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氓》與《孔雀東南飛》的婚變看中國古代女性意識的覺醒

2024-05-01 19:54歐陽瑛馬香梅
科學咨詢 2024年3期
關鍵詞:宗法焦母禮教

歐陽瑛,馬香梅

(1.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廣東廣州 510920;2.廣州市從化區從化中學,廣東廣州 510920)

人類在邁入文明時代之前,曾經歷過以女性為主導的母系社會,“民知母而不知有父”。父系時代的起源,史無所據,但社會學者普遍認為,男子憑借其膂力掠奪氏族女子并獨自占有,可能標志著母系社會的衰落之始?!兑住へ侈o》中的“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匪寇婚媾”描述的即是原始時代掠奪婚姻的真實狀況。掠奪婚姻的盛行,標志著父系社會已取代母系社會,并逐漸形成了宗法的家族制度。宗法組織的核心是家長的威權,定于一家之尊,而子女則是父母的附屬品,女子更是男子的附屬品。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婦女的地位被深深嵌入宗法制度之中?!澳凶鹋啊背蔀楫敃r社會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女子的悲慘生活因而拉開了時代的序幕??v觀三千年的婦女生活史,她們早被宗法禮教禁錮在狹小的家庭之內,飽受摧殘與蹂躪。然而,歷代也有不愿成為男人附屬品、不甘居于被奴役地位的女子。她們不顧宗法禮教的制裁,挺身而出,為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婚姻而誓死抗爭。例如,《氓》中的女主人公和《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便是敢于沖破宗法禮教藩籬,追求個性獨立與婚姻自由的先行者。

《氓》出自《詩經·衛風》,是一首自訴愛情婚姻悲劇的詩歌。該詩中的女主人公以沉重的口吻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經歷,訴說了自己的悔恨心情與決絕態度。這位女主人公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女子備受宗法禮教的壓迫和摧殘的事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女性個體獨立意識的覺醒以及對自由婚戀的反思。

古時的女子因經濟不能獨立,唯有依賴家庭與男人而生。因此,女子一生的大事便是出嫁。出嫁之后,“大事畢矣”,可見婚姻對于女子的重要性?!睹ァ分信魅斯呐元毩⒁庾R覺醒,是個體潛意識的自我喚醒,源于女性對美滿幸福愛情生活的本能渴望。其獨立意識的覺醒主要體現在自由戀愛、私定婚期、反省婚姻三個方面。

追求自由戀愛是女主人公獨立意識的萌芽?!睹ァ分信魅斯畹闹艹?,是一個婚禮制度并不嚴格的時代。男女之間的交往相對較自由?!对娊洝分姓f:“明年仲春,若不待禮會之也”?!吨芏Y》記載:“以仲春之月會男女,是月也,奔者不禁?!边@反映了當時男女私下戀愛的真實情況。因此,盡管受宗法制度的約束,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仍然是可能的。女主人公與氓是在“抱布貿絲”的市場中邂逅相識??赡苁桥魅斯拿利惿屏加|動了氓的心,或是氓的憨厚誠實贏得了女主人公的心,他們開始秘密相會,傾訴衷腸。女主人公內心渴望純真的愛情,希望選擇心儀的伴侶,渴望一生和諧美滿。在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約束下,她私下把自己的心交給了氓。這可以說是她內心向往并付諸行動的大膽嘗試,也標志著她獨立意識的萌發。正是這種自我獨立意識的萌芽,促使她勇敢地邁出追求兩情相悅的第一步。因此,在碧水蕩漾的淇水之濱,在春光明媚的頓丘之上,她與氓沉浸在浪漫的愛河之中,一同占卜吉兇,憧憬美好的未來。

