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蘇爾多的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研究*

2024-05-01 09:31李雨豪郭麗雙
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24年3期
關鍵詞:蘇爾民粹主義斗爭

李雨豪 郭麗雙

一、前言

階級斗爭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是解讀社會歷史的關鍵一環,也是邁向未來社會的必然路徑。在與第三國際的對話中,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就試圖建立一種將人的感性活動視為存在本體的新本體論,進而否定歷史規律的客觀性、歷史決定論、一元決定論和經濟基礎決定論,已然出現放棄階級斗爭理論的端倪。1陳學明、王鳳才:《西方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二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年,第83~85 頁。二戰之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呈現出了新的面貌,新自由主義和福利國家的盛行讓強調對抗與革命的階級斗爭理論進一步淡出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視線。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民族解放和社會革命告一段落,米爾斯、達倫多夫以及柯林斯等學者的社會沖突理論盛極一時,諸多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階級斗爭避之不提甚至做出了否定判斷,有關階級斗爭的研究在新世紀陷入了低谷。難道階級斗爭在現實與理論中都走向了消亡嗎?事實上,21 世紀以來,經濟危機加劇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極分化,數以百萬計的人陷入失業、不安全、對生活的持續焦慮甚至饑餓之中,性別、人種、空間和生態等權利不平等也正在喚起人們的斗爭記憶。新的歷史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面對的仍然是一個充滿斗爭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被壓制、緩和或擱置的階級矛盾依舊存在,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的斗爭哲學在新時期仍然具有生命力。

在理論維度,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學者多米尼克?洛蘇爾多(Domenico Losurdo,1941—2018)在21 世紀重提階級斗爭,試圖通過重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完成對自由主義的批判,進而實現對資本主義社會體系的超越。洛蘇爾多作為著名左翼學者、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家,長期致力于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關系、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領域的研究,力圖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批判資本主義關于歷史的意識形態。其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與戰爭意識形態:社會、死亡與西方》《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自由主義批判史》《戰爭與革命:反思二十世紀》《階級斗爭:一部政治與哲學史》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重構:誕生、死亡與重生》等。洛蘇爾多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階級斗爭理論是一種關于社會沖突的一般理論,在認識論上與自然主義理論徹底決裂,為解釋歷史進程提供了一把鑰匙。1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43.在其階級斗爭理論中,他對階級斗爭的內涵、目的與現代表征做出了新的框定。他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考察自由主義發端以來眾多社會沖突,力圖在雙重維度上批判、超越各種階級斗爭理論中長期存在的二元邏輯和民粹主義對階級斗爭的消解,從而建立起具有人道主義色彩的階級斗爭理論。

二、洛蘇爾多階級斗爭理論的三維框定

洛蘇爾多將階級斗爭作為一種歷史現象進行剖析,試圖延續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研究方法,從紛繁復雜的階級斗爭歷史中去界定斗爭的主體、形式、方向和結果,進而框定階級斗爭的內涵、目的與現代表征。在這一過程中,洛蘇爾多并沒有完全實現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重構”,而是偏向于保守的“重釋”。一方面,其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直接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原著;另一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在延續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于當代社會的解釋力而不是顛覆。在此過程中,洛蘇爾多堅持人道主義的立場與前人對話,試圖將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作為關于社會沖突的一般理論深化拓展,推動其歷史解釋力的延續,最終結論認為階級斗爭是多元主體為爭取承認而進行的多形態斗爭。

(一)階級斗爭的內涵: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

階級斗爭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想要對其內涵進行重釋,首先涉及的問題是階級斗爭的單復數之辯。洛蘇爾多認為《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所提及的階級斗爭(Klassenk?mpfe)是復數形式,并不是指代相似形式階級斗爭的不斷重復,而是指階級斗爭所采取的多種形式和表現形態,“至今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而這種對立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1 頁。洛蘇爾多將馬克思恩格斯的階級斗爭理論作為一種關于社會沖突的一般理論去理解,現實中就是將階級斗爭作為社會沖突的多樣態勢展開,即將階級斗爭視為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

那么復數的階級斗爭應如何理解呢?洛蘇爾多認為階級對立對人類社會起著推動和維系作用,階級對立通過社會沖突投射于人類生活的不同維度,而階級斗爭是被多元主體的職業身份、政治立場、生活處境等因素折射后的多樣面貌。換句話說,“階級斗爭幾乎從未以純粹的狀態出現,也從未將自己限制在涉及直接對立的主體之中?!?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21.因而,階級斗爭的主體也是非具體的多元存在。洛蘇爾多認為社會體系中多重矛盾的“強制關系”糾纏決定個人(和群體)最終處于“壓迫者”或“被壓迫者 ”的等級排序,一方面是根據其所在具體情形中的政治和社會相關性,另一方面源于單個人(或群體)的政治選擇傾向。3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115.例如,洛蘇爾多在其著作中常以19 世紀愛爾蘭和印度工人舉例,他們在工作中屬于被剝削的工人階級和被壓迫的民族,而在家庭中則轉變為其妻子的壓迫者,這些婦女則在家庭、工廠和被壓迫民族中受到三重壓迫。堅持《宣言》中“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論斷,洛蘇爾多也深受意大利歷史主義影響,秉持“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理念。洛蘇爾多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面臨的社會沖突問題帶入到階級斗爭的歷史中,認為除了資本主義社會內部資本家與工人的傳統沖突外,民族解放、婦女解放也是資本主義階級斗爭的重要形式,各種形式動態交互,營造出復雜形式的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文化)斗爭。

