線課程用戶粘性、提升在線課程用戶留存率上。由于用戶學習效果難以滿足其預期,在線課程平臺歷來都存在用戶粘性不足、持續使用意愿差、輟學率高、課程完成率低等問題。尤其是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后,數以百萬計的師生紛紛使用在線平臺進行教與學。雖然基于互聯網的在線課程表現出跨時空的優勢,但是師生教與學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智能時代,大數據、學習分析技術等的介入使得在線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用戶流失現象有所改觀,但總體而言,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在線課程依舊難以滿足師生對提升教與學的效果和質量的渴望,以至于在線課程學習過程中出現了用戶學習氛圍不足、缺少必要的監督指導、學習動機不足、興趣無法被激發等現象。

(二)課程質量難提升

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在線課程用戶接受知識的程度,構建高質量在線課程是在線教育發展的應有之義。研究人員主要從兩方面評估在線課程質量:一方面是課程參與者和其他關鍵利益相關者對課程質量的意見,另一方面是在線課程的教學設計質量評估。其中,后者所說的教學設計在評估課程質量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線課程的教學設計是其教學效果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教學設計的質量則是在線課程有效學習潛力的關鍵指標和先決條件。智能時代背景下,在線課程實踐將面臨課程質量難提升的核心困境,其主要表現為:(1)在線教育領域魚龍混雜,某些在線教育機構為了降低成本,招聘不具備教學資格的人擔任講師,從而造成在線課程中的師資隊伍良莠不齊,在線課程師資質量難以保障。(2)智能化的呼聲如今越來越高,似乎一切都貼上了“智能”的標簽。在線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一些機構借著“智能化”的噱頭售賣“智能”在線課程,使用戶暈頭轉向,難辨真假。而這些智能時代中的“偽智能”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阻礙了在線課程資源和質量的良性發展。(3)部分教師的智能素養難以跟上智能技術融入在線課程的速度,導致在課程實施環節出現智能技術運用不熟練等問題,從而降低了在線課程教學設計的質量。(4)有關人工智能技術的硬件以及軟件的價格現今都相對昂貴,不能很好地普及推廣,造成部分地區智能設備短缺的局面,導致難以持續提升在線課程的技術質量。(5)智能化在線教育產品很難標準化管理,這也增加了對在線課程的監管難度,難以推進在線課程的高質量發展。

(三)智能交互薄弱

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交互發展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提升在線課程使用效率的、基于AI的交互框架,二是增加人機交互方式的多模交互。這兩個方面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在線課程智能交互的發展。雖然智能時代在線課程已能夠促進用戶與智能技術多樣化的交互,促進學生學習與理解,但是在具體操作與實踐中,由于智能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在線課程卻很難建立高效的人機智能交互連接路徑。在線課程討論環節“低參與率”現象已然成為事實,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在線課程互動空間的分隔、互動情感的阻隔以及互動邊界的區隔,使課堂互動的不確定性增加,教師身份認同也由此模糊化,特別是在情感交互方面,智能交互遇到的困境尤為明顯。在智能交互中,情感交互對提升學習效果有著重要作用,對用戶在線課程學習中的其他方面也起到潤滑作用。實踐中,人工智能課堂環境下,師生情感交互則面臨由于在線課程師生交互時間的減少,直接導致師生情感交互時間變短、交互機會縮減的境遇,以及由于師生時空距離拉大,而造成交互需求被隱匿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線課程教育教學主體與智能技術之間的不適切性造成的。智能交互技術滿足不了學習者深層次交互的需求,而學習者找不到有效途徑和方法適應智能交互技術的發展。未來,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融合勢必將從智能交互這里尋找關鍵性突破口,而智能交互的發展也必然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難題。

