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紅樓夢》英譯研究綜述

2024-05-10 08:08趙慧榮
新楚文化 2024年8期
關鍵詞:可視化分析紅樓夢

【摘要】《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在21世紀依然備受研究者和翻譯家的關注。本文將基于CiteSpace知網期刊文獻可視化分析總結《紅樓夢》的英譯研究情況。通過對相關核心期刊文獻的綜合分析,研究者對21世紀以來的《紅樓夢》英譯研究熱點和趨勢進行了總結和歸納。研究發現,21世紀的《紅樓夢》英譯研究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注重翻譯理論的構建;其次,研究者從文學、傳播學等多個角度深入探索《紅樓夢》的英譯,進而研究典籍的翻譯與傳播;此外,英譯研究也呈現出權威譯者和權威譯本研究的特點。這些研究成果為傳播和推廣《紅樓夢》這一典籍著作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也呈現出研究單一的特點。不過,通過深入研究和不斷創新,21世紀的《紅樓夢》英譯研究有助于將這一經典作品的魅力傳承給更多讀者,并推動中國文學在國際的交流與傳播。

【關鍵詞】《紅樓夢》;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英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5.9?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8-0067-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21

一、引言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一直以來都備受研究者和愛好者的關注。紅學研究在國內外學界都具有重要地位,而對《紅樓夢》的英譯研究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線資源的廣泛應用,研究者們擁有了更多的數據和工具來深入探索《紅樓夢》翻譯的話題。本綜述旨在通過使用CiteSpace知網期刊文獻可視化分析等方法,對國內21世紀以來的《紅樓夢》英譯研究進行綜述和評估,并全面了解該領域的發展趨勢與主要研究方向。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對這些研究的總結和歸納,能夠促進《紅樓夢》英譯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可視化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紅樓夢》英譯研究的趨勢和特點。CiteSpace知網期刊文獻可視化分析系統結合了文獻計量學和網絡科學的方法,能夠幫助筆者掌握相關文獻的引用情況、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研究主題的演化等信息,從而為綜述提供數據支持和分析依據。本綜述的目標是通過對21世紀以來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的系統梳理和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熱點和趨勢,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筆者希望通過對多個維度的研究文獻進行綜合整理,揭示紅學研究的新動態,并為相關翻譯工作的改進和提升提供借鑒與參考。

然而,本綜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筆者主要以知網北大核心和CSSCI數據庫21世紀以來的期刊文獻可視化分析作為研究方法,僅覆蓋了國內的研究成果,可能忽略了其他的相關文獻。盡管如此,筆者仍希望通過對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的綜述,可以了解到國內當前的研究動向和熱點,為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紅學研究的發展作出微薄貢獻。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文嘗試探討以下三個問題:

1.21世紀以來,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在核心期刊發文數量、發文機構與作者分布上呈現的特點。

2.《紅樓夢》英譯研究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的特征。

3.《紅樓夢》英譯研究的熱點話題和熱點話題主要特征。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筆者運用CiteSpace工具,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呈現相關文獻的發文特征等情況,同時結合突顯性高頻關鍵詞等特征,呈現21世紀以來,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的熱點話題和趨勢。

(三)數據來源與納入標準

文獻數據源自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和北大核心數據庫。筆者在CSSCI和北大核心數據庫中以“《紅樓夢》英譯研究”“《紅樓夢》譯本”“《紅樓夢》翻譯”“《紅樓夢》英譯”等為主題檢索詞,檢索范圍為“全文”,設置檢索時間區間為2000年至2023年,共獲得521篇有效期刊論文,導入CiteSpace進行可視化分析。

三、數據統計與分析

(一)發文量情況

筆者整體把握21世紀以來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的發展趨勢。從發展趨勢來看,21世紀以來,有關于《紅樓夢》英譯研究相對較多,發文數量雖然波動幅度較大,但在2019年以前總體是上升趨勢,在2019年后,《紅樓夢》英譯研究相關發文量呈現下降趨勢。

