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2024-05-02 19:04鄭淼文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關鍵詞: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立德樹人

鄭淼文

摘要:在互聯網迅猛發展和信息技術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網絡思政教育逐漸成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高校應根據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明確網絡思政教育的定位及目標,完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方法,建立健全網絡思政教育的保障機制,以更好地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實現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目標,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信息技術;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001-04

基金項目:2021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編號:BNUSZ2021ZX03)

當今社會,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獲取信息,進行交流、娛樂的主要平臺。因此,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揮網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1]。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是指在網絡環境下學校內的各部門、院系、學生等多方共同參與,通過資源共享、協同合作,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目標的育人模式[2]。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能夠讓學校內各部門與學生進行聯動,充分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優勢,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此,高校應注重構建多元化的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建立協同育人機制,豐富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的師資培訓,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本文基于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內涵與特點、優勢與挑戰,對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策略進行探討,以更好地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

一、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內涵與特點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是指在網絡環境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教育教學、管理服務、文化傳承等多種手段,對高校師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高校中,網絡已經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和途徑。與傳統的思政教育相比,網絡思政工作具有全方位、多元化、便捷性等特點,能夠更好地適應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和接受方式。而協同育人是一種學校、學院和學生之間緊密合作、相互配合的育人模式,旨在實現學校教育理念和學生需求的有機統一。在協同育人中,學校擔負著頂層設計的角色,負責設定育人目標、提供資源支持和制定政策措施,而學院針對學生需求發揮特色和優勢開展具體工作,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實踐,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4]。由此可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是指在網絡環境下高校通過整合校內各種資源,充分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對象的廣泛性,網絡思政教育面向全體高校學生;二是手段的多樣性,網絡思政教育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紅書等多個平臺進行;三是效果的即時性,網絡思政教育可以實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思政教育。

二、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優勢與挑戰

1.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優勢

網絡思政教育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傳播思政教育內容,以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而協同育人強調學校、學院和學生之間的緊密合作,通過共同努力實現育人目標[5]。第一,海量的信息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形成開放交互的管理模式,為高校開展個性化的教育創造了條件。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變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經驗和觀念的傳承,而更多地依賴于海量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高校在互聯網上開展思政教育,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擴大教育的覆蓋面,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還可以充分運用網絡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第二,互聯網環境下的數據具有類型豐富、動態變化和結構復雜等特點。高校思政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充分運用各種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對數據的挖掘和整合,能為不同主體提供信息資源,消除信息壁壘,從而形成以學校為主導、師生積極參與的良性發展局面。第三,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有利于實現互動參與。網絡平臺提供了互動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進一步拓展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2.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挑戰

首先,網絡環境的復雜性。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存在大量的信息和觀點。面對這些信息的沖擊,學生需要具備辨別真偽能力。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和理解這些信息,就會對正確三觀的樹立產生不良影響。但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引導機制和過濾機制,對網絡內容進行審查和篩選,確保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此外,一些高校不注重加強對學生網絡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分析和評估能力,幫助他們正確應對網絡環境的挑戰。其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問題。教師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已經習慣于使用常規方式開展工作,對接受網絡思政平臺的主動性不足。學生方面,平臺灌輸式的內容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和抵觸心理,導致對平臺內容關注度較低。在平臺建設方面,存在運行內容匱乏、功能資源單一、應用規劃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學生的使用體驗不佳。在制度建設方面,平臺運行機制不合理,頂層設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群眾基礎,推廣機制不完善,手段單一,很少借鑒市場化推廣手段,協同保障機制不完善,無法實現多層次的統籌與資源共享。由于學校組織架構和行政體制的限制,以及不同部門、學院之間的差異,教育協同常常面臨一些困難,即使是在學校內部,也存在部門間的信息壁壘。

三、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策略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強調學校各個層面的協同聯動,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要借助校內各部門的支持,通過共同努力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6]。高校應依托思政網絡平臺建立常態化的完善聯動機制,做到學校、學院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緊密合作,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1.明確網絡思政教育的定位和目標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要明確定位和目標,充分發揮網絡優勢,積極構建網絡思政教育平臺,提升教育質量,實現協同育人。要應對“時代轉向”,就必須認識并遵循規律,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新的進展[7]。思政工作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一項針對“人”開展的工作,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律。因此,高校要在服務和指導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將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還要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使普遍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從而提升工作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

2.完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

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積極構建多元化的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加強網絡隊伍建設。首先,高校要將建設重點放在整個過程、全體人員共同參與上,通過統一領導、統一部署,推進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建設。高校應加強頂層設計,厘清管理運行體制機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多部門聯動的組織體系。還應將大批網絡建設工作人員、學術精英、優秀學生干部融入網絡構建、管理和維護中,形成完善、全新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并加強培訓交流,配齊建強網宣隊伍,建設原創制作團隊。其次,院級單位制訂專業人員日常工作規劃,監測輿論導向,進行輿情分析,在第一時間了解本單位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動態,構建起全方位的精準引領的網絡育人管理體系。最后,輔導員應充分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管理作用。日常生活中,輔導員和學生接觸較多,可以通過多種現代媒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使網絡育人發揮更大的價值。

