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結合”與中華民族主動精神力量

2024-05-10 10:40陳立旭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革命馬克思主義

陳立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4—11.“第二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但激活了中華文明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而且引領中國人民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現代轉型,煥發出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既是一個中國人民不斷擺脫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身命運主人的過程,也是一個中國人民自信、自立、自強以及志氣、骨氣、底氣不斷提升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物質力量不斷增強的過程,也是一個中華民族積極主動精神力量不斷提升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展示了改造中國社會、改造中國人精神、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強大生命力,使中國人從“精神上被動”轉向了“精神上主動”,構建了現代化強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一、文明蒙塵與中國人精神上逐漸陷入被動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墜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淵,經濟上積貧積弱,政治上腐敗墮落,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精神上也陷入了被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4—11.近代以來,面對西方文明的沖擊,一方面,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生命體瀕臨解體。如李大釗所說,近代以來,西方工業經濟的沖擊動搖了中國農業經濟,傳統的大家族制度因之也崩毀了,“大家族制度既入了崩頹粉碎的命運,孔子主義也不能不跟著崩頹粉碎了”(3)李大釗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2.。另一方面,在舊的文化生命體瀕臨解體的同時,新的文化生命體尚未孕育和成長,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前,中華大地一度失去文化主體性。失去文化主體性,就失去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沒有根本依托,就沒有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國家認同也缺乏堅實的文化基礎。中國人因之也逐漸在精神上陷入消極、被動。

2018年5月,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愛因斯坦游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一書,披露了1922年至1923年愛因斯坦到訪亞洲日記,其中寫到中國。愛因斯坦在日記中說,中國人很勤勞,但“骯臟又遲鈍”“甚至連孩子們都無精打采的,看上去很遲鈍、呆頭呆腦”。 誠然,如有學者所說,愛因斯坦日記中流露出對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態度”,甚至有“種族主義傾向”。(4)愛因斯坦日記涉嫌“種族主義”稱中國人“骯臟遲鈍”[EB/OL].中國經濟網,http://m.ce.cn/gj/gd/201806/14/t20180614_29427967.shtml.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愛因斯坦也在一定程度上描繪了一幅消極、被動的舊中國精神世界畫像。

事實上,不但外國人愛因斯坦如此描繪當時的中國人,而且當時不少先進的中國人也描繪了舊中國精神被動的中國人畫像。在《中國積弱溯源論》一文中,梁啟超歸納了中國人六大“根深蒂固”的特性:“一曰奴性,二曰愚昧,三曰為我,四曰好偽,五曰怯懦,六曰無動?!?5)具體參見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C]//梁啟超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40—146.他認為,中國人奴性十足,愚昧無知,自私自利,極好面子,膽小怕事,喜歡圍觀。同時,他還認為,中國人“徒責人,而不知自責,徒望人而不知自勉”。在《新民說》中,梁啟超進一步揭露了國人缺乏公德觀念、缺乏權利與義務觀念、只有家庭觀念沒有國家觀念、沒有冒險精神、不懂得自尊等消極、被動的精神特征。(6)具體參見梁啟超.新民說[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0.

陳獨秀認為,舊中國問題積重難返,就是因為國民不覺悟,不覺醒,家族利益至上,國家觀念淡薄,只知聽天命,不知盡人力,普遍處于麻木愚昧狀態。在《我之愛國主義》一文中,他系統列舉了精神上被動的中國人的特性:惰性,“人人想用很小的努力犧牲,得很大的效果”;奢侈,“吾華之貧,宇內僅有,卻有奢侈之風,何忍!”貪婪,“但有錢可圖,便無惡不作”;虛偽不誠,“浮詞夸誕,立言之不誠也;居喪守節,道德之不誠也;時亡而拜,圣人之不誠也”“不誠之民族,為善不終,為惡亦不終”。(7)陳獨秀.我之愛國主義[J].新青年,1916,2(02).在新文化運動中,他猛烈地抨擊了國民缺乏愛國精神的道德意識、缺乏獨立自主精神的人格、沒有抵抗力的精神取向、追求升官發財目標的人生觀價值觀、缺乏誠信的道德品行、缺乏科學指導的倫理生活等精神狀態。李大釗也認為,舊中國國民麻木、自私、愚昧、不潔、詐偽、奴性、守舊等。

魯迅終其一生都在思考國民的啟蒙和國民性的改造問題。他用“無聲的中國”“沉默的靈魂”“十全停滯的生活”來描述舊中國被動的精神狀態。他通過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藝術形象,形象地勾畫了舊社會國民奴性、面子觀念、看客心態、馬虎作風以及愚昧無知、狹隘自私、麻木保守卑怯等性格。

