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戶時代浮世繪分析

2024-04-25 15:00柳賀翟清
收藏與投資 2024年4期
關鍵詞:浮世繪印象派起源

柳賀 翟清

摘要:浮世繪在日本美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被譽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江戶時代前后兩百年是其產生及發展的重要時期,直至19世紀末,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期,浮世繪逐漸被“文明開化繪”所取代,逐漸走向衰敗。浮世繪對西方印象主義影響極大,對印象主義繪畫風格的確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浮世繪;起源;發展;影響;印象派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19世紀的歐洲美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據考證,“浮世繪”一詞最早出現于1682年風靡一時的小說《好色一代男》。日本社會對“浮世繪”一詞有不同的解讀,一種看法認為它是一個來自佛教的詞匯,相對于佛教中西方凈土世界,我們人生活的這個世界因不穩定、虛幻、漂浮,所以被稱為浮世。一種為字面解讀,即一個浮華的世界,雖繁榮熱鬧,但是曇花一現。還有一種解讀為人生就像大海里的一艘船,隨著海浪搖曳,無目的地漂流,給人一種生命無常、漂浮不定的感覺,這樣一種對空虛無常心理的繪畫表達形式,叫作浮世繪。浮世繪的整個發展歷程二百余年,可大體劃分為三個時期:從1650年至“一枚摺”的出現,這一時期可稱為“萌芽發展期”,套色版畫的出現到美人畫的成熟時期可稱為“全盛怒放期”,風景花鳥畫的出現至明治維新時期被稱為“衰落凋零期”。在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日本出現了幾十個浮世繪流派以及數千位浮世繪畫師,對日本美術史及世界美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浮世繪的起源

(一)中國印刷技術的傳入

中國明清時期文化發展繁榮,小說、戲曲故事等通俗讀物被大量地印刷傳播,這促進了中國明代的手工業與出版業繁盛發展,雕版印刷技術極為精湛,彩色套印技術被廣泛使用,呈現出規模大、地域分布廣的等特點,北京、南京、蘇州等地聚集著大量的印刷工坊?;张蓤D版雕刻技術使插圖成為書籍的重要部分,便于讀者理解。明代可謂中國古代印刷最為興盛的時代,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國的印刷技術傳入日本,直接刺激了日本的出版業、印刷業和雕刻行業的發展,為浮世繪的產生與繁榮奠定了基礎。

(二)日本社會市民階層的崛起

1603年,名為江戶的城市在日本崛起,江戶即現在的東京。當時日本的天皇所在地京都還是名義上的首都,但是日本實際掌權者德川家康將將軍幕府設在江戶,將江戶打造成了可以與京都抗衡的新城市。隨著城市的崛起、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手工業者與商人組成的新興市民階層逐漸成為江戶社會主要的階層。新興的市民階層相對于農民、讀書人來說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豐厚的經濟收入與低下的社會地位激發了這一階層獨有的藝術審美,他們將思想意識反映在具有突破性、創新性的藝術需求上,因此產生了大量體現市民意識、市民趣味的文學藝術作品。在當時,這些作品是庸俗的、低級的,但在今天看來卻具有強烈的人性解放的意味。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浮世繪深受典型市民的追捧,完全服務于市民階層,代表了當時市民的藝術情趣與審美。

二、浮世繪代表畫家

(一)創始人——菱川師宣

菱川師宣是被公認為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創始人,被稱為“浮世繪鼻祖”。1618年,菱川師宣出生在織染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繪制繡花圖案,1657年前往江戶學習繪畫并為市井小說繪制插圖。菱川師宣深受中國版畫影響,創造了繪畫與版畫相結合的手法,其貢獻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書籍插圖的繪畫獨立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畫種,可以單獨進行張貼懸掛。1672年,菱川師宣第一次出版署名繪本《武家百人一首》,此繪本描繪的是歷史上百名武家歌手的坐像,畫面中人物與文字各占畫面一半,自此開啟了浮世繪發展新篇章,具有劃時代意義。為了滿足富有階層和個別顧客的需求,菱川師宣還將部分作品用彩筆手工上色,如《吉原之體》系列中的《揚屋大寄》等,為后來多色套版的出現埋下了伏筆。他吸收大和繪柔麗的線描手法,使以往版畫的僵硬線條變得靈動且富有彈性,很好地表現了女性嬌媚優雅的性格。據統計,菱川師宣在約25年的畫師生涯中,共創作了120余幅單幅版畫和60種以上的繪本,總量超過2500幅,其質量與數量遠遠超出此前許多畫師,大大提高了木版畫的地位,為確立浮世繪形式并使其廣泛傳播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二)“錦繪”開創者——鈴木春信