首先,洛蘇爾多認為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是天然的種屬關系。洛蘇爾多尤為強調民族解放形式的階級斗爭,因為在他看來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是部分人的政治解放而非全人類解放或個體普遍解放。他在《自由主義批判史》一書中明確指出:“自由主義的興起和種族動產奴隸制的散布,是一組孿生產物?!?[意]多米尼克?洛蘇爾多:《自由主義批判史》,王崇興、張蓉譯,商務印書館,2014 年,第42 頁。宗主國內部的民主和自由是建立在對被壓迫民族的奴役之上的,這其中的對抗與沖突自資本主義發展之初便存在?!缎浴吩瞬ㄌm的民族解放運動,恩格斯也曾在其早期著作中支持了愛爾蘭民族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所倡導的激進革命,不僅是為了解放被壓迫階級(無產者),也是為了解放被壓迫民族?!艾F代各民族只是在本國內把奴隸制掩飾一下,而在新大陸卻不加掩飾地推行奴隸制”,國內外的“奴隸制”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洛蘇爾多指出,雖然《雇傭勞動和資本》等文本實際上將民族斗爭歸入了階級斗爭當中,但是馬克思并沒有明確界定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社會問題和民族問題之間的關系,“他只是在不經意間得出了區分屬和種的較成熟表達?!?《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605 頁。因而,洛蘇爾多想要做的就是明確這種表達。借鑒列寧“民族問題從屬于勞動問題”的論斷以及毛澤東關于“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一致性”的論述,洛蘇爾多申明階級斗爭是“屬”,即階級斗爭在一個尚未實現政治解放的民族中呈現出民族斗爭的面貌。

其次,洛蘇爾多將婦女的解放斗爭納入了階級斗爭的范疇。與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產者的斗爭、民族的斗爭一致,婦女的斗爭與階級斗爭也呈現出種屬關系。這樣的結論來自洛蘇爾多對《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宣言》的解讀。分工出現之后的家庭內部“在那里妻子和兒女是丈夫的奴隸”,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36 頁。即便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資產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單純的生產工具的”,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9 頁。因而洛蘇爾多認為工人和婦女處境具有相似性,統治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壓迫與男性對女性的壓迫相吻合。洛蘇爾多對阻礙和誤導婦女斗爭的“強者法則”進行了批判,他指責馬奎斯?孔多塞和約翰?密爾等人企圖依靠“正義感”和“健全心理”,來消除男性對于女性所謂的“習慣性力量”“習俗”“偏見”,這實際上是對婦女經濟從屬地位的默許,進而承認了男性在道德層面的非凡地位。所以,在洛蘇爾多看來婦女斗爭要做的是推翻男人強加給婦女的永久暴政,而要建立男女平等關系的前提是廢除社會財富和地位世襲制度,因而婦女解放斗爭也是階級斗爭的具體面貌。

最后,洛蘇爾多認為歷史上宗教和藝術曾作為逃避形式的階級斗爭出現。洛蘇爾多首先肯定了宗教作為意識形態對于階級斗爭的重要性,“關注宗教以及其在具體社會沖突中的意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常態?!?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36.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提及了16 世紀左右在新教改革之后爆發的反殖民起義,其口號便來自于圣經《新舊約全書》。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235 頁。但是宗教作為“人民的鴉片”,它聲稱超越了沖突,從而阻礙了人們革命意識的形成,并成為壓迫的枷鎖。洛蘇爾多認為宗教以“自然崇拜”的面貌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中重現了,為逃避階級斗爭提供了“回歸自然”的選擇,呈現出一種虛假的階級斗爭。這其中最突出的是對藝術的求助,例如席勒號召人們通過對美與自由的追求回歸自然而逃避社會,即“對自然的召喚”。洛蘇爾多指責這種做法是純粹精神愿望的表達,將人和人的歷史同自然界相疏離,但真正克服“生命與幸福二分法”的只能是真實的階級斗爭。

綜上,洛蘇爾多將民族解放斗爭和婦女解放斗爭納入到階級斗爭中,并指出宗教和藝術曾作為逃避形式的階級斗爭出現。其在擴充階級斗爭形式的同時,打破了斗爭主體的身份束縛,以解釋階級斗爭作為一般性歷史事件的在場性。

(二)階級斗爭的目的:被壓迫者爭取承認的斗爭

既然洛蘇爾多認為階級斗爭是“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那么生產關系的變革便不能涵蓋階級斗爭的所有結果。因而,作為一種具體的歷史的社會實踐活動,階級斗爭的目的指向就成為洛蘇爾多接下來要作答的問題。在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中,洛蘇爾多認為階級斗爭的核心目的是爭取承認。

“爭取承認”的術語來自黑格爾,同樣的表達被繼承于阿克塞爾?霍耐特和路德維希?希普的承認理論當中。相比于希普博弈論的承認理論,洛蘇爾多對黑格爾思想的汲取更加類似于霍耐特目的論的承認理論。不同于霍耐特討論的社會規范領域,洛蘇爾多將承認理論移植到了階級斗爭理論當中?;氐胶诟駹枴斗ㄕ軐W原理》的語境中,“一個冒著被餓死危險的人,會淪落到放棄他所有權利的境地”,1G.W.F.Hegel,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Translated by H.B.Nisbe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p.155.即進入到一種類奴隸的境地,以一種奴隸形象呈現在普通大眾的視野中。對此,洛蘇爾多借助黑格爾“簡單的否定判斷”和“消極的無限判斷”的邏輯區分進行解釋,前者否定了主體一個具體的、有限的定語(這朵玫瑰不是紅色的),后者否定了主體本身而不是一個單獨的定語(這不是一朵玫瑰)。因此,奴隸的非人化就來自于主人“消極的無限判斷”,即在觀念邏輯上對奴隸身份就形成了無限的負面判斷。同時,如果奴隸的主體身份不被主人所承認,那么主人也就失去了確證他自身的主體,雙方都陷入了無法被承認的困境。黑格爾言明:“只有當他者是自由的,且他者也被我承認是自由的,我才是自由的?!?G.W.F.Hegel,Werke in zwanzig B?nden,vol.10,Berlin: Suhrkamp Verlag AG,2011,p.220.馬克思恩格斯也指明,“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獲得解放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55 頁。綜上所述,洛蘇爾多借助黑格爾的理論,在觀念邏輯上論證了社會沖突的最終和解必然是彼此間的承認,階級斗爭的目的是爭取斗爭雙方的彼此承認。

