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優化

2024-04-27 11:09談志勇
廣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職業教育

談志勇

摘 要:職業學校承擔著培養技能人才以滿足社會就業需求的重任,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資源共享不均、聯創共建動力不足、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教育模式缺乏創新等問題。公辦和民辦職校要創建和優化共享共建共進模式,通過增強共建共進意識、建立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加強教育模式創新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等,有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育資源;共享共建共進;公辦職校;民辦職校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5-0020-03

公辦職校和民辦職校是我國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職業學校在拓寬教育渠道、滿足多樣化需求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承擔著培養技能人才、滿足社會就業需求的重要任務。然而,由于資源不足和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公辦職校和民辦職校在發展中面臨著教育資源共享不均、聯創共建動力不足、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教育模式缺乏創新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公辦和民辦職??赏ㄟ^實施資源共享、聯創共建、共同進步的“共享共建共進模式”,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貴港市作為桂東經濟區的核心城市,迫切需要發展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以滿足城市經濟發展對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此,公辦和民辦職校應與企業合作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共同開發教育項目、開展實踐活動,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實現資源互補和共享,并進一步實施聯創共建,使民辦職校與公立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公辦和民辦職校辦學的可持續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共同推動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1]。

基于此,筆者針對貴港市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現狀及實踐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優化策略,從而推動貴港市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一、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實施現狀

(一)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資源共享不均

截至2023年,貴港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6所,其中公辦學校6所、民辦學校10所。這些職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如全市只有1所國家示范重點建設職業學校,即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因此,地方職業教育提質增效以適應經濟發展,促進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資源的共享共進顯得尤為重要。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貴港市公辦職校擁有較為充足的教育資源,包括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教育經費等;而民辦職校由于各種原因,面臨著資源相對匱乏的問題,這導致公辦和民辦職校之間的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公辦職校和民辦職校雖然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平臺共享資源,但在實際操作中,公辦職校對民辦職校開放共享資源存在一定限制。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民辦職校難以獲得更多教育資源的支持,限制了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發展空間的拓展。

(二)公辦和民辦職校聯創共建動力不足

從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情況來看,貴港市公辦和民辦職校在辦學性質、管理模式、發展定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這導致了公辦和民辦職校在聯創共建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目標和理念,如公辦職校傾向于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而民辦職校更關注資源的獲取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公辦和民辦職校缺乏共同的價值認同和目標定位,使得共建共進的動力不足,難以形成真正的合作意向和合作氛圍;公辦和民辦職校聯創共建缺乏明確的合作機制、合作規則和權益保障,以及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導致雙方參與共建共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限制了雙方共建共進的動力和效果。

(三)公辦和民辦職校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先進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和網絡基礎設施支持。貴港市的公辦與民辦職校在計算機硬件設備和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存在滯后的情況,一些學校缺乏先進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網絡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軟件系統,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發展。此外,教師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力量,他們的信息素養對推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至關重要。然而,在貴港市的公辦和民辦職校中,一些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由于缺乏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和學習機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難以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教學,限制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模式的創新。

(四)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模式缺乏創新

貴港市公辦和民辦職校傾向于延續傳統的教育模式和辦學理念,缺乏對教育模式的重新思考和創新。受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評價體系,貴港市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模式創新的動力和空間有限,且實踐層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充分發揮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作用。比如因缺乏實踐平臺和資源支持,教育模式的創新實踐不夠深入,公辦和民辦職校各個學校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機制,無法及時分享教育創新的經驗和成果,也無法對彼此的教育教學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優化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策略

為推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聚集和服務社會功能的拓展,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引領全市公民辦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2012年,在貴港市教育局支持下,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牽頭成立了貴港市職業教育集團,集人才培養、招生就業、教學科研、資源共享、專業建設、產教融合等于一體。

(一)增強共建共進意識

集團發展至今,雖然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內部共享教學資源,但共建共進成效不明顯,主要在于內部運行機制及共建共進意識不足。貴港市職業教育集團在創建過程中,在集團管理機制的推動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座談會或研討會,為管理者提供交流合作平臺、相關培訓和專業支持,如加強教育政策、資源整合、合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管理者了解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理念、原則和操作方式,促使他們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利于公辦和民辦職校建立互信、互利、互幫的合作關系,加強溝通與合作。

在推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過程中,集團內部要建立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激勵管理者積極參與共建共進活動。具體來說,可以設立共建共進的榮譽稱號、獎項,表彰在資源共享、合作項目或教育成果方面取得突出貢獻的管理者[2],將共建共進的績效納入管理者的績效評估體系中,將其與晉升、薪酬等相關聯,從而增強管理者的共建共進意識。如:貴港市職業教育集團在資源共建中,可根據成員單位的畢業生就業率、科技創新成果、學術研究進展等,對各成員單位的管理者進行相應的經濟獎勵;同時,為了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對合作中表現出色、對合作做出突出貢獻的管理者,集團也應給予頒發榮譽證書、授予榮譽稱號等獎勵。這樣既可以激勵集團成員單位的管理者更加積極地參與合作,又可以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從而促進貴港市職業教育的高效發展。

