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平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調研報告

2024-04-27 19:02◆祝
創造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平縣民族團結民族

◆祝 升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新平縣”)位于滇中部偏西南,地處哀牢山脈中段東麓,玉溪市西南部,距昆明市政府所在地137 千米,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80 千米。全縣國土總面積4223 平方千米,轄6 鄉、4 鎮、2街道,97 個行政村、27 個社區,1489 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彝、傣、漢、哈尼、拉祜等17個民族,共有戶籍人口262771 人,漢族人口為79462 人,占總人口的30.2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3309 人,占總人口的69.76%。新平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民族革命老區縣,各級黨政部門都十分重視民族團結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內容充實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的經驗,讓各族群眾真正享受到創建成果,為進一步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供了經驗啟示。

一、新平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新平縣自2013 年開展創建市級和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深入實施“八大重點工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活動。

一是深入實施“八大重點工程”。全面實施促進經濟高質量跨越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振興民族教育、加強少數民族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推動民族宗教關系和諧、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理論研究應用等“八大重點工程”。

二是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活動。新平縣按照“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的總要求及中央、省、市有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N 進”活動的安排部署,制定《新平縣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活動實施方案》,在全縣上下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村(社區)、進鄉鎮(街道)、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景區、進醫院、進千家萬戶“九進”活動,“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增強,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全縣全覆蓋。

創建項目至今共實施完成82 個,其中11個民族特色村、15 個示范村、1 個示范社區、17 個示范戶、7 個民族經濟發展示范項目、18個民族文化繁榮示范項目、13 個民族關系和諧示范點、1 個民族特色集鎮建設、1 個省級示范縣項目,總投入資金65032.576 萬元。共有2 個國家級、27 個省級、37 個市級、80 個縣級單位(家庭)獲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命名。新平縣設立40 多年來,沒有發生過因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二、新平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驗

新平縣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工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若干經驗。

一是傳承紅色基因,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文化基礎。新平縣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和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的歷史淵源深厚、現實基礎廣泛。充分利用豐富的革命斗爭歷史和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把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新平紅色革命文化與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二是廣泛凝聚共識,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思想基礎。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傳承保護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堅持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包容,努力構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三是健全體制機制,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工作基礎。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總目標,始終堅持把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作為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重大工程來抓,作為凝聚民心、增加民利的幸?;顒觼碜?,認真研究制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展戰略和相關規劃,構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體制機制,推動實施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

四是推動跨越發展,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物質基礎。新平縣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建設,把創建工作與促進高質量跨越發展深度融合,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

五是發展成果共享,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群眾基礎。始終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理念,把創建工作與改善民生深度融合,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彰顯民族團結進步的根本宗旨。

六是法治保障人權,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治理基礎。堅持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習俗與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相統一,堅持“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把創建工作與提升民族事務治理能力深度融合,堅持依法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利與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相統一,堅持享有少數民族合法權益與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相統一,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七是牽頭構建“聯盟”,著力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合作基礎。2019 年4 月29 日,由玉溪市新平縣牽頭,普洱市墨江縣、鎮沅縣,楚雄州雙柏縣、紅河州石屏縣以及玉溪市峨山縣、元江縣參與的四州市七縣“行政接邊地區七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在新平縣成立,共同簽署了《民族團結進步聯盟公約》。在云南省系首創,是我省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一個創造性的舉措,將不斷強化引領示范,拓展開放合作領域,擴大輻射范圍。

三、新平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啟示

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各民族都肩負著重要責任。新平縣始終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引領下,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和鞏固已有的成績,完善和發展未來的事業,對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鼓勵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

一是加強領導抓創建。黨的堅強領導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根本保證,積極落實黨委主要領導責任,建立健全創建工作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級上下聯動、各方通力協作、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主線抓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工作主線,新平縣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貫穿于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機制體制,體現在創建工作每一個目標任務和具體環節之中。

三是強化謀劃抓創建。制定規劃、實施意見、實施方案,推動創建工作由單項突破向整體協同轉變。

四是培育特色抓創建。新平縣以歷史遺跡、英雄人物、民族風俗、鄉村振興等為載體深入挖掘民族團結進步素材,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品牌,讓優秀民族文化融入示范創建,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五是融入大局抓創建。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與優秀文化、思想教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創造好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不斷用創建成果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動各族干部群眾同全國一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六是深化治理抓創建。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保障,必須與時俱進地調整完善民族政策法規,加強基層治理,健全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工作體系,努力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政策成果、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

七是構建聯盟抓創建。構建 “行政接邊地區七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各縣因地制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N 進”活動,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滿園春色、各具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效果。

猜你喜歡
新平縣民族團結民族
我們的民族
民族團結之歌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新平縣總工會:醫療互助暖人心
多元民族
新平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思考
新平縣山地雞養殖發展的思考
新平縣生豬屠宰檢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