3.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思政工作的規律、教育教學的規律,在構建和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以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質量[8]。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方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建好平臺。構筑網絡育人工作矩陣,發揮理論研究、人才培訓、機制建設、輿情研判、技術服務、資源整合、平臺拓展和產品供給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功能,積極營造網絡思政的良好氛圍。高??梢蚤_展一系列網絡文化活動,如舉辦網絡作品創作大賽,鼓勵學生創作積極向上的網絡作品,涵蓋網文、攝影、音樂、動漫、視頻等多個類別。也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開展網絡文化大講堂,開設網絡素養訓練營,向學生普及網絡技術、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網絡素養水平。二是優化內容。遵循“內容為王”的建設規律,緊密結合時代精神、社會熱點,積極研發青年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網絡文化精品,實現線上線下聯動,不斷豐富活動形式。精心打造網絡思政文化產品,形成一批有情懷、有思想、有深度、有影響、有口碑的品牌佳作,通過人民網、新華網、新華社、紫光閣、光明日報等多家官方媒體的轉載和報道,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三是善用工具。高??衫么髷祿?、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個性化教育、精準化教育。微信公眾平臺是網絡思政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高??赏ㄟ^定期推送思政教育相關文章、實踐活動報道、名人講壇等內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時事熱點,增強學生的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此外,輔導員也可以開設個人自媒體賬號,如輔導員公眾號專欄,對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短視頻也是網絡思政工作的常用形式。高??赏ㄟ^制作和推出短劇、微電影等形式,記錄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將思政教育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四是壯大隊伍。高校應組建由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新聞傳播專業教師、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干為主體的網絡育人隊伍,不斷提升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網絡素養,著力開展網絡育人科學研究和實踐指導;提升學生網絡文化水平,培養有信仰、懂技術、有文化的新媒體青年。五是形成合力。高校應推動校院兩級平臺共建、活動共推、資源共享、聲音共鳴,促進網絡思政教育陣地互聯互通,實現對全體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全覆蓋。輔導員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網絡微課展播,面向學生提供靈活便捷的指導,滿足學生在心理、學業、就業等方面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和貼心的個性化服務。此外,學生自媒體在網絡思政工作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傳播正能量,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創造性。

4.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的協同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思政教育已成為學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協同合作則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各方資源,包括教師團隊、教育平臺、學生骨干力量等,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支持的格局,從而進一步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效。在協同育人的背景下,基于網絡空間治理的高校思政教育應該通過構建良好的網絡空間環境,實現校園內網絡思政育人工作效果最大化。具體來說,高校應通過構筑網絡育人工作矩陣,打造網絡育人共同體。高校應以育人主體、育人媒介、育人環境的建設為著力點,整合育人主體力量,融合育人媒介平臺,調和育人多重環境,打造高校網絡育人專業隊伍,聯通高校網絡育人的豐富資源,創設高校網絡育人的文化氛圍,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第一,整合育人主體力量,形成黨委宣傳部、黨委學工部、相關職能部處、各院系、學生社團等為主體的統一有序、合理分工、權責相應的工作體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學校內部的協同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教育資源的整合。第二,整合德育力量和技術力量,建立跨學科的教育協同團隊,充分發揮思政專業和新聞傳播專業的專業力量,積極引進網絡技術人員加入到思政工作中,優化網絡育人保障,提升育人效力,形成合作機制;整合教師和學生力量,建設新媒體工作室,由思政教師負責指導,大學生廣泛參與新媒體內容采、編、發,培養學生網絡社群中的“意見領袖”,發揮朋輩力量。

5.建立健全網絡思政教育的保障機制

高校應建立健全網絡思政教育的保障機制,加強對網絡思政教育的精準投入和有效管理,確保網絡思政教育的順利實施,使思政工作真正發揮育人實效。一是學科支撐,確保學科門類健全、學術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二是政策環境,建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機制,健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激勵評價機制,努力將網絡文化優秀成果納入思政工作隊伍科研成果統計、職務(職稱)評聘范圍,盤活資源,持續加大對網絡育人工作的投入力度。三是組織條件,凝聚培育一支以思政學科名師、傳播學專家、青年網絡導師為主的專業強、業務精的工作團隊。四是平臺基礎,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網絡育人平臺,構建“學校、學院、學生組織、班級、個人”五級網絡育人載體矩陣。五是經費支持,學校應提供專項經費和獎勵資金。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擴大思政教育覆蓋面,增強思政教育滲透力,推進思政教育體系化,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高校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明確網絡思政教育的定位和目標,完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方式,加強網絡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高校還要充分發揮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優勢,建立健全網絡思政教育的保障機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實際工作中形成合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更好地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武元,吳彬.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3(01):42-45.

[2]張亞歌,趙東保.“雙一流”建設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2(05):118-124.

[3]王斐.新時代高校黨建和思政育人協同融合研究[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22(05):24-27.

[4]王首峰.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育人協同體系的構建研究[J].時代報告,2021(43):50-51.

[5]陳武元,吳彬.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3(01):42-45.

[6]陳偉民,譚曉蘭.精準供給視域下高校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教育探索,2022(05):36-39.

[7]季丹丹,郝樂祥,劉寧.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路徑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2):62-63.

[8]彭佩林.新媒體時代下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的方式探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3):31-33.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eng Miaowen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apt to new situations, changes, and requirements, clarify the positioning and goal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hieve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歡
網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立德樹人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探析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