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實證分析與紓解路徑

2024-04-24 14:17范涌峰朱蕾屹涂小慶吳堯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4年4期
關鍵詞:內卷家長幼兒

范涌峰 朱蕾屹 涂小慶 吳堯

[摘要]隨著教育“內卷化”的升級,家長教育焦慮從高中階段下沉至義務教育階段進而下沉至學前教育階段。采用混合研究法,對3634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對17名家長進行訪談。研究發現,幼兒家長從“娃娃”開始就對孩子寄予了超高教育期待,教育投入遠超家庭承受能力,導致教育競爭無限下移,造成了許多消極影響?!疤崆皳屌堋钡漠惢變航逃^、“僧多粥少”的優質教育資源分布狀況、社群互動的隱性增壓以及教育職責的“內卷化”等都是造成幼兒家長教育焦慮不斷升級的癥結所在。要紓解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需要直面根源性問題,促進社會教育觀念的變革、構建幼兒教育發展的多元格局、營造綠色健康的社群環境、構建家庭教育支持網絡。

[關鍵詞]幼兒;家長;教育焦慮;“內卷”

[中圖分類號] C610;G78[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4-6120(2024)04-0116-13

一、問題的提出

在功利主義的教育環境下,家長的教育焦慮四處彌漫?!安惶嶙鳂I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的笑談,以及“別人家的孩子”等教育焦慮話題不斷被提及。家長面對教育焦慮一方面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卻又不自覺地深陷其中,不停加碼教育投入,教育焦慮的跨度隨之延長,從孩子的義務教育階段下沉至學前教育階段,學前兒童的壓力因此日漸加重。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紛紛未雨綢繆,從幼兒園甚至更早就開始對孩子的教育進行一系列規劃,課外培訓班低齡化、家長社群攀比等現象越來越普遍,兒童的休息時間也被各種英語班、珠心算班、技能培訓班所占據,課外負擔沉重地壓在孩子身上,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而當兒童在幼兒園、興趣班之間奔波時,家長同樣在為學區房、培訓費奔命,承受著經濟和精神雙重壓力,這些壓力甚至影響到家庭關系和家庭氛圍。教育焦慮呈“莫比烏斯環”式蔓延,使得教育“內卷”愈加嚴重,社會風氣大受影響。

為此,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家長教育焦慮問題,相繼出臺系列相關政策,如2021年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旨在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減輕家庭教育支出負擔以及家長的精力負擔,厘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邊界,進而希冀緩解家長教育焦慮。學界也對此開展了不少研究。如有研究認為,當前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癥”在社會中廣泛蔓延,已經是一種“群體性的焦慮”?!吨袊议L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綜合焦慮指數達到67點,整體處于比較焦慮狀態。如今“幼小銜接”的流行、內外的共同驅動等,不斷放大著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致使幼兒階段家長的教育焦慮普遍發生。過度教育焦慮的環境會激化家長攀比的偏激心理、階層擔憂及對教育的迷茫感,高焦慮的家長更是產生了自我懷疑感。在教育焦慮的影響下,家長還可能出現一系列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如忽視子女、“高利”擇校等,這對教育公平和子女的未來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高焦慮的家長對孩子的高要求甚至會導致孩子獨立性較差、依附感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等。研究表明,幼兒家長教育焦慮情緒的產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內部原因如幼兒家長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教育投入、在二孩和三孩政策背景下不同的家庭人員結構等。外部原因有幼兒園與家長的合作交流;傳統文化觀念引發的階層流動隱憂,從而引發家長的教育焦慮;以成績為中心的考試評價制度;良莠不齊的媒體報道等。為破解教育焦慮難題,相關文獻也從政策和家庭,以及家校社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建議。