私定結婚日期是女主人公獨立意識的確立?!睹ァ匪幍臍v史時期,雖然宗法制度不如后世嚴酷,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依舊盛行?!对娊洝つ仙健罚骸叭∑奕缰??必告父母?!∑奕缰??匪媒不得?!边@表明婚姻依然是由父母決定,由媒妁往來傳遞婚姻信息。況且,婚禮是傳宗接代的大事?!抖Y記·經解》言:“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驶枰鲋Y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边@表達的意思是只有經過婚禮的女子,才能成為自己的配偶,對于其他女子,則必須恪守男女之大防?!抖Y記·郊特牲》認為夫婦是人倫之基,是“萬世之始”。所以,即便女主人公與氓私定終身,但要步入婚姻殿堂尚需經歷議婚、定親、親迎、成婚等婚姻之禮節。否則,男女如果私下“淫奔”,就會受到家庭與社會的恥笑?!睹献印る墓隆氛f:“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薄睹ァ返呐魅斯m然私相愛慕、談婚論嫁,但氓并未有媒妁之言,而女主人公亦未得父母之命。所以,對于婚期的約定,女主人公的內心應是忐忑矛盾的,一邊是摯愛之人,一邊是宗法之俗,如何取舍是她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因此,氓每次借“貿絲”幽會,女主人公是知其“貿絲”的用心。其“貿絲”的目的即是“謀我為室家耳”。想必女主人公起初雖與氓約定了婚期,但后來迫于世俗的壓力或父母的威懾,她可能爽約而“愆期”了。因此,女主人公在“涉淇”之時面對氓的催促與惱怒,才有“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的勸慰,并承諾“秋以為期”。由此可見,女主人公在選擇婚姻之時,曾有過彷徨的焦慮,甚至有過退卻的動搖,但她最終還是掙脫了宗法禮教的束縛,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一生幸福托付給了氓。女主人公私定婚期,足以說明女性的獨立意識已經在她心中生根發芽。她將自己的婚姻決定權牢牢地攥在手中,不再聽命于世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愛情與婚姻。對她來說,每一個女子都有選擇自己婚姻的權利。正是這種獨立意識的覺醒,給予了她挑戰宗法制度、自主選擇婚期的勇氣。因此,即便與氓的婚姻不合宗法禮教,即便是未來的婚姻生活無法預知,她也愿意氓在“秋”期“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來迎娶自己。

反思婚姻失敗標志著女主人公獨立意識的成熟。在《詩經·氓》中,女主人公盡管未按宗法禮教的傳統聘娶儀式結婚,但她與有情人最終成為伴侶,展現了她自主選擇婚姻的決心最終得到了肯定??赡苁且驗閷楹笊钣羞^多美好憧憬,女主人公婚后盡守婦道,勤勞無懈,但現實并未如她所愿般美好。盡管她辛勤地承擔家務,全力以赴,卻未能得到氓的認可。反而,曾經深愛她的氓變心了。從“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樹的變化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從青春到衰老,同時也暗指氓對女主人公從婚前情意綿綿到婚后色衰愛弛的心理變化。歐陽修說:“‘桑之沃若’,喻男情意盛時可愛;至‘黃而隕’,又喻男意易得衰落爾?!边@樣的比喻正對應了氓最初的熱情到最終的離棄——“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不可否認,在宗法制度下的男尊女卑讓女性在婚姻中容易受到歧視和責難,哪怕女子再柔順貞靜、無非無儀,也難以逃脫被摧殘的悲慘命運。正因如此,女主人公對自己所選擇的婚姻進行了深刻反思。她明白,在宗法禮教制度下,男女對待婚姻的態度本質上是不同的?!洞蟠鞫Y記》說:“女者,如也;子者,孳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長其義理者也,故謂之婦人?!庇捎谶@種觀念,女子沒有獨立的人格,只能依附于男子生活。所謂“陰卑不得自專,就陽而成之”。所以,女子既以“已與之齊,終身不改”為出嫁之標準,就必須將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男子身上,就必須心甘情愿地承受許多不平等的待遇。男子可以自由拋棄妻子,而女子則須恪守“三從四德”之道德規范。歷代的女子往往一朝被棄,總都有一點不忍遽舍的表示。