回到現實邏輯,洛蘇爾多反對將階級斗爭目的局限在政治經濟層面的再分配?!胺侨嘶钡纳鐣黧w在進行的實際上是一場爭取承認的斗爭,將階級斗爭的目的局限于身體上的補償,是將被壓迫者視作動物的庸俗想法。從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中出發,斗爭主體正在對同一種制度體系發起挑戰,但落腳點是對不同主體的承認。世界資本主義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階級斗爭之后,現代社會仍然存在收入再分配無法解決的困境,例如種族歧視、婦女被排除在政治和職業自由之外、工人階級對于福利制度的反抗以及國家之間的敵意與偏見等。因此,洛蘇爾多譴責用還原主義和庸俗經濟術語來解釋階級斗爭,將原屬于被壓迫者的物進行返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將“對于人的承認”返還?!叭魏谓夥哦际鞘谷说氖澜缂锤鞣N關系回歸于人自身?!?《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1 頁。將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作經濟主義的解讀是不充分的,是具有誤導性的,除了經濟和政治層面的斗爭,更多的是道德上被承認的斗爭,在資產階級內部,經濟地位的提升并不能意味著人格的被認可。

那么,資本主義社會中常見的契約合同與律令法規是被壓迫者爭取承認的結果嗎?洛蘇爾多否定了為統治者辯護的契約形式和自然法形式的斗爭結果。對于契約形式的結果,洛蘇爾多認為資本家是絕對的法律賦予者,而且是專斷的,工人在“與資本的自愿契約”中把自己當作奴隸出賣了。資本家正在利用勞動崗位和勞動合同限制工人的自由,契約與制度的合法化打破了勞動者自由結合的社會秩序。人格本身是不可轉讓的,但一旦有了社會意識形態對于人性的貶低,“人格的不可轉讓”就從黑格爾邏輯中的不可能轉變為了社會歷史中的普遍現象。自由主義強調契約的公正性,但卻忽視了人格本身作為人本質的不可分割性。同時,自然法形式的結果也不具備推動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論述的解放性階級斗爭的條件?!斗炊帕终摗分幸呀浥读俗匀环ㄐ问浇Y果的弊端,“這種人權的特殊資產階級性質的典型表現是美國憲法,它最先承認了人權,同時確認了存在于美國的有色人種奴隸制:階級特權不受法律保護,種族特權被神圣化?!?《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12 頁。這其中,首先是奴隸與殖民制度的合法化,其次是女性與兒童權利的剝奪,最后是工人聯盟的非法定義。這兩種斗爭結果,在洛蘇爾多看來是階級斗爭的失敗,其本質仍然是斗爭主體的互相不承認。

綜上,洛蘇爾多憑借對黑格爾辯證法的理解,將階級斗爭的目的抽象為主體之間的相互承認,并以此反駁了契約合同與律令法規作為斗爭結果的正當性,從而實現對階級斗爭解放效力的重申。

(三)階級斗爭的現代表征:四個問題的回答

回溯歷史并重釋理論,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最終落腳于階級斗爭的現代表征,即將上文所述關于階級斗爭的一般性理論進行時空歸返,實現這一過程需要考察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在此主要涉及洛蘇爾多關于階級斗爭現代表征問題的四個回答。

其一,資本主義社會以來階級斗爭存在嗎?緊接上文兩部分的論證,洛蘇爾多通過反駁兩種階級斗爭的否定范式實現了對階級斗爭歷史在場性的再次確證,它們是宣稱種族差異的自然主義范式和強調精神病的心理學范式。這兩種范式起源于19 世紀資本主義世界面臨的三個問題,即如何解釋西方不可抗拒的崛起,法國與英國、美國在政治上發展的差異,以及西方國家進行殖民擴張時內部以雅各賓主義和社會主義形式出現的群眾運動。路德維希?岡普洛維奇在《種族戰爭》中將被壓迫民族稱之為“野蠻人”,阿蒂爾?德?戈比諾也很快在《人種不平等論》中拋出了“雅利安人主宰種族”理論,這類解釋被洛蘇爾多稱之為自然主義范式。而古斯塔夫?勒龐在《人類心理學》中聲稱法國長期的社會動亂是精神疾病的產物,托克維爾則認為法國人相較于美國人表現出“同質化的病態依戀”,由此產生了一種解釋階級斗爭的心理學范式。鑒于對階級斗爭的否定,洛蘇爾多認為兩者范式最終合謀,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種天然的人種優勢理論,而這種理論事實上武斷地否認了階級斗爭是解釋歷史的關鍵點,將人類歷史包裝成了生物史。