相關政策和大多數研究更多關注到的依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家長教育焦慮,然而,當前教育焦慮情緒已悄然下沉至學前教育階段的家長,而針對該群體的相關實證分析卻很少。缺少研究的關注,幼兒家長教育焦慮水平無法得到準確評估,相應的教育焦慮現狀、原因等也因此缺乏深入研究;沒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指導,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不斷繁衍深化,幼兒教育發展受阻,幼兒和家長都會深受其害。為此,本研究將結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兩種方法,聚焦于幼兒家長,實證分析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探索系統化的幼兒家長教育焦慮情緒紓解路徑。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中的幼兒是指處于3~6歲的幼兒園適齡兒童,幼兒家長主要是指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父母?!敖箲]”一詞屬于心理學范疇,是指個體由于擔心自己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而使得自信心受挫,從而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色彩的情緒狀態。家長的教育焦慮主要表現在對孩子的擇校、成績以及未來職業的過度擔憂。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家長教育焦慮”即家長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體驗到的一系列過度擔憂情緒。在已有研究中,有研究發現焦慮情緒主要表現在認知、生理和心理三方面;有研究將就業焦慮和考試焦慮合并為成就焦慮,最終形成家長教育焦慮的三個維度——健康焦慮、成就焦慮和自身教育能力焦慮;也有研究認為家長的教育焦慮主要表現在子女升學擇校、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未來發展以及親子互動等方面?;谝延醒芯恳约艾F實經驗,本研究認為,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呈現“向內”及“向外”兩種指向趨勢?!跋騼取币话阒赶蚣彝炔?,反映家庭中家庭收入、家長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失衡給家長帶來的壓力;“向外”則指向幼兒,主要反映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期望與幼兒能力發展之間的關系。為深入探尋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表征及現狀,揭示幼兒家長教育焦慮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參考以上研究成果并結合自身研究需要,最終確立教育期望、教育投入、教育機會三個幼兒家長教育焦慮測評一級指標。指標一從成就期望和能力期望兩個維度考察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期望程度,指標二從經濟投入和精力投入兩個維度考察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投入情況,指標三描繪家長能夠提供給孩子教育資源的焦慮以及家長對幼兒能否進入心儀小學而產生的升學焦慮?;谠撝笜梭w系,最終設計出幼兒家長教育焦慮水平的測量量表,并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五個等級為“完全符合”“比較符合”“一般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此外,基于人口統計學變量,問卷中還設計了“家長角色”“孩子所處年齡班”“孩子幼兒園所處地理位置”“父母親文化程度”“孩子數量”“家庭年收入”等題項為描繪幼兒家長教育焦慮圖像提供依據。

與此同時,為了全面了解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現實情況并補充問卷的不足,本研究研制出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訪談提綱,并開展了以線上訪談為主、線下半結構式訪談為補充的訪談。

(二)研究實施

本次問卷發放依托于東部某省教育部領航工程園長工作室,問卷涉及工作室覆蓋的17個市縣的家長,其中母親2789名、父親788名、其他群體61名。研究者使用線上調研的方式發放問卷,此次共發放問卷3638份,回收問卷3638份。為了確?;厥諉柧淼臏蚀_性,本研究對回收問卷進行非統計層面的篩選,并按作答時間少于360秒、出現漏答題目、基本信息填寫出現明顯不符合邏輯情況等對問卷進行剔除,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634份,問卷有效率為99.89%。然后利用SPSS軟件對回收問卷進行分析。

本次訪談中,研究者圍繞研究的問題,通過對家長職業、年齡、年收入進行綜合分析,選取了15名幼兒家長進行初步的線上訪談,由研究者發送訪談提綱給幼兒家長,家長根據問題填寫自己的想法后反饋發送至指定郵箱,按反饋時間順序進行編碼,如第一個反饋訪談提綱的家長為 M1, 依次類推,共回收有效訪談資料9份。在初步整理分析訪談資料后,鑒于有效樣本數量較少,研究者又隨機選取了8名幼兒家長進行補充訪談,按訪談時間進行編碼,如第一個補充訪談的家長為B1,依次類推。

(三)資料處理

對問卷進行回收整理后,研究者將所獲取的數據分為兩部分,其中1815份問卷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1819份問卷用于驗證性因子分析。對總量表進行取樣適當性與球形檢驗,結果表明:問卷 KMO 為0.885,Bartlett 球形度檢驗p=0.000, 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素分子共提取教育投入、教育期望、教育機會三個因子。其中,“我會為孩子未來能進入理想的小學專門購買學區房”“我對孩子目前的教育條件感到滿意”兩個項目載荷系數絕對值低于0.5, 將兩個題項刪除后,其余標準化載荷系數絕對值均遠大于0.5。因此,本研究分別將公因子一、公因子二、公因子三確定為教育機會、教育投入、教育期望。根據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出的因子結構,對問卷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其中,RMSEA值為0.09,小于0.1; NFI值為0.904,大于0.9;GFI值為0.925,大于0.9,模型適配性良好。其后,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教育機會、教育投入、教育期望部分的 Cronbach'sα 系數分別為0.753、0.801、0.824,總問卷 Cronbach'sα 系數為0.866,問卷總體信度較高。最終問卷由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及其以下的20個項目構成。此外,研究者還綜合使用了描述統計、獨立樣本、檢驗、方差分析等對問卷進行統計處理,了解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水平以及收入、性別、家庭結構等因素對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影響。