《詩經·遵大路》云:“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這句話表達了一位柔弱女性被遺棄時的悲痛之情?!睹ァ分械呐魅斯粧仐?,很可能經歷了與其他被遺棄女性相似的痛苦,如怨恨、悵惘與絕望。但她并未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而是“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她對自己選擇的愛情與婚姻進行了理性思考與深刻剖析。她意識到,對氓的盲目愛戀不僅使她失去了自我,也忽略了社會上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笆恐①?,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一語道出了宗法制度下婚姻的真諦,男子才是婚姻的主導者,而女子只不過是男性的附庸。一旦女性陷入宗法婚姻的框架,就難以擺脫其束縛。哪怕是遇到像氓這種“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的不良男子,女子也只能怨嘆啜泣,不能輕易請離。而對男子來說,他們的婚姻目的只是需要一個極端柔順的女子,為其操持家務,伺候舅姑、相夫教子。女子等到年老色衰或家庭不和,就可能被男子以“婦道”之名堂而皇之地驅出家門。此時,女主人公已看穿了氓虛偽的真面目,郁積于心的困惑與迷惘也瞬間醒悟,但她沒有選擇委曲求全,也沒有選擇尋死覓活,而是選擇了決絕地離開?!耙嘁蜒稍铡?,一句釋懷的嘆息,是她斷然放棄企圖依附男子以獲得婚姻幸福的幻想。她知道一個女子要想擁有美滿幸福的婚姻,就必須擁有獨立的人格,擺脫對男子的依附。

盡管《詩經·氓》中的女主人公沒有得到像一些幸運女性那樣理想的幸?;橐?,她在愛情和婚姻中的追求與掙扎卻顯露出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在婚前,她擁有對愛情和婚姻的獨立思考,未受傳統禮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而是勇敢地追尋自己渴望的愛情和婚姻。在婚后,面臨丈夫的冷漠拋棄和暴力對待,她能夠理性地反思自己在愛情和婚姻中失敗的原因,并決絕選擇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她的故事,是用自己對幸?;橐龅牟恍缸非笞V寫了一曲女性意識覺醒的悲歌[1]。

如果說《詩經·氓》中的婚變象征著女主人公獨立意識的自我覺醒,那么《孔雀東南飛》中的婚變則代表了像劉蘭芝這樣的被壓迫、被傷害女性對封建宗法禮教體制的堅決抗爭。

劉蘭芝是封建禮教體制下的一名叛逆者。她生活在比《詩經·氓》中女主人公所處時代更為嚴苛的封建禮教制度之中?!犊兹笘|南飛》發生在東漢末年,而漢代是封建禮教形成的重要時代?!稘h書》記載朝廷詔賜褒獎貞婦之史實,足以說明漢代是封建禮教之濫觴。漢代不但朝廷提倡禮法,而且社會亦盛行以禮法作為裁定女子生活的標準。劉向的《列女傳》以女子傳記的形式宣揚了女子母儀、賢明、仁智、貞順與節義之婦德,為當世婦人生活之鑒戒。而班昭的《女誡》則更系統地編纂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夫為妻綱的道理及三從四德等壓迫女性的觀念,構建了以“夫權”為核心的封建家庭道德倫理觀,將之變成束縛女性的枷鎖,導致女性地位極度降低。當時,女子雖未有正式的教育,但不成形的教育還是存在?!杜]》言:“但傷諸女,方為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于他們,取恥宗族?!笨梢?,女子受教育之目的,惟在“事夫”。劉蘭芝自幼深受封建禮教的教導,這種“明于婦道”的教育無疑嚴重地鉗制了她的獨立意識,并使之自覺地遵從并維護婦道之禮。所以,劉蘭芝的獨立意識的覺醒并不是《氓》中女主人公那種本能的、自發的個性追求,而是在以焦母、劉兄為代表的封建禮教逼迫之下的勇敢抗爭。所以,她的抗爭本質是一種女性獨立意識覺醒與壓抑這種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封建禮教之間的斗爭。在這場曠日持久斗爭中,劉蘭芝從主動請歸到夫妻殉情,無論是她的意識覺醒還是斗爭方式都是以一種漸進的方式進行,從而全景式地反映了封建禮教壓制下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抗爭歷程。