(四)科技倫理引爭議

教育人工智能面臨的倫理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利益相關者倫理、技術倫理以及社會倫理。就在線課程而言,人工智能技術誘發的倫理爭議主要涉及數據泄露引發的隱私焦慮、解構傳統師生關系以及“重器”與“眾器”的選擇傾向等方面。首先,在線課程中的教師教學數據、學生學習數據等會被智能采集設備收集分析,以此來呈現教師教學狀態、學生學習狀態,以便更好地獲得反饋,并監控學習過程。然而受利益的驅使,這些個人化的數據極有可能因為內部操作人員誤操作、智能系統受到攻擊等而遭到外泄,導致嚴重的后果。例如,某學習平臺被曝超1億條數據泄露,大學生隨后接到疑似詐騙的電話。其次,智能代理、AI教師等的出現,逐漸沖擊到教學主體,威脅到教學主體間的倫理關系。這主要體現在智能技術快速的分析處理能力以及遠超普通教師的處理水平,使得教師原本的工作職能被逐步取代,加強智能機器與學生的交互,而弱化師生關系的聯結等。最后,“重器”與“眾器”的選擇天平一直搖擺不定。在技術決定論的人眼里,認為“重器”是在線教育應當選擇的偏向,應當運用最新的軟硬件設備技術,甚至是獨家探索性技術,也就是所謂的炫技派。相反,“眾器”則是強調技術適應在線課程教學需求就可以了,普及大眾,惠及用戶。目前,選擇的偏向一直未成定局,未來還會持續引發人們的爭議。

三、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實踐路向

為破解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實踐困境,推動在線課程高質量發展,未來應當關注在線課程用戶的體驗感,深度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融合創新發展,解決在線課程用戶所需要解決的智能交互問題,堅守科技倫理底線,持續摸索智能時代在線課程中的實踐路徑。

(一)關注用戶體驗,提升智能在線課程質量

在線課程的用戶體驗是指用戶對在線課程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感知與體驗。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在線課程中,用戶體驗表現為用戶處于智能學習環境、智能學習活動中的感知,以及對智能學習結果的反饋。有研究表明,用戶十分重視在線課程的學習體驗,且用戶體驗與在線課程質量之間呈正相關性。因此,相關部門應當集中人力資源、財力資金等,抓住在線課程用戶的需求痛點,找準在線課程的優勢,提升課程質量與用戶體驗。首先,鼓勵在線課程的教師或者設計人員學習當代教學設計原則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幫助其提升教學設計質量。其次,搭建良好和諧的在線課程環境,提升在線課程中的人際互動質量,以此來提高用戶的學習成績,滿足用戶需求。再次,合理設計用戶與機器行為,幫助用戶實現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目標,使用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取得優異的在線課程學習效果。最后,可以設計負責各項在線課程任務的數字教師,從用戶角度實施精準教學,增強用戶心流體驗。例如,考勤數字教師——記錄在線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點擊課程學習人數情況、參與問答討論人數情況等,分析各個時間段在線課程學習人數,及時提醒用戶開展學習;作業練習數字教師——為在線課程用戶推送個性化的作業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問題,提升學習效率;情緒關照數字教師關注用戶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問題,當檢測到學習者出現學習疲倦、厭學等情緒問題時,情緒關照數字教師將及時出現,適時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規律科普、學習放松建議等指導;課程教學數字教師——這一類教師將彌補傳統異步在線課程學習中人類教師無法與學習者進行眼神、肢體動作等交互弊端,通過AI自作等,并由課程教學數字教師予以眼神、動作等反饋,以提升學習者在線課程學習臨場感。

(二)促進技術融創,建設智能在線課程體系

智能時代背景下,建設智能在線課程體系,需要調動一切能調動的積極力量,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基于互聯網搭建智能化教學平臺,創新在線課程教育教學模式,打造優質的在線課程,推動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的深度融合與創新。首先,搭建功能完備的智能化教學平臺,劃分關鍵性板塊,比如學習板塊、測評板塊、交流互動板塊。每個板塊嵌入合適的智能技術,輔助用戶學習、教師教學。例如,學習板塊采用智能交互、智能語言處理、情感識別等技術,測評板塊采用智能數據分析技術、智能題庫等,以此類推。其次,傳統的在線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跟上智能技術融入在線教育的步伐,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都需要及時更新?,F有的智能在線課程教學模式需要在原來的在線課程教學模式之上進行修改、更新,創設智能在線課程環節,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借助相關智能教學平臺或軟件,建立符合用戶發展需求的智能化教學模式,以推動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的發展。此外,在線課程教學系統作為技術引發教育變革的核心要素之一,也需要格外關注。在線課程教學系統的建設應符合網絡教育生態環境的基本特征,應能實現智能化個人學習系統的目標,支撐在線課程用戶個性化學習,促進其更好地發展??傊?,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的深度融合創新還有一段艱難的路程要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智能化在線課程體系,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及學習的方式方法,助力智能技術與在線課程的融合創新發展。

