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經濟學課程改革與創新實踐

2024-05-07 17:50梁媛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課程改革

梁媛

摘? 要: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率先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高等教育必須走在教育現代化的前列,經濟學作為核心通識教育的重要課程,其授課方式、教學設計也應該順應中國式現代化的趨勢,做出改革與創新。文章以經濟學概論課程為切入點,探討高校核心通識類課程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革與創新的理念與思路,提出教學閉環、分組考核以及全過程思政教育等具體教學舉措,旨在提高育人為本的核心通識課程的教學水平與效果。

關鍵詞:核心通識課;課程改革;教學舉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8-0143-04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度開展,社會各個領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潛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經濟的硬實力、文化軟實力、技術銳實力都需要靠人才來支撐與驅動,而孕育人才的土地是教育,教育同樣面臨信息化技術革命的挑戰,亟須創新與發展。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又勢必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領頭羊,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促使高等教育的創新與改革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高等教育在校人數增長率達到年均7.2%,在學人數超過4000萬,位居世界榜首。[1]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征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多樣化。所謂多樣化是指高等教育的評價標準、發展類型由之前的高度同質化轉向差異化,評價學校水平與人才質量的標準也應該是多樣化的。正如原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實現人才從同質化向多樣化轉變,把“金字塔”變成“五指山”,把一個高峰變成多個高峰。普及化的第二個特征是個性化。目前在校大學生以“00后”為主體,他們是見證了中國蓬勃發展的一代,他們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自信、自立與自豪感,針對他們開展的高等教育應該關注每一位同學,尊重他們的獨特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2]

本研究以經濟學概論課程為切入點,探討高校教學模式、課堂模式,以及評價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經濟學概論課程是電子科技大學的核心通識課程。所謂核心通識課,它有別于其他專業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向復合型人才發展,讓學生在成為一名優秀的工作者之前,首先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二、通識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核心通識課程的普及有利于高等教育從同質化向多樣化、差異化發展,是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土壤與突破點。雖然核心通識課程并不能直接幫助學生就業,但可以從更廣泛的意義上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拓寬他們的認知邊界與視野。然而,選修核心通識課程的學生并非該課程相關專業的學生,有的學生的確是想學習更多的知識,讓自己人生經歷更豐滿,但也有不少學生是一時興起,甚至僅僅是為了湊足學分,不同的目的讓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參差不齊,導致課堂教學出現諸多問題。

第一,思政教育與知識融合不夠。在以往的經濟學教學中,大部分內容都以西方經濟學為基礎,使用的也是國際上流行的經濟學教材,數據、案例大部分談的都是國際或個別國家的經濟現象,基本不涉及中國問題。因此,學生學到的書本知識有時并不能全然解釋中國的經濟現象。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突飛猛進的發展原因,在這些教材中并不能找到,當然它更不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獨特性與創新性。與此同時,在具體的知識點上,由于缺乏中國案例、中國實踐經驗的支撐,思政教育很難與經濟學知識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第二,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足,課堂參與度不高。在通識課程的課堂上,由于學生并沒有轉變傳統專業化教育的觀念,認為是選修課,認為對未來找工作沒有直接作用,所以重視程度明顯不足,興趣使然抵不過硬性要求,所以除部分對自己綜合素養要求高,或是在學習上學有余力的同學會保持較高的學習專注度,很多學生都體現出熱情度和專注度在開課之初高漲,而到期末就已經完全把注意力轉向應付專業課程的考試上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沒有專業教育的約束力強,致使不少學生沒有完整掌握該課程的框架,更不能理解課程的精髓。

第三,學生個體性差異導致的課堂不協調。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主要體現在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格,以及選課的不同目的。首先,在創新前的課堂上,專業的差異導致學生在思考同一問題的時候,思路大相徑庭,各執己見,很難實現有效的互動。其次,高年級學生往往可以很快結合經濟實踐做出回應,低年級學生則對身邊的經濟現象了解甚少,難免出現因為不了解經濟問題而難以理解理論用于實踐的價值與意義。再次,通過詳細查看過往教學評價,發現有學生反應自己認真聽課并做筆記,但性格致使其并不愿意參與課堂互動,導致平時成績欠佳,這種欠公平性有待解決。最后,秉著提升自己綜合素養而來的學生,如果自律性強,便可專注于每節課程;而沖著學分來的同學,最多可以在起初幾次課認真聽課,之后就很難專注課堂。由此,帶著不同目的走進課堂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態度完全不同,學生之間也會相互影響??梢?,在經濟學概論這門核心通識課堂上,學生的差異化導致了課堂互動效果、學生參與程度、課堂氛圍等多方面的不協調。