其二,資本主義發展至今階級斗爭的趨勢如何?考察階級斗爭近代以來的發展趨勢,洛蘇爾多指出社會主義革命之后的階級斗爭正在走向模糊化。首先,人們在階級斗爭之后質疑斗爭的過程與結果。對于20 世紀初發生在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以考茨基為首的革命者認為這實際上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最后一次,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一次,原因在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初期對于生產資料和商品生產的私有財的部分保留。人們無法理解這樣的結果,在革命后的陣痛中模糊了革命的勝利。其次,是人們認為階級斗爭的最終勝利遙遙無期。人們的現實感受似乎與革命的許諾不同,社會矛盾與對立并沒有消失,可能只是由外部轉向內部。洛蘇爾多認為這是落后國家在社會革命之后面臨的丹尼爾森困境:如果參與工業化進程(給資本主義留下或多或少的空間)以趕上較發達國家,其副作用將是加劇國內社會兩極分化;如果從農村公社以及傳統上或多或少具有平等取向的村莊社區開始緩慢發展,這有可能避免工業化帶來的不公,但會使民族更容易受到強大國家的殖民統治。1[意]多米尼克?洛蘇爾多:《西方馬克思主義重構:誕生、死亡與重生》,李凱旋、李賽林譯,當代中國出版社,2022 年,第45 頁。對于一個不想被征服的國家,大工業已然成為政治上的必要條件,但大工業讓人們看到了統治階級的重生。最后,人們缺乏共同斗爭的意識形態。人們在面臨共同的危機時已經犧牲個人利益,而革命后的社會現實卻是葛蘭西口中的“貧窮和痛苦的集體主義”與托洛茨基口中“社會化的貧窮”。因此,當危機結束后,新秩序中出現的社會差異使人們對于斗爭失去了興趣,不愿意再為集體奉獻。

其三,階級斗爭的模糊化趨勢何以呈現?洛蘇爾多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革命之后的階級斗爭正在暴露其局限性。首先,人們對階級斗爭實踐抱有理想主義幻想。在過去一個世紀的階級斗爭中,階級斗爭的領導者被機會主義的幼稚病和空洞的理想主義所誘惑,企圖縮短甚至省略斗爭的實踐。一方面,人們開始害怕犧牲,民族危機和國際局勢的轉變讓原本鼓舞斗爭士氣的社會基礎消退了;另一方面,國家和軍事機器的橫征暴斂讓人們想要加速國家消亡,“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其次,階級斗爭從實踐到理論存在艱難過渡。蘇聯自戰時共產主義要求人們在長期的經濟建設勞動中證明自己的奉獻精神,以避免了一個已經一蹶不振的國家陷入世界戰爭,陷入巴爾干化和無政府主義的分裂、暴力和私人恩怨的無休止的循環。社會主義國家呈現出一場史無前例的自上而下的階級斗爭,但國家的組織形式與經濟制度幾乎是在以強制的手段推行,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治作為理論遠遠滯后于實踐。最后,階級斗爭中同一陣營存在內耗。20 世紀下半葉,即使革命勝利了,也不意味著國家之間的競爭、緊張和沖突會立即消失。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外部對立,也不代表同一陣營內部不同國家的利益沖突會消失。強行將社會主義陣營捆綁,易犯下壓制民族矛盾的錯誤,在歷史觀上退回社會主義烏托邦和理想主義,陷入意識形態分裂陷阱。

其四,既然階級斗爭暴露出其局限性,那么其在世界范圍內消亡了嗎?洛蘇爾多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一方面,洛蘇爾多回應了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階級斗爭的消極態度。他指出阿倫特等人強調殖民主義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開辟作用時陷入了西方中心主義的迷思當中,夸大了階級斗爭的破壞性,將盧德運動的結果推廣至所有的工人運動和殖民反抗中,進而質疑階級斗爭存在的合法性。哈特和奈格里繼承了這種觀點,在《帝國》中公開贊揚美國歷史的革命性,掩蓋了殖民主義歷史中的反革命因素,將階級斗爭的消退視作是歷史必然。在洛蘇爾多看來,哈貝馬斯借用“公共領域”這一概念將社會沖突束縛在了一個狹窄視域中,階級斗爭因為缺乏完整的要素無法完全展開,這是因為哈貝馬斯沒有關注到殖民主義天生具備將階級矛盾轉移的能力。西方社會中,遭受失業或工作不穩定的工人并不指責統治階級,卻聲稱世界勞動力市場存在不公平的競爭,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反而是有罪的。另一方面,他認為階級斗爭的歷史并沒有終結,它正在以殖民主義的原始性回歸。當社會主義革命陷入低谷時,資本主義大國便將強者原則作為新的社會秩序召回,巴拿馬事件、海灣戰爭等國際沖突在“柏林墻倒塌”之后再次發生。洛蘇爾多認為這是過去階級斗爭沒有徹底解決的遺病,過去的斗爭者們過分關注收入再分配,以至于民族、婦女、意識形態等沖突并沒有得到化解。例如,未被解決的民族問題就是一把雙刃劍,民族問題促成了十月革命的勝利也影響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

綜上,盡管至今的階級斗爭呈現出其局限性和逐漸模糊化的趨勢,但在洛蘇爾多看來階級斗爭未消亡,這是一場沒有結束的學習過程。正如他所說:“只有當作為革命主角的階級,在經歷了或多或少的長期沖突和矛盾、試驗和錯誤之后,成功地表達了其統治的持久政治形式時,革命才可能被視為取得了穩定的勝利?!?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259.

