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陵市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試點成效分析

2024-05-09 04:01劉愛霞
新農民 2024年10期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鄉村振興

劉愛霞

摘要: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量勞動力被釋放出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日益凸顯,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改革越發重要。本文闡述了樂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的探索及成效,分析了改革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了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的對策建議,旨在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探索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樂陵路徑,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鄉村振興

樂陵市以山東省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集成改革試點為契機,主動謀劃、積極作為,開展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探索,結合城鄉公益崗開發等特色工作,強力推動開展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在不斷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產業結構升級、工作環境改善、收入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2022年以來,共開發五大類13種公益性崗位,在崗人數達8 368人,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7 985人,占比

達95.4%。

1 樂陵市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成效

樂陵市將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作為一項重點改革任務,切實抓住了改革成效,充分激發了農民群眾的干事創業熱情,破解了影響和制約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和障礙,讓農民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實現了從“耕者有其田”到“工者有其位”的轉變,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1]。

1.1 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體制機制

樂陵市成立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集成改革領導小組,涉及11個職能部門,圍繞8大領域共24項改革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定期調度工作情況,做到“六有”,即有機構、有人員、有方案、有制度、有目標、有實效,確保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一盤棋”全力推進。制定《樂陵市開展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試點方案》《2022年樂陵市城鄉“樂業”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方案(試行)》等16項工作方案,不斷完善就業體制機制,推動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公益性保障與靈活就業相結合、促進就業與維護權益相結合,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

1.2 深化公益性崗位開發

抓好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積極打造“樂業”公益崗品牌。開發公益崗5 827個,在崗5 770人,

其中,城鎮公益崗384個,鄉村公益崗5 443個。針對農村貧困人員“脫貧”與“解困”兩大難題,創造性地把公益崗位政策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探索出了以貧扶貧、以貧幫困的就近就地就業扶貧新路子,首創“互助扶貧公益崗位”模式,開發“村級扶貧專崗”,按照“崗位應設盡設,服務對象應幫盡幫”原則,共開發“互助公崗”291個,幫扶困難人員1 008人。

2022年以來,新增救助困難群眾1 355人,審批臨時救助322件。結合本地特色和具體情況,將公益崗與鄉村產業振興相結合,開發特色崗位,如:針對朱集鎮金絲小棗產業,開發了“棗林管護員”崗位;結合孔鎮“噸半糧”示范鎮創建工作,開發了“糧食安全員”崗位;與鄉村文化振興相結合,以市、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載體,開發“文明實踐專管員”崗位,協助推進宣傳宣講、關愛老幼、文體活動、志愿幫扶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1.3 深化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完善樂陵市農村勞動力“大培訓”工作格局,采用“點單+送單,線上+線下”方式,開設“線上課堂”和“田間課堂”,靈活安排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地點等,培訓村黨支部書記、種糧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3 000名。創新“技能培訓+”培優機制,圍繞養老護理、中式面點、電商培訓等熱門技能,定期向公崗人員開展培訓,增強了就業增收的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共舉辦公益崗培訓32期,培訓5 494人。推進“農民工免費上大學”,摸清本市農民工(企業職工)學歷情況,選定教材、確定專業、選拔教師,共招收19人,超額完成德州確定的招生計劃。在山東省率先推行技能培訓“全程直播”,開展“家鄉味道”項目制培訓,“培訓大篷車”“實訓露天課”等特色培訓亮點做法[2]。

1.4 深化鄉鎮吸納就業

加大支持鄉鎮培強產業園區力度,結合債券支持產業園區契機,重點圍繞調味品、現代食品、體育裝備、綠色化工等主導產業,累計為樂陵市各類鄉鎮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發行債券項目10個,總投資91.55億元;

依托政策性開發金融工具,為樂陵市高端醫藥化工產業園基礎設施提升項目爭取政策性基金1.41億元。加快“返鄉創業園”建設,推進楊安鎮鄉村振興產業園區、化工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食品產業園、高端裝備產業園等6個特色園區項目,總投資62.69億元。積極推廣以工代賑就業模式,全市以工代賑項目勞務人員臺賬的入庫人員達2 756人,并儲備3個以工代賑項目,總投資10.48億元。雇傭農村勞動力210人,發放勞務報酬527萬元,完成投資2 000萬元。

