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體的隱喻

2024-04-25 16:06鄧志平
收藏與投資 2024年4期
關鍵詞:席勒自畫像繪畫

摘要:埃貢·席勒是20世紀初期的表現主義畫家,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情感和夸張的造型著名。通過對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自畫像的整理和分析,來探究埃貢·席勒在畫面中表達情感的方式和鮮明的表現主義特點,為其繪畫情感與形式的結合分析提供一個可借鑒的方式。

關鍵詞:表現主義;自畫像;情感表達

一、在特殊背景中看席勒藝術風格形成

席勒出生于多瑙河畔的一個小鎮,他的父親是火車站站長。在父親的影響下,火車成為席勒童年生活的中心部分,也成為他童年時期繪畫的主題。但父親的去世使他更加沉默,他的生活被死亡的陰影籠罩。他的許多人體描繪,包括自畫像,似乎都能投射出他父親去世前的傷痛和虛弱。

從1909年開始,席勒接觸了蒙克、凡·高和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受社會背景、自身經歷以及弗洛伊德性三大理論的影響,席勒逐漸脫離了克里姆特教授的繪畫風格和美學影響,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風格。

在20世紀初,他的風格讓旁人越來越難以理解。他的自畫像具有自我諷喻的意義,常把自己描繪成受難的姿態。精煉的人物造型隱在自發的解剖和結構表現下,完全拋去了虛浮的表面,仿佛直接刻畫著筋骨。他畫了很多自畫像。在這些自畫像中,他似乎并不真實:站著、跪著或赤身裸體。畫面的共同之處在于席勒內心的空虛和不安。他不像是用畫筆給自己畫像,更像是用手術刀解剖自己的本質。

席勒的畫作具有表現主義的特點,他的畫面往往透露出一種張狂又輕佻、敏感又自負的神經質。他一生畫了大量自畫像,有明顯的自戀或者自我剖析的傾向。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如病入膏肓般,常常模糊人物的外在特征而著力傳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二、在自畫像中看席勒表現主義藝術特點

(一)突兀的構成性

在席勒的繪畫中,常見的構圖是三角形構圖和二分法構圖。席勒根據畫面人物造型的需要,強化了人物的姿態,試圖在單調的畫面中找尋矛盾的平衡。對人物肢體語言的研究與面部表情的深掘,不僅傳達了人物內在情緒的各種變化,還巧妙地加強了構圖的形式感與個性化。

在他1910年完成的《坐姿裸男》中,他雙手環抱著自己的頭顱,臉轉向身子的一側,雙眼緊閉。四肢和面部是熟褐色,手掌和腳掌的部分被隱去。畫面的中心是緊緊鎖住的上半身,與之截然相反的下體反而直白坦率地面對著觀眾。瘦骨嶙峋的身體配上怪異扭曲的姿勢,似乎是在表達內心的不安與痛苦。這幅畫雖然含有“坐姿”兩個字,但他的身下卻沒有任何支撐,就這樣空蕩蕩地懸浮在一片光暈中。畫面中的人物這樣裸露,卻沒有讓人感到絲毫色情意味。

在席勒1911年用水彩完成的《張開手臂的自畫像》里,可以看出席勒對于構圖的獨特理解。畫面的中心是四肢被隱去的席勒本人,他展開手臂呈“大”字形,沒有畫完的兩條腿上甚至可以看見鉛筆勾勒的痕跡。腦袋在寬大的外套下顯得格外小巧,微微揚起的下巴似乎傳達出一種不安。

在僵硬的人物、夸張的骨骼、變形的手指和幾何狀的肌肉表象下,席勒似乎在表達他對親密關系的極度渴望和對現實世界愛而不得的不滿。他就像拿起了手術刀對著鏡中的自己開始解剖起內心,試圖從中找到一些愛與安全感。在這個過程中,席勒以更直接的方式簡化和完善了他的觀察,創造了一個更獨特的形式。

(二)隱喻的悲劇性

席勒自畫像中的人物形象常夾雜著隱喻,他在母親送他的鏡子前擺出各種姿勢,年輕的臉上卻散發著病態的氣息。1911年,他創作了第二幅《自我預言家》(圖一)。畫面中席勒用一件黑衣裹住身體,身后出現了一個類似于幽靈形象的男子,輕柔地環抱住他。人物之間的分界線變得模糊,消瘦病態的形體在光暈中顯得尤為僵硬。骨節分明的手指已經成為席勒畫面中一個經典的符號,在這幅畫里也不例外。他的手指無力地伸出,靜靜地等待著死亡,仿佛在服從上天的命令。