“嚴妝”辭別是劉蘭芝對無端被棄的無聲反抗?!笆芸椝?,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足以說明劉蘭芝符合《女誡》所言的必需品質。她幽閑貞靜、不道惡語、服飾鮮潔、專心紡織,是一個無可挑剔的淑女與賢妻。所以,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遣歸”是焦母的故意刁難,但她不能爭辯申訴。因為《女誡·曲從》說得很明確,“姑云不爾而是,固宜曲從;姑云爾而非,猶順命”,意為妻子對丈夫要曲不能爭,直不能訟,對舅姑亦要一味順從,不可違逆?!杜]·敬慎》所云:“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爭,曲者不能不訟。訟爭既施,則有忿怒之事矣?!蔽┢淙绱?,夫妻才不至于滋生“媟黷”。劉蘭芝深知申辯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才會主動自言“請歸”,以此表達對焦母無端遣歸的反抗。辭別時的“嚴妝”更是借容顏之嬌媚、體態之綽約、服飾之華美來明示自己“請歸”的從容與堅強。她與焦母道別時,言辭懇切,不卑不亢,看似謙卑,實則字字有怨,不露聲色地對焦母驕橫的態度進行了有力反擊。正如清代學者浦起龍所言:“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p>

夫妻盟誓是劉蘭芝對真摯愛情的執著堅守。劉蘭芝主動“請歸”應該是她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古代家庭倫常的和順,是通過禮來實現的。因此,禮法對婚姻的鉗制是格外嚴酷的?!稘h書·外戚傳》曰:“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笨芍Y法對婚姻的重視。她知道焦母必然要祭出“禮法”的威權來拆散自己的婚姻。因為焦母作為一家之長,她手中握有左右子女婚姻的禮制大權?!洞蟠鞫Y記·本命》云:“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苯鼓敢浴按藡D無禮節,舉動自專由”為由遣歸劉蘭芝,實則就是“不順父母去”。當然,她也清醒地知道焦仲卿的求情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禮記·內則》明確規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苯怪偾涮鎰⑻m芝說情,恰恰就坐實了這條“遣歸”的理由了。所以,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婚姻,不是在劉蘭芝手中,也不是在焦仲卿手中,而是在一家之主的焦母手中。即便如此,她也沒有向焦母妥協退讓,而是決然地離開焦家?!半u鳴天欲曙,新婦起“嚴妝”?!眲⑻m芝“欲曙”即起,就是向焦母明示了不愿在焦家繼續生活的決心。但她離開焦家的內心是矛盾的,畢竟焦家還有自己銘刻在心、難以割舍的愛人?!皣缞y”打扮時的“事事四五通”,不經意地泄露了她不忍遽去的心理,離家時不帶自己的嫁妝,而是“留待作遺施”,并叮囑焦仲卿“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流露的是對焦仲卿的一往情深,甚至到了臨別的大道口,依然“低頭共耳語”,盟誓“不相負”,期盼“君早來”,毫不掩飾地表達她對愛情與婚姻的忠貞與堅守。在封建禮教的重重逼迫之下,一個被遣歸的弱女子能夠保持這份對愛情與婚姻的堅守,需要很大的勇氣?!熬斪髋褪?,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边@句擲地有聲的誓詞既是對真摯愛情的表白,更是對宗法禮教的宣戰。

