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想回到當初

2024-04-30 03:58王一兵
星星·詩歌理論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學系詩壇詩刊

1993年9月,我終于撞進了人生一個真實的大夢境——軍藝文學系。那年,文學系已辦到第五屆了,入學的同學早已不像前四屆那么自帶光環,文學也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被邊緣化了,但這并沒有影響我被軍藝文學系錄取后的幸福感,以致入學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的頭腦都有些發蒙。畢竟為了實現這個夢,我努力了十年,并遇見了諸多生命中的貴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正是文學的黃金時代,刊物林立,作家詩人風起云涌。文學夢,是人人都想做的夢,也是一個時代的大夢。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文學系是軍隊作家的黃埔軍校,更是軍隊文學青年的夢之盡頭。

文學自然也成為我逆天改命的夢。雖然我從小就酷愛讀書,但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初中畢業就考進了軍校,寫作起點很低。部隊駐地在四川廣漢郊區一個叫高宗寺的地方,離部隊十幾公里遠,就是后來名揚世界的廣漢三星堆。

經歷了數不清的投稿與退稿,生命中的第一次發表終于出現了——《星星》1984年第3期發表了我的處女作。在當時詩壇,《星星》詩刊是與北京的《詩刊》形同雙子星座的重量級刊物,能在《星星》詩刊發表處女作,對我而言,絕對如同中大獎一般幸運。這首詩讓我結識了廣漢的一群文朋詩友,并加入了德陽市作家協會。先是認識了《德陽報》的編輯、詩人藍幽老師,后來又認識了《星星》詩刊的編輯孫建軍,他倆都是我的啟蒙老師。1990年,我受《星星》詩刊邀請參加了在江油舉辦的“長鋼詩會”;1991年8月,經建軍兄的慧眼舉薦,《星星》詩刊在頭條推出了我的組詩《我是一個兵》,這組詩讓眾多讀者記住了“王一兵”這名字,也算是我步入詩壇的成名之作。

一日到成都出差,順便去《星星》編輯部拜訪老師,碰巧相熟的建軍兄不在,我就硬著頭皮去跟《星星》詩刊的主編葉延濱打招呼。進門看到他正在奮筆疾書。因和延濱老師不太熟,加上也不知道要說什么話,就只想著問個好就走。沒想到他突然抬頭問我在部隊過得怎么樣。我說實話,有點惱火,并把畫地圖用不著詩人,干保衛干事也干得揪心的境遇講了一通。不知道哪一句話觸動了延濱老師,他說那你想不想來《星星》工作。這個轉折實在是太出人意料,搞得我反應了好一會兒才說,當然想。

延濱老師見我猶豫,便說:“這樣,你回去問一下你們部隊,如果同意,我就發商調函?!?/p>

命運就這樣突然又奇特地光顧了我的人生。好在那時候文學還有光環,部隊領導聽說省作協的刊物要調我去協助工作,覺得是件大事。因部隊和地方不是一個系統,調人也沒有先例,這事難度不小。好在政治處廖主任在黨委會上大力舉薦,說地方主動為部隊培養人才,是好事,肉爛了在鍋里嘛。我借調的事才算順利過會。

1992年3月,我成為第一個穿著軍裝在四川省作協大樓上班的人。此后的一年多,葉延濱老師給了我極大的扶持,并親自為我的組詩《前世今生》配寫評論,在《星星》詩刊重點欄目推出,打破名家為新人寫評介的慣例。后來,葉延濱老師又安排我為著名軍旅詩人李瑛的組詩《紅土地之戀》寫評論,并在《星星》詩刊推出,讓此前從未寫過評論的新人以不曾有過的方式閃耀亮相。他還推薦我的詩作入選《青年詩選》,讓我進入官方年度青年詩人陣營;讓我全程參與《星星》詩刊主辦的首屆全國詩歌刊物成都聯誼會,使我有幸結識諸多詩壇大佬級人物。葉延濱老師主編的叢書收入了我的第一部詩集《九點鐘》,并親自為詩集做了序;他還讓我做責編,編發了眾多軍中詩壇名家的作品,強化了我在軍旅詩壇的專業性和存在感……

