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石磯,一個南宋文官的武戲

2024-05-09 04:00常華
古典文學知識 2024年4期
關鍵詞:金兵宋軍采石

常華

位于安徽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有一座半壁凸入長江的山崖,這里是采石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一起,并稱為“長江三磯”。由于采石磯扼守長江東西咽喉要沖,雄踞南北跨江之險,因此,這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三國到元末,這里始終戰事頻仍,充滿了水火相克的聲音。

毫無疑問,采石磯是專屬于武人們的舞臺,滾滾東逝的長江水滌蕩著陡峭的山巖,一如武將出場時鏗鏘激昂的戰鼓聲。然而,就在八百四十多年前,這里卻由一個文人上演了一出氣壯山河的武戲,讓奔涌的大江在記錄下無數披堅執銳的將軍們的同時,特別記住一個來自南宋王朝的文官—虞允文。

時間上溯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就在這一年,剛剛弒君篡位不久的金主完顏亮,一邊吟著“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一邊將脆弱的宋金“紹興和議”撕得粉碎,悍然傾全國之兵南下,意圖一舉摧毀立足未穩的南宋政權。彼時,完顏亮率領的四十萬大軍(號稱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兵鋒甚盛,而疲弱的南宋朝廷早已不存在堅固的長城,精忠報國的岳飛魂斷風波亭,而老將韓世忠也染病身死。就在全國上下一片頹喪的背景下,宋高宗被迫起用已病的老將劉锜擔負起江淮防線的抗金大任。然而,多年的武備廢弛注定了這條防線的脆弱,淮西主帥王權剛剛進抵廬州,一聽說金兵已經渡過淮河,立刻倉皇逃竄,使金兵一路兵不血刃,直抵長江要塞采石磯北岸。接到戰報,宋高宗臨時改調蕪湖守將李顯忠火線接任,并命中書舍人虞允文以參謀軍事的身份星夜前往采石犒師。

宋高宗派虞允文以參謀軍事的身份前往采石磯,基于虞允文對金人的洞若觀火。紹興三十年(1160)正月,聽說金帝完顏亮大修汴梁城,虞允文上書高宗,認為和議不可靠,“金必敗盟”。同年十月,在奉命出使金國的過程中,虞允文探知金人正在加緊打造戰船,并做運糧屯兵之舉,這些信號都讓他預感到即將有戰事發生,回國后便迅速稟明宋高宗,須提防金兵毀盟南侵,加強淮海防務。很快,虞允文的軍事預見就得到了驗證,隨著次年完顏亮揮戈南下,兵臨軍事要沖采石磯,只求茍安的宋高宗忽然意識到了一介文官虞允文的軍事才能,“儒臣不當遣,以卿洞達軍事,勉為朕行”,當他任命虞允文為參謀軍事,前往采石磯犒軍,他自己絕對不會想到,正是這個決定,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權。

虞允文來到采石磯后,看到群龍無首的宋軍“解鞍束甲坐道旁”(《宋史·虞允文傳》),而對岸的金兵卻軍容齊整虎視眈眈。彼時,李顯忠尚未率兵趕到,而充斥在這位中書舍人眼中的景象卻讓他必須馬上做出決定,迎著獵獵江風,這位身長六尺的書生扯過一桿帥旗,對著毫無生氣的宋軍將士大聲呼道:“金帛,誥命皆在此,以待有功!”《宋史·虞允文傳》),頹靡的將士們立刻山呼海嘯,群起響應,誓退金賊。就在此時,一位隨從悄聲對虞允文道:“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而虞允文的一聲斷喝卻裂岸排空:“危及社稷,吾將安避?”這一聲反詰響若洪鐘,無疑是懦弱的南宋朝廷久違多年的聲音,而一介文官虞允文不會想到,就在他將這句話砸向采石磯的同時,自己已經不留退路地挑起了戰爭的重量。