相約殉情是劉蘭芝對封建禮教的最后抗爭。自始至終,劉蘭芝對宗法禮教都有著清醒的認知。她與焦母之間的矛盾不僅是家庭婆媳之間的沖突,而且是一個女性叛逆者與封建禮教維護者之間的沖突。女子既須依男子為生,便沒有了對等的人格與獨立的思想,只能任其奴役摧殘,卻是不能有轟轟烈烈的反抗。故在秦漢之時,對于出乎禮者,往往入乎于刑,以達“明刑弼教”之目的。所以,她清醒地預感到與封建禮法制度的抗爭必定會失敗。但她于心不甘,不愿放棄心中美好的追求,故在盟誓時暗示焦仲卿“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扒矚w”后面對太守、縣令的遣媒議婚,劉蘭芝以“盟誓”在先斷然“拒媒”。她“拒媒”并非為遵從“從一而終”的貞節觀念。漢代朝廷雖用官勢褒獎貞節,《女誡》亦用“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的戒條鼓吹貞節,但社會對于貞節終不過分看重。女子再嫁,無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她的“拒媒”純粹是對愛情與婚姻的堅守,是對封建禮教的堅決抗爭?!熬苊健敝?,劉蘭芝再次面對代表家長制的兄長逼婚,假意允婚,口頭答應“處分適兄意”,實則是對自己抗爭結果的清醒預估與對家長制淫威的蔑視。她深知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能與強大的封建禮教抗衡,抗爭的最后結局必是自我毀滅?!包S泉下相見”,既回應了當初“不相負”的盟誓,也飽含著殊死抗爭的決絕?!芭e身赴清池”的義無反顧就是對封建家長制拼死反抗的無所畏懼。劉蘭芝不愧是反抗封建禮教的早期叛逆者,她沒有像其他女性一樣逆來順受地屈從,而是選擇了悲壯地死去。因為死與屈從,都是反抗封建禮教的必然結果。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毀滅。如果她選擇了屈從,那么即使她還能嫁入豪門,但她的靈魂與愛情理想將不復存在了。而悲壯地死去,卻能表現她為愛情理想而不懈抗爭,既符合宗法禮教社會的必然性,也可贏得后人對她的同情與尊敬,成為后代女性追求個性獨立、粉碎封建禮教的精神力量[2]。

《詩經·氓》的女主人公和《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均是受封建禮教壓迫和傷害的底層女性。她們體現了勤勞善良、質樸孝順、溫柔賢惠等傳統美德,同時也展現了女性的獨立意識。她們相信,愛情與婚姻是更美好的生活向往。為了追求自由愛情與幸?;橐龆X醒的獨立意識,促使兩位卑微的女子開創了反抗封建宗法禮教的先河。她們的悲劇為我們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出路,只有擺脫宗法制度的約束,女性才有機會迎來新生。然而,長期的封建禮教壓迫,僅憑女性個體的反抗難以徹底改變命運。這兩位封建禮教的叛逆者以她們生命的微光點燃了女性獨立意識的燈塔,指引女性認清封建禮教的本質,并指明了向往新生活的道路。隨著獨立意識的覺醒和新思想的推動,中國女性開始勇敢地發起解放自我的浪潮。有了意識覺醒和發展的機會,女性就能擁有拒絕壓迫的力量和自由,進而實現徹底的解放。而《氓》中的女主人公和《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作為中國歷史上反抗宗法禮教的先行者,她們的抗爭和犧牲成為時代進步的偉大壯舉。

猜你喜歡
宗法焦母禮教
霸姬簋銘文所見西周宗法與家族倫理
三重面具
——《原野》中焦母命運倒錯的三重隱喻
論范仲淹的宗法思想與義莊的慈善信托機制
宗法政治下嫡妻的地位和權利
試析儒家禮教文化影響下的中國傳統服飾研究
學理之異與議禮之爭:嘉靖朝大禮議新論
中小學生識“禮”教育淺談
《浮生六記》中陳蕓的現實處境
古希臘私法何以未壯大
蘭芝被遣只因焦母戀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