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2024-04-27 06:55辛世林
考試周刊 2024年19期
關鍵詞:有效策略雙減小學語文

作者簡介:辛世林(1965~),男,漢族,甘肅蘭州人,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王官營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雙減”政策的實施,就為讓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在保證學生學習需求與效率的同時,減少學生課內課業與課外輔導,讓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學習,從而保護學生的天性,使學生健康成長。文章結合“讓學生學會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培養學生的聽課技巧,提高學習效率”“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等策略,探討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從而促進學生成長式學習與發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助推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9-0056-04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要提高質量,縮短講授時間,作業布置以及課后練習的設計也要更加科學合理,力求內容精練、數量適中。優化作業設計,讓多類型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還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從而保證學生快樂學習,體驗學習,享受學習。所以,作為“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就要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充分考慮學生成長需求、學習需求、心理需求,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借助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以及一些有趣、生動的教學手段,迎合小學生,設計更加適合小學生且能吸引小學生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與教師一起學習、一起探索,從而達到教學相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 讓學生學會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意識、習慣與能力,還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雙減”政策下,要想充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預習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徑。作為“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保證預習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

預習對學生來說,能保證課堂有效學習,使學生有目的地做筆記,理解重難點知識內容。但是“雙減”之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方法不太重視,有些學生面對新的內容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如何預習。久而久之,預習流于形式,失去價值。在“雙減”政策下,要想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有效預習的方法。首先,要讓學生通讀課文。先略讀,找到陌生的字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備注釋;再泛讀,感受文章的情感與思想價值;最后細讀,在讀的過程中,把文章中的好句、好詞畫出來。其次,要讓學生劃重點、難點。預習不僅要讓學生熟悉自己能看懂的內容,全面了解一下,更要把自己不會的、不理解的難點、重點用著重符號畫出來(可以在邊上打“?”),引起注意,方便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講。最后,要讓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如查一查文章作者的資料,通過網絡了解一下作者寫這篇課文的時代背景,讀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這樣不但能達到深度預習的目的,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性、拓展性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真正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礎。

(二)重視對學生預習結果的檢驗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以往小學語文的預習之所沒有在課堂上發揮多少作用,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有所促進與推動,除了學生不會預習,經常把草草翻翻書,讀一遍課文當成預習,使預習淺嘗輒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教師雖然明確要求學生預習,并給學生設計了預習的任務,如通讀課文、給陌生字詞注音、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拓展閱讀同類型文章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等,但是卻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閉口不談,不管不顧。人是有惰性的,小學生更是如此,教師這種對預習結果不重視的態度,使學生的預習失去監督,久而久之,讓學生誤以為預習真的沒那么重要,教師不會檢查預習任務或結果,進而對預習產生應付的態度,使預習流于形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雙減”課堂教學質量有所提升,讓學生輕松學習、有效學習,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要檢查他們的預習任務完成情況。首先,在導入時就以作者、課文主要內容(如課文講了什么事,有哪些人物,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等),與學生互動交流,發現學生的預習深度;其次,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本,翻翻他們的書,發現每個學生認識與不理解的問題,發現學生預習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引導,結合學生的預習結果,靈活調整教學方法與進度,優化教學過程等;最后,要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效果、態度提出表揚或批評,肯定學生課前所做的努力(為能在課堂上有效學習而作的準備等)。這樣不但能讓預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促進教與學效率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強化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形成良性發展的學習能力與興趣。

二、 培養學生的聽課技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大多不是因為孩子的智力有問題,而是因為小學生還沒有掌握課堂學習的方法、聽課的技巧,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思想容易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效率較低。面對這種情況,作為“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雙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的要求,努力在具體的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教授學生的聽課技巧、聽課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一)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聽課

要想保證聽課的效率,只是坐在課堂上是不行的。要調動心、眼、口、耳、腦,讓更多的感知系統參與學習,捕捉知識,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但是小學生學習經驗不足,在課堂上不知道怎么聽講,以為在課堂上端坐,不說話、不搗亂就算在認真聽講了。殊不知,聽講不但要心動、腦動,更要手動,這樣才能讓神思聚集在教學內容中,聚焦在教師語言中,認真聽,深度思,達到預期學習的效果。所以,作為“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就要教會學生聽講,讓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認真看、認真聽、認真思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更多、更豐富、更多元的知識,從而促進語文教學。

