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王堆漢墓出土織物中的“長壽繡”紋樣特征

2024-05-10 15:32王姍
新楚文化 2024年8期
關鍵詞:馬王堆漢代紡織品

【摘要】“長壽繡”是在馬王堆漢墓出土遣策中具有明確記載的刺繡紋樣,此紋樣精巧細膩,形式生動流轉,極具楚漢浪漫主義色彩?!伴L壽繡”整體呈現出古拙中見深沉,飛動時呈雄大的漢代美學特點,在我國刺繡史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對“長壽繡”紋樣產生背景進行簡要概述,將“長壽繡”“乘云繡”“信期繡”三類紋樣進行對比分析,最后對“長壽繡”紋樣特征展開分析,并對其主要組成元素論證,以此來探討馬王堆出土織物中的“長壽繡”紋樣特征。

【關鍵詞】漢代;馬王堆;紡織品;“長壽繡”

【中圖分類號】K876.9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8-0044-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14

漢代是我國藝術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紡織品種類繁多且制作技藝精湛,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王充在《論衡》載:“齊都世刺繡,恒女無不能;襄邑俗織綿,鈍婦無不巧,日見之,日為之”足以體現漢代刺繡工藝的普及與需求量的龐大。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絲織物中,帶有刺繡圖案的織物較多,其中在出土“遣策”上有明確記載的三種刺繡圖案分別是“乘云繡”“信期繡”和“長壽繡”,而“長壽繡”圖案的紋樣單元體量最大,色彩多變,題材也最為豐富。

一、社會因素對漢代刺繡圖案的影響

一方面,漢代初期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遭到破壞的生產逐漸恢復,為手工業以及工商業的繁榮提供了條件。首先,在生產技術層面,漢代紡織生產技術得到了大幅提升,這個時期的絲織品種類很豐富,有錦、綾、羅、紗、絹及織成等。其次,在染色工藝層面,漢代官方設有專管染色的機構,《三輔黃圖》便有所記載:“未央宮有暴室,主掖庭織作染練之署?!北┦?,便是西漢政府專營絲綢煉染的機構。漢代絲織品不同的色彩采用不同的染料、技法,對于染色工人的技術要求很高,這才成就了“長壽繡”刺繡圖案具有色彩豐富多變、對比鮮明的特點。最后,在生產技術層面,刺繡工藝的提升,對漢代刺繡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伴L壽繡”采用的是鎖繡的針法,繡面圖案由繡線環圈鎖套而成,刺繡圖案似一根根鎖鏈連接在一起構成,這一時期的鎖繡工藝針與圈距已經比戰國時期小了三分之二,足以體現刺繡工藝的發展及高超。由于使用鎖繡的技法進行刺繡,因此畫面的呈現以線的構成為主,一筆筆線構成一個個紋樣,紋樣又合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刺繡圖案。紡織技術的發展、刺繡工藝的提升以及染色工藝的發展,對漢代刺繡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就了“長壽繡”刺繡圖案具有色彩豐富、對比鮮明的特點。另一方面,楚漢浪漫主義的思想與儒家、道家思想交織陳列、并行不悖地混合出現在漢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世界之中。受這種文化的影響,漢代刺繡的題材十分豐富,《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形象以及“T”型帛畫中的伏羲女媧形象,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僅第一列就詳舉出楚、趙、中山、燕、秦、戎、蜀、韓、魏、衛、周、宋、齊、越十四國(地)云象,因而高度抽象的云氣紋也成為西漢典型織繡紋樣。在此背景下,漢代刺繡產生了獨特的美學價值。

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墓“遣策”記載了隨葬物品清單,其中《衣物疏》簡二五二記載“白綃乘云繡郭(?。┲卸纫怀噢颍ň墸?;簡二五七記載“素長壽繡小檢(奩)戴一赤周(緣)”;簡二七〇記載“紺綺信期繡熏囊一素掾(緣)”。以上“遣策”記載內容可與隨葬器物兩相對照,由此推定出刺繡紋樣名稱與樣式。目前三種刺繡圖案是具有明確記載的,分別是“乘云繡”“信期繡”和“長壽繡”,而“長壽繡”紋樣的題材最為豐富,體量也最大,紋樣線條流暢,以精簡又具有律動感的形象展現在絲織品上。圖1為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絹地“長壽繡”,以絹為底,用淺棕紅、橄欖綠、紫灰、深綠等色絲線,在絹地上繡出變形云紋以及穗狀流云紋組成的“長壽繡”圖案。