在整理訪談資料時,研究者依據訪談反饋的時間順序進行編碼,將第一個反饋的線上訪談編碼為 M1、第一個進行補充訪談的家長編碼為 B1,具體編碼信息見表1。然后整理為兩萬字的訪談資料并從中總結分析出影響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核心因素。

三、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現實樣態

問卷調查表明,有近80%的家長表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焦慮”,可見幼兒家長普遍存在教育焦慮問題。進一步分析發現,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處于中等水平。在訪談中,提及孩子的教育時,頻感焦慮的家長占比超過80%,“學區房”“興趣班”“學歷”“擇?!钡仍~被頻頻提及。綜合問卷及訪談結論發現,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呈現范圍廣、程度深、影響大、覆蓋孩子全年齡段等特點。

(一)望子成龍:從“娃娃”開始的超高教育期望

本研究問卷中,教育期望主要指幼兒家長對孩子的成就期望和能力期望,即對幼兒在學習品質、當下獲得能力、獲得學歷層次、從事職業等方面的期望。問卷中,期望孩子未來成就超過自己的幼兒家長占比超過90%。例如,在題項“您希望孩子以后達到的文化程度”中,希望孩子未來是本科以上學歷的幼兒家長占比高達34.04%,希望孩子學歷是本科的幼兒家長占比為28.78%,而希望孩子以后的學歷是本科以下的家長占比僅為0.61%,幼兒家長對孩子的學歷期望顯而易見。望子成龍的教育期待層層累積滲透,幼兒家長只能“從娃娃抓起”,在學前教育階段就不斷為孩子的教育加碼。在訪談中,希望孩子未來成就超過自己的家長占比超過70%,當深入追問這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待在短期和長期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時,M7家長說:“短期(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堅持每天讀繪本、學英語、每周背會一首古詩;長期(期望)當然希望孩子至少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盉4家長表示:“短期的就是讓他現在努力,上好的小學;長期的話,未來能上一個好大學,有研究生學歷,或者有一個較高的社會地位?!?/p>

(二)不能承受之重:遠超家庭能力的教育支出

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局對中等收入群體劃分的絕對標準,即中國典型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50萬元之間,本次調查將樣本家庭劃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類群體。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家庭收入高低與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程度大小總體呈負相關關系,即家庭收入越低,家長的教育焦慮程度越高。究其原因,在孩子的教育上,低收入家庭要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

本次問卷樣本中,低收入家庭樣本數量占比為65.22%;進一步分析問卷的經濟投入維度不難發現,該群體由于缺少人脈網絡,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常選擇投入大量金錢以獲取資源。例如,在題項“你們家每年花在孩子課外培訓班的費用大概是多少”中,多數家長每年會花費1萬元以上在孩子的課外培訓班上,甚至不乏花費在4萬元以上的家庭。當教育支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教育焦慮隨之產生。訪談中,不少家長也對高昂的教育支出感到頭痛不已,如 B7家長在訪談中說:“我姐姐家小孩現在一個月交興趣班的錢七八千,物價現在漲這么快嗎?我看著都頭痛?!背苏n外興趣班費用,在涉及幼兒園升小學的問題時,部分家長還會選擇購買學區房、交擇校費,這同樣困擾著幼兒家長。如 M7家長在訪談中說:“購買學區房、上興趣班、交擇校費每一樣(都)讓我很頭疼,很焦慮?!盡5家長也表示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自己常常會為家庭的收入情況感到焦慮??梢?,幼兒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經濟投入較大,部分家長的教育支出甚至遠超家庭承受能力,自然容易產生教育焦慮情緒。

(三)提前的“起跑線”:教育競爭的無限下移

在教育期待指標問卷中,有86.72%的幼兒家長“希望我的孩子比別人優秀”。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高期望推動著“起跑線”不斷前移,教育競爭不斷加劇。