三、洛蘇爾多階級斗爭理論的二重批判與超越

洛蘇爾多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進行重釋,其目的不僅是對概念進行新闡釋,而且更重要的是延續階級斗爭理論的現實解釋力。自馬克思恩格斯階級斗爭理論成形以來,世界范圍內階級斗爭的形式與主體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不對舊有理論進行批判與超越,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便難以在新的歷史時期延續。相較于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洛蘇爾多可考察的歷史除跨度更長的資本主義發展史之外,還有整個社會主義發展史。在20 世紀上半葉,中國在同一階段的階級斗爭中呈現出了復雜的階級矛盾與多樣的斗爭主體,這讓洛蘇爾多意識到了階級斗爭中二元邏輯的教條性。而反觀蘇聯歷史,洛蘇爾多在社會主義階級斗爭中看到了民粹主義危機。正是基于對二元邏輯與民粹主義的批判,洛蘇爾多提出了以承認為目標的多元主體多形態斗爭,實現對前兩者的批判與超越。

(一)對二元邏輯的批判

洛蘇爾多認為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中克服二元邏輯是一個困難且仍未被完成的過程。對于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來說,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是反對將階級斗爭做二元解釋的,被壓迫者爭取承認的斗爭也不是彼此的單向認同。換句話說,洛蘇爾多認為二元邏輯是對于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片面理解,是一種機械的歷史唯物主義。他強調,“成熟形態的階級斗爭理論應當采取社會沖突的一般理論形式,在理論上反映并鼓勵多種形態的斗爭,但要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優勢一以貫之實屬困難?!?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101.

一方面,洛蘇爾多揭示了馬克思恩格斯階級斗爭理論中二元邏輯的傾向。洛蘇爾多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階級斗爭理論很大程度上陷入了習慣性的二元對立中?!队と穗A級狀況》《哲學的貧困》特別是《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受制于兩人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將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對抗進行了二元化處理,其意圖是強調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對立的尖銳和凸顯,并論證唯物史觀作為一般形態歷史哲學的真理性。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這樣的二元化傾向就已顯現,“資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間、農民和工人之間的區別消失了,而整個社會必然分化為兩個階級,即有產者階級和沒有財產的工人階級?!?《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55 頁。但后人對于理論的學習往往受到個體所在時代的影響,經歷過 20 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格局,兩種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對立中人們逐漸將階級對立的二元邏輯固化而忘卻了馬恩階級斗爭理論的階段性。但是,當馬克思和恩格斯與社會沖突的二元解釋保持距離時,其解釋歷史和指導實踐的能力得到了恢復。例如,在馬克思發表的《關于俄國的農民解放》一文中,他看到這場革命與窮人反對富人的普遍叛亂不同,是國際戰爭和內部社會沖突結合的產物。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725 頁。

另一方面,洛蘇爾多對階級斗爭理論中的二元邏輯進行了三重批判。第一,二元邏輯的背后是對于階級斗爭的一維解釋。二元邏輯將階級斗爭的主體做了資本邏輯的打包,以完全的經濟矛盾將斗爭主體理解為富人和窮人、強者與弱者,階級斗爭退化為庸俗的單向度的經濟索取。蒲魯東就將婦女運動看作是“色情”的同義詞,而對于擺脫沙皇專制統治的被壓迫民族也沒有應有的同情,他將社會沖突進行二元解釋,只看到一個反義詞(富人和窮人的對立),因而看不到解放運動的社會基礎并非完全由窮人構成。第二,二元邏輯將被壓迫者視作野蠻與蒙昧者。二元邏輯泯滅了意識形態的獨立性,將對立雙方視作隔離狀態,將文明和野蠻的界限固化。歷史證明,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支配階級的影響,無產者們能夠通過科學理論團結并武裝起來,突破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陷阱。19 世紀的英國工人已然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擺脫了民族偏見和民族優越感這些極端有害的東西,它們歸根結底不過是大規模的利己主義而已?!?《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82 頁。第三,二元邏輯試圖打造同質化的社會革命。在十月革命和第三國際成立之后,全球范圍內對階級斗爭的二元解釋占了上風,人們試圖在全球范圍內打造一個同質化的布爾什維克政黨,這顯然忽視了階級斗爭的多樣性。中國在一場革命中展現出的多重矛盾已然宣告了這一構想的破產。由此可見,洛蘇爾多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批判提出了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

總而言之,洛蘇爾多從揭示到批判,歷經從理論到歷史的反復觀照,認為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只有實現對二元邏輯的超越才能正確反映和解釋社會歷史。他提出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無疑是為了將階級斗爭理論帶離二元邏輯的陳舊模式。

(二)對民粹主義的批判

當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革命浪潮高漲之后,理想中的社會面貌并沒有順利到來,這是為什么呢?洛蘇爾多認為除二元邏輯之外,民粹主義也企圖瓦解并誤導階級斗爭。他認為當馬克思和恩格斯著眼于國家對市民社會的吸收時,他們想到的是一個從階級對立中解放出來的市民社會。然而,在他們的論述中存在著對市民社會的某種理想化(設想權力的對立),在這個意義上存在著民粹主義的殘留。以此觀照現實,西方的民主化進程試圖在內部壓制階級和階級斗爭問題,但國際范圍內普遍存在的不平等關系尚存,不僅停留在財富的分配,也涉及政治權利和軍事力量的分配。托克維爾所預言的西方“普遍平準”并沒有到來,世界市場對于民族邊界的打破也沒有使得戰爭成為過往,理想中的社會秩序并沒有如約而至。民粹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一方面它企圖依靠變異和泛濫來誤導階級斗爭進程,另一方面它又通過消解群眾的斗爭意識來瓦解真正的階級斗爭。