1.5 深化村集體吸納就業

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制定“雁歸工程”、村級集體經濟“五年倍增”、村莊深度融合“三張清單”督導制度,定期調度重點工作落實。開展“百企結百村”活動,樂陵市116家非公企業與93個區域黨建共同體結對幫扶,在資金扶持、產業共育、資源共享、鄉村共建、治理共促共育等方面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建設項目數38個,幫助共同體解決問題412個,帶動就業人數1 123人。在山東省率先搭建“三庫一平臺”的市鄉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流轉服務體系,開展流轉合同代辦、交易鑒證代辦、抵押融資代辦等代辦服務,實行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發包、小微工程招投標網上“云競拍”方式。

1.6 深化能人創業帶動就業

樂陵市深入實施了“雁歸工程”,著力健全“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工作鏈條,提供優秀人才回引“一站式”服務,鼓勵他們返鄉進村任職、創辦農業合作社。制定雙創補貼、創業擔保貼息貸款、場所租賃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組織創業大賽、創業之星評選,選樹創業典型人物,舉辦創業訓練營活動,營造濃厚創業氛圍。率先成立了返鄉創業服務辦公室,在北京、天津、青島等地建立6家返鄉創業服務站,開展摸底調查、政策宣傳、項目對接、落地扶持等服務,引導有才能、有技術、有資金、有項目的人員返鄉投資興業,提供全過程保姆式跟蹤服務,形成“引回一批老板、培育一個產業、形成一處園區、創造一批崗位”規模集聚效應。近年來,已累計引導扶持返鄉創業人員3 500名,帶動就業3萬人。開展“一村一能人”行動計劃,深入實施“頭雁、巾幗頭雁、雁歸、雛雁、飛雁”五項工程,抓好基層黨組織、產業振興、基層治理三方帶頭人隊伍建設,638人納入帶頭人隊伍建設。通過組織基層干部??茖W歷教育、“擂臺比武”等活動,動態儲備后備力量1 240名[3]。

1.7 深化基層就業服務體系

樂陵市成立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中心,打造了以智慧勞務平臺為中樞、縣級就業服務中心為龍頭、鄉級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為紐帶、村級就業服務站為觸角的三級就業服務體系,三級服務體系與智慧勞務平臺互為支撐、相輔相成,推進就業供需信息及時更新、及時發布、精準匹配,打通供需對接“最后一公里”。通過智慧勞務匹配勞動力供求2.2萬人次,幫助8 636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引導返鄉創業者415人,帶動就業4 500人。成立鎮級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整合政策宣傳咨詢、職業介紹、用工服務、就業援助等職能,開展求職招聘、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和權益維護工作。成立村級就業服務站,建立企業用工需求和農村勞動力兩本臺賬,實時掌握本村勞動力就業和企業用工情況,及時發布企業用工信息。

1.8 深化農村勞動力保險和信貸服務

實施“同舟計劃”,幫助樂陵市118個在建項目1.2萬余名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落實為困難群眾代繳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共為6 389名貧困人員代繳居民養老保險費,為1.1萬余名困難群眾發放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加大商業保險保障力度,引導組織保險公司加大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保險產品宣傳力度,組織20余場“金融賦能”政金企對接會。引導銀保合作,鼓勵擴大農業保險貸款、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規模。強化創業帶動就業信貸支持,鼓勵辦理創業擔保貸款,共發放涉農貸款余額159.45億元。加大農村小額貸款投放力度,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作用,組織金融機構、企業及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等開展專項對接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樂陵融媒體等平臺,大力宣傳并落實各項創業扶持政策,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為農村勞動力等創業群體提供更多支持。目前,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

5 600萬元,帶動320家市場主體創業;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60萬元,惠及48名農村創業人員。