以教育資源為例,在問卷中問及“孩子的教育方面您比較擔心的內容”時,擔心“孩子升入小學的擇校問題”的幼兒家長占48.79%;訪談中,有近四成的家長為選擇優質幼兒園或優質小學而感到苦惱。如家長 M2在訪談中談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說:“有擔心的情緒,具體是擇校方面,想進入校風比較好的學校,又離家近,愿意適當交點擇校費?!备偁巸炠|的小學成了家長“提前的起跑線”。此外,競爭教育機會也給幼兒家長帶來焦慮。在問卷中問及“我們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您認為的起跑線是什么時候”時,有超過70%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起跑線”從幼兒園甚至從出生那一刻便開始了,為了讓孩子能夠累積早期的教育優勢,家長只能從幼兒園便“打雞血”式地培養孩子,用各類輔導班填滿孩子的課余時間。本次問卷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幼兒家長都為孩子報了1個及以上培訓班,有53.87%的家長表示“看到別的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我也想報”。在訪談中,家長也或多或少地給孩子報過興趣班,其中M3家長面對報興趣班的選擇很具代表性:“孩子小學錄取通知書還沒下來的時候有出現過(焦慮情緒)。孩子大班的時候我就給她報了一些興趣班,如跳舞、畫畫、英語、編程等,希望她能夠全面接觸?!睙o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教育焦慮情緒的蔓延都將兩者提前拉入教育競爭的賽道,難以停止。

(四)劇場效應:全面的家庭卷入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思想潮流衍生出無限的教育焦慮,每個人甚至整個家庭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拼盡全力想要“站起來”,從而陷入難解的“劇場效應”,產生一系列消極影響。于幼兒,從頂級小學到著名高校的“牛蛙式”教育,童年被校外培訓和幼兒園教育所占領,幼兒發展的應有規律被忽視,童年被規劃,天性被壓抑,可能導致許多心理或行為問題的出現。于家長,“雞娃”成為一種常態,即為了孩子考出更好的成績,家長不斷給自己的孩子“打雞血”,不斷給孩子的學習“加碼”,包括報各類補習班等?!半u娃式教育”使家長自己背上沉重的時間和精力負擔,甚至給家庭關系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在問卷題項“您每天花多長時間在孩子教育上(如協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陪孩子閱讀、監督孩子練琴等)”中,花費在1個小時以上的家長占55.12%。在訪談中,超四成的家長對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時間感到苦惱。其中B5家長提到:“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了?!盡7和 M8家長都談到自身發展和孩子教育的沖突:“工作、家庭和孩子都要兼顧,擔心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引導孩子?!贝送?,研究者發現主動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母親”樣本數量約2789,是“父親”樣本數量的3.5倍。在題項“在孩子的教育上,誰占教育的主導角色”中,“母親”的占比為71.83%。不平衡的教育角色和教育壓力也給家庭關系帶來了負面影響。在問卷調查中,超過60%的家長表示自己曾因孩子的教育問題與配偶產生過爭執;在訪談中,也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提到焦慮情緒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親子關系、夫妻關系以及家庭氛圍都帶來了相當程度上的消極影響。在教育壓力面前,整個家庭都難免被裹入焦慮情緒的旋渦。

四、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癥結透視

(一)提前搶跑:異化的幼兒教育觀

我國從古至今都非常注重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改變命運”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而如今社會階層流動的空間不斷被擠壓,教育具有的社會分層力量愈加顯著,社會教育觀念趨向功利化。讀書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個體發展途徑,教育成為人們提高社會地位、追求階層躍遷的重要工具。我國現行高考和中考兩大升學制度均看重學生的學習分數,學校、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行為變成了一種追求“分數”、追求“升學”的功利化行為,用人單位的人才評價和選拔常常也是唯“文憑”論。在教育功利化取向里,要想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獲得名校學歷,落實到教育全過程,則需要小學、初中、高中步步為營,拉長分數競爭戰線。由于幼兒在學前階段的評價指標多指向身心發展狀況等自然因素,家長對該階段科學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將學前階段也納入分數競爭的戰線,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提前“搶跑”,力求盡早獲得競爭優勢。在本次的問卷調查中,有73.69%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起跑線”從幼兒園甚至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為了讓孩子能夠獲得所謂的“起跑線”優勢,訪談中有近七成的幼兒家長表示自己早早地為孩子報了輔導班,學奧數、練書法、下圍棋、學英語,孩子課外補課已成為許多家庭 的常態。家長不斷給孩子“加碼”,孩子的休 閑時間被大量的輔導班所占據,孩子不堪其 重、家長也不堪其苦,教育焦慮情緒在異化的社會教育環境下逐漸生發并不斷膨脹。