鈴木春信對于日本浮世繪來說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最大的貢獻是把早期相對單純的墨摺紙繪(單色版畫)發展到了錦繪(彩色版畫),他是第一個使用10種以上顏色的畫師,奠定了浮世繪線和色彩結合的基本形態,自此確立了浮世繪的繪制流程。浮世繪的制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畫師畫出一張畫稿,包括線條、造型、顏色的搭配和版式的設計。第二階段由雕版師根據畫稿把它雕成多塊木板,包括線稿板與色稿板,其中色稿板根據顏色種類數確定木板的數量。第三階段由印刷師給木板上色并拓印到紙上。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浮世繪作品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在畫師、雕版師、印刷師默契配合下完成的。鈴木春信對浮世繪的另一大貢獻是自創“春信式”技法,將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確立為浮世繪的重要部分,是第一位以美人畫聞名的畫家。他的作品突破了春宮畫這個狹隘題材的束縛,開始把視線的觸角伸向市井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大眾中發現美。他筆下的美人形象堪稱經典,受到市民的極大歡迎?!堕T前的幽會》(圖1)是鈴木春信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他充分利用柱繪的狹窄構圖,讓兩個人并排站在一起,用兩側垂直的邊緣切割出來,呈現一種從門縫中窺視一對戀人的感覺,反映了鈴木春信高超的畫面經營能力。此外,鈴木春信的作品中常題寫和歌、漢詩和俳句,營造出詩情與畫意呼應,體現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三)“續繪”開創者——鳥居清長

鳥居清長作為鳥居派第四代傳人,因創作出獨富特色的美人畫,在18世紀70年代廣受追捧,成為浮世繪行業中的翹楚。他的作品題材不同于鈴木春信選擇的知名美人,而是聚焦于江戶社會市井中的百姓,表現現實之美。鳥居清長深受中國屏風繪畫的影響,大膽革新,突破畫面構圖局限,將單幅錦繪發展成由多幅連接起來的大畫面,幾幅圖為一組,每幅既相對獨立,又擁有連續共同的背景,既可單幅欣賞,又可以連成一組完整的畫面,銜接自然流暢,自此開啟了浮世繪“續繪”時代。鳥居清長在1782—1784年創作的《當世游里美人合》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作品線條流暢自然,色彩絢麗華美,畫中美人身材頎長,柳腰盈盈,風韻十足。其作品讓觀者強烈感受到一個崇尚物質、追逐享受而又活力充沛的江戶社會。

(四)“大首繪”開創者——喜多川歌磨

喜多川歌磨是18世紀90年代繼鳥居清長之后活躍于日本浮世繪畫界的繪畫大師,早年他模仿鳥居清長的繪畫風格,后獨創繪畫技法“大首繪”?!按笫桌L”即畫面省略華麗復雜的背景,強調人物頭部特寫,捕捉畫面人物的細膩心理變化,披露內心世界。他憑一己之力,將浮世繪的發展推向了巔峰,為浮世繪的繁榮發展作出卓越貢獻。1793年,喜多川歌磨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歌撰戀之部》系列,這部作品改變了傳統浮世繪注重整體、忽略細節、局部服從整體的繪畫思路,深度挖掘人物輪廓與五官作用,刻意夸大描繪人物面部表情及心理動態變化。畫中線條優美,色彩柔和,人物姿態嫵媚,營造出強烈的視覺趣味,表現了江戶時代社會市民階層的享樂趣味。法國文學家龔古爾在《歌磨》一書中評論道:“喜多川歌磨在描繪人物形象時既遵循日本的傳統,又在這些似乎欠缺人性的冷漠表情中注入了爽快利落的優雅,是具有深刻精神洞察力的畫家?!雹?/p>