2 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勞動力就業方面

一是農村勞動力就業組織化程度低。農村勞動力學歷素質不高,缺乏轉移就業技能,組織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以地緣與血緣關系為紐帶的“連鎖效應”實現轉移,具有很強的自發性、盲目性和不穩定性。二是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匹配不夠精準高效。農村勞動力供求信息閉塞,對本土企業認知不全面,也缺乏認知溝通渠道。公共就業服務的渠道和覆蓋面不廣,企業用工保障的服務體系不完善,部門缺乏專業化服務隊伍,企業缺乏專業的人力資源部,“求職難”與“招工難”并存。同時,村級就業服務站的工作臺賬等基礎資料還不夠規范、完善,就業信息發布量仍較少。三是勞動力就業技能不高。農村勞動力學歷、技能水平偏低,企業高端技能人才普遍缺乏,總量太少;目前,樂陵市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僅1 400人,其中技師以上人才剛過百人。四是農村勞動力創業仍存在融資難題。目前,樂陵市創業群體逐漸呈現生產經營規模加大的趨勢,但隨著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創業門檻也隨之提高,以目前的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的扶持力度難以更好地幫助創業者解決資金難題。

2.2 建設產業園區方面

一是資金、土地等要素資源受限。鄉鎮產業園區及返鄉創業園基礎設施亟需提升,改造資金壓力較大,土地指標供應不足。二是園區缺乏先進的管理及服務。產業園在技術研發投入方面普遍欠缺,大部分產業園沒有構建技術與人才共享的技術研發孵化器、實驗室或服務平臺。而產業園內的大多數小微企業研發能力弱、人才匱乏,嚴重制約產業園健康發展。三是招商缺乏精準定位和詳細計劃。園區招商引資能力不強,招商機制和措施不夠準確,導致入園大項目、帶動性龍頭項目不多,標準廠房“筑巢引鳳”效果不好,入駐企業質量不高。

2.3 金融支持方面

一是農村勞動力創業熱情不足。雖然相關單位積極協調引導金融機構向廣大農村勞動力宣傳相關政策、貸款及保險產品,但群眾思想仍較為保守,且部分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事創業的開拓精神,對相關金融產品的使用相對較少。二是金融產品創新力度不足。受權限影響,各金融機構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相關產品較少,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擔保機構作用發揮不足。融資擔保機構是銀行與涉農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橋梁,但樂陵市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受部分因素影響仍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3 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的對策建議

3.1 不能為了擴大而擴大

要充分考慮政府自身財力因素,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為擴大覆蓋面而盲目擴張,擴大就業應更科學穩妥推進,階梯式鋪開、波浪式擴容,力爭擴大一個、穩定一個、受益一個,避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引發次生危害。

3.2 不能為了就業而就業

要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的精準性和針對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創造更多符合群眾預期、方便群眾生活、適應群眾需求的工作崗位。

3.3 不能為了集成而集成

集成不是多個單項工作的雜糅,更不是隨意無序地堆砌,而是要站在全局進行統籌謀劃,做好頂層設計、系統梳理和全面整合,達到“1+1>2”的效果。集成也不是簡單的聚合,而應立足單項工作的特點和優勢,適當改造創新,適應發展需要,提升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的成效。

3.4 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

要避免改革變味,嚴防走過場、搞形式,必須堅持改革服務發展、改革服務人民、改革紅利由人民群眾共享。要緊密結合實際,廣泛傾聽民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推動改革工作走深走實、干出實效。

4 結語

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不僅是實踐發展帶來的重要理論問題,而且與農村所有問題相關聯,是鄉村振興的本源所在,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現實課題。通過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有效消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顯著提高農村勞動力工資性收入,順暢流動農村勞動力資源,有效實現城鄉高質量充分就業,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秦雪麗.鄉村振興背景下基于聊城市調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農機,2023(4):36-38.

[2] 郝慧娟,邵彬濤.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城鄉經濟互動發展的作用機制及障礙分析[J].農業經濟,2023(6):87-90.

[3] 高鳴.促進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充分就業:方向目標與政策優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1-10.

猜你喜歡
農村勞動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短板分析及對策構建
國外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經驗及啟示
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關于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綜述研究
遼寧農村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