(二)僧多粥少: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

在普遍認知里,學業成功是人生成功的前提,而優質教育資源則是孩子取得學業成功的首要保證。在功利化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逐更是愈演愈烈,爭著將孩子一步一步地送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隨著現代家長逐漸認識到早期教育質量對孩子后續發展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教育具有的優勢累積效應有目共睹,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也就被家長列入爭奪行列之中。在選擇幼兒園時,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優質幼兒園。然而優質的公辦園往往招生數量有限,按地域招生、靠人脈關系入園等成為孩子進入優質公辦園的重要途徑,學區房、家庭教育經濟投入等問題也由此產生。優質的私立幼兒園則需要家長負擔更加昂貴的費用。不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優質學校的入場券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有39.08%的家長期望孩子能夠進入好的幼兒園,有47.74%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進入好的小學,有近三成的家長表示自己會為孩子的學習專門購買學區房。在訪談中家長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升學”“學區房”“擇校費”等詞語也屢屢被提及,不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好的幼兒園和小學,且愿意為之購置學區房或交擇校費,稱其為“砸鍋賣鐵”也不為過。究其本質原因,在于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需求過大,家長的“內卷化”爭奪加劇了教育的市場化,增加了“家庭條件”在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中的影響力,擴大了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了家長從學前教育階段就開始的教育焦慮。

(三)“信息繭房”:社群互動隱性增壓

當下,網絡媒體在成為幼兒家長獲取教育知識重要路徑的同時,也在構筑著屬于幼兒家長的“信息繭房”,給家長的教育焦慮推波助瀾。在幼兒家長的信息圈中,各種標語,如“雞娃不如雞自己”“前八所、六小強”等屢見不鮮,甚至出現專門的“雞娃群”以便家長跟風學習“牛蛙”的經驗。以微信群為例,家長抱團“打雞血”,并基于共同的育兒目標聚集了大量的家長群體,誕生了各種“育兒群”“媽媽群”,相似的年齡段、相似的教育目標成為幼兒家長相互比較的重要內容,一場“你追我趕”的較量也在家長群體中悄悄展開。在這樣的信息包圍下,教育焦慮情緒蔓延,家長被教育焦慮情緒裹挾,扎進“雞娃”的深淵,認為孩子如果不上培訓班、興趣班,就會被同齡人比下去。于是,孩子在學前階段就不得不上各種培訓班,這不但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也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讓家庭條件不夠好的家長苦不堪言。此外,線下互動也時常引發家長的教育焦慮。與線上的社群類似,線下家長的教育焦慮也常常產生于與周圍人的比較當中。由于學前階段的兒童處于幼兒園這個大環境中,家長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家長產生交流互動。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有53.6%的家長表示自己會為孩子報輔導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周圍其他孩子家長的影響。訪談中也有家長表示家長往往會相互比較自己的孩子??梢娫诩议L的互動中,“別人家的孩子有我也要有”“我的孩子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想法不可避免地產生,加劇著家長的焦慮情緒。

(四)“自雞”困境:教育職責“內卷化”

現代育兒方式正朝著精細化、科學化方向發展,這種不同于以往育兒經驗的新方式在重構家長教育理念的同時,不斷加深了家長的教育焦慮。受到現代育兒理念熏陶的家長們一致傾向于用科學的教育手段“操刀”孩子的教育。然而在新的科學話語體系中,家長們可以說是“從零開始”。面對未知的迷茫,幼兒家長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自雞”,即在給孩子“打雞血”時,也給自己“打雞血”,通過加強學習獲得更多知識與技能、獲取更多教育資源,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支持。然而隨著育兒標準的不斷提高,家長面臨超負荷的精神與物質壓力,陷入“自雞”的焦慮中。而在“自雞”的家長群體中,尤以母親為主。在本次調查數據中,母親主導孩子教育的比例高達71.83%;對該樣本進行分析后得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母親明顯比父親焦慮,其中,低學歷的家長又暴露出比高學歷家長更高的焦慮。究其原因,一是當家庭中高期待的教育職責加注于母親身上時,母親面臨的壓力陡然增加,家庭對母親自身能力、時間分配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二是母親在履行教育職責時,其教育觀念、教育手段等因素會不可避免地作用于子代并對子代產生明顯影響。低學歷家長所占有的文化資本相對不足,在教育場域的劣勢也會隨之顯現,“雞娃先自雞”的壓力實實在在地壓在了母親身上。在本次調查中,不少媽媽對自己的能力水平表示過明確的擔心,并且表示為了孩子的發展,自己會花費時間去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梢?,對于母親來說,她們不但要承擔來自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任務,還要被迫卷入越來越高的育兒標準中,過重的身心負荷使母親們陷入焦慮之中。