顯然,此前從未指揮過一場戰役的虞允文面對的是一場嚴重失衡的危局:江北,是四十萬殺氣畢現的虎狼之師,江南,則是匆匆集結起來不足兩萬的南宋兵民。然而,面對這樣懸殊的軍事對比,臨陣掛帥的虞允文卻鎮定自若。他命令將士們排列大的陣式,按兵不動,同時,“分戈船為五,其二并東西岸而行,其一駐中流,藏精兵待戰,其二藏小港,備不測”。數十艘金兵戰船氣勢洶洶地沖來,宋軍船只稍有退卻,虞允文遂撫宋將時俊之背道:“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后則兒女子爾?!睍r俊受此一激,立刻“揮雙刀出,士殊死戰”。與此同時,虞允文更是抓住金兵長途奔襲,不諳江道,且戰船底闊如箱行動不穩的弱點,親率數艘海鰍船迎頭撞擊敵船,一時間,敵船紛紛沉入江中,或半浮水面。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一支宋軍潰部從光州來到采石磯,虞允文遂交給他們軍旗和戰鼓,讓他們在采石磯搖旗吶喊,擂鼓助威。金兵以為來了增援,紛紛后退,遭到南宋軍民船只猛攻,“無不一當百,俘斬略盡”,共計殺死金兵4000余人,俘獲500余人,采石一役,宋軍初戰告捷。消息傳來,剛剛因奸人妒忌而遭到彈劾尚在蕪湖賦閑的張孝祥欣喜若狂,當即揮就一首《水調歌頭》,字里行間,盛贊虞允文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采石初戰告捷,宋軍上下士氣高漲,但虞允文也清醒地意識到,采石初戰只是小勝,欲鯨吞宋室的金兵不會善罷甘休,還會卷土重來。他命人將戰船拉往上游地區,又在楊林河口調兵遣將,次日,果不出虞允文所料,金兵復來,宋軍兩面夾攻,金軍損失慘重,隨著金人三百余艘戰船被燒成灰燼,宋軍士氣再次為之一振。

連遭兩敗,完顏亮再生一計,他派人給早已聞風“跑路”的原淮西主帥王權送去“詔書”,讓宋軍誤以為王權是他們的內奸,以造成宋軍內亂的目的,結果此伎倆當即被虞允文識破,“此反間也!”就在發出這聲斷喝之后,完顏亮疾走揚州,虞允文遂果斷對剛剛率部來到采石接替王權的宋將李顯忠道:“敵入揚州,必與瓜州兵合。京口無備,我當往,公能分兵相助乎?”于是李顯忠派了一支一萬六千人的隊伍封鎖京口,虞允文自己則親赴京口督師,并火速趕赴鎮江與楊存中、成閔的二十萬大軍會合,為震懾金兵,虞允文讓宋兵駕車船沿金山沿岸往復行駛三遍,劈波斬浪,疾行如飛,構成一道密不透風的防線。此時的完顏亮,已經被這位不起眼的文官徹底惹惱,他不顧軍中暗地滋生的怨氣,一意孤行,欲強行用三天時間渡江,并發出了“敢后者死”的軍令。而就在此時,金軍后院起火,完顏亮堂弟完顏雍被眾臣擁立登基,在遼陽即位,一時間,金營大亂,兵士們趁亂縊殺完顏亮于瓜州渡并焚其尸后,丟下兵甲戰具,倉皇北退。

采石磯一戰,虞允文最終以少勝多,完勝于大江之上。據說,就在虞允文到鎮江后,曾去看望抱病臥床的劉锜,這位老邁的武將拉著虞允文,滿面愧色道:“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我輩愧死矣!”