回顧社會主義發展史,洛蘇爾多在社會主義階級斗爭中看到了民粹主義危機。十月革命時期,一種簡單的民粹主義開始孕育,它借用民族情緒在革命群眾中宣揚一種底層的復仇心態。這一方面使革命可以快速積聚力量,另一方面卻造成了革命目標的錯誤導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蘇聯,階級斗爭的形式發生了改變。蘇聯對外作為一個民族整體參與到世界范圍內的階級斗爭中,對內則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階級斗爭(體制改革),人們被要求在長期的經濟建設勞動中證明自己的奉獻精神。政策的執行者關注財富的增長和分配,而忽視了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的,個體的解放被忽視了。經濟上的貧困和精神上的痛苦促使民粹主義在蘇聯以各種形式出現了。男性工人由于對經濟生產的貢獻而占據了政治話語權,婦女和老弱病殘被社會所忽視了;農業與工業的交流和聯系被阻斷了;城市與農村之間出現了“父權制與半野蠻狀態”的地區關系。類似的情況在中國的“大躍進”時期也有體現。從民粹主義的視角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作為“貧困和痛苦的集體主義”出現了,它在歷史上阻礙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

承接這樣一種發現,洛蘇爾多進一步批判了階級斗爭中民粹主義的兩種變異范式。第一種民粹主義范式充滿對過去社會關系的復歸和懷念,其對現代性和工業的無情批判中包含著重返過去的虔誠愿景。這種民粹主義試圖改造歷史,將大規模工業對農業部門的控制,以及對手工業和傳統家庭工業的破壞視作階級斗爭的不良結果。第二種民粹主義范式的特點不是對過去的改造,而是對被壓迫者進行改造,他們被理想化為優秀道德的化身。弱者以道德優越感來博取強者關照,以此消解階級斗爭的必要性。這兩種民粹主義范式在西蒙娜?薇依的階級斗爭范式中有集中體現。洛蘇爾多指出,“在薇依看來,只有當富人和強人、富人和窮人之間發生沖突時,我們才能談論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和生存中一個道德上的特權時刻?!?Domenico Losurdo,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Translated by Gregory Elliott,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6,p.310.薇依實際是在強調單一矛盾,從上到下分割國家,賦予斗爭者尊重和平的道德負擔,依靠民粹主義逃避多樣形式的階級斗爭。

由此觀之,民粹主義確實在階級斗爭當中扮演了負面角色,在上層建筑中架設制度約束和意識形態引導,企圖瓦解階級斗爭的社會基礎,以謀求一種虛假的社會穩定。因而,洛蘇爾多強調爭取承認的斗爭,認為平準化的社會現實并不意味著階級斗爭走向了最終勝利。

(三)雙重超越何以可能

上述是關于二元邏輯與民粹主義兩個不同傾向的批判,但作為一個整體性理論,洛蘇爾多必須在同一過程中實現雙重超越。洛蘇爾多將階級斗爭解釋為多元主體為爭取承認而進行的多形態斗爭,那么它何以實現對二元邏輯與民粹主義的雙重超越呢?原因在于二者具有同質性,即隱藏在它們背后的同一化邏輯?;仡櫳鲜雠袃热?,兩種錯誤傾向都將階級斗爭的主體、形式與目的進行簡單處理。二者的合謀之處,在于對主體階級屬性的消解、對斗爭形式的單調處理與對斗爭目的誤導。洛蘇爾多正是通過對這三處同一化邏輯的反思和批判實現了對二元邏輯與民粹主義的雙重超越。

第一,通過主體多元性對主體的階級屬性進行復歸。二元邏輯通過將階級斗爭主體兩分的方式,讓人們忘卻除了經濟關系之外的一切社會關系。它試圖在時機還不成熟時創造一個沒有民族、性別、性格的無產階級統一體,從而使階級斗爭走向沒有“現實人”參與的境地。無獨有偶,民粹主義通過道德的捆綁來改造斗爭主體,讓被壓迫者在弱勢地位中嘗到甜頭,從而忘卻自身的真實處境,甚至后悔參與到階級當中去。因此洛蘇爾多拓展了斗爭主體的身份定義,性別、民族、年齡、膚色、文化習俗甚至家庭地位都足以成為階級劃分的標準。當經濟利益不再是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時,人們才能在福利國家營造的平準化社會中獲得斗爭主體的身份認同,以此獲取團結起來的信任基礎。

第二,通過擴展階級斗爭的表現形式觀照真實的社會歷史。二元邏輯與民粹主義對于階級斗爭形式的單一化處理,主要體現在其對于階級斗爭空間的轉移和矛盾事實的掩蓋。二元邏輯不僅將階級斗爭主體簡單二分,也如法炮制了階級斗爭形式的二分,將人們關注的階級斗爭形式局限在國家或民族內外。當民粹主義因素出現時,統治者往往利用意識形態的宣傳和培育,將階級斗爭停留在家庭、工廠或地區內部,或將內部的階級沖突通過外部沖突進行掩蓋。因此洛蘇爾多通過斗爭形式的多種可能將人們重新拉回階級斗爭語境,足夠寬容的界定方式使得人們所處的各類社會沖突都能夠放置在階級斗爭的視域中。當對重疊起來的同一化社會生活進行豐富展開和逐層處理時,人們更能清楚意識到人類社會遠沒有走出階級斗爭的歷史。

第三,通過對斗爭目的進行高度抽象實現對斗爭方向的糾偏。當二元邏輯將階級斗爭局限于有產者與無產者的斗爭時,經濟矛盾變得尤為突出,對收入進行分配成為了資本主義大都會工人進行斗爭的唯一目的,道德與正義在物質生活面前變得尤為低廉。民粹主義讓這樣的趨勢從資本主義大都市蔓延至郊區與鄉村,最后蔓延到世界范圍內所有被壓迫的民族。洛蘇爾多將階級斗爭的目的抽象為主體之間的相互承認,證明用貨幣單位結算階級斗爭是對其解放效力的抹殺。洛蘇爾多這一極具人道主義色彩的論斷建立在對世界殖民主義歷史的深刻審視之上。誠然,近代中國歷史上有太多不徹底的社會革命,財富在沒有人格尊重的前提下向被壓迫者進行重新分配,其實質與賄賂無異。