五、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紓解路徑

(一)去故向新:促進社會教育觀念的變革

功利化的教育觀扭曲著教育本質,“唯分數”“唯升學”等趨向結果的教育評價制度導向使得分數競爭的壓力從義務教育階段不斷下沉至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家長在教育焦慮情緒的驅使下走上“雞娃”道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要想打破“雞娃”這種功利的教育觀念,必須緊跟國家教育評價的指揮棒,打破教育評價的單極化導向,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回歸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促進社會觀念的整體變遷。首先,構建立德樹人導向的評價制度,充分發揮過程性評價的功能。一方面,找準教育評價的價值導向,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打破職業教育的偏見。只有扭轉不合理的評價制度與用人觀念,才能紓解家長的升學焦慮,阻斷焦慮情緒向學前階段彌散。其次,政府層面應合理利用社交媒體、社區等平臺,加強對教育政策以及立德樹人理念的宣講,幫助家長理解教育立德樹人的本質。幼兒園也要充分利用家園共育的現有優勢,通過開展家長交流會、講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等幫助家長認識到尊重幼兒發展規律的重要性。最后,幼兒園應當立足幼兒發展,積極發揮過程性評價的作用,借助于新時代新技術,建立兒童的個性化評估系統,通過記錄幼兒學習故事、成長軌跡等,明確孩子的成長路徑,落實幼兒園保育教育評估指標。

(二)供需協調:構建幼兒教育多元發展格局

幼兒家長對學區房、課外培訓班的追求也反映出當下教育資源的供給障礙。有學者指出,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影響其教育焦慮的產生。若想提高幼兒家長滿意度、緩解其教育焦慮,需要從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側入手,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保障幼兒家長的需求協調發展。在幼兒園建設方面,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積極作為,推動公辦園和民辦園協同發展,擴大幼兒家長的選擇面。一是統一城市內幼兒園的評價與辦學標準,推動起點公平;二是推動地方課程與園本課程的有機聯動,提高課程質量,縮小幼兒園之間的差距;三是推動幼兒教育培訓機構與幼兒園進行科學合作,提高幼兒園辦學質量的同時降低家庭資本對教育資源獲得率的影響。在師資建設方面,提高教師專業水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是教學改進的關鍵一環。一方面,幼兒園應定期開展培訓工作,解讀政策文本,探索高品質教學,引導教師推進教學創新與課堂改革;另一方面,鼓勵幼兒教師積極利用相關數字資源服務系統,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在供需協調方面,相關部門要精細化預測幼兒園需求規模,將需求空間化分布,推動幼兒園的規劃構建,從需求角度優化幼兒園的區域化供給結構。

(三)良性互動:營造綠色健康的社群環境有研究表明,人們頻繁地訪問社交媒體,并沒有獲得更多的放松和愉快,反而增加了壓力和焦慮。信息時代,線上、線下社群互動中傳播著大量真假難辨的教育信息,其中蘊含的焦慮情緒也隨著信息的肆意傳播如雪球般愈滾愈烈,習慣從互聯網獲取育兒經驗的新時代幼兒家長難免受其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的生態社群互動大環境勢在必行。首先,政府要做好監管和正向引導,凈化教育信息。對于各種社群發布的虛假教育信息要及時澄清,并追根查源,進行相應的懲罰;同時,主流媒體應宣傳積極的育兒觀及科學的育兒方法。媒介主體及社群構建者要有責任意識,規范發布的信息內容,維護線上社群互動秩序。其次,社區及社群構建者應自覺擔起“解壓閥”的責任,為幼兒家長提供優質且健康的教育信息,了解幼兒家長的需求,及時提供幫助。同時,家庭教育指導師、教師等專業教育群體,要把握線上線下與幼兒家長交流的機會,與幼兒家長進行直接、有效的溝通,引導幼兒家長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和育兒方法。最后,幼兒家長提高信息辨別能力是提取教育信息精華的主要方面,也是紓解教育焦慮的重要方法。幼兒家長要主動學習幼兒教育的科學知識,了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觀,在此基礎上學會篩選、辨別復雜多元的教育信息,獲取優質教育內容,提高育兒自信心。幼兒家長還需要自我監管,不傳播失實、夸大的教育信息,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社群互動大環境,帶動全社會共同為教育好幼兒而努力。