例如,在《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在與學生賞析課文段落,如:“巨人的花園為什么一年四季寒冷如冬,白雪覆蓋青草?”一邊要讓學生聽教師講授的語言,觀察教師的神態、微表情,一邊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結合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預習,做出自己的判斷,把自己的認識與判斷與教師傳遞的思想與認識相對應,從而達到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另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動手記筆記,不但記重點、難點,還要把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方便課下復習,或在復習中反思等。當然,還要讓學生用心去感受沒有地方玩的孩子們的心情,以及巨人因為自己的花園看不到春的苦惱等。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始終集中精力,保證高度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還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用各種方法促進學生記憶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不但要求學生記筆記,還要讓學生用各種記筆記的方法輔助記憶,保證學習質量。首先,用符號輔助記憶。課堂上時間有限,再加上學生還要把精力用在聽課上,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記筆記上,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符號標重點,如用著重號、三角號、星號、波浪線等,表示不同的重點、難點和有待自己課后思考的知識點,保證聽課的全面性和效率。其次,記要點輔助記憶。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多,但并不都是重點,或者學生只要記下一個重點,就能觸類旁通地在課下自主學習。所以,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可以有選擇地記錄重點。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古詩三首》,學生如果沒聽清楚《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楊萬里的簡介,只需要記下“楊萬里”,并在旁邊打個問號,就能在課下認真查閱補全,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復習。最后,用難點記錄法輔助記憶。事實證明,學生在課堂上事無巨細,一字不落地記錄,其效果并不比只記重點、難點好。因為那樣容易讓學生在復習時沒有抓手,沒有目標。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理解“雙減”政策,教學生在課堂上記錄重點、難點,不要面面俱到地記。那樣不但無法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還會給學生造成聽課的負擔,容易讓學生顧此失彼,影響聽課效率。

(三)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聽課

預習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更有目標,保證課堂學習的效率。小學生年齡小,他們雖然預習的時候畫出了重點、難點,而且把不懂的標上了著重符號,但是在聽課的過程中很容易忘了這一切,聽著聽著就失去了目標,陷入迷茫。作為“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教師,為了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就要采用一些手段,提醒學生有目的地聽課。

例如:同學們,在聽課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問,以及在預習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什么難點,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著重講等。這樣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讓他們思考自己的問題,有針對性、有目的地聽講,從而達到有效聽課,保證學習質量。

三、 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小學課堂不能一板一眼,要有趣味性、靈活性,更要有生活性,所以在“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一)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的視聽效果

視聽結合的課堂,對小學生來說適合他們的天性,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求,對小學生有吸引力。所以,為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作為“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采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多媒體集文、聲、色、圖、像于一體的教學功能,為學生打造視聽化課堂,營造氛圍,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保證教學效率。

例如,在給學生講授《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壯麗的海上日出的景觀,看到美麗的海上日出,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播放適當的音樂,并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海上日出的美麗圖景,或者是海上日出的短視頻、動態圖等,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理解作者對海上日出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如,“后來太陽才慢慢沖出重圍……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边@樣視聽結合的教學,不僅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情懷,以及學生對生活、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升華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二)注意教學過程中以問題互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互動教學能啟發學生的智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把學生帶進更深入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狀態,實現最佳的學習目的。在“雙減”政策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擺脫過去灌輸式的教學,積極采用互動的方式激活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教學過程,去思考,去發現知識,理解內容,從而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為把學生帶進更深入的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就可以設計問題與學生互動。如,“周瑜為什么要請諸葛亮商議軍事,他的目的是什么?”“周瑜明明知道三天造不出十萬支箭,為什么還要求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把船連起來是為了什么?”等。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既能啟發學生智慧,引發學生思考,也能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達到活躍氣氛,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用演繹的方式體會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科具有故事性、人文性、包容性、情感性等,筆者一直覺得,學生要是能真正進入語文內容,深入每篇課文的情感,那語文學習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一種能讓學生不斷成長的享受。學生在這種享受式的學習過程中,能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培養情感、增強認識,還能積累知識、提高審美能力等,養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所以,作為“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對小學語文知識性教學的單一認識,創新教學模式,挖掘語文教學的價值,并采用演繹課文的方式,讓學生體會課文中或細膩或波濤洶涌或波瀾壯闊的情感,使學生的心靈獲得滋養與成長,從而升華語文教學的意義,使“雙減”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例如,在為學生講授完《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分別去準備,去演繹,從而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課文中的情感與矛盾,理解課文所傳遞的價值。首先,讓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把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學生在表演的時候更容易表達,易于情感的傳遞;其次,讓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去準備道具,設計場景;第三,讓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組織協調各方關系,促成課本劇的成功演出等。這樣不但能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全面發展學生,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還能實現“雙減”背景下讓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學習,多方面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發展的目的,從而為學生成長式學習與發展,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

四、 結論

總之,“雙減”政策意在減少學生課內學業、課外輔導,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快樂學習、高效學習,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為國家培養智能雙全的復合型人才作準備。所以,作為“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理解“雙減”政策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了解學生,在教學時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習需求為學生設計精練、知識集中的內容,并借助信息技術設備以及有趣、生動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教學過程,主動學習,收獲知識,不斷成長,從而實現“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向全面性、多樣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文娟.“雙減”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J].語文課內外,2021(35):43-44.

[2]楊曉英.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J].數碼設計(上),2020,9(5):155-156.

[3]孫鳳霞.“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統整路徑的新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21(39):4-7.

[4]張兆林.提質增效,全面發展:淺談“雙減”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21(52):340-341.

猜你喜歡
有效策略雙減小學語文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