三、教學創新理念與模式

面向全校范圍推出的核心通識課程經濟學概論,旨在助力新工科背景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背景下,課程完善了新的課程目標:立德樹人,引領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與分析能力,提升學生作為社會人的綜合素養。課程教學創新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3]進行系統的教學改革,旨在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喚起學生的好奇心,鍛煉學生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創新理念

教學創新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持續參與課堂,提高學生課堂獲得感。[4]總體創新思路是通過課堂教學設計,持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即便是學生的非專業必修課程,也要通過課堂多元教學環節的切換持續調動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通過分組討論等教學模式,借助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思想碰撞,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通過團隊分工合作,揚長避短,讓每一位同學在學習中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并從中受益。

(二)教學創新舉措

1. 以教學閉環提高學生過程參與性

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教學配合,形成教學閉環。在課前,教師會為學生提供下一堂課的教學提綱,方便學生在課前預習,并對討論問題做出初步的思考。以“供給與需求”一章為例,給出的學習提綱包含:課堂知識點,即相關概念與原理;課堂提問內容;案例背景與相關概念;分組討論題目與環節;課后任務等。當學生收到教學提綱之后,可以對下一節課要講述的主要知識點進行預習。如對于價格上限,學生首先可以了解價格上限是一種政府政策,它是政府規定的可以出售某種物品的法定最高價格。然后學生可以了解課堂上會出現的提問環節與討論題目,包括實施價格歧視的商品有哪些;按照規范和實證分析,如何評價最高限價等。在一些重要知識點,也補充了一些課后習題供同學們在課后復習。

[L.ceture2供給與需求1:市場如何運行(4)

——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

基于供需與彈性理論,介紹三個政府政策:

價格上限,價格下限,稅收歸屬

1.價格上限(最高限價):可以出售一種物品的法定最高價格。

·提問:你的身邊有哪些商品實施了價格上限?

·案例:租金控制

租金控制:房東能向房客收取的租金上限。這一政策的目的是幫助窮人租得起住房。

·分組討論:

(1)你認為應該實施租金控制嗎?

(2)你認為租金控制會給房東和租客帶來什么影響?

討論環節:

(1)教師代領學生了解租金控制實施的背景(2分鐘)

(2)分組思考與討論(5—8分鐘)

(3)分組談觀點(10分鐘)

(4)教師總結(5分鐘)

2.價格下限(最低限價):可以出售一種物品的法定最低價格。

提問:你的身邊有哪些商品實施了價格下限?

案例: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法規定了任何一個雇主要支付的最低勞動工資價格。)

·分組討論:

(1)你認為應該實施最低工資法嗎?

(2)你認為最低工資會帶來什么后果?

(3)課堂即時問題

討論環節:

(1)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工資控制實施的背量(2分鐘)

(2)分組思考與討論(5-8分鐘)

(3)分組談觀點(10分鐘)

(4)教師總結(5分鐘)

3. 稅收歸屬

稅收歸宿:關于由誰承擔稅收負擔的研究。

·分組討論并回答(須課前準備)

(1)政府規定,所有的公司都要替雇員繳納養老保險,這筆費用實際是雇主承擔,還是雇員承擔?

(2)政府規定,賣房的人要繳納房產交易稅,這筆稅金實際由誰支付?

(3)政府規定,在購買汽車時需要繳納汽車購置稅,這筆稅負由買方、還是賣方承擔?

討論環節:

(1)提問

(2)分組思考并作答(8分鐘)

(3)教師總結并拓展(12分鐘)

·課后作業

假定某物的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分別為:Pd=120-3Q,Pd=5Q。如果政府對該物每單位征稅4元,消費者和生產者各負擔了多少賦稅?]

圖1? 教學提綱示例

在課上,教師可以按照教學提綱如圖1所示,講解理論內容,通過提問,不斷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案例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對討論問題的引導,讓學生適時展開研討,深化對理論及其運用于實踐的思考。在課堂上通過教師講解、提問、分組討論、分組匯報等多種模式相互切換,實現持續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參與度的目的。

舉例說明課中的互動式授課模式。需求和供給是市場的兩股力量,它們既相互依存,在一定情況下,又可以相互轉換。在講授需求部分時,分成需求的定義、需求的影響因素、需求量的變化與需求的變化三個方面展開。于是,在詳細講解了需求部分之后,教師不在傳統的講授供給部分的內容,而是改為提問,引導學生定義供給,定義供給量的變化與供給的變化。這樣一來,純理論知識傳授也可以生動有趣。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其理解與掌握的效果更佳。