(四)全員參與:構建家庭教育支持網絡

對于新生代家長來說,新媒體環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教育行為,也引發著教育焦慮;而家長群體中,“母親”角色又與教育焦慮緊密相連。因此,破解幼兒家長教育焦慮的難題宜從母親著手,以新媒體環境支持為輔,搭建家庭教育支持網絡,為緩解幼兒家長教育壓力帶來可能。在家庭層面,推動親職共擔的教育模式,為緩解母親育兒壓力提供人力支持和情感支持。就制度而言,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強調男性育兒的義務,對落實男性育兒責任提供制度支持,如落實男性產假制度、鼓勵社區建立男性落實育兒責任的評估平臺,由母親、幼兒和學校共同評估男性育兒行為,社區對評估結果不合格的男性進行再次指導等;讓男性經由觀察、溝通協調而創造與修正其父職角色??梢岳妹襟w平臺,大力宣傳夫妻共同育兒的重要性以及男性參與育兒的積極事例,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為母親提供社會層面的情感支持,賦予男性育兒權利。在信息層面,國家應拓寬家長教育知識獲取渠道,為家庭教育提供信息支持。當下,幼兒家長產生能力焦慮的很大原因在于對科學育兒體系的一知半解。因此,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媒體工具,如報紙、電視、視頻平臺等,加大對科學育兒的宣傳,使科學的教育知識深入人心,為兒童提供一種“適度”的教育支持;另一方面,有關人員要探索幼兒園、社區合力并舉的教育指導服務。例如,幼兒園和社區可以建立專門的線上公眾號或微信群,由專業人員在平臺上定期講解科學育兒知識,為家長答疑解惑;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專業人士開展針對家長的科學育兒指導講座;社區、幼兒園聯動,在社區建立由幼兒教師組成的育兒服務崗位等,從而多方合力紓解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促進兒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尹霞,劉永存,張和平,等.家長期望偏差與教育焦慮[J].青年研究,2022(1):40- 48,95.

[2]耿羽.莫比烏斯環:“雞娃群”與教育焦慮[J].中國青年研究,2021(11): 80- 87.

[3]段會冬,莫麗娟,王軼哲.“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安放家長的教育焦慮:基于幼小銜接的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73-82.

[4]鄂翌婷,楊建科,張駿.“起跑線”的內卷: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J]. 中國青年研究,2022(8):68-75.

[5]余雅風,姚真.“雙減”背景下家長的教育焦慮及消解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9-49,2.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3-09 -13].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 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7]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N].人民日報,2021-10-25(13).

[8]陳華仔,肖維.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癥”現象解讀[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2):18-23.

[9]中國首份家長教育焦慮調查報告發布,綜合焦慮指數達到67點[EB/OL].(2018-09-16)[2023-11-20].http://edu.sina.com.cn/zxx/2018-09-16/doc-ifxeuwwr4952738.shtml.

[10]楊磊,朱德全,樊亞博.教育真的內卷了嗎?:一個批判分析的視角[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2(2):179-189.

[11]楊小微.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的問診、探源與開方[J].人民論壇,2019(34):104-105.

[12]徐強.“雙減”下的教育焦慮帶給我們哪些思考?[J].心理與健康,2022(2):28-29.

[13]郝燦燦.3~6歲幼兒家長教養焦慮現狀以及改善策略[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

[14]BLAU PM,DUNCAN O D.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M ].New York : Wiley , 1967:35 -38.

[15]吳信英.教育焦慮現象的成因及紓解之道[J].人民論壇,2019(24): 138 - 139.

[ 16]姚晴.嬰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研究:以安徽蕪湖嬰幼兒早教F中心為例[D].南京:南京大學,2021 .

[17]肖鮮.幼升小階段幼兒家長的教育焦慮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0.

