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ESG表現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研究

2024-04-28 05:37孫娜余偉源
財務管理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財務績效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

孫娜 余偉源

摘要:隨著“碳中和”“碳達鋒”目標的提出,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各界的持續關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是目前評價企業可持續發展狀況的主流體系。選取2017—2021年我國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樣本,并利用OLS模型對商業銀行ESG表現與財務績效進行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當期、前一期ESG表現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這表明ESG投入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財務績效。因此,建議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加強對ESG的投入,重視社會責任的承擔和公司治理;同時建議監管層基于上市商業銀行的ESG表現和財務績效的關系尋找監管線索。

關鍵詞:ESG;財務績效;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

0引言

隨著“碳中和”“碳達鋒”目標的提出,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受到各界的持續關注。公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及其對社會外部性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青睞,并由此衍生出社會責任投資的概念。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ESG是衡量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擔當的重要標準。

ESG這一概念最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2004年提出。目前,越來越多公司、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開始關注ESG。ESG體系是目前針對公司可持續發展狀況較為主流的評價方法,其指標旨在提供更多反映公司財務數據之外的表現情況。ESG理念在我國資本市場方興未艾,而關于ESG投入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我國學術界仍沒有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本文旨在為ESG研究領域的重要論題——ESG表現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提供來自我國銀行業的證據,并具體探討商業銀行所擔負的社會責任是否侵蝕了銀行利潤、商業銀行進行ESG投入影響財務績效的可能的內在機理等問題 。

1文獻綜述

1.1國內文獻綜述

關于環境績效與公司財務績效的關系,潘飛和王亮 [1]對中國大型公司環境保護項目的投資和經濟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現短期內二者并無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長期內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李大元等 [2]對178家公司的環境效益、能源管理效率和市場經濟績效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環境效益對經濟績效存在侵蝕作用,得出了相關政府部門應當重視調動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意愿的結論。王媛等 [3]搜集了公司年報披露的排污費用和相關認證,并以此為基礎,經過實證研究明確了環境績效和公司盈利能力之間為正相關關系,并建議國有企業深化環境管理。何林濤和陳璇 [4]針對重污染企業2004—2014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環境績效對經濟績效造成了正向影響,同時經濟績效對環境績效也具有正向影響。張倩 [5]基于波特假說提出研究假設,并通過案例研究認為,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定位下,可以將管制壓力轉化為積極改善工藝的動力,實現與社會的共贏。

對于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績效是否存在時滯(Time-lag)效應,目前仍沒有一致的結論。溫素彬和方苑 [6]研究發現,只有在長期內社會責任才與財務績效正相關。而尹開國等 [7]分別選取2009年、2010年已經發布財務和社會風險責任評估報告的上市公司,對其社會責任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當期的財務和社會風險責任與其財務風險評估績效相互作用。另外,跨期的研究結果與當期的評估結果并沒有顯著差異。鄭培等 [8]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滯后一期的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且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交互作用有顯著區別。

在公司治理與財務績效研究方面,陳小悅和徐曉東 [9]對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公司治理缺位的情況下,流通股比例與公司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大股東持股比例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郭慧芳 [10]針對我國煤炭上市公司,以委托代理理論為基礎構建研究假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獨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財務績效越差的結論。張蘭 [11]針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研究,提出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財務績效無相關性,并且董事會規模與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

1.2國外文獻綜述

Porte和van der Linde [12]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說,即受到環保外部管制的公司,反而能夠因為管制而形成相關的技術創新,從而加強其生產力與競爭力。Soana [13]通過實證研究指出,盡管因果關系并不顯著,ESG活動與公司財務表現仍有正向關系。Nelling和Webb [14]發現了“良性循環”的存在,即增加ESG投入帶來財務表現的改善。然而,Aupperle等[15]提出,堅持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由于背負了非必要的成本,反而出現了競爭劣勢。Orlitzky [16]認為,ESG活動對于公司的市場表現具有負向作用,因為其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波動性。

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相關報告指出,由于銀行資本的高流動性,扮演著資金收集、分配重要角色的銀行,普遍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低碳、包容及高效經濟的關鍵“催化劑”。Lentner [17]認為,分配資源的決策及投資、籌資給高風險項目,意味著銀行對周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1.3文獻評述

關于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研究,我國的學術成果并沒有達成明確的一致意見,有學者認為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性,也有學者認為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存在負相關性或無相關性。另外,過去的多數研究都只關注“被動”的環境績效,即高污染型企業如何減少排放、如何對這類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行評價及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等。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環境治理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更多企業進行了“主動”的環境治理投資。不僅是高污染型企業,高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金融機構如銀行和券商,均從自身能力出發,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有必要把目光從“被動”環境治理績效轉移到“主動”環境治理投資上,這將有助于早日達成“碳中和”“碳達峰” 目標。