在講授價格上限的時候,會首先拋出兩個看似違背常理的經濟現象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學習過相關經濟理論,學生很難突破常識找到正確答案。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理論學習。在介紹價格上限的概念和模型原理時,也不斷用問題牽引學生的思路,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在介紹完理論后,又回到學生不明白的經濟現象上,學生便豁然開朗。當學生發現所學的知識確實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時,就會產生對知識的向往,繼而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適當的思考題或作業題,通常這些題目都與當節以及下節課程內容緊密相關,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在閉環中持續學習如圖2所示,并逐漸學會用經濟學思維去分析解決日常問題。

2. 過程分組考核,關注每個學生

在課程初始,要求學生隨機分組。隨機分組是為了避免同質化學生聚集一起,導致組與組之間差距過大,讓不同特征的學生在一起,分工合作,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5]分組的作用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在課堂研討中,學生可以通過組內討論進行思想的碰撞,激發思維,并得出更為深入的觀點與見解;二是同學們在小組內分工合作,發揮所長,在課堂上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三是以小組為單位,圓桌會議,誘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討論,主動思考。

在該課程中,教師每一次都會記錄學生的參與次數,作為學生過程考核的一個項目。在此次教學創新中,把之前記錄每位學生的參與次數更變為記錄每個小組的參與次數,激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既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又可以照顧不同性格的同學,揚長避短。團隊分組實施組長責任制,在期末匯報與論文呈現中,須注明組內分工,如存在沒有積極參與的同學,組長有權注明并作為考核依據。

3. 全過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強化價值觀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經濟無論在量的發展,還是質的轉變上都有目共睹,因此,在經濟學教學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政教育不應局限于個別知識點,要真正地讓思政教育與經濟學知識有機融合,做到無處不在、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秉承“全過程思政教育”的理念,課程在內容上反復推敲,結合中國的經濟實踐,把思政教育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做到潤物細無聲。

在重要知識點方面,教師講解經典案例強化正確的價值觀,讓思政教育浸入學生思想。以科斯定律為例,教師首先介紹科斯定律的含義:只要產權明確, 并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則無論在開始將產權界定給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然后,介紹交易成本的定義:交易成本是達成協議與遵守協議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在介紹完這兩個重要原理與定義之后,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并掌握科斯定律。于是引入一個具體外部不經濟的案例來說明產權清晰對于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性,即明確界定產權的重要意義。然后,又在案例中加入存在交易成本的情況,說明不僅界定產權重要,而且產權界定給誰,在真實世界里,也會存在不同的資源配置結果,進而引入由誰來界定產權也至關重要。政府是可以界定產權的重要主體,而如果知道配置產權的有效方向,政府就應該把產權界定給有利于社會整體福利的一方。在這個環節,教師可自然而然地引入思政教育,指出中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現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則需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強有力的政府來進行經濟調控,才能把產權界定給最有利于廣大老百姓的方向。重點案例的思政教育可以突顯在黨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把思政教育實實在在落實到教學內容中。

四、教學創新成效與推廣應用

(一)教學質量得到學生的高度評價

無論從思政教育效果、學生積極性與參與度,還是團隊合作效果等方面,都得到了學生和各級專家的充分肯定。從課堂記錄可以發現,每個小組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思想的碰撞,讓他們在思考當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讓學生有切實的獲得感。本課程申請了電子科技大學的核心通識課示范課,受到各位專家一致肯定,被評為電子科技大學標桿課程,成為該類課程的示范課程。

(二)教研教改成績突出,發揮核心通識課的示范作用

改革后的經濟學概論課程被認定為電子科技大學標桿課程“核心通識課”示范課,并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多項獎勵。每年任課教師都會對新進青年教師進行培訓,發揮示范作用。該課程也有充足的線上資源,線上預習、復習,線下翻轉課堂,小班授課,教學效果優良。該教學創新也應用到其他類別的經濟學課堂中,針對其他課程的要求,更新升級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巖. 中國式現代化與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J]. 中國高教研究,2022(11):21-29.

[2] 肖京林,王靖. 中國式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內涵、語境與路徑[J].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11(01):18-26.

[3] 秦敏燕. 教育功能視角下高等教育評估發展的路徑選擇[J]. 教育評論,2022(11):40-44.

[4] 李娜,蘇剛剛,姚源.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70年: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2019年學術年會綜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2):107-109.

[5] 陳波. 如何講授核心通識課“邏輯導論”[J]. 中國大學教學,2018(07):11-16.

(責任編輯:黃文波)

猜你喜歡
課程改革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項目教學法在微電影制作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少學時專業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試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改探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