幽靈的主題在藝術家的眼中不約而同地被認為是死亡的預兆,在這張畫中也不例外。怪誕的筆觸像是對自身肉體的摧殘,他肆意刻畫禁欲的身體,處處透漏出絕望與無助。他在生理上已經瀕臨崩潰,性格上的傲慢與自負也使得席勒處于危險之中。在某種程度上,特別是當席勒讓年輕的臉龐沾染上死亡陰影的時候,笨拙的筆觸和厚重堆疊的顏料反而顯得生機勃勃。雖然人物形象過度扭曲,但每條線都連接在一個精確的節點上,突出了席勒在繪畫方面的堅實基礎。

探索總是有兩重性,自我既是探究行為的主體,也是客體。席勒在1915年畫了《死神與少女》,描繪了以他和沃利為原型的絕望擁抱。兩人處于畫面的中央,在他們四周蕩開一層又一層的土壤,身下的白布何嘗不是裹尸布的記號。背景中粗放的筆觸與寧靜祥和的面部表情形成反差,顯示出隱藏在席勒內心深處的不甘和掙扎??此评尾豢善频睦`綣擁抱,實則已被死神帶走了再見一面的可能。沃利的胳臂隱在席勒寬大肥厚的衣袖下,看起來像是細細的一根骨節。她的頭無力地靠在男人的胸膛上,眼底是無盡的依戀,這種緊密和疏離的姿態形成的張力匯集到男人的臉上。

這些畫面只表現上半身之間的接觸,席勒通過改變身體的造型給人一種視覺上夸張和焦慮的印象,例如故意將手掌、腿和身體的比例放大。此時這幅作品已經完全擺脫了克里姆特的影響,少了裝飾性圖案、顏色艷麗的多色彩分割,取而代之的是強勁有力的輪廓線。這幅畫在當時的戰爭大背景中完成,不禁讓觀者思考人類在災難下的渺小和病痛下的折磨。席勒通過畫筆寫下自己與愛人的結局,傳遞出的感覺是那樣傷感。顯然,席勒將自己比作死神,他張開自己大而無神的眼睛,像是在看著自己昔日的愛人,又像是對無力挽救的情感的惋惜。

席勒對人生經歷的真實再現和內心情感的熾烈抒發,都在傳達自身情感上的絕望和彷徨。但人物內心暗含的焦慮急躁、肉體的萎靡狀態、令人瞠目結舌的夸張體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痛苦,更窺視到了他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三)自我的表達性

席勒畫過許多與自己外表并不相像的自畫像,其中摻雜了對自身肉體的赤裸刻畫。席勒認為,裸體是自我表達的最極端形式,不是因為性活動需要暴露身體,而是因為裸體是思想和靈魂的最佳表達。

他獨特的語言與他選擇的主題直接相關。他的繪畫選擇了有爭議性的主題,并在形式上高度強調主觀扭曲,以強調視覺效果和強烈的情感。席勒用單色畫法的一維性使得畫面中的“背景”失效,肉體的展示和空間的獨立賦予了身體痙攣或緊張的特點。

這些畫善于用細膩、簡單、筆直的線條描繪人物。這些圖形具有一定的形狀、象征意義和抽象內涵,給人一種不平衡、偏離和動態的感覺。

通過席勒1912年繪制的《低頭的自畫像》(圖二)不難看出,他所追求的繪畫真理毫無保留地體現在其作品上:頭顱微微偏向身體的一側,嘴唇緊緊抿著,神情淡漠。他用一種極其別扭的姿勢審視自己,又像透過畫面看向我們。莊重神秘的表情讓人望而生畏,亂糟糟的棕褐色短發生長在他皮膚的斑駁紅點上,仿佛是畫家的血液在呼吸。食指脫離其他指節的行列,寬大松垮的白色上衣似乎快要從肩頭滑落。病態佝僂的軀體被刻意彎曲,但依然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他的作品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形象穿透人物的身心。在席勒的作品中,主人公是一種痛苦和困惑的受害者形象,他混亂的線條以相反的顏色重復,創造了一個混亂而美麗的場景。他所描繪的人物和場景通常不是靜止的,而是處于狂躁不安的運動狀態,也常被籠罩在一種“欲望與死亡”交織的陰影下。席勒對繪畫表達出強烈的興奮,他善于強調人體清晰的輪廓線,狂放顫抖的線是由紅色、黃色和黑色的聲音連接起來的。這些圖像通常傳達的是現實的殘酷,也表現了席勒內心的緊張和沖突。