二、“信期繡”“長壽繡”“乘云繡”紋樣對比

“信期繡”“長壽繡”“乘云繡”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刺繡織物中出現數量最多且有明確記載的三種刺繡圖案,其名均出自“遣策”。

首先是“信期繡”。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絲織物中,繡有“信期繡”的絲織品包括三件香囊、一副手套和一件包裹九子奩的夾袱,這些絲織品在遣策中均有記載。有學者依照其命名推論,認為圖案中的鳥類形象是燕子,因燕子是定期南遷北歸的候鳥,寓意“忠可以寫意,信可以期遠”,故稱“信期繡”?!恶R王堆漢墓文物》載:“以流云、卷枝花草和鳥組成循環圖案,寫意的變形鳥也許是燕”,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圖2.1“信期繡”中左上角的元素被認為是鳥類變形圖案,但其形象與燕子并不相似,是否為鳥類變形圖案也無法肯定?!堕L沙馬王堆一號漢墓》載“信期繡紋樣的主要元素是穗狀流云紋以及卷枝花草”,穗狀流云紋是漢代刺繡的常用紋樣,而另外是卷枝花草卻不能肯定,這種卷曲形態的紋樣也有可能是云紋的另一種變體,這種卷曲的形態在穗狀流云紋的頭部也有出現,因此無法就此論斷其演變來源。整體上,“信期繡”紋樣相較于其他兩種刺繡紋樣體量較小,線條較細、整體排列上相對疏朗。

然后是“長壽繡”?!伴L壽繡”這一名稱,在馬王堆出土衣物“遣策”便有記載。有學者由《西京雜記》記載“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推論圖案中的類似于“植物形”的紋樣是茱萸紋,以此解釋“長壽”的緣由。但“茱萸紋”并未見于遣策,只是學者夏鼎對于馬王堆出土其他絲織物品紋樣中所包含的“叉刺形植物紋”的一種統稱,因此并不能用作“長壽”二字由來的依據?!恶R王堆漢墓文物》中這樣解釋“長壽”二字的緣由:“長壽繡”的圖案是翻卷的流云中露出頭部的龍,龍是長生不老的象征,故名“長壽繡”,這種觀點也只是根據寓意的猜想,并不能成為“長壽繡”中長壽來源的論斷。如圖2.2所示,“長壽繡”圖案中黑色部分的變形云紋,能夠連接整個畫面、填補空白處,使各個元素連接為一個具有韻律感的整體。在“長壽繡”紋樣中,穗狀流云紋元素與在其他兩類刺繡圖案中相比,體量上更大、脫尾更長、線條最為流暢,整體圖案排列上也更加自由,穗狀流云紋紋樣流動旋轉,畫面動態感十足,以靜態的紋樣自由排列,卻給人以動態的效果。

最后是“乘云繡”。依據“遣策”對于對應織物的記載,“乘云繡”的紋樣圖案得以確認,有文獻提出圖案中的紋樣是鳳鳥的眼睛,該圖案為了表現鳳鳥仿佛在朵朵浮云之中的意象,《馬王堆漢墓文物》中這樣解釋“乘云”二字的含義:“乘云繡的圖案云紋和在云中露出頭部的鳥,寓意鳳鳥乘云”。眼狀紋在“長壽繡”中也有出現,不能憑其名為“乘云繡”且鳳鳥具有吉祥寓意,便推論這種眼狀紋是鳳鳥的眼睛。如圖2.3是湖北荊州博物館藏鳳紋刺繡的復制件,該刺繡圖案具有明顯的鳥類形象特征,其刺繡中鳳鳥形象的眼睛具有明顯的鳥類特征,其眼睛在圓形的輪廓之中有一圓形黑色瞳孔,與鳥類眼睛特征相一致。而圖2.4“乘云繡”紋樣中的眼狀紋其輪廓為菱形,菱形中有一黑色圓點,與圖2.3的鳳鳥刺繡形象差異較大,因此尚且不能由此推斷眼狀紋是鳳鳥的眼睛。

