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平臺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蚌埠學院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為例

2024-04-25 09:16張麗園葛金龍周開勝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蚌埠工科安徽省

張麗園,葛金龍,周開勝

(蚌埠學院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實驗室,安徽 蚌埠 233030)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新工科”人才培養成為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1].圍繞“新工科”建設,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創新實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然而,各高校在工程化教育改革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尤其是高等教育體系中占主體部分,而資源相對匱乏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創新師資人才短缺、協同辦學機制缺失、傳統教育模式難以實現“新工科”人才培養、創新實踐活動與企業實際需要脫節等問題[3].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工科”人才已成為地方高校亟待解決的難題.

高??萍紕撔缕脚_具有技術研發、技術轉移、資源共享、孵化企業等功能,是同地方企業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更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增強學生專業知識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創新平臺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構建與地方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對“新工科”人才培養和地方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蚌埠學院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建設為例,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和創新平臺實際,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創新團隊、實踐基地等方面加強創新平臺的內涵建設,促進新工科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為地方高?!靶鹿た啤比瞬排囵B提供實踐經驗.

1 充分利用校內外優勢資源,搭建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

“十三五”期間,作為安徽省五大發展戰略的千億元支柱產業基地之一,蚌埠市著力打造玻璃新材料、電子信息為代表的硅基新材料產業,擁有蚌埠玻璃設計院、凱盛集團、中航三鑫等規上企業60余家,成為產業鏈日趨完善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蚌埠學院在充分調研蚌埠及周邊地區硅基新材料產業現狀及其對“新工科”人才迫切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優勢專業,積極與蚌埠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凱盛集團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構建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目前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擁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實驗室、功能粉體材料蚌埠市實驗室,建設面積為3000 m2,總投入約2500萬元,為“新工科”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和創新實踐條件.

2 發揮創新平臺基地作用,培養與地方產業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人才

以創新平臺為依托,以項目、學科競賽為抓手,深入開展新工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前期工作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挑戰杯大賽、互聯網+大賽等,并先后獲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0余項,獲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華東賽區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安徽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獲安徽省大學生“挑戰杯”大賽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獲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安徽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1項等等,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培養與地方產業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人才,充分發揮創新平臺優勢和作用,與地方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是關鍵[6].近年來,圍繞企業工程技術需求,先后與企業簽訂“產學研”項目80余項,橫向合作經費400余萬元.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企業迫切需要的工程技術課題,激發了學生創新實踐的興趣,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為地方產業輸送高度契合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創新實踐活動有效的提升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以與創新平臺最為相關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安全工程3個本科專業為例,根據蚌埠學院2019~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9年就業率分別為:95.45%、95.24%、90.91%;2020年就業率分別為:79.63%、84.00%、90.00%,其中升學率為(含出國出境):27.78%、20.00%、42.00%;2021年就業率分別為:83.02%、84.02%、87.27%,其中升學率為(含出國出境):20.75%、36.00%、16.36%.從就業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受到企事業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尤其是2020年以來,在受到新冠疫情持續影響,相關產業受到較大沖擊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就業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3 加強創新平臺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

“新工科”人才培養需要一支教學水平高、創新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結合“雙師雙能型”師資培養規劃和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蚌埠學院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通過專業人才引進、特聘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知名企業家、教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還通過委派教師訪學研修、學歷提升、掛職鍛煉、定期走訪企業等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加強教師隊伍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和水平.前期工作中,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先后開展“教授、博士企業行”近百余人次,委派4名教師到蚌埠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和企業掛職鍛煉,聘請和引進知名企業家、教授、博士10余人.目前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擁有各類技術人才共4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2人,具有博士學位34人.師資隊伍建設為“新工科”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技術支撐.

4 深化科研團隊建設,凝練平臺特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以服務地方產業為目標,探析科研團隊建設對地方高校具有重要意義[5].蚌埠學院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按照“學科專業+研發方向”的團隊建設思路,進行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融合,引導教師深入開展科研團隊建設.目前創新平臺根據教師的學科專業和研發方向主要分為3個科研團隊:硅基粉體材料團隊、硅基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和硅碳復合材料團隊.自硅基新材料創新團隊組建以來,獲各類國家級、省級項目26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重大專項項目、安徽省重點研發項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等);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一區論文12篇,二區論文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3項;取得14項科研成果(其中省級科研成果2項);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并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服務地方企業近80家,先后幫助企業解決了硅基粉體材料制備、電池級磷酸鐵的制備、高性能色譜填料的制備及應用、石墨烯功能涂料等諸多技術問題.科研團隊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創新平臺服務地方企業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也為今后創新平臺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凝練特色,深化創新團隊建設,以特色鮮明的創新團隊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5 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現校企資源共享,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發揮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進而推進“產教融合”教育教學新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將企業參與高等教育落到實處,是促進新工科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的具體要求,也是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產業的同時,加強了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也極大地提高了雙方在專業人才培養上的共識,先后與安徽鑫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中航三鑫太陽能光電玻璃有限公司、蚌埠格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蚌埠中實化學技術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實習實訓、社會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業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方向的契合度,部分學生畢業后直接到所實習的企業參加工作,并迅速成為業務骨干,為新工科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示范作用.

6 結 語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平臺應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相融合,為地方產業培養高度契合“新工科”人才.蚌埠學院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和硅基新材料創新平臺實際,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團隊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促進創新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為地方高?!靶鹿た啤苯ㄔO提供實踐經驗.

猜你喜歡
蚌埠工科安徽省
成長相冊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對話蚌埠:藥品采購究竟咋啦?
蚌埠藥采是非熱議
蚌埠藥采事件回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