在傳統意義上,性和身體被劃分為兩種道德領域,但席勒認為這是一種靈感和藝術的源泉。他感覺到一種激情,一種完全開放和誠實的性欲表達,通過揭示現實和畫面的色彩結構來揭示其隱藏的精神狀態。

三、在精神內涵中看席勒個性化繪畫語言

埃貢·席勒畫中的人體常會被他描繪成純粹的肉體或者結實的物品。為了深入挖掘人物神經質的情緒,他還在瘋人院潛心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態和動作。席勒一再警告說,沖突的道德潛力太反復無常,因為他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人內心的陰暗面調動起來。

周圍人對席勒繪畫才能的肯定讓他對自己產生了極端的自戀情結,在席勒一系列的自畫像中無一不表露他對自己才能的欣賞。在其《穿格子襯衫的自畫像》《與燈籠花的自畫像》《舉起雙臂的自畫像》《露肩的自畫像》一系列自畫像作品中,所有的形體動作以及眼神的凝望都讓觀看者如同在鏡子里直窺最真實的席勒。他認為色彩不是為了描繪人體的自然特征,而是為了突出生命的張力和內心的沖突。

他筆下的自己是蒼白脆弱的,沒有夸張的男子氣概,只剩下殘缺的肢體和破碎的思緒。他認為自己必須成為一個創造者,他要通過事物的表象看到精神的本質。痛苦鑄成的外輪廓線是那樣尖銳,他只忠于自己強烈的個人感受和獨樹一幟的繪畫審美。

席勒畫面上的個性語言來源于他對表現主義的方式的獨特理解,他通過離經叛道的畫面宣泄著自己的不滿與渴求。他拋開人物外表的寫實,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揭露現世的苦難,往里傾注自己躁動不安的靈魂。

四、結語

席勒作為維也納分離派的表現主義先驅,試圖從已經界定好的個性限制中逃離出來。破碎冷冽的色塊和濃厚壓抑的筆觸共同構造出富有激情的角色,肉體的欲望在席勒的筆下得到充分的演繹。

通過對形、色、構圖等繪畫語言的獨立研究,席勒在實踐中延展出遠超出事物表象的非自然形態,將常見的形式陌生化來凸顯人類最本質的精神需求。他毫不掩飾地傳達出生活在20世紀初的維也納藝術家們前衛的美學思想,在驚世駭俗的畫面中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瘋狂與神經質。

作者簡介

鄧志平,女,漢族,湖南永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水彩。

參考文獻

[1]楊幗男.探析埃貢·席勒畫面中的形式美—以線條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31-32.

[2]馬雯雯.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3]王娜.埃貢·席勒的自畫像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23(2):30-32.

[4]閆欣悅.從符號學角度探究埃貢·席勒女性人體作品[J].美與時代,2022(1):83-85.

[5]袁圣嬰.埃貢·席勒女性題材繪畫作品中的性別權力研究[J].大眾文藝,2017(19):129-131.

[6]宋穎.埃貢·席勒線的抽象表現性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7]王潤澤.埃貢·席勒繪畫作品形式語言的研究及應用[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8]史霞霞.克里姆特與席勒女性題材作品風格比較研究[J].美與時代,2020(9):62-63.

[9]頓春林.埃貢·席勒繪畫作品中的本質真實與裝飾性[J].美術大觀,2015(3):57.

[10]王文博.論埃貢·席勒個性化繪畫語言的形成因素[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4.

猜你喜歡
席勒自畫像繪畫
五月·自畫像
文學巨匠歌德論摯友席勒
古典的浪漫——服裝設計中席勒的美學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戰一切『有所掩飾』
我的自畫像
自畫像的內心獨白
吃貓糧得來的諾貝爾獎
我的自畫像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