關于社會責任績效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研究,我國的學術成果較多,但結論并不一致,而且具體行業、時間段不同,研究結果也有所不同。此外,多數文獻研究當期的某一個ESG變量與當期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并未考慮ESG的時滯性問題,由此得到的結論的可靠性也會受到影響。

關于公司治理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研究,我國的學術成果關注仍不夠全面。公司治理不僅表現在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大股東持股等方面,而且體現在利益相關者是否得到了公司治理體系下的治理權,從而能夠通過公司治理保障自身的權益。最近幾年,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說明可持續發展越發得到公司內外部人員的重視。

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將ESG作為整體與財務績效結合進行相關性研究的實證類文獻較少,多數研究只是圍繞ESG當中的1個或2個因子探討其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并且難以得到一致的結論。

在國外,由于ESG概念發展較早,并且有專門的協會如UNPRI(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推進ESG標準的制定,因此,國外學術界已有較多針對具體行業的ESG表現與財務績效關聯性的實證研究。反觀我國,對于具體行業進行ESG表現和財務績效關聯性的實證研究仍然較為缺乏,特別是銀行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主體,在職能上肩負著吸收公眾存款、選擇性發放貸款的重任,銀行的ESG表現對于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對銀行業ESG表現進行研究,對于推動銀行業與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2.1道德內涵理論

道德內涵理論基于Garriga和Mele [18]提出的觀點:對公司而言,正確的事情就是增進社會價值,所以在公司運營之中應當納入社會需要作為目標。公司存在的價值本來就是解決社會問題,所以ESG實踐是公司的原生義務,ESG事務給予了公司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道德內涵理論認為,應當從本質上對公司的財務績效和ESG活動的相關關系進行解釋。公司承擔的ESG活動越多,其能力越強,而財務績效是公司能力的表現指標之一。當把公司存在的目的認定為貢獻社會價值、解決社會問題時,財務績效所代表的公司能力自然就與ESG活動的承擔掛鉤,即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Alexander和Buchholz[19]提出,財務績效是反映公司管理能力的指標,公司增進ESG表現證明其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因為這標志著公司懂得如何增進與周圍環境的良好關系——無論是內部與員工的關系還是外部與其他主體的關系。Donaldson和Preston[20]提出,公司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進行管理,乃是提升公司財務績效的關鍵。

2.2工具理論

工具理論指出,ESG活動僅僅是公司用于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ESG活動的最終目的也是股東權益最大化。與道德內涵理論的區別在于,工具理論認為,ESG活動并非公司必須而為的、原生的義務,而僅僅是一種公司戰略工具。

Varadajaran和Menon[21]認為,ESG活動是公司很好的事業關聯營銷手段,即使是公益性ESG活動,也是強有力的營銷工具,因為這有助于塑造公眾心中“負責任”的公司品牌形象,從而促使公司擴大銷售。

Kurucz等[22]通過ESG在商業中的實踐案例進行實證研究,總結出4類通過ESG進行價值創造的途徑:①參與ESG活動,減少運營成本,降低運營風險;②獲得競爭優勢;③獲得良好的聲譽及政治角度的合法性;④參與ESG活動能夠與外部環境進行協同價值創造,達成雙贏局面。

目前,公司的表外資產越發受到外部投資者和消費者重視,其中品牌價值就是重要的表外資產之一。品牌價值確實有助于公司在市場中獲得良好的競爭優勢。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資產端競爭激烈,尤其需要樹立良好、負責任的公司形象,由此才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梢?,銀行業投入資金進行ESG活動,有助于其財務績效的提高。

從各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來看,扶貧是每年ESG核心工作之一,這印證了ESG活動與外部環境進行協同價值創造、達成雙贏局面的觀點。外部幫扶下的脫貧工作是使貧困人口增加財富的重要抓手,而貧困人口得以脫貧則為銀行擴大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最終達成雙贏局面。反過來說,假如銀行無視社會責任,通過資助不法活動攫取利潤,不但會帶來法律方面的運營風險,從長期看,也會擾亂社會環境,最終會侵蝕自身利益。

根據上述理論,本文提出假設1:

H1:當期ESG表現與當期商業銀行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由于可能存在時滯效應,當期ESG表現可能并不能立即體現于當期財務績效中,比如在當期積極納稅,可能在下一期才會得到稅收政策支持,由此ESG表現對財務績效的正面影響需要在下一期才能得到體現。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前一期ESG表現與當期商業銀行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3實證檢驗