(二)建立健全共享機制

為了優化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貴港市需建立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利用,促進公辦和民辦職校之間深度合作與共同發展。因此,相關部門要在公辦和民辦職校之間搭建資源共享平臺,使公辦和民辦職??梢酝ㄟ^該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集中管理、共享和調配。該平臺應包括在線資源庫、教師交流平臺、教育數據中心等,以便學校和教師能夠便捷地獲取和分享教育資源,實現資源互通。如貴港市公民辦職業教育集團共享平臺設立專門機構或委員會負責共享資源的管理和協調,以確保資源共享機制的有效運行。

優質的師資是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的重要支撐。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作為國家示范重點建設職業學校,充分發揮牽頭作用,通過與民辦職校開展培訓、交流研討等方式,促進公辦與民辦職校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共建。例如:擁有優質教師資源的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與貴港市白云職業技術學校、貴港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等學校攜手合作,共同培養新能源汽修專業人才;多所學校共同整合優勢教師團隊,圍繞專業技能相互切磋、交流探討,確保學生能夠受益于教師團隊豐富的學科知識和實踐經驗。這種跨校師資共享共建模式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而且為師資隊伍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另外,在設備共享方面,各職業學校將先進的實驗室和設備資源進行共享共用,確保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資源均衡化和公平化。在完備的實踐環境中,學生有機會接觸最新的實驗技術和儀器設備,更好地適應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趨勢,為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積累實踐經驗做好了充分準備。

(三)加強教育模式創新研究

為進一步優化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貴港市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模式,以推動公辦和民辦職校之間深度合作與共同發展。貴港市教育局依托資源共享共建共進科研項目,設立專門的教育創新研究機構,聚集教育專家、學者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創新研究團隊。該團隊承擔起教育模式創新的研究任務,深入調研和分析公辦和民辦職校資源共享共建共進的實踐經驗和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創新方案和改進措施。同時,貴港市要建立交流平臺,促進教育管理部門、學校、研究機構和行業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

為強化教育模式創新的實際效果,相關部門應鼓勵公辦和民辦職校開展教育實驗和示范項目,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如通過設立示范學?;蚴痉栋嗉?,充分發揮優秀學校和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共建[3]。這些示范項目包括跨校合作課程、教師培訓交流、校際教研等,旨在促進教育模式的創新和實踐。同時,積極借鑒國內外其他地區在教育創新方面的先進經驗,通過開展對比研究和案例分析,了解其他地區在公辦與民辦職校資源共享共建共進模式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創新做法,尋找可以借鑒的思路。例如,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依托重點教研項目“‘荷文化融入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餐飲類專業教學的實踐研究”。邀請同類公辦和民辦中職學校共同推進項目研究,圍繞貴港市特色“荷文化”共研共教,共同開發以“荷文化”為主題的跨校合作課程,如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中餐烹飪課程等,打造地方特色課程,共建地方特色文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校與校之間還共享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資源,以便學生進行實踐學習。這種合作形式有利于提高地區職業教育整體水平,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

教育信息化可以為公辦和民辦職校提供資源共享、教學管理和協同合作的平臺,促進教育模式創新。為此,貴港市應該建設統一的教育信息化平臺,集成教育資源共享、教學管理和學生學習等功能,支持教師進行在線教學、作業布置和評價反饋,以及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和互動交流[4]。例如,為了促進共享共建共進,公辦和民辦職??山⒔y一的教育信息化平臺,集成教育資源共享、教學管理、課程開發、評估考核等功能,促進公辦和民辦職校的合作與交流。此外,教師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他們的信息化素養對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教育數據的管理和分析,如建立科學的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系統,對學生學習數據、教師教學數據等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支持和指導,如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和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引導教師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工具和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以進一步優化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

公辦和民辦職校通過建立合作機制、加強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教育資源數字化等措施,可以為優化職校教育資源共享共建共進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未來,我們應該進一步探索職業學校與家庭、社區的互聯互通,以促進公辦和民辦職校教育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培養更多優秀技能人才,實現教育公平,促進社會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王佳.山西:促進教育公平 建立高質均衡教育體系[N].山西經濟日報,2021-07-28(5).

[2]薛丹.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以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21(12):25-27.

[3]廖婷婷,馬佳宏.數字化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價值、困境與進路[J].江蘇高職教育,2023(2):21-27.

[4]謝昌煒,沈霞.成渝地區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經驗探究[J].黑龍江科學,2023(9):70-73.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公民辦職校教育資源共享共建共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貴港市為例”(GXZZJG2022A041)的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職業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黔江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網絡教育資源為什么存在“數字廢墟”——中國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之難點剖析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