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并舉”理念下的師范生培養路徑探索

2024-05-02 13:00許蕓青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關鍵詞:五育并舉協同育人培養路徑

許蕓青

摘要:基礎教育關乎國家未來發展,培養出色的師范生對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五育并舉”理念的指導下,師范生不僅能夠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還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身體素質、豐富的審美情趣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文章闡述“五育并舉”理念的內涵,強調堅持“五育并舉”的重要價值,提出當前師范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對“五育并舉”理念下的師范生培養路徑進行探討,旨在為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五育并舉”;師范生;協同育人;立德樹人;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125-04

自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以來,這一思想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與意義。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1]。高等院校,作為師范生培養的搖籃,必須緊密跟隨國家教育政策和理念的改革步伐。在此背景下,師范生的培養應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特別是在“五育并舉”的教學理念下,高校應致力于培養一批既全面又優秀的復合型師范人才,這樣的教育方向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我國教育質量、培養未來教育領軍人物的重要途徑。

一、“五育并舉”理念的內涵

1912年,蔡元培先生在發表的論文《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中,提出“五育并舉”教育思想,主張“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方針[2]。新中國成立后,教育方針經歷了多次變革。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標志著“五育”教育理念在新時代的發展變革中重新被提出,并被賦予了新的內涵[3]。新時期下的“五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其中,在德育方面,要突出實效,注重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與培養;在智育方面,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并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在體育方面,要求學校實施體育固本行動,科學安排各類體育運動,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他們的健康水平;在美育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也學會創造美、欣賞美;在勞動教育方面,要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社區的志愿服務和勞動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實用的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的勞動精神和社會責任感[4]。

二、堅持“五育并舉”的重要價值

師范生的培養,關乎教育的未來走向與質量。在當下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必須深入思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師范生,高校需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并樹立全面、立體的人才培養觀[5]。在此過程中,“五育并舉”顯得尤為重要。(1)德育為先,培養“四有”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師范生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學技能的傳授上,更要注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意識。培養師范生成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是高校師范生培養的重要目標。通過融入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培養師范生的高尚情操和職業信念感、責任感、道德感,這種德育的滲透,有助于師范生在未來教育工作中,正確引導學生,傳遞正能量。(2)智育為重,提升專業素養。智育是師范生培養的基礎。高校應為師范生制定明確的目標,并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幫助師范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科研活動、社會實踐等,拓寬知識視野,增強實踐能力。這樣的智育培養,有助于師范生在未來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3)注重體育訓練,培養健康體魄。體育訓練能夠讓師范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高校應注重師范生的體育鍛煉,通過開設體育課程、組織體育活動等方式,讓師范生保持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技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4)加強美育培養,提升審美情趣。加強美育培養是提升師范生審美情趣、創新能力和教育藝術水平的重要途徑。高校要注重師范生的美育培養,通過開設藝術課程、組織文化活動等方式,讓師范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提升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這將有助于師范生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5)勞動教育融入實踐,領悟人生價值。勞動教育旨在培養師范生正確的勞動態度和觀念。通過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創業實踐課程”“學期社會實踐課程”等,讓師范生在實踐中領會勞動的價值,產生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這種實踐教育能夠讓師范生深刻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觀。

三、當前師范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1.缺乏教育實踐環境,難以全面了解教學現狀

高校師范生培養中的“理論+實踐”模式雖然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實踐環境的缺失或不足,導致師范生難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學的實際現狀。首先,實踐環境的缺失導致認知隔閡。師范生在模擬教學和手工實踐中所獲得的教學經驗,雖然對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有一定幫助,但這些經驗與真實的課堂環境存在明顯的差距。缺乏真實的教育實踐環境,師范生往往無法準確感知和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課堂互動以及教學中的復雜情境,這種認知隔閡使得師范生在進入實際教學崗位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和磨合。其次,缺乏實踐影響教學設計的針對性。由于缺乏真實的教育實踐環境,師范生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過于依賴理論和網絡資源,而忽視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這導致他們的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中顯得生硬、不接地氣,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實踐不足限制教學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學創新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而教學創新能力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然而,由于缺乏真實的教育實踐環境,師范生往往難以有機會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也無法從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這使得他們的教學創新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難以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2.教育實習連續性較差,且形式主要以觀摩為主