3.1樣本篩選及數據來源

由于目前能夠獲得最早的ESG數據來自2017年,因此本文選擇2017—2021年我國所有A股上市商業銀行為樣本。本文從嘉實ESG評分體系中獲得商業銀行ESG表現的總體得分,并從國泰安數據庫中獲取經審計的商業銀行財務數據。

3.2模型設定及變量含義

1.模型設定

本文將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用資產收益率(ROA)、托賓Q(TBQ)來替代;將ESG表現作為解釋變量,用商業銀行ESG得分(ESG)來替代;將資產規模(LNSIZE)、存貸比(DR)、不良貸款率(NPL)作為控制變量。利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ROAi,j=β0+β1ESGi,j+β2LNSIZE+β3DR+β4NPL +ε(1)

TBQi,j=B0+B1ESGi,j+B2LNSIZE+B3DR+B4NPL+ε(2)

式中,β0、B0為常數項;β1~β4、B1~B4為變量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2.變量含義

(1)被解釋變量:商業銀行財務績效。本文采用資產收益率(ROA),即稅后凈利潤與總資產之比,來替代管理者角度的商業銀行財務績效;采用托賓Q(TBQ),即市值與凈資產之比,來替代市場角度的商業銀行財務績效。

(2)解釋變量:ESG表現。本文用從嘉實ESG評分體系中獲得的商業銀行ESG得分(ESG)來表示ESG表現。

(3)控制變量。本文選取如下可能影響銀行財務績效的微觀特征變量作為控制變量:資產規模(LNSIZE),以年末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衡量;存貸比(DR),為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的比值,反映銀行流動性狀況;不良貸款率(NPL),為次級、可疑和損失3種貸款占總貸款的比重,反映銀行資產質量。

3.3描述性統計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①被解釋變量ROA的均值為0.093,方差為0.000,可見ROA的總體分布狀況較為均衡;被解釋變量TBQ均值為0.931,方差為0.128,可見TBQ的總體分布狀況較為均衡。②解釋變量ESG的均值為65.514,方差為112.572,變異系數為0.17,可見ESG的總體狀況較為均衡,各樣本銀行對于ESG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差異并不大。此外,各樣本銀行對于ESG的投入逐年增多,評分逐年提高,說明各銀行對ESG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③控制變量LNSIZE均值為28.123,方差為2.988,可見LNSIZE的總體狀況較為均衡;控制變量DR均值為66.451,方差為73.625,可見DR的總體狀況較為均衡;控制變量NPL均值為1.822,方差為0.293,可見NPL的總體狀況差異不大。

3.4相關性分析

本文運用Excel 2018及SPSS 21.0軟件,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的分析方法,對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展開研究。

相關性分析見表2。由表2可見,解釋變量ESG與被解釋變量ROA具有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423,在1%水平上顯著。解釋變量ESG與被解釋變量TBQ也具有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244,在5%水平上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H1。此外,控制變量LNSIZE與ROA正相關,并在1%水平上顯著;LNSIZE與TBQ負相關,并在1%水平上顯著。這表明銀行資產規模對財務績效指標ROA和TBQ有著顯著的影響。

3.5多元回歸結果分析

當期ESG與ROA回歸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解釋變量ESG系數為0.036,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即商業銀行ESG投入增加能夠提升其當期財務績效,從而支持了H1。商業銀行對于ESG的重視程度使其在存貸兩端分別獲得了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了更好的財務表現。此外,基于工具理論,商業銀行重視ESG投入,使其能夠獲得良好的品牌效應,從而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

在控制變量方面,LNSIZE的系數為0.023,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越大,財務績效越好。DR系數為-3.43,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在近幾年商業銀行負債成本不斷上升、資產質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保持較高存貸比反而降低了銀行的盈利水平。NPL系數為-0.033,并不顯著。經調整的R2為0.271,F值為13.915,說明方程的回歸結果較好。

當期ESG與TBQ回歸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ESG表現與財務績效指標TBQ相關系數為0.346,呈正相關關系,并在1%水平上顯著,即商業銀行ESG投入增加能夠提升當期的財務績效,從而支持了H1。在控制變量方面, LNSIZE的系數為0.486,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越大,財務績效越好。DR系數為-0.024,并不顯著。經調整的R2為0.256,F值為10.179,說明方程回歸結果較好。