在當年中國年度詩歌創作巡禮中,中國作協創研部負責詩歌研究的張同吾先生直接引用了我對李瑛老師的評論,這對我的評論處女作既是高度認可,也是高規格的二次傳播。

也是因為這篇評論,使我有機會寫信求助遠在北京且素未謀面的李瑛老師。在得知我想報考軍藝文學系后,李瑛老師欣然給軍藝文學系系主任、詩人峭巖寫信,鄭重推薦我入學。

后來幾經周轉,我也聯系上了峭巖主任,他說你就好好準備文化課考試吧。雖然如此,對能否上軍藝,我還是忐忑不安。軍藝文學系兩年招生一次,每次只招三四十人。全軍八大軍區,加上三總部、海軍、空軍、二炮等各大單位,每個方面名額都很少,競爭一向激烈,想入讀,難度可想而知。

當成都軍區創作室主任楊景民在電話中告知我被軍藝文學系錄取的消息時,我依然不敢完全確信。進京前我在省作協旁的招待所辦了一次答謝宴,記得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楊牧也專程到場。

軍藝養人,不然出不了莫言。軍藝兩年,實際只有一年半,因為最后一個學期是實習和畢業作品創作期。在軍藝的一年半,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光。

如果人世間有一種極致的享受,一定就是這樣一種一邊聽著各路名家的講座,一邊不斷拓展自己創作邊界的生活。軍藝求學期間,我不僅在數十家報刊發表了詩文,詩作還榮獲了《詩刊》《星星》《詩歌報》《解放軍文藝》等一些重要報刊的獎項,其中詩作《我的河流》在《詩歌報》舉辦的全國詩歌大賽中榮獲金獎第一名;長詩《祖國、軍人、土地》榮獲首屆艾青杯詩歌大賽三等獎;詩集《九點鐘》榮獲首屆全軍文藝新作品三等獎。文學評論也發表在了《人民日報》《文藝報》《解放軍文藝》等高規格報刊上。其間,文學系還專門為我和另一位同學召開了作品研討會。

在張志忠老師的引薦下,我的畢業實習是在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中外軍事影視》雜志社度過的。評論家周政保老師是主編,但我卻沒有與他好好地談過一次文學。那幾個月,我跟過《大決戰》劇組,也采訪過導演、明星,好像一直在為一期期的刊物出版忙碌。

轉眼軍藝畢業二十多年了。自1997年轉業到地方,我曾先后在電視臺、新聞網站等部門工作,2023年3月,從地方新聞網站總編輯崗位上轉任專職監事,算是退二線了?;叵脒^去,我在工作中恪盡職守,在電視行業,曾獲得了中國電視最高獎——金鷹獎;在新聞宣傳上,也曾多次獲得省市新聞獎,并獲得了成都市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但在文學的堅守上,我卻感覺定力和修為不夠,在最具沖勁的時候三心二意,遺憾地選擇了退出詩壇,沒能在詩歌創作上用盡全力,達到自己認可的高度。

軍藝是個讓人想念、依戀又不愿離開的地方。我時常想念那個叫魏公村的地方,想念那些高大舒展的樹木,想念那時常刮起頭腦風暴的階梯教室,想念開水房里不經意間的動人歌聲,想念校門對面的德州牛肉面和新疆大盤雞,想念舞蹈系那些純凈得令人心痛的明眸晧齒,想念暗夜里漫無邊際又靈光一閃的遐思……當然,最難忘懷的還是文學系那一位位卓爾不凡而又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

真想回到當初。

又或者,一直不曾畢業。

猜你喜歡
文學系詩壇詩刊
訂閱啦 星星詩刊
詩刊
《星星》詩刊,快來訂閱吧!
詩刊
論宇文所安詠史懷古詩研究的方法與視角
關于推薦《當代詩壇百家文庫》入選詩家的啟事
荷珠亂滾:詩壇重現唐大郎
What a Girl Wants:maintaining self—identity
On The Tendency of Educat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 in the Form of Primary School
New Strategy in the Reading Class of The Selected Articles from American & British Newspapers & Magazin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