采石磯大捷,讓虞允文一戰成名,這道長江絕壁從此平添了一份儒雅的英雄氣。這場戰役,打亂了金兵南侵的計劃,使南宋軍民士氣為之一振,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權又得以續命。對于這位南宋再造之臣,宋高宗及時給予了一個皇帝的肯定:“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保ㄌ茟椬跁r有平亂之功的宰相)很快,便將其由中書舍人擢升為川陜宣諭使。受采石之戰的鼓舞,虞允文也信心倍增,在向高宗辭行時,他慨然道:“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復也?!北藭r,這位在采石磯的兵甲之聲中迅速健全起軍事人格的文臣相信,趁金帝新立,乘勝追擊,恢復中原,將指日可待。

然而,聲名鵲起的虞允文在此后的時光中卻生活得并不快樂。到任之后,虞允文和抗金名將吳璘勠力同心,共謀經略中原,收復了陜西的許多失地,然而,朝廷割地求和的聲音卻讓虞允文的心中始終無法平靜,尤其是畏敵如虎的高宗禪位做起太上皇,孝宗即位后,由朝中求和派史浩代傳的詔書更是讓虞允文義憤填膺,“棄雞肋之無多,免狼心之未已”,當放棄三路十三州的詔令攝入虞允文的耳鼓,這位血氣方剛的文臣再也坐不住了,他向朝廷連上十五道奏章,可這些言辭懇切的奏折都被束之高閣。隆興元年(1163),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對于剛剛即位上面還有個太上皇的宋孝宗而言,他也許感覺到一味地求和只會讓自己一步步陷入尷尬的境地,正因如此,他不僅恢復了岳飛的原職,以禮改葬,同時派張浚部署李顯忠與邵宏淵兩軍十三萬人揮師北伐。然而,這場匆匆組織起來的北伐顯然缺乏必要的準備,當宋軍在符離被金兵大敗,宋孝宗剛剛點燃的北伐熱情很快被澆熄,在主和派的壓力下,宋孝宗不得不派使臣向金求和,就在隆興二年(1164),孝宗與金人簽署了《隆興和議》,這項和議雖將金宋兩國的稱謂由君臣關系改成了叔侄關系,歲幣金帛減去了十萬,但南宋朝廷仍需無條件歸還金國的“失地”。

而《隆興和議》的簽訂,也讓虞允文意識到了打一場有準備之仗的必要性,他向孝宗提出:“事機之急,莫急于兵、財”,“而事之最大者,世仇未復,輿圖未歸,南北生靈未底于休息”。正是基于這樣的北伐思路,虞允文在三次經略四川的過程中,在募兵、籌糧、治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虞允文的精心籌劃下,川軍戰力得以提升,當地經濟也得發展,到其去世時,宣撫司所儲“錢七百四十三萬緡,金八千二百兩,銀四萬六千兩,?帛二萬三千四百匹”。采石磯江水奔流,這位遠離長江戰場多年的文臣,其實一直在默默做著北伐的準備,他的治蜀之功,與其說滲透著一個出生于斯的蜀人反哺桑梓的情懷,不如說是在矢志不渝地遙望北方?;謴褪У?,才是他終極的愿望。

虞允文65歲死于四川任所。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孝宗因虞允文鎮蜀時未曾有過明確的北伐計劃,心中頗為銜恨,而在四年后,孝宗閱軍見到軍伍壯盛,慨然道:“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边@位御敵乏術又不知臣的君主不會知道,自從沾過采石磯的江水后,書得一手好字、寫得一手好文章的虞允文就已經不再舞文弄墨,他將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了操練軍隊上,只為有朝一日能夠重演當年采石磯上的光榮。然而這個愿望最終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虞允文到死都沒能實現。

猜你喜歡
金兵宋軍采石
采石磯茶干
馬鞍山市采石小學
鄭杰
隧道工程采石坑段施工技術及注意事項
被保姆欺騙而贈與對方房產,這份公證過的遺囑能否撤回?
陳家有女
宋軍在三川口、平夏城兩場戰役中的防御戰術之比較
旗幟的威力
旗幟的威力
竹削豆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