前一期ESG與ROA回歸結果、前一期ESG與TBQ回歸結果分別見表5、表6。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前一期ESG表現與管理層視角的財務績效ROA、投資者視角的財務績效TBQ都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251和0.437,H2 得到檢驗。但是相較于當期ESG表現而言,前一期ESG表現與ROA、TBQ的相關關系有所減弱。因此本文認為,相較于良好的ESG表現能提升商業銀行的財務績效,良好的財務績效更能夠強化當期商業銀行的ESG表現。換言之,商業銀行更有可能在具有良好的財務表現之后,投入更多資源于ESG活動中。

4結語

本文選取2017—2021年我國3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ESG表現與財務績效作為研究樣本,并利用OLS模型對面板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 基于研究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當期ESG表現與管理層視角的財務績效ROA、投資者視角的財務績效TBQ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本文認為,商業銀行對顧客、員工利益訴求的重視,使其主要在存貸兩端分別獲取了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了更好的財務績效表現?;诠ぞ呃碚?,本文認為,商業銀行對于ESG的投入與重視,會使其獲得良好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

第二,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前一期ESG表現與管理層視角的財務績效ROA、投資者視角的財務績效TBQ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相較于當期ESG表現而言,前一期ESG表現與ROA、TBQ的相關關系有所減弱?;诖?,本文認為,商業銀行良好的財務績效對其當期ESG表現的強化作用更明顯。

基于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應當加強對于ESG狀況的信息披露。各大上市商業銀行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盡管能夠按相關規定披露,但仍然處于良莠不齊的狀態。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明顯優于其他商業銀行,在披露程度、數據詳細度、事件詳盡程度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良好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助于外界更好地了解公司的ESG履行狀況,是對商業銀行做出恰當評估的基礎。

第二,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應當重視ESG責任履行工作。在戰略層面,商業銀行有必要明確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了恰當的保障,這是其能否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戰術執行層面,商業銀行應當首先明確利益相關者主體及其具體訴求,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對于投資者而言,由于上市商業銀行的ESG表現與財務績效正相關,建議在傳統財務數據之外,對ESG表現多加關注,從而有助于商業銀行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

第四,監管層應當鼓勵商業銀行進行ESG投資,這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財務績效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我國整體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及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潘飛,王亮.企業環保投資與經濟績效關系研究[J].新會計,2015(4):6-11.

[2]李大元,孫妍,楊廣.企業環境效益、能源效率與經濟績效關系研究[J].管理評論,2015,27(5):29-37.

[3]王媛,姜珊,周琪.基于內外視角的國有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相關性研究:以環境管理為調節變量[J].河北工業科技,2016,33(6):456-463.[4]何林濤,陳璇.重污染企業經濟績效與環境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聯立方程組模型的分析[J].上海管理科學,2017,39(6):95-101.

[5]張倩.波特假說框架下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再審視[J].財會通訊,2018(33):58-61,129.

[6]溫素彬,方苑.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150-160.

[7]尹開國,劉小芹,陳華東.基于內生性的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4(6):98-108.

[8]鄭培,李亦修,何延煥.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0,41(6):64-71

[9]陳小悅,徐曉東.股權結構、企業績效與投資者利益保護[J].經濟研究,2001(11):3-11,94.

[10]郭慧芳.煤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績效關聯性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1.

[11]張蘭.公司治理,多元化戰略與財務績效的關系[D].長春:吉林大學,2013.

[12]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8.

[13]SOANA M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04:133-148.

[14]NELLING E,WEBB 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virtuous circle” revisited[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9,32(2):197-209.

[15]AUPPERLE K E,CARROLL A B,HATFIELD J 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8(2):446-463.

[16]ORLITZKY M,SCHMIDT F,RYNES S L.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Organization Studies,2003,24(3):403-441. [17]LENTNER C,TATAY T,SZEGEDI K,et a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banking sector[J].Public Finance Quarterly,2017,51:53-64[2023-11-20].https://www. 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846145_Corporate_Social_Responsibility_in_the_Banking_Sector.

[18]GARRIGA E,MELE D.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ies:mapping the territo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3(1):51-71.

[19]ALEXANDER G,BUCHHOLZ 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8,21 (3) :479-486.

[20]DONALDSON T,PRESTON L E.The stakeholder thero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evidence,and implication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65-91.[21]VARADARAJAN P R,MENON A. Cause-related marketing:a coalign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J].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58-74.

[22]KURUCZ E C,COLBERT B A,WHEELER D.The business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收稿日期:2023-11-30

作者簡介:

孫娜,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注冊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資本市場會計與審計。

余偉源,男,1997年生,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會計與審計。

猜你喜歡
財務績效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上市公司債務融資期限結構與財務績效關系的研究
蘇寧云商輕資產盈利模式及其財務績效研究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