(二)作者分布與研究機構

通過對作者發文量的統計,筆者發現,排名第一的作者為劉澤權,發文24篇;排名第二的作者為唐均,發文16篇;排名第三的作者為文洪濤,發文15篇;排名第四的作者為張丹丹,發文12篇;排名第五的作者為李晶和馮全功,發文各11篇。研讀發現,這些發文作者的研究方向各有不同和側重,包括并不限于平行語料庫英譯研究、文化英譯研究、翻譯對比研究、翻譯規范與缺失等方向。另外,從機構合作網絡圖譜來看,國內文化翻譯相關研究的主要聚集地在高校,其中《紅樓夢》英譯研究的主力軍為各高校的外國語學院或英語系。從布局排名分布,前四的發文高校分別為西南交通大學,發文45篇;上海交通大學,發文16篇;燕山大學,發文14篇;南開大學,發文7篇。

(三)高頻關鍵詞及其中心度對比分析

關鍵詞首次出現的年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起點,研究者能根據首次出現年份分析研究熱點的出現。筆者得到《紅樓夢》英譯研究相關文獻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獲得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關鍵詞出現頻次及中心度分析,見表1。

通過分析,筆者發現21世紀對《紅樓夢》英譯研究主要集中于譯者與譯本分析和翻譯技巧與理論研究。

1.重視翻譯技巧與翻譯理論的研究。在2003年首次在關鍵詞中加入“歸化”和“異化”之后,研究熱點聚焦于討論“歸化”“異化”等“翻譯策略”(中心度為0.05),在其后又加入了“語料庫”等關鍵詞,隨科學技術與設備的發展,翻譯策略也不斷被推陳出新,總體為翻譯理論的構建提供了必要條件。

2.聚焦于譯本和譯者的研究。關鍵詞中出現頻次較多的譯本有霍克斯譯本、林語堂譯本、哈斯寶譯本和包臘譯本。除霍克斯譯本出現較早,其他譯本均在2010年之后出現,尤其是林語堂《紅樓夢》英譯本原稿于2015年在日本發現之后,其后研究大多轉向對手稿的研究。

(四)高影響力文獻分析

高影響力文獻展示了某一研究領域內知識基礎的代表性研究。通過研究知網北大核心和CSSCI數據庫中被引用次數較高的文獻,引用次數位于前十名的高被引文獻,如表2所示。

筆者通過分析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十篇文獻和其對應作者,發現其主要特點有如下幾點:

1.《紅樓夢》翻譯理論研究各有側重。引用次數最多的馬紅軍研究了翻譯補償手段與策略,同時還討論了霍克斯譯本中補償策略的使用,陳宏薇和江帆則對《紅樓夢》英譯進行了描寫性研究,陳剛和胡維佳討論了功能翻譯理論是否適合文學翻譯的問題。

2.《紅樓夢》英譯研究主題差異明顯。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主題主要有翻譯補償手段研究、描寫性研究、基于語料庫研究、文化翻譯與傳播研究文化翻譯、習語翻譯等研究。

(五)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熱點主題分析

筆者進行共被引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北大核心和CSSCI數據庫共形成6個具有統計意義的聚類,顯示了重要聚類指標:網絡同質性評價指標(Silhouette,S值)為0.936(S>0.5),表明該聚類結果顯著,聚類效果較為合理。

1.《紅樓夢》翻譯理論。自從“文化轉向”以來,紅學家們不再停留于翻譯領域文字本身的簡單轉換,更多的紅學研究者選擇把英譯研究置于民族歷史文化交流的背景里面考察,例如劉曉天、孫瑜通過對霍克斯譯本的分析與研究,探討了解釋補償、替換補償和零補償三種跨文化闡釋方法的運用。

2.典籍文化傳播。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傳播背景下,典籍翻譯與傳播一度成為研究熱點主題。汪慶華指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不僅需要中國譯者偏向異化的譯本,也需要國外漢學家偏向規劃的翻譯,倡導“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思想。