(三)增強智能交互,探索智能在線課程模式

線上教學區別于線下教學。以往,為方便開展在線課程教學,部分教師將線下教學經驗生搬硬套運用到線上課程教學之中,導致學生難以適應智能技術支撐在線教學的“線下教學模式”,以至于很難達到深度的智能交互水平。就目前而言,智能在線課程模式十分缺乏,且沒有一個可指導教師、學生如何使用智能在線課程教與學的模式與方法。為探索智能在線課程教育教學模式,深化智能交互,教師應當積極作出反應。教師作為在線教學的主導要素,其教學能力和水平決定了學生能達到的學業高度。因此,應當主動厘清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在線課程教學與傳統意義上將線下課程搬到線上的教學之間的區別與差異,將關注點放在探索智能時代在線課程教學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上,注重在線課程環境中如何加深與學生智能交互的程度,并探索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可操作的智能在線課程模式。課前,熟悉智能在線課程環境、智能化教學平臺功能等,利用技術功能的便利,使智能技術教學工具和資源的價值最大化,精心設計在線課程內容與智能交互環節;課中,實時關注學生反應,利用智能輔助機器人與學生建立多通道、多層次的智能交互,滿足學生情感智能交互、認知智能交互以及行為智能交互的需求,提升在線課程效率;課后,總結反思在線課程教學經驗,利用大數據實時記錄并追蹤學生之間的課后交流情況與復習情況,給予學生消化吸收、反思總結的空間。

(四)堅守倫理底線,全面提升智能監管水平

隨著智能技術不斷迭代,人工智能的“類人”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同樣,伴隨智能技術發展,人工智能倫理問題也愈加重要,需要人們的高度關注,并對其展開深度的思考。未來,需要堅守人工智能倫理底線,全面提升在線課程的智能監管水平。首先,要完善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工作。從道德層面約束和引導在線課程研究、設計、開發等人員,建立智能在線課程倫理委員會,自覺開展智能技術倫理實時監控與評估;從技術層面培養相關技術人員的智能技術管控與預判風險的能力,并構建科學高效的技術風險預警機制;在法治層面不斷完善人工智能在線課程的相關法律法規,使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在線課程從研究到實踐都有法可依。其次,要遵循基本倫理原則,做到公平公正、尊重隱私等,引導人工智能技術向善,規范智能技術創新行為,以維系較為穩定的人與智能技術的關系,促進人與智能技術關系的良性循環發展,堅守人工智能技術倫理底線。不僅如此,還需要明確課程知識產權歸屬、合理引用課程教學資料、明確生成性資源的歸屬等。智能技術是把雙刃劍,在深刻地變革整個在線教育體系的同時,人工智能也在逐步搶占在線教育主體地位,引領在線教育的未來發展。加強對智能時代在線教育體系的監管力度、全面提升智能監管水平是當務之急,堅守科技倫理底線乃是智能時代在線課程發展之本。

參考文獻:

[1]CARR-CHELLMAN A,DUCHASTEL P.The Ideal on Line Cours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2000(3),229-241.

[2]鮑日勤.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與學變遷與開放大學2.0新探[J].遠程教育雜志,2018(3):25-33.

[3]翟雪松,許家奇,王永固.在線教育中的學習情感計算研究:基于多源數據融合視角[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9):32-44.

[4]王永明,徐繼存.論在線課程教學系統的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8(3):66-73.

[5]黃太進,劉三女牙,李卿.“互聯網+教育”的課程智能適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81-186.

[6]王竹立.在線開放課程:內涵、模式、設計與建設:兼及智能時代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8(4):69-78.

[7]姜強,李月,孫潔,等.自適應混合 MOOC 模式: MOOC設計新范式[J]. 中國電化教育,2019(9):82-90.

[8]韓筠.在線課程推動高等教育教學創新[J].教育研究,2020(8):22-26.

[9]鐘啟泉.課程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41.

[10]武法提.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

[11]陳麗.遠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5-246.

[12]張華.論課程目標的確定[J].外國教育資料,2000(1):13-19.

[13]汪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生智能素養構建及其培育[J].當代教育科學,2018(2):83-85.