經上述對比得以發現,“信期繡”和“乘云繡”線條相對疏朗,排列相對更加規整,二者不同之處在于“乘云繡”的線條更粗,而“信期繡”線條更加細膩?!伴L壽繡”紋樣相對特殊,“長壽繡”是上述三種紋樣中圖案單元體量最大,構圖最為飽滿、最為靈動的紋樣,從紋樣的整體氣氛上來說,“長壽繡”紋樣給人感覺是一種向上、自由的情感追求。

三、“長壽繡”紋樣分析

(一)“長壽繡”紋樣整體分析

“長壽繡”紋樣感染力極強,給人以回旋、飄逸之感?!伴L壽繡”紋樣看似是自由、富有變化的排列方式進行展現,但其實是有規律可言的?!伴L壽繡”的每一個部分都有穗狀流云紋以及連貫形云紋的組合,它們以一個個小單元進行上下左右的連續排列、以錯落連續的方式構成。單元式紋樣以穗狀流云紋為基點,且每個單元的穗狀流云紋都有其自身的卷曲角度、大小、長短也各不相同,再加以連貫性云氣紋填充,連接各個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形成一種飄逸流動的效果。從長沙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帶有“長壽繡”紋樣的絲織品中可以發現,“長壽繡”紋樣在紡織品中并不是以一種具有嚴格章程的圖案呈現的,這種呈現方法很有可能是因為古人在制作具有“長壽繡”紋樣的織物時,為了適應不同絲織產品的面積,會將“長壽繡”的主要紋樣元素按照一定的律動風格進行拼接及填充,形成可以適應織物的刺繡圖案。

關于“長壽繡”的紋樣分類,《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報告》根據其紋樣疏密程度將“長壽繡”分為四類,從圖3可以看出,這四種長壽繡區別不大,其畫面主要構成元素均包括“穗狀流云紋”“眼狀紋”及“變形云紋”。尤其是I型、Ⅲ型、Ⅳ型“長壽繡”紋樣相似度較高,區別在于I型“長壽繡”紋樣每單元中部有兩處橄欖綠色的三個圓點,Ⅱ型“長壽繡”紋樣中有一只眼睛的圖案出現在卷曲形態的紋樣之中,Ⅲ型和Ⅳ型“長壽繡”紋樣在構圖、元素、排列方式上則并無明顯區別。這種分類方式或許是專家為便于對紋樣圖案進行辨析而進行的分類,但從圖案整體差異來說,四種“長壽繡”紋樣沒有明顯的區別。由于“長壽繡”并沒有十分嚴格的規格樣式,且“長壽繡”紋樣多為適合樣式呈現在織物之上,因此要對“長壽繡”紋樣進行細致解讀,還要對其紋樣主要元素分析。

(二)“長壽繡”紋樣組成元素

“長壽繡”紋樣主要構成元素有穗狀流云紋、眼狀紋、連貫形云紋,這些元素根據不同的布局延伸,按照S形狀態進行排列,適應不同絲織品的畫面,達到富有動感、畫面緊湊、紋樣流動富有韻味的藝術效果。

穗狀流云紋是“長壽繡”紋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一端分叉,側向飄拂 ,另一端圓鼓,附有三出或兩出的卷曲式樣。穗狀流云紋的產生,《滿城漢墓發掘報告》提出:“這種紋樣可能是某種藤本植物的花須或花穗的圖案形象。其原始形態雖然還不十分清楚,若把現有資料加以比較,也可以看出它的某些雛形和發展變化的趨向?!薄伴L壽繡”中的穗狀流云紋,其形態與藤本植物并沒有明顯的演變過程。穗狀流云紋呈現在“長壽繡”圖案中托尾更長、更卷曲,云紋頭部也增加了其特有的卷曲紋樣,但尚且不能憑穗狀流云紋的尾部便推論其從植物演變而來。