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的教育實習安排存在連續性較差和形式單一的問題。其一,實習連續性不足導致經驗難以積累。在現有的實習安排中,實習學校與畢業工作學校不一致,導致師范生很難在一個持續、穩定的環境中深入體驗教學工作,這種不連續性使得他們不僅難以系統地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也無法有效地積累教學經驗。每次更換學校,師范生都需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和文化,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負擔,也影響了實習效果。其二,以觀摩為主的實習形式限制學生的參與度。當前的實習形式主要以觀摩為主,師范生往往只是作為旁觀者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而很少有機會親自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種實習形式,雖然可以讓學生了解一定的教學流程和方法,但無法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教學的樂趣和挑戰。同時,缺乏實質性的參與也使得師范生難以形成對教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無法真正提升教學技能。

3.實習管理缺乏系統性,學校與單位聯系不夠緊密

在教育實習過程中,管理的系統性和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的緊密聯系對于師范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師范生實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學校導師與實習生聯系不夠緊密、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缺乏直接溝通等,都制約實習效果的提升。一方面,實習管理缺乏系統性。在某些情況下,部分高校對師范生的實習管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流程。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甚至不同的導師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這導致了管理的混亂和不一致性。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和流程,使得師范生實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難以有效銜接,影響實習的整體效果。另一方面,學校與實習單位缺乏溝通。當前部分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缺乏直接溝通,往往采取以學生為橋梁的方式進行間接溝通,這種溝通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導致信息傳遞的失真和延誤。同時,由于缺乏直接溝通,學校和實習單位可能無法就實習生的培養目標、教學安排、管理要求等方面達成共識,這無疑會增加師范生實習管理的難度,也制約實習效果的提升。

4.師范生對實習的認知不夠全面

實習是師范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旨在培養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其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一,師范生對實習目的的理解片面。部分師范生將實習僅僅視為一個鍛煉教學技能的過程,他們關注的焦點往往集中在自己是否有機會上課,而對于聽課、組織課堂活動等其他實習內容則有些不滿,這種片面的理解導致他們無法充分利用實習機會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實際上,實習的目的遠不止于此,它更是一個觀察、學習、反思和內化的過程。其二,師范生忽視實習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深化作用。除了鍛煉教學技能外,實習還是一次鞏固和加深理解理論知識的寶貴機會。然而,部分師范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在實習過程中缺乏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反思,導致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四、“五育并舉”理念下的師范生培養路徑

1.建立“雙導師”培養制度

在“五育并舉”教育理念下,師范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全面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立“雙導師”培養制度成為一種創新且有效的路徑。首先,實習前的準備與計劃制訂。在實習開始前,高校導師與實踐導師需要相互溝通,全面了解實習生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情況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兩位導師要共同制訂符合實習生實際情況的實習培養計劃,確保實習過程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其次,實習過程中的指導與反饋。實習期間,高校導師定期到實習單位了解實習生的實踐情況和工作狀態,與實踐導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共同關注師范生的實習表現、課堂教學情況等,及時發現并解決實習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兩位導師要根據師范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幫助他們不斷提升教學技能和實踐能力。再次,實習后的總結與反思。實習結束后,兩位導師要共同對實習生的整體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不僅要關注師范生在教學技能方面的提升,還要注重對其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進行評估。同時,兩位導師要對整個實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師范生培養提供有益的借鑒。最后,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建立“雙導師”培養制度,高校與實習基地之間的聯系得到加強。高??梢愿由钊氲亓私庖痪€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和改革動態,從而及時調整和完善師范生的培養方案。同時,實習基地可以從高校獲得更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支持和指導,推動自身的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師范生的培養質量。