“五四”運動前后,毛澤東對消極、被動的國民精神也有深入的認識。他在1917年8月《致黎錦熙信》中說:“近頃略閱書報,將中外事態略為比較,覺吾國人積弊甚深,思想太舊,道德太壞。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潔,遍地皆污?!薄拔釃枷肱c道德,可以偽而不真、虛而不實之兩言括之?!?8)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86.同一年,他在與好友張昆弟的談話中說,“現在的國民性惰,虛偽相崇,奴隸性成,思想狹隘”(9)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639.。他認為,國人的舊思想、舊道德“種根甚深,結蒂甚固, 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10)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86.。

鴉片戰爭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陷入了“文化軟無力”“文化自卑”的狀態。胡適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中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僅物質機械、政治制度等“不如人”,而且道德、知識、文學、音樂、藝術等都“不如人”,甚至身體也“不如人”,中華民族是“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長進民族”(11)胡適文存:四集[M].合肥:黃山書社,1996:459.。胡適的這些論述,典型地反映了鴉片戰爭以來舊的文化生命體瀕臨解體、新的文化生命體尚未建立,中華大地失去文化主體性后,舊中國“文化軟無力”“文化自卑”的被動精神狀態。

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煥發積極主動的精神力量

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生產和生活時刻都發生在特定精神氛圍和文化場域之中,事事處處受到精神因素、文化因素的內在制約和指引。精神因素、文化因素是社會生活的內在構成性因素,是任何社會行動不可缺少的條件,當然也是中國救亡、革命的內在構成性因素,是強國建設、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動力。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96.

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主題。顯然,精神上消極被動的國民無法擔負起救亡和革命的使命,無法擔負起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改造中國、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改造中國人,改造中國人的舊思想舊觀念,推動中國人精神向現代轉型,推動中國人精神從消極被動向積極主動轉變。

正是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推動中國人精神上從被動向主動轉變這一意義上,魯迅把自身的戰斗任務概括為“改革國民性”。早在1907年前后,他就已經有了立國必須立人的觀念。他認為,即使物質豐富了,科技發達了,有了議會民主,如果國人沒有精神上的主動、精神上的自立,中國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現代文明的國家。正因如此,魯迅把“立人”、實現個體精神自由、推動國民精神上從被動向主動轉變,作為一個基本的追求目標?!按撕笞钜o的是改革國民性,否則,無論是專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雖換,貨色照舊,全不行的?!?13)魯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1.他認為,只有尊重和發揚人的個性,才能夠使“國民”真正走向覺醒,鑄造民族復興的精神大廈。

李大釗倡導建設新文化、創造新文化。他說,“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造新生活”。他希望“于政治、社會、文學、思想種種方面開辟一條新徑路,創造一種新生活”(14)李大釗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06,539—540.。陳獨秀也認為中國舊思想倫理中的糟粕,不僅是造成國民道德墮落的原因,也是導致政治腐敗的原因。所以,如果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共和、救中國,就必須首先一一把與共和背道而馳的舊思想、舊道德、舊倫理洗刷干凈?!吧w人類生活之特色,乃在創造文明耳?!?15)陳獨秀著作選: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70.如果要使政治革命得以成功,就必須從思想革命開始,“要革中國人思想的命”,如果要“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人的思想”(16)轉引自修倩.論陳獨秀改造國民性思想的演變[J].赤峰學院學報,2009(10):36—38.。因此,“新文化運動要注重創造精神”(17)陳獨秀著作選: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70.,要探索出一條文化建設的新路。

在青年時期,毛澤東已經堅定地將改造國民舊思想舊觀念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1917年,毛澤東在與好朋友張昆弟的談話中希望中國出現如俄國托爾斯泰這樣的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其新思想”(18)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128.。他還說,“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19)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86.。改造中國、改造舊思想舊文化舊觀念,推動中國社會進步成為毛澤東的終身追求。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他說,“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而政治革命、經濟革命、文化革命的目的,就“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20)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近代以來,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告終。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皇帝和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將大清變成了中華民國,但其他都沒有變,舊組織沒有變,舊文化、舊價值觀念、舊風俗、舊習慣沒有變,也沒有從根本上提升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沒有從根本上推動中國人精神從消極、被動向積極主動轉變,沒有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拔逅摹睍r期在中國紛紛“粉墨登場”的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等各種各樣主義、思想流派,沒有從根本上“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其新思想”,沒有從根本上激活中華民族剛健有為、積極主動的精神基因,沒有從根本上推動中國人精神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因此,正如魯迅在雜文《忽然想到》中所說,“試將記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現今的狀況一比較,就當驚心動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時間的流逝,獨與我們中國無關?,F在的中華民國也還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21)魯迅作品賞析大辭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442.可見,在魯迅看來,辛亥革命之后,雖然“中華民國”的招牌已經掛了十多年,但中國人精神狀態、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依然未有根本性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2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3.強國建設、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必定是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提升的過程。引領社會革命,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組織,變革舊思想舊文化舊觀念舊習慣,在真理的指引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用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明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積極主動的精神基因,煥發中國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凝聚積極主動的精神力量。