[14]張吉先,夏現偉,饒冠俊,等.大規模在線教育育人場景構建研究:邏輯架構與實踐形態[J].遠程教育雜志,2021(3):75-83.

[15]顧小清.人工智能促進未來教育發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4):1-2.

[16]成亞玲,譚愛平.如何幫助學習者走出學習資源迷航:基于學習者畫像的個性化學習資源推薦[J].當代職業教育,2023(2):103-112.

[17]吳剛平.課程資源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2001(9):59-63,71.

[18]段金菊,鐘曉芳,黃襄,等.智能時代在線案例教學資源的建設邏輯與評價向度[J]. 課程·教材·教法,2022(9):145-150,159.

[19]李海峰,王煒.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適應學習模式[J]. 中國電化教育,2018(12):88-95,112.

[20]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2019年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發布[EB/OL].(2020-01-10)[2023-11-29].htps://bdk.ucas.ac.cn/index.php/xyxw/2780-20190113,2023-11-29.

[21]FALMAGNEJ C,DOIGNON J P.Learning Spaces[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1:10.

[22]王天平,閆君子.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融合:歷史透視和未來展望[J]. 課程·教材·教法,2021(12):54-62.

[23]闕玉葉.人工智能實現完全意向性何以可能?:人機融合智能: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方向[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2(9):55-61.

[24]劉偉.追問人工智能:從劍橋到北京[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33.

[25]謝翌,曾瑤,丁福軍.過程性課程評價論芻議[J].教育研究,2022(7):54- 64.

[26]李雁冰.課程評價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27]魯圓圓,陳增照,陳榮,等.智能技術助推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的應用框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2(12):76-84.

[28]張務農.論課程的實踐性及其對中小學在線課程開發的啟示[.課程·教材·教法,2018(5):49 - 55.

[29]王娟,劉偉.在線課程用戶粘性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2(3):61 - 67,75.

[30] MARCARYAN A,BANCO M, LITTLEJOHN A.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 MOOC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5(1):77-83.

[31]汪玉峰.在線課程討論環節“低參與率”現象的積極理解與應對:基于對話教學理論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22(5):47- 52.

[32]肖靜.在線課堂互動中教師身份認同模糊化及其重構[J].電化教育研究,2021(5): 55 -60.

[33]劉桃冶.人工智能環境下師生情感交互的審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 11):31-34.

[34]鄧國民,李梅.教育人工智能倫理問題與倫理原則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20(6): 39 -45.

[35]楊斌.重器與眾器:在線教育中的倫理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20(11):9- 10,58.

[36]劉斌,張文蘭,江毓君.在線課程學習體驗:內涵、發展及影響因素[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90 - 96.

[37]何春,王志軍,呂嘯.我國大學生MOOCs學習體驗調查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4(11):42-49,96.

[38]JAGGARS S S,XU D.How Do Online Course De-sign Features Influence Student Performance?[J].Computers? &Education,2016(95):270? -284.

[39]李勇,賀佳,李忠民.關于 MOOCs 知識產權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7):12-16,124.

(責任編輯:彭文彬)

Online Course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Ideal Descriptions,Actual Dilemma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WANG Tianping'? LI Zhen'

(1.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2.Centre for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Every iteration and upd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ll impact the already formed and relatively stable online education system,resulting in new forms of online education practice.In the future,online courses will mani- fest ideal description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lligent educ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intelligent literacy,a customized supply of course resources,AI intelligent adaptation-oriented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human-machine integration highlighting deep situational awareness,and a refined online course evalu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In practice,the develop- ment of online courses is hindered by difficulties in retaining course users,improving course quality,weak intelligent inter- action,and controversial technological ethic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rses in the in- telligent era,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user experience,the quality of intelligent online courses should be improv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hould be promoted,an intelligent online course system should be built,intelligent interaction should be enhanced,intelligent online course models should be explored,ethical bottom lines should be adhered to,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online course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the intelligent era;online courses status;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practical direction

猜你喜歡
智能時代人機交互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聚焦前言技術,開啟“智能時代”
世界機器人總動員
新媒體時代食品安全迎來智能時代
某型柴油機虛擬維修系統研究
藝術類圖書出版與智能時代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九江城市交通事故模擬系統設計
人機交互課程創新實驗
多點噪聲遠程自動采集系統設計
物聯網時代下用戶體驗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