2.推行“G-U-S”協同育人模式,探索持續性的實習計劃

在“五育并舉”教育理念下,師范生的培養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性和持續性。為了解決師范生培養與一線教學脫節的問題,可以推行“G-U-S”協同育人模式,探索持續性的實習計劃?!癎-U-S”主要是指一種協同育人模式,其中“G”代表政府(Government),“U”代表高校(University),“S”代表中小學(School)。首先,政府引導與監督。政府在“G-U-S”協同育人模式中發揮著引導和監督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高校與中小學開展合作,共同培養師范生,這些政策可以包括資金扶持、項目支持、稅收優惠等,以激發高校和中小學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評估機制,對協同培養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和監督,以確保培養計劃的質量和效果。其次,高校與中小學的合作與交流。在“G-U-S”協同模式中,高校與中小學的合作與交流是核心環節。高??梢匝堉行W優秀教師參與師范生的培養過程,共同制訂培養計劃、開設實踐課程、指導實習實踐等。同時,高??梢耘汕步處煹街行W進行調研和學習,了解一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調整培養計劃。最后,持續性的實習計劃。為了解決師范生培養持續性弱的問題,“G-U-S”協同模式可以探索實施持續性的實習計劃。該計劃可以根據師范生的年級和專業特點進行分階段設計。如:大二階段的師范生可以定期參與中小學的校園文化活動和課后活動,了解中小學的發展現狀和教學環境;大三的師范生可以參與課后服務、教研活動等,逐步深入教學過程;大四的師范生可以進入課堂,輔助教學,全面提升教學實踐能力。通過持續性的實習計劃,可以讓師范生在不同階段獲得不同層次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技能提升,為未來的教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引導師范生參與課后服務,提升職前崗位認知

在“五育并舉”教育理念下,師范生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要關注實踐能力的提升。引導師范生參與課后服務,為師范生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實踐平臺,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踐行“五育并舉”的理念,同時提升對未來教師崗位的認知。其一,明確參與課后服務的重要性。首先,課后服務為師范生提供了一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通過親身參與,師范生能更直觀地理解“五育并舉”的內涵,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平衡發展,從而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實施這一理念。其次,在課后服務中,師范生需要設計、組織和實施各種教育活動,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鍛煉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和與學生互動等技能,還能夠幫助他們積累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最后,通過參與課后服務,師范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從而培養出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情感上的投入將激勵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更加用心和專注。其二,提升職前崗位認知。參與課后服務是師范生提前適應未來工作內容、建立師范身份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課后服務可以讓師范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師的日常工作內容和職責。師范生可以通過觀察、實踐和反思,逐步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職業素養要求以及教育教學規律,從而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6]。另一方面,課后服務可以讓師范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教師的職業魅力和價值。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師范生可以深刻體會到教育工作的樂趣和意義,從而增強對教育事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也在持續更新。其中,“五育并舉”教育理念從多個維度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和人格價值提出了全面要求,強調教育的全面性和均衡性。高校師范生教育是培養未來教師的主要途徑,肩負著重要使命。在“五育并舉”理念下,高校應建立“雙導師”培養制度,推行“G-U-S”協同育人模式、探索持續性的實習計劃,引導師范生參與課后服務、提升職前崗位認知,以此提升師范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3]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10)[2023-10-03].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 0835.htm.

[2]蔡元培.蔡元培文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7.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

[5]朱益明.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6]張輝哲.高職師范生專業知識提升路徑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6):88-90.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Path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Five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Xu Yunqing

(School of Basic Education, Xian Siyu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Basic education is cru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eacher traine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indust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education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can not only master solid subject knowledge, but also possess good moral qualities, healthy physical fitness, rich aesthetic taste,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education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education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path of normal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educations", aiming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education.

Key words: "five educations simultaneously"; normal student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cultivation path

猜你喜歡
五育并舉協同育人培養路徑
建設教育強國的鴻篇巨制
“五育并舉”育新人:開啟首都教育新時代
走向“五育并舉”的現代學校管理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保定市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路徑研究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如何與時俱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