(五)肖像大師——東洲齋寫樂

東洲齋寫樂在日本浮世繪發展史上是一位獨特且極具戲劇性的繪畫大師。1794年他發表了一組役者大首繪作品,因造型新穎、內容獨特而廣受關注,他在10個月內連續發表140多幅作品后銷聲匿跡。日本美術評論家曾這樣評價他:“東洲齋寫樂像是彗星一樣照亮了當時浮世繪的畫壇?!睎|洲齋寫樂專攻役者繪,他的作品以獨特的視角解讀歌舞伎,通過夸張的漫畫手法刻畫演員的表情與動作,開創了浮世繪人物創作的新形式,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在整個浮世繪藝術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稙|川菊之丞》是東洲齋寫樂的重要代表作品,畫面記錄了人物瞬間的表情變化,簡潔的線條勾畫人物的五官,打破五官之間的大小比例,突出碩大的鷹鉤鼻特征,完美表現描繪對象的人物性格特點。德國著名學者尤里烏斯·科特在1910年出版的著作《東洲齋寫樂》中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形象,綜合了大理石般的靜寂與富有激情的運動感,擁有只屬于最高藝術品的永恒價值。東洲齋寫樂可與荷蘭畫家倫勃朗、西班牙畫家魯本斯齊名,并稱之為世界三大肖像畫家之一?!雹?/p>

(六)風景大師——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是19世紀活躍于日本畫壇極具影響力的一位浮世繪畫家,其自幼熱愛繪畫,16歲學習刻版,19歲拜師正式學習浮世繪,直到60歲才成名。葛飾北齋摒棄傳統,繪畫創作融入中西方繪畫語言,他將空間、透視、明暗等植入畫面之中,打破傳統平面效果,掀開了傳統浮世繪發展的全新面貌。葛飾北齋在19世紀30年代歷經5年,創作了著名代表作品《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按不同時間、不同角度、不同季節,全方位地展示了富士山這一主題,成為浮世繪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在《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神奈川沖浪》(圖2)中,咆哮的浪花沖擊著小船;《凱風快晴》(圖3)中,通體橘紅的富士山在湛藍色天際的襯托下愈發奪目,層次有致的云層將背景推向遠方。兩幅作品一動一靜,相互呼應,趣味盎然。

三、浮世繪對西方社會的影響

1917年,周作人在《日本之浮世繪》一文中寫到浮世繪在中西方受到的不同境遇:“日本昔慕漢風,以浮世繪為俚俗,不為士大夫所重。逮開關后,歐土藝術家來日本者,始見而賞之,研究之者日盛?!雹墼缭?7世紀,日本就與歐洲存在貿易交流,浮世繪隨之傳入歐洲,至19世紀末期,浮世繪大量流入法國,巴黎藝術界“日本風”風靡一時。此時的歐洲正值印象主義畫派興起,追求明亮的色彩、注重表達自我感受。眾多印象派畫家在浮世繪作品里找到創作靈感與突破,在題材選擇、畫面構圖、線條運用、色彩運用、繪畫技法等方面深受浮世繪的影響,在印象主義著名畫家馬奈、莫奈、德加、凡·高的大量作品中都可發現浮世繪的痕跡,可見浮世繪對印象派風格的轉變與新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魯湘教授曾總結道:“蝴蝶的翅膀是在蘇州扇動的,越過東海,到了東京灣,在江戶掀起了浮世繪的大浪,這波大浪再一路拍到大西洋那一邊,在法國登陸,就形成了滔天的巨浪,完全改寫了人類的美術史?!备∈览L起源于中國,作為代表東方美術的一種形式,迎合了19世紀歐洲美術變革的需要,在西方社會收獲了極高的評價,生動真實地展示了江戶時代的日本社會面貌,對研究日本社會與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柳賀,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外國藝術理論。翟清,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理論、美育。

注釋

①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浮世繪》,青島出版社,2010年版。

②(英)杰克·希利爾(Jack Hillier):《浮世繪》,溫嘉寶,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

③周作人:《一蕢軒雜錄·日本之浮世繪》,《叒社叢刊》,1917年第4期。

猜你喜歡
浮世繪印象派起源
圣誕節的起源
「印象派畫家」金農
奧運會的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
浮世繪
萬物起源
印象派畫家啟發了我
印象派大師
淺析印象派與當今設計
浮世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