[18]李金洲.家長教育焦慮研究文獻綜述[J].西部學刊,2020(8):77 -79.

[ 19]張墨涵,梁晶晶,張冉,等.家庭教育資本與家長教育焦慮:家庭氛圍和家校溝通的鏈式中介作用[J].浙江社會科學,2022 (5):142 -150,160.

[20]杜慧婷,李燕,俞凱,等.父母的育兒焦慮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研究述評[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6):20- 24.

[21]黃希庭.簡明心理學辭典[Z].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73.

[22]李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對初中生考試焦慮的影響:家長教育焦慮的中介作用[D].煙臺:魯東大學,2018.

[23]成方琪.父母教育焦慮的產生、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9.

[24]韓海棠.中產階層家長的教育焦慮:現狀、問題與原因[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

[25]劉世錦,王子豪,姜淑佳,等.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潛力、時間與路徑研究[J].管理世界,2022(8):54 - 67.

[26]馮博,宋莉莉.中國城市家長教育焦慮現狀解讀[J].管理觀察,2018(23):141 - 143.

[27]劉俊利.社會分層與教育資本視域下國內中產階層教育焦慮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28]崔保師,鄧友超,萬作芳,等.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J].教育研究,2020(8):4-17.

[29]李云星.“漩渦”:教育內卷生成機制解碼:兼論教育內卷的破解之道[J].教育發展研究,2022(Z2):1-9.

[30]郭戈.“喪偶式育兒”話語中的母職困境與性別焦慮[J].北京社會科學,2019(10):117-128.

[31]楊笛,金一虹.教育母職化與母職的焦慮[J].社會建設,2022(1):25-35,85.

[32]金一虹,楊笛.教育“拼媽”:“家長主義”的盛行與母職再造[J].南京社會科學,2015(2):61-67.

[33]楊可.母職的經紀人化:教育市場化背景下的母職變遷[J].婦女研究論叢,2018(2):79-90.

[34]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 -10 -13)[2023-11-20].htps://www.gov.cn/zhengcel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35]范涌峰.“后減負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重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42-52.

[36]錢潔,繆建東.破解家長教育焦慮的可能路徑: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評價體系[J].中國教育學刊,2021(9):38-43.

[37]丁亞東,薛海平.家長教育焦慮的現狀、特征及影響因素:基于35162名家長的實證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145-156,188.

[38]龍寶新,趙婧.“雙減”政策破解義務教育內卷化困境的機理與路向[J].現代教育管理,2022(4):20-29.

[39]汪雅倩.焦慮視角下強關系社交媒體不持續使用研究:以微信朋友圈為例[J]. 新聞界,2019(10):81-91.

[40]白旭晨,周秀平.“雞娃”現象的互聯網群體傳播與治理路徑[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66-73.

[41]洪秀敏,朱文婷.全面兩孩政策下嬰幼兒照護家庭支持體系的構建:基于育兒壓力、母職困境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教育學報,2020(1):35-42.

[42]劉中一.角色虛化與實踐固化:兒童照顧上的父職:一個基于個體生命經驗的考察[J].人文雜志,2019(2):106-112.

[43]李旭,張旭,楊金宇.論回歸兒童天性的教育及教育焦慮的紓解:基于《種樹郭橐駝傳》的教育價值意蘊闡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11):1-12.

(責任編輯:茍亞春)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elief Paths of Educational Anxiety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FAN Yongfeng ZHU Leiyi TU Xiaoqing WU Yao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With the upgrading of educational involution,parents'educational anxiety has descended from high school to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n to preschool education.This study used a mixed metho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 vey on 3634 parents and interviewed 17 parents.Research has found that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high expec- tations for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from the beginning,with education investment far exceeding family capacity,leading to infinite downward competition in education and causing many negative impacts.The alienation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ncept of "preemption",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of"more monks than porridge",the implicit pressure of community interaction,and the involution of education responsibilities are all the crux of the escalating education anxiety of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To mitigate the anxiety of par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face the root causes,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al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build a diversified pattern of pre- 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create a green and healthy community environment,and build a family education support network,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parents;educational anxiety;involution

猜你喜歡
內卷家長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莫陷內卷空焦慮,有益努力最可取
擺脫內卷焦慮,你只需要做這一件事
擺脫內卷焦慮,你只需要做這一件事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遙遠的未來要以現在為代價,究竟值得嗎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