三、“第二個結合”與中國人精神世界的轉變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類為目標的積極主動的精神力量。馬克思恩格斯說:“實際上和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說來,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5.恩格斯指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馬克思終其一生的理論志向和初心使命,就是要改變人民受剝削受壓迫命運,改造世界,解放全人類,就是“要揭露舊世界,并為建立一個新世界而積極工作”,“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2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5—576.。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改變世界?!?25)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使中國人民擁有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徹底改變現狀”“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積極主動的精神力量。毛澤東說,“自從中國人學會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26)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05.。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類為目標的積極主動的精神力量,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革故鼎新、變法圖強的創新精神,天下為公、憂國憂民的擔當精神等相通相合相融,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激活了中華民族積極主動的精神基因,煥發了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

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及其中國化成果,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不僅使改造中國社會,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具有了可能性和現實性,也使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民族積極主動的精神基因,改造中國人的思想、實現中國人精神上從被動向主動轉變、提升中華民族精神力量,有了可能性和現實性。毛澤東指出:“中國自有科學的共產主義以來,人們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國革命也改變了面目?!?27)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6.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惲代英、劉志丹、董必武、鄧子恢、彭德懷等,都是通過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特別是《共產黨宣言》而步入革命道路的。毛澤東說,是《共產黨宣言》等三本書使他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彭德懷說,以前他只是對社會不滿,很少看到有進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讀了《共產黨宣言》以后,就不再悲觀,開始懷著社會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激活了中華文明中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等積極主動的精神基因。馬克思主義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揭示了人類追求翻身解放的道路,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馬克思主義是為了改變人類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追求翻身解放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誠如馬克思所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而且也是人類認識精神世界、改造主觀世界強大、主動的精神力量。

馬克思主義宗旨就是把理論從一種外在于社會歷史進程的純粹觀念形態,轉變為一種內在于社會歷史進程的批判的維度。要改變世界,就必須批判現存世界。馬克思主張反抗舊思想觀念統治,擺脫舊意識形態枷鎖的束縛。自古至今,人們總是為了造出關于自己本身、關于自己是何物或應當成為何物的種種虛假思想、虛假觀念?!八麄儼凑兆约宏P于神、關于標準人等等觀念來建立自己的關系。他們頭腦的產物不受他們支配。他們這些創造者屈從于自己的創造物。他們在幻想、觀念、教條和臆想的存在物的枷鎖下日漸萎靡消沉,我們要把他們從中解放出來。我們要起來反抗這種統治?!?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9.

馬克思主義不僅把現實領域、客觀世界作為批判對象,而且也把觀念領域、精神世界作為批判對象;不僅將變革現存客觀世界作為目標,而且也將變革現存主觀世界、精神領域作為目標。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不僅駁斥了從宗教、哲學和意識形態的觀點對共產主義提出的種種責難,而且強調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3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當然,與別的理論不同,馬克思主義不局限于對現存舊思想、現存舊世界的觀念上批判,不是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而是要訴諸革命的、實踐的活動。在馬克思那里,理論對現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一種非批判的外在靜觀,而是一種立足于實踐改造的現實運動?!暗聡说慕夥啪褪侨说慕夥?。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哲學不消滅無產階級,就不能成為現實;無產階級不把哲學變成現實,就不可能消滅自身?!?3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馬克思反復強調,實際上和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說來,全部問題在于使包括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在內的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雖然共產主義革命必須“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但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單純用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也不是可以通過把它們消融在自我意識中或化為“幽靈”“怪影”“怪想”等等來消滅的,而只有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有產生的社會關系,才能將它們消滅;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哲學和任何其他理論的動力是革命。馬克思主義本質上就是一種以變革現存客觀世界和現存主觀精神世界為目標的徹底革命哲學,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精神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3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01),“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3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4—11.。這就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在成為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先進文化引領者的同時,已經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民族精神積極主動的精神基因。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就是這方面的生動體現。偉大建黨精神,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又與“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體現胸懷天下、憂國憂民、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中華民族精神相融相通相合。