綜上,洛蘇爾多基于對同一化邏輯的批判重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以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對抗斗爭主體與形式的同一化,以豐富性的承認對抗同一化邏輯帶來的單一承認。至此,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洛蘇爾多在保留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歷史解釋力的同時,盡可能通過彰顯人道主義來實現理論超越。

四、洛蘇爾多階級斗爭理論的局限與價值

評析西方左翼或馬克思主義學者的階級斗爭理論,對我們了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姜輝教授所言:“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與否,關系到西方社會主義運動和左翼性質問題,關系到西方社會主義運動的主體是什么的問題?!?姜輝:《西方左翼何去何從?——21 世紀西方左翼的狀況與前景》,《國外社會科學》2015 年第3 期,第4~9 頁。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強調了當代階級斗爭的在場性,并指明了階級斗爭的形式與主體的多樣性,但多元主體以承認為目的的多形態斗爭顯然不能被稱為社會主義運動。那么,究竟該如何為其理論定性并評析其局限與價值呢?

(一)理論的定性

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成形于其晚年時期,國內外馬克思主義學者更多關注的是其早年對黑格爾和自由主義批判的研究,但近年來已有一些學者對其階級斗爭理論進行研究。來自悉尼大學的托馬斯?克利考爾教授高度評價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他指出,洛蘇爾多在通過歷史回溯與現實關照證明階級斗爭的歷史沒有結束,只是被資本主義語境所雪藏,而洛蘇爾多用人道主義精神將其召回了。2Thomas Klikauer,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Labor History,vol.3,2019,pp.289-292.烏爾比諾大學教授斯特凡諾?G.奧扎雷洛談及洛蘇爾多的理論貢獻,他指出,洛蘇爾多在階級斗爭理論中做出的貢獻是反對用固化的一般性理論去解釋所有的階級歷史,他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解釋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3Stefano G.Azzarà,Domenico Losurdo 1941-2018,In Memoriam,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vol.6,2019,pp.1-19.目前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僅停留于簡單的引入,相關的重要著作和論文尚未被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副研究員陳碩穎在評述洛蘇爾多的學術貢獻時直言,他是國際左翼學術圈中為數不多的、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的學者,其理論對于破除西方中心主義的迷思功不可沒。4陳碩穎:《破除西方中心主義的迷思——薩米爾?阿明和多米尼克?洛蘇爾多學術貢獻述評》,《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 年第5 期,第152~158 頁。洛蘇爾多雖已離世,但其理論影響仍在持續。

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是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他在長期的自由主義批判中形成了一種人道主義關懷,他多次在著作中批評阿倫特、???、齊澤克等人對殖民主義歷史的遺忘和丑化,因而其利用所擅長的歷史研究方法和黑格爾辯證法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理論進行了重釋。從他對階級斗爭主體和目的界定中,我們不難發現其理論帶有極強的人道主義色彩?;趯Χ壿嫷呐?,他將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等運動融入到階級斗爭的范式中,在肯定斗爭主體個性的同時,向人們呈現出社會歷史的多面與豐富性;他將對主體的全面承認作為階級斗爭的目的,證明階級歷史中的人是鮮活的,并不是資本洪流的附屬品。由此可見,洛蘇爾多將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在歷史解釋和現實觀照中進行了人道主義的改造,這種改造既有缺陷又有一定價值。

(二)理論的缺陷

洛蘇爾多雖然試圖重構馬克思恩格的階級斗爭理論并將其理解為關于社會沖突的一般理論,但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遵循上卻是存在搖擺的,理論工具上利用唯物史觀來闡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歷史,理論結果中卻存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物質關系決定性作用的瓦解。洛蘇爾多借助人道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進行了重釋,但是其理論受治學方式和理論傳統等局限仍然存在缺陷,即概念模糊、視野局限以及妥協傾向,由此偏離了馬克思階級斗爭理論的本質。

第一,概念模糊。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并沒有直面階級的概念問題,但是其所看重的工人運動、民族解放、婦女解放等斗爭范式都必須落腳到斗爭主體。洛蘇爾多沒有將階級作為一種經濟概念或政治概念,而是傾向于將階級界定為一種可變的社會身份,性別、民族、生產地位、家庭地位等都作為可能的階級身份出現。當每一個人都有著多重的階級身份時,就面臨著階級斗爭的等級排序。個體的排序往往被經濟利益所左右,不能完全反映社會現實。一旦將洛蘇爾多的理論指導實踐,馬上就會面臨階級斗爭問題泛化的趨勢,草木皆兵,群眾找不到真正能夠代表他們的政黨和領袖,階級斗爭將會失去組織性。這就讓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僅具備解釋力而不具備指導性。

第二,視野局限。誠然,洛蘇爾多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階級斗爭理論的視野,受制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理論傳統,他的理論視野仍然存在局限性。首先是空間的局限,即洛蘇爾多更多地關注了在城市或資本主義大都會范圍內的階級矛盾與沖突,對存在于農村的階級斗爭問題的討論不夠深入。正如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安東尼?格羅諾維奇所指出的,“他的理論聚焦在了資本主義大都會,但如今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工人和農民在城市之外的地方生活和斗爭著?!?Anthony Gronowicz and Quo Vadis,Class Struggle: An Exegesis of Domenico Losurdo's Class Struggle: 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Journal of Labor and Society,vol.4,2018,pp.597-610.其次是時代上的局限,洛蘇爾多所考察的階級斗爭主要處于18 到20 世紀,對于21 世紀之后出現的新問題并沒有詳細的論述。受制于意大利歷史主義的治學傳統和其理論成型的年代,他對生態環境、科學技術、數字資本等領域的階級斗爭并未有過系統論述。這就讓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與現實脫節。