四、討論與結論

結合文獻計量法,基于以上研究與分析,筆者對分析結果呈現的差異與問題開展更進一步討論。

(一)發文時間節點分析

1996年趙家琎已經把“文化轉向”及其文化翻譯觀的研究引入國內研究。這提醒筆者雖然數據分析手段對于學者進行相關研究有非常巨大的幫助,但是文獻計量統計的知識圖譜分析必須要與文獻精讀或語料庫分析相結合,才能正確地呈現該領域內的深度基礎知識,否則無法保證其研究的精確性。同時,最近幾年《紅樓夢》英譯研究相關文獻顯示出下降的趨勢。從2010至2017年,只有一年發文量低于30篇。而從2019年發文24篇,2020年發文23,2021年發文19篇,2022年15篇,2023年上半年發文14篇來看,《紅樓夢》的英譯研究雖然始終是研究熱點,但是由于《紅樓夢》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等,更多好文章彧待學者進行撰寫發表。

(二)《紅樓夢》英譯研究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表1關鍵詞知識共現網絡分析,國內主要研究對象有霍克斯譯本和林語堂譯本,這反映出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的特點是對權威譯者和權威譯本的集中研究,從而造成了其他譯本的研究的缺乏。相關領域研究應該分散分析并研究各個譯本的價值與缺失。

對《紅樓夢》譯本的研究也缺乏語料庫數據支撐,極大部分文獻沒有運用相關統計學知識對《紅樓夢》英譯進行分析研究。英譯研究者應該注重運用跨學科知識,創建語料庫并利用語料庫對《紅樓夢》各個譯本進行研究。

(三)結論

英譯研究自從“文化轉向”以來,文化翻譯的實踐作用推動了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發展,典籍的翻譯與傳播就變得極為重要,同時對《紅樓夢》的英譯研究就更加有必要。本文討論的三個問題可概述為:第一,21世紀以來,國內《紅樓夢》英譯研究發文量由于各種政策、環境原因,波動幅度較大,尤其在最近幾年整體呈下降趨勢,彧待相關研究者進行此領域研究。第二,通過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分析,總體呈現出權威譯者和權威譯本研究單一,基于語料庫的實證性研究缺失等研究特點。第三,《紅樓夢》英譯研究聚焦于翻譯理論研究和文化翻譯與傳播研究,如何構建系統的典籍翻譯理論框架與跨文化傳播研究框架或可成為未來英譯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陳剛,胡維佳.功能翻譯理論適合文學翻譯嗎?——兼析《紅樓夢》詠蟹詩譯文及語言學派批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02):43-45.

[2]陳宏薇,江帆.難忘的歷程——《紅樓夢》英譯事業的描寫性研究[J].中國翻譯,2003,24(05):7.

[3]郭高攀. 國內外文化翻譯研究熱點與趨勢(1991-2021)——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語言與翻譯,2023(02):53-62.

[4]劉曉琳.《紅樓夢》四個英譯本的譯者風格初探——基于語料庫的統計與分析[J].外語學刊,2010(03):161-163.

[5]劉曉天,孫瑜.《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習語英譯的跨文化闡釋[J].紅樓夢學刊,2018(05):236-253.

[6]劉澤權,劉超朋,朱虹.《紅樓夢》四個英譯本的譯者風格初探——基于語料庫的統計與分析[J].中國翻譯,2011(32):60-64.

[7]劉澤權,閆繼苗.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與翻譯策略研究——以《紅樓夢》中報道動詞及英譯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3):87-92+128.

[8]馬紅軍.翻譯補償手段的分類與應用——兼評Hawkes《紅樓夢》英譯本的補償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0):37-39.

[9]汪慶華.傳播學視域下中國文化走出去與翻譯策略選擇——以《紅樓夢》英譯為例[J].外語教學.2015(36):100-104.

[10]閆敏敏.二十年來的《紅樓夢》英譯研究[J].外語教學,2005(04):64-68.

作者簡介:

趙慧榮(2000.3-),女,河南濮陽人,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可視化分析紅樓夢
《紅樓夢》處處都是慈悲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從《紅樓夢》看養生
話中話:《紅樓夢》直接引語中的元話語分析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別樣解讀《紅樓夢》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