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跨學科大單元作業設計的“燃點”

2024-05-08 13:34楊燕路銀炫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燃點課堂作業跨學科

楊燕 路銀炫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并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該《方案》基本原則中指出:“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边@為我們開展跨學科大單元教學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跨學科大單元是以某一學科(如語文)的核心議題、概念、問題為中心和出發點,融合其他學科(如生物、地理、美術等)開展更加立體、更有深度的探究學習。其作業設計往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學生終身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雙重目標,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重構跨學科大單元學習內容與主題,形成適用于跨學科大單元教學的作業目標、作業分類、作業內容、作業評價和反饋的系統設計,需要學生從不同的學科視角,運用多學科知識、方法、思維、資源來完成。

筆者在此以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之《倡導低碳生活》為例,談談跨學科大單元作業設計的四個“燃點”。

“燃點”一:巧設題目,激發靈感

這一單元包括《大自然的語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等四篇課文,綜合性學習為《倡導低碳生活》。如直接布置讓學生查找低碳生活的概念、列舉低碳生活的做法等未免枯燥,且停留在獲取知識的初級階段,難以達到綜合運用的目的。結合單元導讀中“學習本單元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質疑問題,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的要求,筆者將作業的主題設計為“探秘自然,守護家園”。

這樣設計的理由有三:其一,倡導低碳生活的背后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只有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達到“倡導低碳生活”的目的;其二,本單元中所選的課文,涉及物候學知識、被壓扁的沙子、大雁歸來的低聲細語、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等,都充滿了神秘色彩,一個“秘”字,容易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其三,以“自然”為題,可以融合生物、地理學科的知識,讓跨學科的知識快速遷移,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從而達到了解自然、守護家園的目的。

“燃點”二:興趣引路,多維選擇

在了解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在課前作業中拋出三個“神秘”問題,即海洋微塑料究竟有多大?復活節島有什么傳說?世界生態超載日是哪一天?大多數學生對這三個問題了解甚少,都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尋找答案。

和常規作業不同的是,課前作業的三個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完成3個,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完成1—2個,沒有完成的學生寫出未完成的理由。多維度的作業選擇,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而教師并不以此作為評價其學習能力的唯一依據。因為跨學科大單元教學本身就有開放性、融合性、多元性、生成性等特點,隨后的課堂作業勢必帶動所有的學生調動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從他人的分享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個人的儲備;即便是學生因主觀原因沒有做任何課前作業,也向教師透露出了他目前面臨的困難,這本身就是一種反饋。

“燃點”三:實踐探究,小組合作

“探秘自然,守護家園”的課堂作業主要包括五個活動,融合了課前作業的部分內容,以“導學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課堂作業的設計,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支點,借助生物、地理等學科的知識及相關報道,引導學生聽、看、讀、思、說、寫,訓練學生信息搜集的方法,錘煉學生跨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生態文明認識、倡導青少年踐行低碳生活、守護地球家園的目的。

每項任務的完成,既需要個人獨立閱讀或觀看,又需要小組內的伙伴互相“支援”。以觀看視頻《復活節島的傳說》為例,小組內擅長收集信息的同學注意到視頻中的知識點加以記錄,一般需要1—2人協助完成;愛好地理或生物的同學,負責提供相應的知識“能源”,比如結合復活節島周圍的地理特征,運送雕像可能需要哪些設備,這些設備在什么樣的文明下可能出現;善于想象的同學,提出大膽推測,全組給出意見,無論支持或反對均要有理有據。和預習作業一樣,允許各組有側重、有選擇。

課堂實踐證明,每一小組班級匯報環節,都很吸引其他組同學的注意,因為這些大膽的回答讓他們看到了和平時“不一樣的他/她”。知識的遷移和跨學科知識的運用在不知不覺間發生。

“燃點”四:及時反饋,增值評價

課后作業中的“附加題”,就是對參與課堂作業中的他組同學給予“互評”。為此,筆者進行了循環設計,即A組點評B組,B組點評C組,以此類推,最后一組點評A組。該項工作由各組組長協助教師完成,分組有方向、分人有選擇,確保每位同學都參與“自評”的同時也參與“互評”,每位同學在拿到教師評價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伙伴之前的“點評”。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由于特定年齡、閱歷、認知等局限,容易造成自我認同感不足、社交能力不成熟及成長的焦慮等。而跨學科大單元作業設計的評價及時“補”上這一需求,讓他們可以直接獲取伙伴對他們的評價,特別是給予跨學科知識運用情況下的評價。這對于青少年來說,相比單一學科的考試分數,參與其間的過程性反饋“更帶勁兒”。

“雙減”之下,作業設計既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又是觸發學生再學習、知識再運用的“燃點”。巧妙的作業設計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素養提升,是有效帶動學生于課堂之外持續性學習、綜合性發展的“牛鼻子”。只有抓住這個“牛鼻子”,才能帶動課堂內外、新舊知識的有效融合,達到分類控制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根本目的。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初中語文跨學科大單元作業設計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3YB0621)

(責 編 再 瀾)

猜你喜歡
燃點課堂作業跨學科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紙鍋煎雞蛋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浸漬活性炭燃點影響因素研究
時尚燃點 眾籌新季女裝智慧——2021春夏中國女裝面料流行趨勢提案會
高中地理課堂作業的有效性研究
尋找數學課堂生命的源頭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漫畫課堂作業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