連貫形云紋也是“長壽繡”紋樣的主要元素之一,起到聯結各元素、豐富畫面的效果。有學者提出這種卷曲蜿蜒的紋樣,是茱萸紋與云紋的結合,但“茱萸紋”這一名稱是夏鼎先生對于某種叉刺形紋樣的統稱。在其《新疆新發現的古代絲織品綺、錦和刺繡》文章中提出的“叉刺形茱萸紋”假設,這里的“茱萸紋”只是為了代指形似叉刺,上端由一根葉柄般的短線和云紋的主體相連接的圖案(如圖4.4)。因此,紋樣中的“長壽”與茱萸的寓意尚不能聯系在一起。圖4.3的黑色部分的連貫形狀的云紋,既有規則地將各個元素分區,使其大小相宜,又不會程序化,以一種自由的方式連接著畫面的各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眼狀紋是“長壽繡”組成元素之一,這種紋樣在“乘云繡”中也有出現,這種眼狀紋或許是眼睛,但是哪種生物的眼睛卻無法確認,倘若以鳥紋來對比,這個眼睛的形狀與鳥類眼睛并不相似,鳥類眼睛偏圓形,而圖4.4中的眼狀紋則是用絲線描繪出一個菱形,中間有一同色圓點。該眼狀紋尚無依據可證明其源于哪種生物的眼睛,因此尚且不能論斷。該紋樣或許是某種生物的眼睛,也或許只是工匠發揮想象力而生產出的一種紋樣,也或許僅僅是云紋的一種變形。

“長壽繡”由穗狀流云紋、眼狀紋、連貫形云紋相互交錯、銜接組成,其中穗狀流云紋排列十分自由,宛如祥云在空中卷動,整個畫面極具動感;眼狀紋以一種尚未確認的元素身份出現在畫面之中,使之更富神秘感;連貫形云紋變化最為豐富,根據不同空間進行調整走向、粗細,蜿蜒流轉地融合在畫面之中,依照畫面布局進行變化,達到聯結整個畫面的作用。它們之間相互融合、互相包含,構成了“長壽繡”回旋、飄逸的風貌。

四、結語

漢代是我國古代刺繡歷史上的一個高峰期,漢代刺繡呈現出自由、靈動而又宏大的美學特點。本文從馬王堆出土織物刺繡開始梳理,對“長壽繡”“乘云繡”“信期繡”刺繡進行分析,對“長壽繡”的紋樣特征及其主要組成元素,較有爭議的地方進行辨析。這類繡有“長壽繡”紋樣的漢代織物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也有陳列,具有楚漢浪漫色彩的“長壽繡”織物隨著絲綢之路來到這里,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寫照,也彰顯出中華文明的巨大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報告(上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57-63.

[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滿城漢墓發掘報告(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310.

[3]傅舉有,陳松長.馬王堆漢墓文物[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87-93.

[4]常沙娜.中國織繡服飾全集織染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60.

[5]趙翰生.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142.

[6]孫佩蘭.中國刺繡史[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11.

[7]湖南省博物館.西漢絳紫絹地“長壽繡”絲綿袍制作工藝考析[J].文博,2022(01):99-106.

[8]王樹金.帛書天文氣象雜占雜考[G]//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九輯).長沙:岳麓書社,2013:25-36.

[9]展夢夏.漢代絲綢上的茱萸紋與穗云紋[J].裝飾,2010(202):

118-119.

[10]伍魏,許少玲.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織物“信期繡”紋樣的美學特征分析[J].裝飾,2012(228):133-134.

[11]厲璋,吳衛.馬王堆刺繡中變體云氣紋視覺藝術形式特征[J].藝海,2011(04):135-136.

[12]張翠.漢代長壽繡的技法和紋樣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8:20-21.

作者簡介:

王姍(1994.4-),女,漢族,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設計歷史與民間工藝。

猜你喜歡
馬王堆漢代紡織品
自清潔紡織品的制備方法
馬王堆下有古墓
第七類直銷產品猜想:紡織品能否“獨立” ?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紡織品流行趨勢
歐盟通過紡織品使用NPE禁令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教學口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