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將改造中國與改造中國人精神世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將精神世界的自我改造、自我革命,將教育和改造工人、農民、士兵等,作為自身的神圣使命。一百多年以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煥發中國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和歷史創造精神,推動中國人精神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增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以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

舊中國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業國家。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農民是中國社會的基本力量、革命戰爭的主力軍,“然而他們的小生產的特點,使他們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業群眾則具有無政府思想)”(34)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3.。顯然,參加革命后,這些農民也會將“他們的小生產的特點”帶入革命隊伍。比如,據1929 年初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所述,湘贛邊蘇區因為根本是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區域,“所以‘農民黨’的色彩很濃厚”。各級基層組織的絕大多數成員由農民組成。黨組織成員幾乎都是農民,文化程度很低,不少人甚至是文盲。一姓一族的成員組成黨支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支部會議簡直同時就是家族會議”。許多黨員和基層黨組織表現出嚴重的“地方觀念、保守思想、 自由散漫的劣根性”。(35)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1929年2月25 日)[G]//江西省檔案館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34.

對此,毛澤東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他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說,“說共產黨不分國界、省界的話,他們不大懂,不分縣界、區界、鄉界的話,他們也是不大懂得的。各縣之間地方主義很重,一縣內的各區乃至各鄉之間也有很深的地方主義”(36)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文中,毛澤東也指出,在紅軍和黨內中存在“打勝仗就驕傲,打敗仗就消極”“小團體主義”“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主義”等錯誤思想。他認為,黨內種種不正確思想的來源,就是由于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成員出身于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而“黨的領導機關對于這些不正確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堅決的斗爭,缺乏對黨員作正確路線的教育,也是使這些不正確思想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原因”(37)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惲代英也認為,大多數兵士自然是被饑寒交迫逼上革命道路的,然而“他們舊社會的思想習慣已經沾染得很深,他的滿腦子還裝著許多反革命的舊觀念”。他進一步強調,“我們要根本鏟除這些舊觀念,才能使他們站穩革命的立足點,由不自覺的革命以至于自覺的很穩定的努力革命”(38)惲代英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7.。

顯然,對那些加入黨的隊伍、革命隊伍的成員特別是其中出身于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成員,如果不從思想觀念上進行教育和改造,推動其實現精神上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就會制約革命的發展。正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39)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如果不加以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惲代英也認為,必須使一切士兵對于主義,“有很正確的認識,非此不能保證我們的軍隊永遠站在革命的戰線上,為本黨的主義奮斗到底”(40)惲代英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9.。

中國共產黨推動中國人精神從被動向主動轉變的轉變,首先從黨的自我革命開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而在改造中國人精神中發揮黨的先鋒隊作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提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整體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優勢”?!耙粋€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崇高使命,必須‘以補過為心,以求過為急,以能改其過為善,以得聞其過為明?!?4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77.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首先從有嚴重“地方觀念”“保守思想”“自由散漫”“小團體主義”“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主義”的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自我革命開始。

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華民族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敢于刀刃向內、刮骨療傷、解決自身問題、革除自身病癥的自我革命精神。這就使中國共產黨不斷得以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保持了先進性和純潔性,也具有了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推動中國人民精神世界從被動向主動轉變的引領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進行自我革命的同時,致力于組織群眾、覺悟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致力于將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打造成一支新型人民軍隊。這個過程,就是覺悟大眾的過程,就是黨通過自我革命,強化先鋒隊的先進性、純潔性以及對人民大眾的引領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推動中國人精神從被動向主動轉變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推動中國人精神從被動到主動轉變的過程,也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相伴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飛躍的同時,形成了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出了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體,推動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使中國人從“精神上被動”轉向了“精神上主動”,煥發出了歷史主動精神和歷史創造精神,凝聚了強國建設、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動精神力量。

在百年的奮斗、犧牲、創造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的同時,不斷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民族精神基因,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建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積極主動的精神品格。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地擁有精神上復興、思想上主動的標志性成果。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用這些標志性成果及先進思想教育、啟發和武裝群眾,使中國人民不僅在經濟和政治上,而且在精神上成為國家、民族和自身命運的主人。中國人精神世界從“被動”轉向“主動”,意味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不但有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有了強大的、主動的精神力量?!敖裉?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4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01).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革命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抉擇
粉紅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