第三,妥協傾向。洛蘇爾多在倡導為爭取承認而進行的階級斗爭時,不可避免地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解放弱化為對主體尊嚴的承認。盡管洛蘇爾多對“承認”的定義是寬泛的,但這一術語在強調人道主義的同時,也削弱了斗爭主體的革命性和完整性,對革命手段和程度有著一定妥協傾向。雖然經濟的再分配不是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的最終目的,但其在資本主義時代仍然處于主要地位。即使是霍耐特的社會沖突理論,也僅將沖突的目的兩分為外在“自我保護”與內在“尊嚴承認”兩類。但基于對二元邏輯的排斥,洛蘇爾多將階級斗爭目的化繁為簡,試圖用對人總體性的承認去涵蓋。這就將人類解放事業置于理想化境地,心理革命與民主改革便在理論上是有了取代階級斗爭的可能。

身處歐陸的洛蘇爾多對階級斗爭歷史的考察固然具有局限性,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沒有像其他西方左翼學者一樣陷入將蘇聯歷史與社會主義歷史的同等化思考中,而是盡可能地將中國、越南等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也納入到其考察范圍內,形成關于階級斗爭實踐的完整研究。

(三)理論的價值

在評述其理論的局限性之后,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洛蘇爾多階級斗爭理論的現實價值呢?筆者認為,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不僅是理論批判,更是通過歷史批判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做了人道主義的重釋;不僅是解釋西方社會,更是通過重提階級斗爭來喚起世界人民的斗爭意識;不僅是回溯過去,洛蘇爾多為今天我國正確處理國內外矛盾、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參考思路。

首先,洛蘇爾多在新世紀豐富和重釋了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較以往的階級斗爭理論,更多地將關注點從經濟生產、政治參與或社會生活等單一領域回歸到整個社會歷史當中,以人的主體承認為線索考察歷史。他不單進行理論批判,更多地是進行一種歷史批判,這既是對意大利左翼理論傳統的延續,也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呼應。在這一過程中,他致力于對二元邏輯和民粹主義的批判與超越,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與霸權主義,致力于全人類的解放。因而,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在研究視角、批判范式和階級立場上,都很大程度上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原則。以史為鑒,洛蘇爾多回溯世界人民的階級斗爭史,重新詮釋階級斗爭理論,為21 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次,洛蘇爾多以階級斗爭視角揭露了資本主義對人尊嚴的壓迫,重新喚起世界人民的斗爭意識。今天,世界范圍內的勞工問題依舊嚴峻、民族危機一觸即發、婦女解放任重道遠、生態保護刻不容緩,這一切都與資本主義不無關系。但人們往往受制于文化、制度、身份的阻礙,不愿、不敢、不能參與到真正的斗爭隊伍中。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通過對二元邏輯和民粹主義的批判,以及對各種逃避和消極范式的否定,有助于重新激勵人們以不同身份參與到多元主體的多形態斗爭當中。因此,洛蘇爾多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為我們在階級斗爭中超越資本主義的多重異化拓展了實踐思路,但我們仍要看到人類社會發展中物質關系變革的不可取代性。

最后,洛蘇爾多為今天我國妥善處理社會沖突與矛盾提供了思路參考。一方面,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對西方現代化以來面臨的各種社會沖突進行了歸類和總結,能夠幫助我們在現代化過程中避免陷入民族、性別、文化等激烈沖突中,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規避思路。另一方面,洛蘇爾多所批判的二元邏輯和民粹主義也是我國在現代化過程中要謹防發生的兩種錯誤傾向,這要求我們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在尊重人民群眾個性與尊嚴的同時發揮各種社會主體的共同治理能力,化解各種可能的社會沖突。同時,隨著信息科技和網絡社會的發展,一種新型的社會視域和社會沖突環境由此展開,網絡民粹主義的崛起、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反叛、非法NGO 的滲入與教唆等使得各種社會對立與沖突以非傳統的形式到來。中國仍處于一個充滿對立與沖突的世界,多元主體爭取承認的斗爭理論為我們處理一些新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拓展了思路。

綜上所述,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主要討論了階級斗爭究竟是什么、階級斗爭目的是什么、階級斗爭現代特征如何等問題。在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進行重釋的過程中,他基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資料考察資本主義發展以來眾多社會沖突,力圖在雙重維度上批判、超越各種階級斗爭理論中長期存在的二元邏輯和民粹主義對階級斗爭的消解,從而建立起具有人道主義色彩的階級斗爭理論。雖然洛蘇爾多的階級斗爭理論存在概念模糊、視野局限以及妥協傾向等理論缺陷,但他仍然在新世紀豐富和重釋了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揭露資本主義對人尊嚴的壓迫以喚起世界人民的斗爭意識,為今天我國妥善處理社會沖突與矛盾提供了思路參考。21 世紀以來,中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比較與融通正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正是因為一大批國內外學者意識到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整體性和一致性。

猜你喜歡
蘇爾民粹主義斗爭
民粹主義研究的概念泛化問題及其辨正
朱允炆和叔叔們的斗爭(下)
正當防衛正當斗爭
遇見漢語,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新民粹主義:中東歐政治現象的解讀
關于李大釗與民粹主義關系的辨析——重讀《青年與農村》
蘇爾科夫與俄羅斯主流意識形態
大海上的欺騙
一種巴洛克式的民粹主義藝術
舊政協關于停戰問題的斗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